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73)
- 2023(10660)
- 2022(8928)
- 2021(8503)
- 2020(7030)
- 2019(16137)
- 2018(15456)
- 2017(28559)
- 2016(15073)
- 2015(17015)
- 2014(15911)
- 2013(16013)
- 2012(15007)
- 2011(13954)
- 2010(14096)
- 2009(13178)
- 2008(13259)
- 2007(11871)
- 2006(10755)
- 2005(9993)
- 学科
- 济(65510)
- 经济(65454)
- 管理(43882)
- 业(42414)
- 企(35860)
- 企业(35860)
- 方法(25426)
- 贸(23263)
- 贸易(23248)
- 易(22599)
- 中国(21702)
- 数学(20947)
- 数学方法(20697)
- 农(16725)
- 技术(14881)
- 学(14521)
- 业经(14377)
- 财(13520)
- 制(13338)
- 地方(12154)
- 银(11579)
- 银行(11556)
- 关系(11405)
- 行(11281)
- 理论(10836)
- 融(10657)
- 金融(10656)
- 农业(10420)
- 技术管理(10389)
- 出(10052)
- 机构
- 大学(222884)
- 学院(219256)
- 济(101304)
- 经济(99725)
- 研究(85623)
- 管理(78736)
- 理学(66734)
- 中国(66618)
- 理学院(65858)
- 管理学(64856)
- 管理学院(64392)
- 科学(49120)
- 京(48658)
- 财(44749)
- 所(43413)
- 研究所(39465)
- 中心(36134)
- 财经(35494)
- 农(33518)
- 江(32817)
- 经济学(32574)
- 经(32471)
- 北京(31521)
- 院(31166)
- 范(30874)
- 师范(30659)
- 经济学院(29186)
- 业大(27652)
- 财经大学(26304)
- 农业(26179)
- 基金
- 项目(140753)
- 科学(112551)
- 基金(105200)
- 研究(104049)
- 家(93166)
- 国家(92489)
- 科学基金(77902)
- 社会(68905)
- 社会科(65539)
- 社会科学(65523)
- 基金项目(53837)
- 省(50432)
- 自然(48163)
- 自然科(47109)
- 自然科学(47100)
- 教育(46875)
- 自然科学基金(46278)
- 划(44507)
- 资助(42620)
- 编号(39611)
- 成果(33287)
- 重点(33173)
- 部(32603)
- 发(31506)
- 创(31489)
- 国家社会(30349)
- 创新(29830)
- 中国(29816)
- 课题(28782)
- 教育部(28147)
- 期刊
- 济(113052)
- 经济(113052)
- 研究(74612)
- 中国(47494)
- 学报(33781)
- 管理(33620)
- 科学(33339)
- 财(33163)
- 农(30448)
- 大学(26168)
- 教育(25586)
- 学学(24212)
- 农业(21093)
- 融(20807)
- 金融(20807)
- 经济研究(20478)
- 贸(20351)
- 财经(19087)
- 国际(18231)
- 技术(17972)
- 经(16697)
- 业经(16468)
- 问题(15980)
- 世界(14703)
- 业(13702)
- 技术经济(11507)
- 科技(10373)
- 资源(10345)
- 坛(10287)
- 论坛(10287)
共检索到350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钢 赵霞
随着国内粮食市场的持续开放和国内外粮食市场的持续融合,中国对外粮食贸易呈现出贸易方向单向性以及贸易地区集中化的新特征。中国对外粮食贸易也面临着中美贸易争端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粮食的金融化和能源化的新挑战。中国对外粮食贸易呈现的新特征和面临的新挑战正在持续削弱国家的粮食贸易安全,唯有增强自身粮食综合产能,完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粮食贸易战略,加强海外粮食产业链的投资和布局,才能保障中国的粮食贸易安全。
关键词:
粮食贸易 粮食安全 贸易争端 一带一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钱龙 饶清玲 曹宝明 王灵恩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日益密切。本文以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例,考察了2001—2018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演变,估算了中国从沿线国家净进口虚拟水资源和虚拟耕地资源流量。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沿线国家粮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净进口的虚拟水资源和虚拟耕地总量不断增长。2013—2018 年,中国从沿线国家净进口粮食累计达到3 571.74 万t,年均净进口虚拟水资源52.49 亿m~3,年均净进口虚拟耕地资源122.62 万hm~2。分品种来看,稻米和玉米是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主要粮食品种,小麦和大豆净进口规模仍然不大。就来源地而言,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稻米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自越南等东南亚4 国和巴基斯坦,小麦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源国是哈萨克斯坦,玉米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自于乌克兰,大豆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自于俄罗斯。鉴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粮食贸易量占中国粮食贸易总量的比例仍然不高,不超过10%,这意味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水土资源紧缺压力,可能的潜力仍有待挖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元
