- 年份
- 2024(8497)
- 2023(12350)
- 2022(9880)
- 2021(9154)
- 2020(7412)
- 2019(16789)
- 2018(16195)
- 2017(31674)
- 2016(16863)
- 2015(19006)
- 2014(18681)
- 2013(18129)
- 2012(16845)
- 2011(15231)
- 2010(15371)
- 2009(14699)
- 2008(13738)
- 2007(12166)
- 2006(11135)
- 2005(10488)
- 学科
- 济(70085)
- 经济(70003)
- 业(44540)
- 管理(44511)
- 企(33788)
- 企业(33788)
- 中国(30649)
- 融(27731)
- 金融(27731)
- 方法(26353)
- 银(25894)
- 银行(25885)
- 行(25172)
- 数学(23848)
- 数学方法(23618)
- 农(22739)
- 财(18957)
- 制(17612)
- 业经(16661)
- 贸(16568)
- 贸易(16552)
- 易(16294)
- 地方(15364)
- 农业(15030)
- 策(12201)
- 中国金融(11553)
- 体(11534)
- 发(11101)
- 务(10915)
- 财务(10873)
- 机构
- 学院(232420)
- 大学(231863)
- 济(110788)
- 经济(108809)
- 研究(86019)
- 管理(85884)
- 中国(74961)
- 理学(72653)
- 理学院(71908)
- 管理学(70896)
- 管理学院(70462)
- 财(51915)
- 京(49157)
- 科学(46237)
- 所(42243)
- 中心(40966)
- 财经(40582)
- 研究所(38024)
- 经(37186)
- 经济学(36637)
- 农(36622)
- 江(34355)
- 经济学院(33089)
- 北京(31744)
- 院(30646)
- 财经大学(30225)
- 范(29998)
- 师范(29771)
- 业大(28847)
- 农业(28385)
- 基金
- 项目(148553)
- 科学(118775)
- 研究(113930)
- 基金(110337)
- 家(94932)
- 国家(94169)
- 科学基金(80675)
- 社会(76204)
- 社会科(72535)
- 社会科学(72523)
- 基金项目(56017)
- 省(54506)
- 教育(51296)
- 自然(47673)
- 自然科(46645)
- 自然科学(46636)
- 划(46428)
- 资助(46158)
- 自然科学基金(45854)
- 编号(45432)
- 成果(38618)
- 部(34684)
- 发(33877)
- 重点(33572)
- 国家社会(33246)
- 课题(31876)
- 创(30909)
- 中国(30529)
- 教育部(30397)
- 性(30154)
- 期刊
- 济(120837)
- 经济(120837)
- 研究(77990)
- 中国(49404)
- 融(41935)
- 金融(41935)
- 财(37424)
- 农(35673)
- 管理(32770)
- 学报(30277)
- 科学(29912)
- 教育(24498)
- 大学(24333)
- 农业(24200)
- 学学(22611)
- 经济研究(21368)
- 财经(20382)
- 技术(18629)
- 业经(18301)
- 经(17669)
- 问题(16206)
- 贸(15947)
- 国际(15226)
- 世界(14920)
- 业(13391)
- 理论(11348)
- 统计(11188)
- 技术经济(11034)
- 现代(10847)
- 坛(10113)
共检索到371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祁华清 李霜 樊琦
通过构造VAR模型对我国四种粮食作物的期货和现货价格进行金融化测度,发现金融化程度与期现货价格的波动率成正比。在影响粮食价格的金融因素中,国外因素的作用明显大于国内因素的作用,揭示了我国粮食金融化发展的被动处境。
关键词:
粮食金融化 粮食价格 测度 波动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帅传敏 刘松
1引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性商品。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和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永恒主题。以美国、欧盟、加拿大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粮食生产、流通和国际贸易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和保护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本国的粮食生产、粮食流通和粮食安全,提高了本国粮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粮食生产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以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秧分 钟钰 刘玉 王国刚
粮食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粮食问题的统筹考虑有助于得到更为科学的政策启示。本文从"种在哪"、"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分"等方面述评了粮食安全治理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已经构建了一个包括生产、消费、分配等多个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通过中低产田改造、提高主产区种粮积极性等途径仍可实现进一步的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但受粮食属于"准公共产品"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生产仍面临种植区域不稳定、种粮主体积极性不高、种植结构调整滞后、经营方式有待完善、粮食市场配置效率尚需提高等诸多问题。未来的政策调控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性作用,积极引导并促成各类主体按照市场规律与政府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卫荣 宋莉莉 王秀东
本研究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法国粮食安全政策的分析,总结出法国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土地集中、增加农场主收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5个政策阶段。根据各阶段农业发展情况,分析法国所采取的农机具补贴、农业共同经营集团、设立价格干预、规定农产品认证标志、制定全国生态农业规划等政策。最后借鉴法国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粮食规模经营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政策 法国 规模经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成玉 葛党桥
中国的粮食安全体系建设应该遵循最大限度地保障、最适度地保障、最小成本和代价地保障、最公平地保障及最佳可持续地保障等原则。具体要求为:保障任何人都能体面地生活;保障基本的消费安全;适当降低粮食自给率和耕地"红线"指标;主动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调节中央与地方、产区与销区、粮农与非粮农之间的利益平衡;实施专业化生产和专业带推进战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补贴,增强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汪来喜 赵金霞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世界金融业的高速发展,金融及金融衍生品逐步向粮食渗透,使粮食出现了粮食金融化的现象。同时,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生物能源的开发、国际大宗粮商的垄断等因素的助推,使粮食的价格不再由供求决定,而更多的是由资本决定,粮食已由商品属性逐步转变为商品和金融双重属性。因此,为应对粮食金融化,我国应该加快完善我国粮食产业链,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粮食龙头企业,完善我国的粮食期货市场,争取粮食定价权和谈判权,提高我国应对粮食金融化的能力,从而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关键词:
