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85)
- 2023(8854)
- 2022(7503)
- 2021(7135)
- 2020(6134)
- 2019(14554)
- 2018(14164)
- 2017(27078)
- 2016(14890)
- 2015(17472)
- 2014(17413)
- 2013(17693)
- 2012(16734)
- 2011(15322)
- 2010(15227)
- 2009(14309)
- 2008(14445)
- 2007(12983)
- 2006(11099)
- 2005(9984)
- 学科
- 济(68484)
- 经济(68428)
- 管理(38920)
- 业(37822)
- 方法(33766)
- 数学(30699)
- 数学方法(30446)
- 企(27947)
- 企业(27947)
- 中国(20078)
- 农(19435)
- 财(15660)
- 贸(15550)
- 贸易(15545)
- 易(15201)
- 学(13466)
- 业经(12515)
- 农业(12382)
- 制(11967)
- 地方(10919)
- 银(10402)
- 银行(10380)
- 和(9973)
- 行(9947)
- 环境(9833)
- 融(9823)
- 金融(9820)
- 务(8968)
- 财务(8950)
- 财务管理(8921)
- 机构
- 大学(224170)
- 学院(222213)
- 济(102120)
- 经济(100396)
- 管理(82690)
- 研究(81633)
- 理学(71069)
- 理学院(70259)
- 管理学(69166)
- 管理学院(68755)
- 中国(62941)
- 科学(48579)
- 京(47970)
- 财(44050)
- 所(42154)
- 农(41626)
- 研究所(38562)
- 中心(36806)
- 财经(35637)
- 业大(33542)
- 经济学(33315)
- 农业(33111)
- 经(32533)
- 江(31844)
- 北京(30663)
- 经济学院(30241)
- 院(28454)
- 范(28213)
- 师范(27954)
- 财经大学(26414)
- 基金
- 项目(146152)
- 科学(114574)
- 基金(107473)
- 研究(106478)
- 家(94448)
- 国家(93733)
- 科学基金(78667)
- 社会(68939)
- 社会科(65468)
- 社会科学(65448)
- 基金项目(55930)
- 省(54520)
- 自然(49032)
- 教育(48574)
- 自然科(47875)
- 自然科学(47857)
- 划(47053)
- 自然科学基金(47031)
- 资助(45158)
- 编号(42419)
- 成果(34969)
- 部(34080)
- 重点(33503)
- 发(32026)
- 国家社会(29926)
- 创(29923)
- 中国(29368)
- 课题(29168)
- 教育部(29045)
- 科研(28354)
共检索到328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杰
本文用中国1978-2004年间的粮食生产相关投入要素数据,并考虑农业改革的政策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和加权最小二乘回归等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一个统计特征合理的中国粮食生产函数。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土地和化肥使用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要素,并认为在土地、化肥施用以达极限的背景下,技术进步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新的途径。
关键词:
粮食 生产函数 回归方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来拴 孟军
文章用内蒙古1988~2006年间的粮食生产相关投入要素数据,通过逐步回归、自回归与异方差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内蒙粮食生产函数。分析发现:土地利化肥施则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要素,并认为在土地利化肥施用达到极限时,技术进步是提高粮食产量的新途径。
关键词:
粮食 生产函数:回归方程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黄臻
根据1990~2008年我国粮食生产要素投入数据,从粮食生产规模、劳动力投入、机械投入、化肥投入、农田基础设施、自然灾害的角度,基于修正的C-D生产函数,采用岭回归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机械投入增加和灌溉条件的改善是粮食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劳动投入、化肥投入并非粮食产量增加的推动因素,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仍存在较强负面影响,粮食生产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增情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四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晓展
云南省禄劝县粮食生产函数分析(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刘晓展贫困山区的粮食一般难以自给,往往要靠返销粮和高价粮来维持基本的食物消费。这对于非农产业极不发达、收入来源少的贫困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研究贫困地区的粮食生产状况,寻找制约贫困山区粮食生...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乔世君
本文使用我国1992、1995年和1999年三年的县(市)级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面生产函数,研究了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发现:(1)技术效率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呈现出南高北低的格局:(2)从92年到99年,全国平均技术效率大约下降1%,且效率分布的变异性似乎有加大的趋势;(3)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对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技术效率 随机前沿面生产函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雅婷 李宾 吕亚荣
基于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函数(SFA)测度了在同一生产前沿面下中国粮食生产效率、不同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以及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不断提高,从2000年的0.790稳步上升至2014年的0.859;地区间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东中西部地区技术效率依次降低且东部地区增速最快,非粮食主产区虽落后于粮食主产区但增速更快;粮食生产中土地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最高,农资和农具要素次之,劳动力投入产出弹性最低且为负值,粮食生产中仍存在劳动力过度投入问题,且中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此问题尤为严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粮食生产机械化率、户均农地规模、平原面积占比等因素均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技术效率 区域差异 粮食主产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雅婷 吕亚荣 王晓睿
