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94)
- 2023(6199)
- 2022(5250)
- 2021(5253)
- 2020(4377)
- 2019(10562)
- 2018(10397)
- 2017(20032)
- 2016(10452)
- 2015(12306)
- 2014(11907)
- 2013(11833)
- 2012(10683)
- 2011(9932)
- 2010(9832)
- 2009(9058)
- 2008(8795)
- 2007(7366)
- 2006(6434)
- 2005(5879)
- 学科
- 济(51060)
- 经济(51018)
- 方法(27951)
- 管理(26397)
- 数学(26388)
- 数学方法(25910)
- 业(24495)
- 企(18712)
- 企业(18712)
- 中国(15347)
- 贸(12835)
- 贸易(12827)
- 易(12651)
- 农(12240)
- 财(8613)
- 业经(8318)
- 制(7622)
- 学(7588)
- 农业(7448)
- 银(7098)
- 银行(7095)
- 行(6887)
- 环境(6713)
- 融(6634)
- 金融(6634)
- 出(6536)
- 理论(6415)
- 发(6224)
- 关系(6042)
- 和(5936)
- 机构
- 大学(152518)
- 学院(150820)
- 济(74500)
- 经济(73548)
- 管理(59120)
- 研究(54945)
- 理学(51613)
- 理学院(51115)
- 管理学(50090)
- 管理学院(49832)
- 中国(44138)
- 京(32955)
- 科学(30980)
- 财(29672)
- 所(27166)
- 研究所(25003)
- 经济学(24779)
- 财经(24577)
- 中心(23957)
- 农(23508)
- 经(22845)
- 经济学院(22377)
- 北京(21484)
- 业大(20624)
- 院(19495)
- 江(19197)
- 财经大学(18652)
- 农业(18528)
- 范(17750)
- 师范(17588)
- 基金
- 项目(102771)
- 科学(82450)
- 基金(78673)
- 研究(73885)
- 家(69446)
- 国家(69036)
- 科学基金(59204)
- 社会(49738)
- 社会科(47530)
- 社会科学(47522)
- 基金项目(39848)
- 自然(37769)
- 自然科(37005)
- 自然科学(36997)
- 自然科学基金(36372)
- 省(35979)
- 资助(34722)
- 教育(34292)
- 划(31550)
- 编号(27617)
- 部(24730)
- 重点(23393)
- 中国(22563)
- 国家社会(22488)
- 发(21705)
- 成果(21589)
- 教育部(21511)
- 创(21192)
- 人文(20113)
- 创新(20074)
共检索到219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启泉
中国现行粮食进口量的统计是不完整的。文章区分了粮食显性贸易和粮食隐性贸易,进而构造了粮食真实进口量的测算方法,并基于对粮食隐性进口量的估计,构建了中国粮食贸易平衡表,获得了中国粮食真实进口量及进口结构数据。研究发现:2000—2020年间,中国粮食真实进口规模为153412万吨,其中,粮食显性净进口126463万吨,占82.43%,粮食隐性净进口26949万吨,占17.57%。近年来,中国粮食真实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并呈明显的隐性化趋势。中国粮食进口隐性化,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国内粮食自给率下降和确保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从口粮看,当前中国人的饭碗仍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但我国国内粮食市场紧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亟需切实可行之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明智 裴源生 李旭东
由于统计口径与计算方法的不同,粮食自给率的计算结果往往差异较大,得出的中国粮食安全的结论也大相径庭,从而引起国内各界的广泛争议。为了准确分析当前中国的粮食安全情势,避免误判对相关决策造成误导,有必要对粮食的统计口径和自给率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选用三种粮食自给率计算方法—定额统计法、流向统计法和消费统计法,测算中国2000-2016年的粮食、谷物和口粮自给率,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定额统计法计算结果容易造成失真,流向统计法与消费统计法计算结果较为准确;(2)谷物和口粮自给率更能反映中国实际的粮食供需情况;(3)中国谷物自给率在98%以上,口粮自给率高于100%。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会造成耕地被侵占、粮食需求激增等严重问题,口粮生产仍然不能放松,建议未来调整农业结构,稳定小麦、稻米生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百明,周小萍
首先就粮食属性、粮食饥馑、粮食禁运、粮食贸易等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通过对国际国内粮食消费、粮食生产和粮食贸易的发展态势分析,探讨了中国适度粮食自给率的问题,由此提出当前中国粮食自给率目标以90%左右为宜。在此基础上,通过估算预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人均粮食需求量420kg,粮食自给率达到90%为情景,确定我国近期适宜的耕地资源安全底线是人均0.056hm2。同时指出不同地区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不同,粮食自给率也会有区别,所以各地需要制定区域性或省级的耕地资源安全底线标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显戈
近期随着进口粮食的增加,粮食自给率问题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但因为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的差异,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大相径庭,因而往往引起政策界和学界的争议,使得中国粮食自给率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本文在界定食物、粮食和谷物概念的基础上,明确自给率的计算方式,分析世界上代表性国家的粮食自给率、变动状况及其原因,以期为理解中国粮食的自给率提供一个更全面的参照系,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关键词:
粮食 谷物 食物 自给率 国际比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燕枝 郭静利 王秀东
