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19)
2023(7798)
2022(6557)
2021(6456)
2020(5465)
2019(12848)
2018(12730)
2017(23794)
2016(13347)
2015(15147)
2014(14861)
2013(14753)
2012(14124)
2011(12815)
2010(12879)
2009(12070)
2008(12453)
2007(10850)
2006(10177)
2005(9715)
作者
(38383)
(32062)
(31720)
(30810)
(20526)
(15395)
(14481)
(12429)
(12385)
(11559)
(11323)
(10909)
(10678)
(10536)
(10494)
(10035)
(9609)
(9353)
(9226)
(9048)
(8186)
(7975)
(7925)
(7440)
(7254)
(7252)
(7082)
(6901)
(6553)
(6505)
学科
(53646)
经济(53563)
管理(35975)
(31896)
(25777)
企业(25777)
方法(20756)
中国(19381)
数学(18446)
数学方法(18192)
(17300)
(16096)
(15467)
(12473)
贸易(12464)
(12262)
(11670)
银行(11647)
(11634)
(11188)
(11093)
业经(10789)
(10276)
金融(10276)
(9647)
财务(9627)
财务管理(9594)
农业(9385)
体制(9333)
企业财务(9096)
机构
大学(187173)
学院(182625)
(84971)
经济(83437)
研究(77951)
中国(63786)
管理(62217)
理学(51278)
理学院(50633)
管理学(49789)
管理学院(49461)
科学(44756)
(43373)
(42470)
(41627)
研究所(37135)
(35923)
中心(34004)
财经(31486)
北京(29236)
(28892)
(28595)
农业(28143)
(27720)
经济学(27381)
业大(26196)
经济学院(24376)
(24248)
师范(23938)
科学院(23708)
基金
项目(112402)
科学(87849)
基金(83267)
研究(81364)
(75274)
国家(74705)
科学基金(61247)
社会(52343)
社会科(49507)
社会科学(49494)
基金项目(42036)
(39403)
自然(38924)
自然科(37994)
自然科学(37979)
教育(37353)
自然科学基金(37320)
资助(36208)
(35607)
编号(30486)
成果(27526)
(27155)
重点(26665)
中国(25048)
(24416)
国家社会(23131)
教育部(23009)
课题(22926)
(22306)
(22125)
期刊
(100285)
经济(100285)
研究(67219)
中国(45944)
(34270)
(33244)
学报(31490)
科学(28718)
管理(26478)
大学(23967)
(23781)
金融(23781)
教育(22703)
农业(22700)
学学(22279)
经济研究(17419)
财经(16987)
(14844)
技术(14143)
问题(13593)
(13464)
(13118)
业经(12889)
世界(12836)
国际(12605)
会计(8828)
(8719)
技术经济(8485)
理论(8410)
经济问题(8235)
共检索到312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满德  
粮食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以价格干预机制和储备制度为核心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切实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保持了粮食市场稳定、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宏观调控机制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市场功能的作用不断弱化、调控政策的保障力和执行力出现下降的趋向,以及政策调整的步伐滞后于粮食形势、市场化形势、宏观调控形势的发展。我们对此必须予以重视,及时纠正偏差、加快改革完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切实提高宏观调控的综合效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梁瑞华  
当前,我国粮食调控政策面临新挑战,粮食补贴对农户激励作用有限,临时收储量创历史新高,库容问题严重,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财政压力加大,针对新问题要有新方法,成立国家粮食调控安全委员会提高调控效果,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建立目标价格制度,实施价补分离,确立订单式调粮模式,确保粮食供需平衡,减少粮食企业税收,实行阶梯式财政补贴,提升国内粮食企业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柯炳生  
我国的粮食市场与价格政策在过去的一年中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改革。中央采取了分散决策的政策,由各个省、市、地、县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各自改革的具体方式、步骤和进度。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基本上取消了国家合同定购,放开了粮食市场。从表面上看,似乎已经实现了市场化,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我国粮食政策向市场化转换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观念上和具体做法上的误区,如果不弄清这些问题,改革就难以继续深化,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市场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荣俊  
建立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的若干问题杨荣俊粮食放开经营,标志着粮食市场经济初步形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粮食可以撒手不管。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点:①确保粮食供求总量的基本平衡,做到全社会的安全的供给。②保...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贺伟  刘满平  
2004年国家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创历史的"七连增",为实施粮食宏观调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同时也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余贤  
1993年中国粮食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在持续了四年多的“卖难”声中,粮价在全国范围大幅度骤然攀升,“卖粮难”突变为“收粮难”。这一骤然的波动,警醒了决策界和理论界。显然,1993年粮食流通的市场化改革仍未解决好中国粮食的市场问题。粮价不正常的大幅攀升,不仅反映出生产的问题,更多的源于粮食市场和经营的问题,收购、储备、贸易和价格政策上的问题。在粮食问题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但谁都不否认应致力于统一的规范的市场建设和对市场的宏观调控的完善。本文将对近期有关粮食问题的各种不同观点进行评述,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解决我国粮食的供求均衡和稳定增长问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余志刚  
随着中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对粮食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粮食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价格上涨压力也日益增大。本文对美国、欧盟等粮食出口国,日本、韩国、印度等粮食进口国的粮食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梳理,总结了经验和启示,旨在为更好地实施中国的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雪琴  冯泓  张士杰  张丽清  
中国市场化进程中最慢的就是粮食流通体制,原因就是粮食供求变化符合发散型蛛网模型,然而中国的国情又不允许如此,而以事后调节为特征的行政性的调控机制效果并不理想。入世的成功使符合WTO规则的新调控机制的构建成为燃眉之急,以事前调节为特征、以粮食银行为平台的粮食利率调控机制是较理想的选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钱水土  
我国粮食市场的特殊性及宏观调控问题钱水土(杭州商学院)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一般情况下,市场能够循其自身规律正常运行,并实现有关的经济目标。但是,不能否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市场运转将会失灵,或不能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这时,就必须借助市场外部的力量来...
[期刊] 改革  [作者] 程国强  朱满德  
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粮食市场稳定,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在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坚持粮食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统筹实施、协调运用各种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粮食储备吞吐与进出口调节手段以及粮食市场管理与低收入群体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制度框架、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鲁晓东  
经历2003年10月中下旬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之后,粮食问题再次成为2004年中国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确保粮食安全,2004年,中央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如对农民种粮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鲁晓东  
2005年我国的粮食形势正如笔者在本刊2005年第1期《2005年中国粮食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一文中所分析判断的:“粮食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增加,年度产需缺口进一步缩小或能够基本实现产需平衡,加上现有库存和净进口的调剂,粮食有效供给充裕,粮食市场稳定,价格将稳中趋降。”在这一年里,国家针对市场粮价下行情况,及时采取了在小麦主产区实行结合中央储备小麦轮换按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鲁晓东  
2006年是我国粮食购销全面市场化后国家对粮食市场实施宏观调控力度最大的一年。回顾一年来的粮食形势,正如笔者在本刊2006年第2期《2006年中国粮食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一文中所分析判断的:“粮食生产继续呈增长态势,粮食库存充裕,市场供给压力较大,粮食供求关系正处在由前两年的偏紧状况向阶段性供过于求的状况转变。从市场层面上分析,粮食市场价格与2005年相比将进一步下跌。但考虑到中央千方百计增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雪琴  张丽清  冯泓  张士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施潮  
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粮食放开经营,打破了长期以来高度集中的粮食计划体制,摆脱了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代之而起的是国有、集体、个体等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格局,这是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必然趋势,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