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63)
2023(6236)
2022(5003)
2021(4697)
2020(3798)
2019(8937)
2018(8373)
2017(15989)
2016(7979)
2015(9245)
2014(8679)
2013(8913)
2012(8434)
2011(7970)
2010(7544)
2009(7010)
2008(6967)
2007(5739)
2006(5060)
2005(4718)
作者
(22599)
(19269)
(19031)
(18166)
(12074)
(9133)
(8690)
(7530)
(7250)
(6662)
(6458)
(6241)
(6200)
(6165)
(5987)
(5849)
(5648)
(5630)
(5456)
(5174)
(4806)
(4580)
(4556)
(4268)
(4220)
(4216)
(4095)
(3826)
(3789)
(3779)
学科
(41991)
经济(41958)
(21004)
贸易(20994)
方法(20972)
(20485)
管理(19598)
数学(19045)
数学方法(18984)
(17724)
中国(13808)
(12179)
企业(12179)
(10191)
(9204)
关系(8578)
(7903)
(7728)
出口(7722)
出口贸易(7721)
业经(7004)
(6447)
环境(6330)
农业(6209)
(6190)
金融(6190)
(6163)
银行(6162)
(6061)
(5517)
机构
大学(125050)
学院(122411)
(69610)
经济(68980)
研究(48519)
管理(44523)
理学(39033)
理学院(38637)
管理学(38230)
管理学院(38006)
中国(37836)
(27441)
(25975)
科学(25086)
经济学(24644)
(23659)
财经(23168)
经济学院(22587)
研究所(21781)
(21623)
中心(20335)
(19670)
财经大学(17607)
(17318)
(16674)
北京(16659)
农业(15733)
业大(15681)
科学院(15495)
(14873)
基金
项目(83676)
科学(67419)
基金(66021)
研究(60671)
(58562)
国家(58218)
科学基金(49157)
社会(43940)
社会科(42158)
社会科学(42154)
基金项目(33643)
自然(29227)
自然科(28621)
自然科学(28614)
自然科学基金(28169)
资助(27871)
(27129)
教育(26433)
(24256)
中国(21258)
(21236)
国家社会(21110)
编号(21051)
重点(18992)
教育部(18668)
(18370)
人文(17470)
(17226)
社科(16548)
创新(16411)
期刊
(66915)
经济(66915)
研究(40346)
中国(20510)
学报(18315)
(18074)
(17558)
科学(17264)
(16798)
管理(15929)
国际(14834)
经济研究(14555)
大学(14490)
学学(13736)
农业(13171)
财经(11984)
世界(11256)
问题(10952)
(10832)
金融(10832)
(10554)
业经(9236)
(8390)
(8302)
贸易(8302)
技术(8073)
国际贸易(6941)
统计(6908)
技术经济(6393)
商业(5995)
共检索到181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致陆  李先德  
以小麦、大麦、玉米、稻米和大豆为例,在分析1995-2014年中国粮食进口贸易概况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计量分析方法,对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贸易是否存在"大国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小麦、大麦、玉米、稻米和大豆的进口量均保持在高位且分别自2009年、1995年、2010年、2011年和1996年以来表现为持续净进口;样本期内,五种主要粮食的中国进口量、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国小麦和稻米进口都不存在"大国效应",大麦、玉米和大豆进口则在短期内均存在一定的"大国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晓雪  黄晴晴  
2008-2018年,中国食糖进口数量及其占世界食糖总进口量比重快速增长,期间连续4年成为全球第一大食糖进口国,中国食糖进口量成为影响全球食糖市场变动的重要参数。那么,中国食糖进口贸易是否存在“大国效应”?为此,本文选用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进行“大国效应”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近十年来中国食糖进口贸易不存在“大国效应”;第二,国际糖价对中国食糖进口量的影响在短期内较为明显。本文从中国食糖进口占全球的市场份额较低与多样化的食糖双边贸易协议两方面探讨当前中国食糖进口贸易不存在“大国效应”的原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晓雪  黄晴晴  
2008-2018年,中国食糖进口数量及其占世界食糖总进口量比重快速增长,期间连续4年成为全球第一大食糖进口国。中国食糖进口量成为影响全球食糖市场变动的重要参数。那么,中国食糖进口贸易是否存在"大国效应"?为此,本文选用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进行"大国效应"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近十年来中国食糖进口贸易不存在"大国效应";第二,国际糖价对中国食糖进口量的影响在短期内较为明显。本文从中国食糖进口占全球的市场份额较低与多样化的食糖双边贸易协议两方面探讨当前中国食糖进口贸易不存在"大国效应"的原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钟  张小蒂  
本文利用近年来小麦和稻米贸易的统计数据对粮食进口贸易中的“大国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大国效应”在一定条件下才会显现。中国目前粮食产品的外贸依存度较低 ,即使考虑到“大国效应” ,中国粮食进口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高度关注粮食安全保障并不排除中国利用国际市场获取更多的比较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 ,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恰可进一步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和抗击市场波动的能力 ,无疑会更有利于中国粮食安全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述忠  王军  
为检验我国粮食进口贸易是否存在"大国效应",本文以大豆为例采用面板数据并利用基于进口商行为的PTM模型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市场势力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我国大豆进口不存在市场势力,即"大国效应"尚未显现,这与我国大豆进口占世界较大份额的地位并不相符;金融危机和"大豆风波"都对我国大豆进口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大豆风波"的影响相对较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玉娟  孙浩然  
我国粮食进口规模逐渐扩大,进口市场越来越集中,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通过分析发现,形成我国粮食进口现状的原因包括:我国粮食产需存在一定缺口,粮食生产人工成本及土地成本比重大,进口粮食价格低于本土粮食价格,《农业协定》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不平衡,我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依据结论提出要增强粮食自给能力与防范风险能力,衔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WTO的作用,坚持粮食价格支持制度,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何树全  高旻  
