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96)
2023(11064)
2022(9419)
2021(9035)
2020(7602)
2019(17897)
2018(17468)
2017(33777)
2016(18345)
2015(21106)
2014(20857)
2013(20956)
2012(20018)
2011(18390)
2010(18378)
2009(17258)
2008(17432)
2007(15625)
2006(13683)
2005(12483)
作者
(53580)
(45004)
(44928)
(43114)
(28791)
(21560)
(20620)
(17638)
(17016)
(16094)
(15460)
(14958)
(14537)
(14466)
(14367)
(14071)
(13586)
(13243)
(13086)
(13076)
(11352)
(11213)
(11076)
(10302)
(10242)
(10191)
(9946)
(9852)
(9174)
(9029)
学科
(79502)
经济(79432)
管理(48130)
(46684)
方法(36654)
(35363)
企业(35363)
数学(32702)
数学方法(32400)
(25297)
贸易(25286)
(24607)
中国(23781)
(23562)
(19933)
(16193)
(15292)
农业(14904)
业经(14874)
地方(14811)
(13115)
银行(13091)
(12630)
(12417)
(12135)
金融(12133)
(11603)
环境(11415)
(11374)
(11114)
机构
大学(269978)
学院(269069)
(123863)
经济(121599)
研究(100522)
管理(99681)
理学(85045)
理学院(84069)
管理学(82758)
管理学院(82249)
中国(77937)
科学(58888)
(57451)
(55532)
(51880)
(47847)
研究所(47143)
中心(45136)
财经(43730)
(40439)
(39855)
经济学(39418)
业大(38384)
农业(37853)
北京(36848)
(35939)
经济学院(35720)
(35010)
师范(34710)
财经大学(32181)
基金
项目(173205)
科学(136331)
基金(127527)
研究(127120)
(111689)
国家(110845)
科学基金(93042)
社会(81456)
社会科(77327)
社会科学(77308)
基金项目(66088)
(64217)
自然(58822)
教育(57673)
自然科(57396)
自然科学(57376)
自然科学基金(56391)
(55718)
资助(53816)
编号(50841)
成果(42509)
(40360)
重点(39835)
(38541)
课题(35548)
(35202)
国家社会(34564)
教育部(34370)
中国(34247)
科研(33687)
期刊
(134624)
经济(134624)
研究(84541)
中国(51114)
(43230)
(41239)
学报(41017)
科学(38610)
管理(34616)
大学(30831)
农业(29655)
学学(29085)
(27193)
金融(27193)
教育(24876)
经济研究(23804)
(21795)
财经(21752)
技术(21383)
业经(20794)
国际(19384)
问题(19250)
(18810)
(16901)
世界(15986)
技术经济(13717)
统计(13058)
商业(12337)
理论(12306)
(12184)
共检索到410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鲁靖  邓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的国际贸易表现出三个不和谐的特征:易位、反常与低效。通过对20多年来的粮食国际贸易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我国粮食贸易的不和谐源于缺乏价格优势、国内外粮食价格关系的不完全整合以及国内外粮食市场的弱质性联系,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制度供给的偏差和政府干预过度。所以,我国政府应减少干预力度,并制定与市场运行规则相兼容的政策,以确保粮食贸易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鲁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的国际贸易表现出三个不和谐的特征:易位、反常与低效。中国粮食贸易的不和谐源于缺乏价格优势、国内外粮食价格关系的不完全整合以及国内外粮食市场的弱质性联系,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制度供给的偏差和政府干预过度。所以,政府应减少干预力度,并制定与市场运行规则相兼容的政策,以确保粮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伟良  方梦佳  
本文从贸易自由化对粮食安全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入手,发现虽然粮食的自由贸易可以带来世界整体福利的提升,但现今世界粮食贸易实行自由化依然为时尚早,会对其后续发展留下"后遗症"。而中国要保证当下的粮食安全也不能依靠贸易自由化,粮食贸易完全交由市场的结果是中国粮食种植业受到严重冲击、丧失粮食控制权、供给风险增加,不利于粮食安全的长久保障。因此,政府对粮食贸易进行正确干预、大力扶持本国粮食产业才是正确的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郝晓燕  韩一军  石自忠  
本文基于199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粮食贸易月度数据,选取了小麦、玉米、稻谷及大豆四类具有代表性的粮食产品,采用MS-VAR模型对粮食贸易波动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类粮食在状态1和状态2两种状态下相互转换的概率较低,外部因素是两种贸易状态转换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测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四类粮食贸易的冲击程度,结果表明,受国内政策约束较强、市场开放程度较低的小麦、稻谷主要在状态1运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其影响为负;受国内政策约束较弱、市场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玉米、大豆主要在状态2运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学军  
基于对当前中国粮食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当前中国所谓的粮食"十二连增"只是粮食总产量的增加,其中主要是玉米产量的增加,口粮的增加十分有限,粮食的结构还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随着中国粮食贸易观念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从中国的粮食结构看,口粮尤其是稻米面临很大的贸易风险。未来粮食不安全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粮食的流通和贸易问题。因此,政府不仅要不断提高中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也应该关注中国粮食流通与贸易能力的提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瞿商  