文章利用2001—2020年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数据,分析了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粮食贸易的互补性,并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了进口层面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粮食贸易潜力及其制约因素。研究发现: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粮食贸易上具有互补性。进一步的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粮食进口贸易效率较低,但潜力巨大;贸易国双方的人口规模、农业资源禀赋差异对粮食进口贸易潜力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经济规模、地理距离和经济差距则具有抑制作用。从阻碍粮食进口贸易潜力提升的非效率因素来看,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政府效率和贸易自由度的提升,以及文化距离的缩短都能够抑制贸易非效率,促进粮食进口贸易潜力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万江 刘琦
文章基于1960—2015年历史数据,采用模拟预测方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粮食贸易的发展机遇。研究发现,沿线国家的粮食供求缺口存在差异,中北亚与东欧12国和南亚8国的粮食可向外出口,而中东16国和东南亚8国则需从外部进口粮食。本文丰富了"一带一路"主题研究,其结论也说明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的重要性。因此,中国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与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互补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艺文 李二玲
农产品贸易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但现有贸易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一带一路"国家间粮食贸易网络的格局演化。该文构建了一个四维菱形分析框架,并将社会网络分析与空间计量分析相结合,基于1993—2016年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间粮食贸易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①"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粮食贸易网络密度不断提高,贸易关系和贸易强度不断加深,在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呈波动上升态势,并出现明显的贸易俱乐部现象;②该粮食贸易网络呈现由无核到多核再到重塑的演化历程;③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粮食贸易经历了从出口导向到进口导向的演化历程,"一带一路"倡议提高了中国在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中的地位;④"一带一路"国家间粮食贸易网络的演化是受资源禀赋、经济环境、文化认同和政治博弈4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因素在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粮食贸易较其他贸易而言特色鲜明,其稳定性更强。研究结果对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贸易的健康繁荣,建设开放包容的经济环境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致陆 贾小玲 李先德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互利共赢的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农业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粮食出口国经贸关系,对中国更好地充实耕地资源占有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有重要现实意义。以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例,分析了1995—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演变趋势,并估算了双方粮食贸易的虚拟耕地资源流量。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量持续波动变化,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净进口地位且净进口量不断增长,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增速更快且中国主要出口稻米、主要进口稻米和玉米;"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的2008—2012年和2013—2016年,中国通过粮食贸易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别累计净进口虚拟耕地83.60万公顷和403.53万公顷,其中通过稻米贸易分别累计净进口虚拟耕地73.84万公顷和239.74万公顷。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晨
近年来,受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的影响,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屡创新高,美国小麦期货价格甚至创下1363.50美分/蒲式耳的10年新高。作为全球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俄罗斯小麦和乌克兰大麦、玉米、葵花籽等出口受到严重的影响。当前,国内粮油农产品进口量不断增长,且进口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全球粮食主产国,国内粮食供应越来越受到全球粮食产量和国际局势的影响。因此,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周边陆路邻国粮食贸易对我国粮食供应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稻米 小麦 玉米 陆路邻国 粮食安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万江 林斌 刘琦 李祺