在综述国内外粮价与粮食贸易关系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为研究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构建VAR模型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国内外大豆、玉米、小麦、大米这4种粮食作物的进出口量和月度价格数据进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粮食作物的国内外现货价格对其贸易量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国内大豆的进口与大米的出口对其国际价格具有较为显著的"大国效应",小麦的进口与玉米的出口对其国际价格的反馈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齐心   武舜臣   刘合光  
考察中国粮食进口特点及面临的制度约束,可为中国在新一轮WTO谈判中找准定位和争取利我的贸易规则提供参考。基于2001—2020年中国与主要粮食进口国的粮食贸易数据,通过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中国粮食进口的影响因素,同时采用贸易非效率模型测算了中国粮食贸易效率影响因素与贸易效率水平。结果显示:粮食出口国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均与粮食进口量呈负相关关系;中国的人口总量、粮食出口国粮食产量以及地理距离对粮食进口量有正向影响。从进口效率看,关税水平的降低、金融自由度的提高以及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均会对贸易效率产生促进作用。从贸易效率角度看,各国与中国粮食贸易的效率水平整体波动较大,中国自柬埔寨、哈萨克斯坦和法国三国的进口粮食仍存在较大贸易潜力。对此,应抓住WTO新一轮谈判契机,进一步加强各国贸易联系,保持与贸易效率较高国家的合作,同时挖掘其他国家粮食进口贸易潜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洁蓉  何蒲明  
从我国居民粮食消费现状及粮食进口贸易的现状出发,在理论上定性分析居民粮食消费结构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影响机制和渠道,再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分析居民粮食消费结构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雪  韩一军  
分析我国粮食进口及价差驱动特征,并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品种实证检验国内外粮食价差对粮食净进口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粮食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进口,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粮食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价差不仅对稻谷、小麦和大豆的净进口量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且对稻谷和小麦净进口量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价差对各粮食品种净进口量的影响并不相同,这可能与粮食品种本身的价格水平、贸易状况、贸易政策及国际竞争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长和  钟钰  
近年来中国食糖进口量占世界食糖进口规模的比重不断攀升,因此食糖的进口贸易有可能存在大国效应,鉴于此,本研究采用VAR模型,就其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本研究首先对所选用的研究方法、模型、变量,以及数据的平稳性进行介绍分析,构建出了平稳的VAR模型,然后运用脉冲响应分析技术和方差分解技术。研究发现,当前中国食糖进口贸易不存在大国效应。本研究还发现:(1)无论是在短期内,还是在长期内,中国食糖进口激增对国内食糖价格的影响非常大。(2)短期内,国内外食糖的价差,是导致短期内中国食糖进口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从长期来看,中国食糖进口主要是为了弥补国内食糖产需的缺口。(3)长期内,随着食糖国际价格的上涨,将会对中国食糖进口规模产生抑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国食糖的贸易条件,扭转当前食糖进口激增的局面。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指出不仅要认识到国际贸易大国效应发生的条件,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大国效应的两面性。具体到食糖进口管理政策上,可以通过制定一个合理的食糖进口规模和所允许的食糖对外依存度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食糖市场和国际食糖产业资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长和  钟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明  潘子纯  李崇光  
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稳定发展的焦点问题。本文在测算2006—2020年间中国4种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量的基础上,采用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多元化指数、均衡度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揭示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贸易格局,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实证分析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趋于多元化,但均衡度水平较弱,两者皆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异质性特征。2)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但具有减弱的风险,且局部空间集聚程度仍处于发展状态。3)双边经济发展水平、进口来源国的水土资源禀赋优势、进口来源国的政府支出水平、双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汇率水平对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进口来源国的森林面积和贸易自由化水平呈现显著负向影响。基于粮食安全和水安全的双重视角,中国应该因地制宜实施虚拟水战略,构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新模式;立足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调整和优化粮食进口策略;构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水安全维护体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志明  杜明威  耿景珠  
本文以2017—2019年HS8位码进口品数据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评估了对美加征反制关税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发现,对美加征反制关税显著降低了中国自美进口额,尤其对自美农食产品、非GVC贸易及一般贸易进口额的负向影响更大。从影响渠道看,第一轮关税反制通过降低自美进口量和平均进口价格对自美进口额产生负面影响,而第二轮关税反制仅通过降低自美进口量对自美进口额产生影响。第一、三轮反制关税成本由美国对华出口企业及中国的进口商和消费者来共同承担,而第二轮反制关税成本全部转嫁给了中国的进口商和消费者。中国从其他国家(地区)的进口替代可有效抵消由第二轮关税反制所引致的自美进口额及进口量下降,但无法完全抵消由第一轮关税反制所引致的自美进口额及进口量下降。此外,加征幅度越大的关税反制,其对自美进口额、进口量及平均进口价格的负面影响就越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爱军  秦荪涛  
进口贸易对省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文章选取浙江1985~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弹性分析、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统计检验和计量分析。研究显示,进口贸易与浙江省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进口对GDP的增长有滞后效应,时期越长,对GDP的贡献度越大,且呈逐期增强趋势。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应注重进口贸易规模增长,通过优化结构,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