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是我国农地流转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我国粮食主产区34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一步法"随机前沿函数(SFA)从总产值、亩均产值、劳均产值三个维度检测了有/无农地流转两类农户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并检验了影响两类农户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农地流转、农业劳动力质量、土地规模对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农地细碎化程度、农地离城镇的距离对技术效率则有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动农地流转、增加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俊鹏 冯中朝 吴清华
针对目前中国粮食生产结构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本文将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老龄化率引入劳动增强型生产函数(C-D函数),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玉米、小麦和稻谷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粮食生产存在明显的"内卷化",这阻碍了粮食增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粮食生产劳动投入,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与机械化,通过提高单产与种植面积促进粮食增产。此外,中国粮食增产尚处于依赖要素和资本投入阶段;从长远来看,在劳动力知识水平未显著提高的情况下,这种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速机械、技术等现代要素的引入,促进我国粮食生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幼松 张文剑 张雁
选取1995-2010年建筑业统计数据,利用简.丁伯根的改进生产函数模型和索洛余值法,对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考察期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速为20.51%,其中劳动投入增长的贡献率为60.30%,资本投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3.76%,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为25.94%。分析表明,我国建筑业的增长主要依靠劳动投入的拉动作用,而资本投入增长和广义技术进步的贡献率相对较小,这说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模式仍属于外延式粗放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箫轲 陈杰
为挖掘并识别中国粮食生产碳排放与粮食安全的核心与焦点议题,基于CNKI数据库与CiteSpace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1998—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碳排放与粮食安全研究涉及农业经济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农业基础科学等;学术合作呈现“大分散、小积聚”的研究格局;相关研究经历了“起步发展—巩固拓展—成熟稳定”三个阶段,政策出台和学术研究呈现良性增长态势;研究关键词可划分为地理尺度、多维视域、技术方法;研究热点包括粮食生产碳排放、粮食生态效率、粮食产业的低碳研究、粮食安全与绿色农业科技。研究表明:粮食减排因素分析须更深入探讨区域差异和时间序列的影响;粮食生态效率研究须持续优化数据收集、处理方式,以增强对动态变化的理解;粮食产业低碳化转型研究应进一步深化实证分析;粮食安全与绿色科技研究应优化农业生产全周期的碳足迹管理,并在多层面上推动政策创新和实践探索。未来研究应强化政策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促进粮食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箫轲 陈杰
为挖掘并识别中国粮食生产碳排放与粮食安全的核心与焦点议题,基于CNKI数据库与CiteSpace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1998—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碳排放与粮食安全研究涉及农业经济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农业基础科学等;学术合作呈现“大分散、小积聚”的研究格局;相关研究经历了“起步发展—巩固拓展—成熟稳定”三个阶段,政策出台和学术研究呈现良性增长态势;研究关键词可划分为地理尺度、多维视域、技术方法;研究热点包括粮食生产碳排放、粮食生态效率、粮食产业的低碳研究、粮食安全与绿色农业科技。研究表明:粮食减排因素分析须更深入探讨区域差异和时间序列的影响;粮食生态效率研究须持续优化数据收集、处理方式,以增强对动态变化的理解;粮食产业低碳化转型研究应进一步深化实证分析;粮食安全与绿色科技研究应优化农业生产全周期的碳足迹管理,并在多层面上推动政策创新和实践探索。未来研究应强化政策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促进粮食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明华 庹国柱
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基于1978—2012年各传统农业投入要素的非平稳性特征和气候变量的随机特性,构建具有联动效应的粮食趋势产量模型和粮食波动产量模型,并就实证结果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和显著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传统农业投入要素依然是促进粮食长期增长的重要变量,然而因为农业科学化和规模化的推进,各传统农业要素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发生结构性调整,其中农业劳动投入的重要性下降,但是农业机械和农田灌溉面积的贡献率上升;第二,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短期波动有重要影响,其中水灾和旱灾是农业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显性指标,而积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则是导致水旱灾害的隐性因子。应继续坚持完善耕地保护举措,调整和促进传统农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光泗 钟钰
文章结合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状况,对2013~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发现:2020年之前,我国粮食供求依然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尤其是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凸现;粮食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稻谷、玉米的消费需求增长较快,而小麦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能够保持持续的增长,其中稻谷与玉米的产量增长幅度较大,但这取决于单产的增长与生产面积的稳定。
关键词:
粮食 谷物 生产 消费 形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忠伟 袁卫
本文以罗默提出的R&D模型的知识生产函数为基础,根据科技统计数据估计中国的知识生产函数,并将实证结果与国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比较,最后给出了提高中国知识生产率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