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77)
- 2023(10920)
- 2022(8816)
- 2021(8143)
- 2020(6918)
- 2019(15871)
- 2018(15588)
- 2017(29173)
- 2016(15617)
- 2015(17605)
- 2014(17068)
- 2013(17469)
- 2012(16579)
- 2011(14849)
- 2010(14972)
- 2009(14240)
- 2008(14579)
- 2007(13019)
- 2006(11571)
- 2005(10840)
- 学科
- 济(80295)
- 经济(80196)
- 业(74383)
- 企(66625)
- 企业(66625)
- 管理(57905)
- 方法(35491)
- 数学(27565)
- 数学方法(27408)
- 农(26138)
- 业经(26047)
- 财(24292)
- 中国(20887)
- 农业(18860)
- 务(17673)
- 财务(17663)
- 财务管理(17649)
- 企业财务(16695)
- 技术(16093)
- 贸(16075)
- 贸易(16065)
- 易(15700)
- 制(15092)
- 和(14490)
- 策(14221)
- 划(13552)
- 学(12938)
- 体(12156)
- 理论(12083)
- 地方(11957)
- 机构
- 学院(240165)
- 大学(238002)
- 济(115162)
- 经济(113684)
- 管理(93774)
- 研究(87086)
- 理学(80405)
- 理学院(79584)
- 管理学(78662)
- 管理学院(78217)
- 中国(70186)
- 财(51267)
- 京(50976)
- 科学(50110)
- 农(45855)
- 所(45130)
- 财经(41065)
- 研究所(40880)
- 经(37637)
- 中心(37401)
- 经济学(36592)
- 农业(36145)
- 江(35788)
- 业大(34842)
- 经济学院(33182)
- 北京(32645)
- 院(30655)
- 财经大学(30418)
- 科学院(27847)
- 商学(27531)
- 基金
- 项目(154500)
- 科学(123929)
- 基金(116939)
- 研究(111533)
- 家(102848)
- 国家(102009)
- 科学基金(87599)
- 社会(75681)
- 社会科(71977)
- 社会科学(71962)
- 基金项目(60897)
- 省(57322)
- 自然(55399)
- 自然科(54174)
- 自然科学(54154)
- 自然科学基金(53330)
- 教育(48633)
- 划(48174)
- 资助(48005)
- 编号(41174)
- 业(36557)
- 部(35901)
- 重点(35219)
- 创(34788)
- 发(34222)
- 国家社会(33283)
- 成果(32807)
- 创新(31839)
- 中国(31127)
- 教育部(30725)
- 期刊
- 济(129342)
- 经济(129342)
- 研究(74593)
- 中国(44626)
- 农(43257)
- 财(41688)
- 管理(39990)
- 科学(36559)
- 学报(36290)
- 农业(30331)
- 大学(28129)
- 学学(27040)
- 融(22957)
- 金融(22957)
- 经济研究(21720)
- 财经(21624)
- 业经(20781)
- 技术(20369)
- 业(19523)
- 经(18895)
- 问题(17232)
- 世界(16778)
- 贸(16287)
- 技术经济(15374)
- 教育(15185)
- 国际(14751)
- 现代(12235)
- 统计(11516)
- 版(11022)
- 商业(10993)
共检索到368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郑志浩 程申
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种植业TFP增长率,了解粮食种植业TFP增长率及其时序变动趋势,有助于准确判断中国粮食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本文基于198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国粮食种植业TFP表现为加速增长模式,粮食种植业的TFP年均增长率为1.42%,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推动了粮食种植业TFP增长,粮食种植业产出增长主要源于TFP的增长贡献。小麦的TFP表现为恒速增长模式,稻谷和玉米的TFP则呈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模式,小麦、稻谷和玉米的TF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9%、0.33%和1.30%。技术进步促进了小麦、稻谷和玉米的TFP增长,技术效率对小麦TFP增长有推动作用,对稻谷和玉米TFP增长则有延缓作用。小麦产出增长主要源于TFP的增长贡献,稻谷和玉米产出增长则更多地源于投入要素驱动。2000年后的粮食种植业和玉米的TFP增长率显著高于2000年前,小麦的TFP增长率于2000年前后没有发生显著变化,2000年后稻谷的TFP增长率则显著低于2000年前。中国粮食种植业TFP增长率依然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提高稻谷和玉米的TFP增长率,不仅有助于促进这两种作物的产出快速增长,而且会进一步加快粮食种植业产出和TFP的增长速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蒋萍 谷彬
本文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基于经过普查修订的历史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TFP增长率进行详细分解,发现其效率演进过程存在阶段性特征,1992年为分界点,其中技术效率改进是主导TFP变化的核心因素,而个体经济粗放经营所导致的规模效率恶化是阻碍TFP增长的消极因素;服务业技术进步及其区域差距分别经历了"U"型和"倒U"型的演变过程;配置效率的持续改进出现在1992年之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业明
中国粮食种植业的“钻石体系”存在着结构性缺陷 ,导致国际竞争力不强 ,在加入 WTO背景下 ,中国应当构筑粮食种植业国家竞争优势以应对来自发达国家现代化粮食种植业的挑战 ,为此 ,有必要尽快增进中国粮食种植业的生产要素质量、切实改善中国的粮食内需条件、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的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积极推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良性变迁
关键词:
粮食种植业 国家竞争优势 “钻石体系”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录堂 薛继亮
本文从Malmquist指数及结构分解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分析认为,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生产效率的下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造成了逆向作用。从地区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来看,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文章对此提出了基本的解决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艺 李谷成 叶锋
[目的]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促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方法]将种植业碳排放与碳汇分别作为非期望与期望产出,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GML指数模型对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核算与分解,接着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其动态演进趋势,最后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结果](1)考察期内中国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76%,前沿技术进步年均增长1.97%,技术效率年均下降0.21%;(2)中国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核密度曲线由“尖窄型”逐渐变为“宽扁型”,省际差距逐步扩大;(3)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财政支持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显著抑制了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结构调整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结论]重点关注落后地区和省份的种植业低碳生产与发展,积极倡导地区间与省份间合作,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科学合理调整农业财政支持资金投入方向与比重,有效推动种植业低碳转型,促进我国种植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邓宗兵 封永刚 张俊亮 王炬 田维波
