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1)
- 2023(9854)
- 2022(8113)
- 2021(7410)
- 2020(6092)
- 2019(13946)
- 2018(13150)
- 2017(24591)
- 2016(13006)
- 2015(14564)
- 2014(13679)
- 2013(13688)
- 2012(12539)
- 2011(11566)
- 2010(11046)
- 2009(10188)
- 2008(10006)
- 2007(8347)
- 2006(7303)
- 2005(6432)
- 学科
- 济(58525)
- 经济(58469)
- 管理(34225)
- 业(32650)
- 方法(29022)
- 数学(26361)
- 数学方法(26226)
- 企(24032)
- 企业(24032)
- 贸(23215)
- 贸易(23205)
- 易(22627)
- 中国(17591)
- 农(15939)
- 财(13026)
- 业经(11398)
- 学(10498)
- 农业(10386)
- 出(10284)
- 关系(9609)
- 环境(9406)
- 制(9387)
- 地方(8681)
- 银(8624)
- 银行(8583)
- 技术(8345)
- 融(8291)
- 金融(8291)
- 行(8283)
- 口(8276)
- 机构
- 大学(193910)
- 学院(191064)
- 济(94154)
- 经济(93097)
- 研究(72478)
- 管理(71436)
- 理学(63343)
- 理学院(62655)
- 管理学(61812)
- 管理学院(61500)
- 中国(54298)
- 科学(43323)
- 农(40517)
- 京(40184)
- 所(36864)
- 财(36753)
- 研究所(34369)
- 业大(32666)
- 农业(32597)
- 经济学(31169)
- 财经(31075)
- 中心(30934)
- 经(28895)
- 经济学院(28489)
- 院(25611)
- 北京(25012)
- 江(24516)
- 财经大学(23586)
- 科学院(23439)
- 范(21858)
- 基金
- 项目(136987)
- 科学(108689)
- 基金(104723)
- 家(95076)
- 国家(94408)
- 研究(93102)
- 科学基金(79334)
- 社会(64873)
- 社会科(61957)
- 社会科学(61942)
- 基金项目(55144)
- 自然(51406)
- 自然科(50318)
- 自然科学(50299)
- 省(49505)
- 自然科学基金(49494)
- 划(43409)
- 资助(42399)
- 教育(41163)
- 编号(32610)
- 部(31887)
- 重点(31613)
- 发(29784)
- 国家社会(29531)
- 创(29055)
- 中国(27980)
- 创新(27473)
- 教育部(27134)
- 科研(27094)
- 计划(25858)
共检索到270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齐心 武舜臣 刘合光
考察中国粮食进口特点及面临的制度约束,可为中国在新一轮WTO谈判中找准定位和争取利我的贸易规则提供参考。基于2001—2020年中国与主要粮食进口国的粮食贸易数据,通过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中国粮食进口的影响因素,同时采用贸易非效率模型测算了中国粮食贸易效率影响因素与贸易效率水平。结果显示:粮食出口国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均与粮食进口量呈负相关关系;中国的人口总量、粮食出口国粮食产量以及地理距离对粮食进口量有正向影响。从进口效率看,关税水平的降低、金融自由度的提高以及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均会对贸易效率产生促进作用。从贸易效率角度看,各国与中国粮食贸易的效率水平整体波动较大,中国自柬埔寨、哈萨克斯坦和法国三国的进口粮食仍存在较大贸易潜力。对此,应抓住WTO新一轮谈判契机,进一步加强各国贸易联系,保持与贸易效率较高国家的合作,同时挖掘其他国家粮食进口贸易潜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明 潘子纯 李崇光
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稳定发展的焦点问题。本文在测算2006—2020年间中国4种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量的基础上,采用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多元化指数、均衡度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揭示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贸易格局,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实证分析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趋于多元化,但均衡度水平较弱,两者皆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异质性特征。2)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但具有减弱的风险,且局部空间集聚程度仍处于发展状态。3)双边经济发展水平、进口来源国的水土资源禀赋优势、进口来源国的政府支出水平、双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汇率水平对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进口来源国的森林面积和贸易自由化水平呈现显著负向影响。基于粮食安全和水安全的双重视角,中国应该因地制宜实施虚拟水战略,构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新模式;立足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调整和优化粮食进口策略;构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水安全维护体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郑少华
从中国粮食贸易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国际粮食贸易格局,并与主要粮食生产国进行比较,从效益、市场和购买力角度分析影响中国粮食贸易的因素,为制定相应的粮食贸易策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
粮食 国际贸易 现状 比较 影响因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洁蓉 何蒲明
从我国居民粮食消费现状及粮食进口贸易的现状出发,在理论上定性分析居民粮食消费结构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影响机制和渠道,再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分析居民粮食消费结构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粮食 消费结构 进口贸易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玉娟 孙浩然
我国粮食进口规模逐渐扩大,进口市场越来越集中,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通过分析发现,形成我国粮食进口现状的原因包括:我国粮食产需存在一定缺口,粮食生产人工成本及土地成本比重大,进口粮食价格低于本土粮食价格,《农业协定》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不平衡,我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依据结论提出要增强粮食自给能力与防范风险能力,衔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WTO的作用,坚持粮食价格支持制度,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介勇 戴纯 周墨竹 刘正佳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的全球粮食贸易网络,解析了网络格局的总体特征及其变化态势,定量评估了全球粮食贸易网络格局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球粮食贸易已经成为一个复杂有序、相互依赖的网络系统,网络规模不断增加,连同性和紧密度不断加强;全球粮食贸易网络节点呈现非均衡结构特征,高强度和高节点度国家在网络中具有主导作用,呈现出口国主导的网络结构特征;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性、贸易政策的一致性和语言文化邻近性对粮食贸易网络影响显著,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推动贸易网络联系更加紧密且多元化,贸易政策的一致性促进贸易网络更加持续和稳健。建议中国继续实施更加多元化、多边化的粮食贸易政策,提升中国在世界粮食网络节点的中心性特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融入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体系,积极推动构建全球粮食安全命运共同体。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致陆 李先德