粮食金融化 粮食安全 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辛毅 李宁 温铁军
国际粮食市场"金融化"是全球性实体经济"金融化"的一部分,将对我国粮食价格的形成机制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国际粮食市场"金融化"的实质、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对国际粮食市场"金融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粮食市场 粮食金融化 粮食价格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鹏 邹家骏
近年来,粮食金融化成为我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环节和基本趋势。我国粮食金融化进程中表现出粮食体系距离化、粮食贸易金融化和生物能源开发高度相关化的趋势,其主要特征是:粮食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价格明显联动、粮食价格受到供求基本面的影响在逐渐减弱、粮食与国际利率和美元汇率呈现逐渐加强的相关性。粮食金融化对我国国际贸易、粮食安全和金融发展都产生双向影响,为有效应对粮食金融化趋势,我国应该进一步增强粮食金融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借助粮食金融化的契机逐步完善我国粮食产业链,将粮食安全与粮食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
关键词:
粮食金融化 粮食价格 粮食安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振香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大力关注的首要问题。然而,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后,如何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如何应对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粮食生产风险,确保粮食价格稳定;如何完善粮食支持政策,确保农民收入增加,以及如何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粮价市场监测体系,确保粮食流通市场运行有序等,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粮食价格 政策调整 市场化演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平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尤其是中国的粮食进出口贸易,一直是国际社会强烈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对国际粮食市场与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演变过程、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国际粮食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但全球粮食产量与贸易供给量基本稳定和充足;国际粮食市场是中国有效调剂国内粮食余缺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利用程度严重偏低;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行为的发生,在时点选择方面存在较明显的"逆向"调剂问题;在国际粮源的可获得性和国际购粮支付方面,中国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的空间和能力很大。针对中国应有效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以保障粮食安全,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罗海平 桂俊练 张显未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粮食政策按照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干预程度可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自由购销阶段(1949-1952)、计划经济时期统购统销阶段(1953-1977)、改革开放后“双轨制”阶段(1978-1993)、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阶段(1994-2003)、粮食系统支持保护阶段(2004-2014)及粮食安全系统性巩固阶段(2014-2021)等阶段。尽管每个阶段粮食政策内容、政策目的以及政策效果不同,但粮食政策的调整都遵循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符合不同主体的利益调整以及宏观经济的发展变化及改革需要,其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粮食安全政策演进逻辑。新时代粮食安全政策应服务于新的粮食安全观,着眼于保障粮食产能安全、粮食质量安全、粮食结构安全、粮食贸易安全和粮食要素安全。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政策 新粮食安全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付一婷 刘金全
随着目前通货膨胀预期的加剧,名义利率再次成为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工具,因此需要我们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费雪关系"给出进一步的分析和检验。通过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发现金融危机发生后的"费雪关系"进一步弱化,因此需要考虑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预期调控的有效性,并注重货币总量管理来保持价格水平的稳定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樊琦 刘满平
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美元汇率不断贬值的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飙升,给全球通胀带来了较大压力,粮食逐渐成为全球投机资本追逐的重要目标之一。粮食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联动关系日趋紧密,粮食金融化属性日益凸显,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粮食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因此,研究和探讨粮食金融化趋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一、粮食金融化趋势1.全球范围内货币流动性充裕。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一直维持较低的利率水平,不同国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范海庆
本文对国内研究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文献做了回顾,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分析了粮食支持价格的福利水平,并与价格挂钩直补进行了比较。对美国和中国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进行了数据分析,进行了执行成本、粮食库存、政策效果的对比,并对中国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改进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为农
粮食作为全球性的战略物资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资源,历来被各国政府所重视和关注。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有益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