【目的】认识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演进趋势和集聚效应。【方法】综合利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地区平均集聚率、空间相关系数等指标测算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水平,并用引入地理集聚度的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中国种植业产业的集聚效应。【结果】种植业总体上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但不同行业的地理集聚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呈现不断增强趋势,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种植业呈现出专业化、连片化的地理集聚特征;种植业产业地理集聚对产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结论】着力提高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区域性的管理和服务,为产业集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根据比较优势推进具有地区特色的专业化产业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海斌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GDP增速从2007年的14.2%大幅放缓到2013年的7.7%。经济放缓一部分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发达国家在危机后的经济调整导致全球最终需求放缓,迫使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从出口推动转为内需主导。从国内因素来看,最近两三年的经济下滑有周期性因素的影响。继2008~2010年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近两三年宏观经济政策逐步回到中性。同时,中国经济增速也出现了结构性的放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宇露
本文通过构建专业化系数,衡量了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业区域分工的水平,对其特点进行总结。同时,本文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评价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业区域分工的方向,进而提出了构建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业区域分工引导机制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长生 李光泗 徐翔
粮食流通体制是影响种植业生产的重要政策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种植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变动的速度显著加快,地区间变动存在一定差别,东部地区变动的幅度与速度显著快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快于中部地区。以放松管制为特征的第一次与第三次粮改中,我国粮食种植比例均发生了跳跃性的下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宏
本文利用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运用结构贡献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八五"到"十五"时期中国种植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对种植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持续不断但作用有所减弱,价格贡献则呈震荡趋势且对总产值变动幅度产生较大影响,而播种面积、种植业内部结构和种植业区域结构的贡献仍持续不断。在粮食作物中,各因素的贡献与它们对种植业总体的贡献基本上一致,但在经济作物中,各因素的贡献与它们对种植业总体的贡献有差异。
关键词:
种植业 贡献因素 因素分解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敬水
一、测定TFP增长率的新方法 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X~(x_1)_1X(x_2)_2…X(x_n)_n为基本模型(其中:X_1为生产要素投入量,α_1为要素的产出弹性,i=1,2,…,n),将产出弹性正则化,即β_1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自保 宋连久 李萍
基于西藏粮食产量与各投入要素的1980~2007年统计资料实证分析,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进而构造脉冲响应函数,并对因变量预测误差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土地、化肥是促进西藏粮食增长的主要因素;有效灌溉面积的投入对西藏粮食生产的贡献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对西藏粮食增长的贡献非常低。西藏粮食生产目前仍是粗放型生产,但已出现转型的趋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华 张晓萌 刘玉鑫 仲崇阳
随着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的日益增大,提升绿色TFP已经成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03—2016年城市数据采用DEA的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五大城市群的绿色TFP指数,并使用Kernel密度估计、传统马尔科夫链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城市群绿色TFP增长的分布动态演进和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显示:(1)五大城市群整体及各城市群绿色TFP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大部分城市群的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也呈现上升趋势。城市群绿色TFP差异均呈整体扩大趋势,技术效率差异的扩大是其主要原因。五大城市群整体及各城市群分布都呈现出右拖尾和极化趋势。(2)除成渝城市群外,其他城市群绿色TFP增长均存在俱乐部趋同效应。金融发展、要素禀赋、技术进步均没有显著拉动低水平城市绿色TFP提升,导致低水平趋同现象显著。随着绿色TFP指数的提高,各影响因素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大。(3)城市群绿色TFP指数转移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低水平的邻域会阻碍本地区绿色TFP增长,而高水平的邻域对本地区绿色TFP具有明显的正向拉动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明文 王振华 张广胜
在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促进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势在必行。本文基于2001—2016年东北三省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得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通过空间SAC模型探索玉米种植结构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东北三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年均上升1.1%,技术效率提高0.5%,技术进步提升0.6%,但其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且属于技术进步"单轨驱动"模式;玉米播种面积和种植比例的提高会导致"效率损失",从而降低了粮食的全要素生产率;玉米种植结构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通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实现,而对于技术效率的影响仅通过规模效率发挥作用。推进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可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丁小平 刘金东
采用1997—2011年我国31个省区物流业面板数据建立随机生产边界模型,利用Kumbhakar等(2000)的方法对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因素是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改进、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因素均存在对技术进步因素的抵减效应;技术效率改进和规模效率因素的作用逐年递减,而配置效率因素的作用逐年上升。进一步对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率的区域差异进行基尼分解,结果表明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是造成区域间物流业TFP增长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反映出各省区物流业发展存在较强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