20世纪50年代中国粮食出口大于进口,粮食国际贸易的性质主要是换汇换机器设备,推进国家的经济建设:20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粮食进口大于出口,性质是救济人民生活、获得外汇和支持世界革命;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仍然是进口大于出口,性质是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支持工业化建设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粮食出口大于进口,性质是从抑制比较优势到发挥比较优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溶花  陈玮玲  
目前,中国四大主要粮食品种贸易均已处于贸易逆差状态,这也引起了学者们对中国粮食进口规模及结构的高度关注。以中国农业部及联合国所公布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中国粮食进出口规模及结构,认为中国粮食进出口面临着粮食出口比较优势下降、粮食进口需求大、贸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从政府层面、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促进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鹏  邹家骏  
近年来,粮食金融化成为我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环节和基本趋势。我国粮食金融化进程中表现出粮食体系距离化、粮食贸易金融化和生物能源开发高度相关化的趋势,其主要特征是:粮食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价格明显联动、粮食价格受到供求基本面的影响在逐渐减弱、粮食与国际利率和美元汇率呈现逐渐加强的相关性。粮食金融化对我国国际贸易、粮食安全和金融发展都产生双向影响,为有效应对粮食金融化趋势,我国应该进一步增强粮食金融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借助粮食金融化的契机逐步完善我国粮食产业链,将粮食安全与粮食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包宗顺  
对FAO全球176个粮食主产国的统计资料分析显示,1990年以来,世界粮食生产的长期趋势有二个重要特征:一方面人均粮食产量持续增加的国家多于人均粮食产量减少的国家,粮食增产国家的人均粮食产量增加幅度也大大高于减产国家人均产量减少的幅度,世界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总体上快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在能源短缺和价格不断上涨、世界经济动荡加剧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粮食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国际粮食贸易和市场价格波动剧烈,粮食安全风险在加大。因此可以断定:2007年中期开始的一轮国际粮食价格超常规大幅度上涨,应与全球粮食生产供给没多大关联,也即并非全球粮食生产失衡所致,而是能源大幅度涨价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增...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白石和良  刘启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孔祥智   顾善松   陈铁飞  
定价权问题长期受到国内学界以及实业界广泛关注,粮食行业重要性程度高且进口规模大、增长快,国内企业相对弱小,更是研究重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定价权的概念、全球粮食贸易定价权的现状缺乏深入分析,有些观点甚至存在一定分歧,不利于有关决策机构和企业制定实施针对性的改进提升举措。为此,本文围绕定价权概念、全球粮食贸易市场结构、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提升全球粮食贸易定价权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钢  赵霞  
随着国内粮食市场的持续开放和国内外粮食市场的持续融合,中国对外粮食贸易呈现出贸易方向单向性以及贸易地区集中化的新特征。中国对外粮食贸易也面临着中美贸易争端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粮食的金融化和能源化的新挑战。中国对外粮食贸易呈现的新特征和面临的新挑战正在持续削弱国家的粮食贸易安全,唯有增强自身粮食综合产能,完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粮食贸易战略,加强海外粮食产业链的投资和布局,才能保障中国的粮食贸易安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静利  王镭  崔凯  
有关朝鲜农业发展情况的数据和资料较少。本文根据笔者实际考察,并结合朝鲜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简要介绍了朝鲜粮食生产的现状和问题,并从中朝贸易特别是农业贸易的问题和症结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思路和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毛学峰  刘靖  朱信凯  
本文重点从粮食结构、粮食流通与贸易环节等方面评估国内粮食安全状况。研究发现,当前所谓"十一连增"准确的说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总量实现了"十一连增",而且是相对于粮食产量一个历史低点(2003年)粮食产量水平,主要来源于玉米产量提高,口粮增加有限,而且中国粮食进口状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之前调剂余缺向大规模进口转变;从粮食产品结构来看,口粮,尤其稻米,面临更大贸易风险;未来粮食不安全更多表现为粮食流通与贸易问题。因此,政府在重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同时应当更加关注粮食流通与贸易能力建设。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玉娟  孙浩然  
我国粮食进口规模逐渐扩大,进口市场越来越集中,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通过分析发现,形成我国粮食进口现状的原因包括:我国粮食产需存在一定缺口,粮食生产人工成本及土地成本比重大,进口粮食价格低于本土粮食价格,《农业协定》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不平衡,我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依据结论提出要增强粮食自给能力与防范风险能力,衔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WTO的作用,坚持粮食价格支持制度,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