中国改革开放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坚定而扎实地全面深入推进,解决中国粮食安全保障问题也应随之发生转变。在中国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背景下,面对国内外粮食产业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中国正在形成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迫切需要深入、准确地理解中国粮食安全新战略科学内涵。中国农产品大规模进口已经成为"新常态",适当进口粮食不仅必然而且应该,保证口粮绝对安全的"保口粮"战略指向小麦和水稻两大口粮作物,中国"保口粮"的现实格局就是生产加进口。根据国内口粮作物比较优势和国际市场规模综合分析,中国"保口粮"难点在于水稻产业,"稻米安全"应该成为"保口粮"的关键,而实现"稻米安全"持续有效路径就是"基本自给+‘一带一路’"。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口粮 稻米安全 “一带一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鲁靖 邓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的国际贸易表现出三个不和谐的特征:易位、反常与低效。通过对20多年来的粮食国际贸易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我国粮食贸易的不和谐源于缺乏价格优势、国内外粮食价格关系的不完全整合以及国内外粮食市场的弱质性联系,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制度供给的偏差和政府干预过度。所以,我国政府应减少干预力度,并制定与市场运行规则相兼容的政策,以确保粮食贸易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粮食贸易 国际市场 整合 政府干预 制度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小玲
本文梳理和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出现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特征。以高质量服务和新兴服务为基础的服务贸易增长是新时期的要求,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必将推动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反之,服务贸易的发展也将倒逼服务业的升级。调整结构,抢占国际高端服务市场,创新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服务、研发成果转让等新兴服务,扩大服务出口,是中国当前的重大经贸策略。本文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与沿线国家的服贸情况,针对存在的政策、发展环境、竞争优势等问题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服务贸易 策略和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洁
在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的背景下,国内粮食的刚性需求仍得不到满足,而农业资源的过度消耗,粮食生产成本增加、进口粮食对我国农业的冲击使优化农业资源、借助国际粮食贸易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之路成为必然选择。本文针对粮食安全与贸易关系进行了讨论,分析了粮食贸易对于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基于贸易视角提出了改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贸易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毛学峰 刘靖 朱信凯
本文重点从粮食结构、粮食流通与贸易环节等方面评估国内粮食安全状况。研究发现,当前所谓"十一连增"准确的说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总量实现了"十一连增",而且是相对于粮食产量一个历史低点(2003年)粮食产量水平,主要来源于玉米产量提高,口粮增加有限,而且中国粮食进口状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之前调剂余缺向大规模进口转变;从粮食产品结构来看,口粮,尤其稻米,面临更大贸易风险;未来粮食不安全更多表现为粮食流通与贸易问题。因此,政府在重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同时应当更加关注粮食流通与贸易能力建设。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流通 贸易 粮食结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玉娟 孙浩然
我国粮食进口规模逐渐扩大,进口市场越来越集中,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通过分析发现,形成我国粮食进口现状的原因包括:我国粮食产需存在一定缺口,粮食生产人工成本及土地成本比重大,进口粮食价格低于本土粮食价格,《农业协定》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不平衡,我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依据结论提出要增强粮食自给能力与防范风险能力,衔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WTO的作用,坚持粮食价格支持制度,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房丽军
中阿贸易比重平稳上升且上升速度较快,双方贸易往来日趋频繁,贸易往来增长速度已超过我国对外进出口总增速,但中阿双向直接投资横向存量却始终在低位徘徊,双边商贸过度集中于原油而货物出口乏力,贸易结构的失衡更是严重制约了非产油国出口贸易规模,且中阿双方贸易互补关系较强但贸易依赖程度却较低。未来应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优化行业结构和投资结构强化贸易关系,积极扩大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范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晓娜 孙东升
通过建立粮食贸易引力模型,利用1986~2008年度的相关数据,分析影响中国粮食贸易的因素,比如经济总量、人口、粮食产出和二氧化碳排量等。大部分的引力模型和文章结论表明,贸易伙伴的经济总量对一个国家的贸易量有很显著的影响,中国粮食贸易伙伴国的二氧化碳排量对中国粮食贸易量的影响非常显著。所以,在粮食贸易的运输过程中,应该有更好的制度安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减少温室效应。同时,中国的气温升高降低了粮食贸易量。可能的解释是气候专家所提出来的一定范围内气温的升高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从而减少了中国的粮食进口。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粮食贸易 影响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