国际经验中的粮食自给率参考值是按谷物类粮食确定的,不含油用大豆和薯类作物。我国的粮食概念包括谷物,薯类和豆类,目前因大豆的巨量进口扭曲了粮食安全水平的正确判断。本文比较了我国粮食自给率和谷物自给率现状后,得出,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的谷物自给率已经处于足够高的粮食安全水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 谷物 自给率 大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毛学峰 刘冬梅 刘靖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学术界有诸多研究指出中国会进口大量玉米,但是事实上中国大量进口的农产品却是大豆。近些年,诸多研究再次纷纷指出中国未来会进口大量玉米。显然,科学分析玉米进口对判断未来农产品进口形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计算大陆目前肉、植物油的人均消费量,通过与发达经济体作对比,试图匡算植物油和肉类消费缺口。研究发现,和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的植物油和肉类均存在消费缺口,然而中国未来需要大量进口的仍是大豆而非玉米,大规模进口大豆既能满足植物油需求,还能为国内畜牧业提供丰富的饲料,而基于目前超过1亿多吨玉米库存,2020年之前不可能出现大规模进口玉米的情况。即使不考虑玉米产量提高,到2030年饲料粮缺口不会超过1800万吨。1800万吨玉米对于国际市场而言占比仅20%左右,而且2014年已经进口了超过2000万吨玉米及相关替代品。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粮食进口 食物消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海春
在世界贸易组织确定的贸易原则下,中国粮食要坚持95%自给必须借助关税来隔开中国粮食供求与世界粮食市场的联系。所需关税税率将逐年增长,由现阶段不需要关税保护逐步增长到2030年前后的130%。在这一关税政策保护下,中国粮食贸易量到2030年均可维持在3...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帅帅 张旭辉
本文对粮食、谷物与口粮等三个层次自给率的定义和适用范围进行了界定,并结合我国粮食、谷物与口粮自给率的变动趋势考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调整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研究认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在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和国际贸易环境改善的形势下,适度进口国外粮食既符合我国的经济利益、又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粮食安全形势的改善是在要素投入与政策支持之下取得的,粮食安全问题不容松懈,渐进式改革、增量调整与增强科技支撑是中国粮食安全战略调整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自给率 粮食安全 口粮安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倪国华 王赛男 金燕红
本文构造了未来30年中国粮食贸易体系运行的理论机制,设定了“2020~2025年”、“2030~2035年”和“2050~2055年”3个基期,重构了“综合粮食”和“外国”的概念体系。通过基于MATLAB架构的RECS模拟量化比较了30万组可能的未来场景,尝试回答了未来中国如何把控粮食贸易“主导权”的问题。模拟表明:未来30年,如果中国始终将政策目标确定为在生态红线范围内尽可能提高“自给率”,则可在现有WTO规则下通过精准的政策组合基本掌控主导权,如果政策工具选择失当,将处于被动局面;如果国际贸易形势有利,则可通过政策工具的量化组合拥有更大主导权;只要政策选择适当,即使国际贸易形势变得不利,仍能拥有一定的主导权。在“2050~2055年”基期之后,将会进入“掌控型主导”的战略优势状态。
关键词:
自给率 主导权 政策模拟 粮食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振邦
传统农业追求自给自足,形成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产业结构和单纯的粮食观;现代农业追求效益,以饲料作物为主,形成了三元结构和整体食物观。农作物中,人工牧草效益最高,号称绿色黄金。大家饲养的动物中,奶牛经济效益最高。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效益最高,成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体现了农业的基础作用。我们应当建立从植物到动物再到加工业的转化机制和市场体系,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我国的食物肯定自给有余。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兵 翟萃
自古言,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古今中外皆把粮食当作战略性资源、关键性产品。作为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问题更为敏感。中国粮食生产的震动波及效应很大。中国粮食生产若减产10%,则会对世界粮食贸易量的20%以上产生影响。一个自然需要关注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华俊
在政府对粮食安全战略进行调整并将其提升为首要工作任务之后,中国应采取怎样的粮食自给战略?这是一个亟需回答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中国粮食自给率变化的基础上,总结了未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并提出了新形势下中国粮食自给战略:以口粮自给为重点,审慎放开饲料与工业用粮;以加强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主,质量并重;统筹粮食贸易战略制定,高效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强化粮食产业的全球布局,保障粮源的有效供给;改革粮食安全储备体制,提高储备效率;拓展食物来源,减少粮食损耗和浪费。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姜长云 李显戈 董欢
本文讨论了粮食安全与谷物自给率的关系,提出谷物自给率具有较强的国际可比性,分析了近年来我国谷物自给率的变化。通过探讨日、韩两国谷物自给率下降的过程及其原因,对我国粮食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要更加重视主食自给和供求平衡,更加重视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我国粮食价格政策的创新,加大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持引导,鼓励提高农产品质量并引导农产品消费方式转变。
关键词:
谷物 粮食 自给率 农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