以小麦、大麦、玉米、稻米和大豆为例,在分析1995-2014年中国粮食进口贸易概况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计量分析方法,对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贸易是否存在"大国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小麦、大麦、玉米、稻米和大豆的进口量均保持在高位且分别自2009年、1995年、2010年、2011年和1996年以来表现为持续净进口;样本期内,五种主要粮食的中国进口量、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国小麦和稻米进口都不存在"大国效应",大麦、玉米和大豆进口则在短期内均存在一定的"大国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靓 穆月英
近年来中澳粮食贸易快速发展,已互为重要粮食贸易伙伴。文章分析了中澳粮食贸易的历史演进,并运用CMS模型分析影响中澳粮食贸易增长的因素。研究发现:中澳粮食贸易总体呈波动上升,且以中国逆差为主;两国的粮食贸易依存度不断提升,中国对澳大利亚的依存度较高;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粮食以大麦和小麦为主。中国从澳大利亚粮食进口需求的增长和进口粮食结构的改变是引起中国粮食进口额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预计未来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小麦将不断增加,进口大麦有望波动上升,两国之间的玉米贸易将维持低位震荡。
关键词:
中国 澳大利亚 粮食贸易 CMS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隆国强
基本格局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粮食产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中国还是世界粮食贸易中的重要一员。在多数年份,中国是粮食的净进口国,1977年到1996年中国进口粮食24453.5万吨,出口10194万吨,净进口量达到14258.5万吨。中国参与国际粮食贸易不仅是为了调整供需总量,而且通过国际市场进行粮食品种的调剂,主要出口大米、大豆和玉米,进口小麦。 中国粮食出口以大米、大豆和玉米为主,常年出口量占我国粮食出口总量的75%左右。多年来,我国一直是大米和大豆的重要出口国,但80年代以来,大米与大豆出口量逐渐降低,在国际市场上的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新华 狄强
利用逐步回归法对1991~2011年中国粮食进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汇率对中国粮食进口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国际粮价对中国粮食进口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国民收入和中国粮食产量对中国粮食进口没有显著影响。1995年和1996年我国实行的鼓励粮食进口政策对粮食进口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我国加入WTO之后对粮食进口的配额管制政策对粮食进口没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静伟
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成为一个广泛热议的话题。国内粮食进口的风险逐渐增加,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规避我国粮食进口风险,必须找出影响粮食进口风险的因素。为此,在对我国粮食进口风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进口风险 粮食安全 粮食进口贸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蒋乃华 谢科进
粮食贸易是市场参与各方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焦点话题之一。我国粮食生产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一般认为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粮食进口将快速增加。但迄今为止,国内粮食市场并没有受到国际市场的严重影响,这一事实产生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业税改革,但农村劳动力、灌溉、播种面积等准固定投入的粘滞性也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分四个部分从这一角度解释我国粮食市场供给稳定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世贸贸易组织 粮食贸易 粮食供给 中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毛学峰 刘靖 朱信凯
本文重点从粮食结构、粮食流通与贸易环节等方面评估国内粮食安全状况。研究发现,当前所谓"十一连增"准确的说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总量实现了"十一连增",而且是相对于粮食产量一个历史低点(2003年)粮食产量水平,主要来源于玉米产量提高,口粮增加有限,而且中国粮食进口状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之前调剂余缺向大规模进口转变;从粮食产品结构来看,口粮,尤其稻米,面临更大贸易风险;未来粮食不安全更多表现为粮食流通与贸易问题。因此,政府在重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同时应当更加关注粮食流通与贸易能力建设。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流通 贸易 粮食结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伟良 方梦佳
本文从贸易自由化对粮食安全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入手,发现虽然粮食的自由贸易可以带来世界整体福利的提升,但现今世界粮食贸易实行自由化依然为时尚早,会对其后续发展留下"后遗症"。而中国要保证当下的粮食安全也不能依靠贸易自由化,粮食贸易完全交由市场的结果是中国粮食种植业受到严重冲击、丧失粮食控制权、供给风险增加,不利于粮食安全的长久保障。因此,政府对粮食贸易进行正确干预、大力扶持本国粮食产业才是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粮食安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晓河 李伟克
中国粮食贸易的不稳定性及其影响马晓河李伟克中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无论是它的供给还是需求,一旦发生任何波动都将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因此,研究中国粮食市场的进出口变化及其稳定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贸易的变动特点改革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