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27)
- 2023(5550)
- 2022(4604)
- 2021(4519)
- 2020(3650)
- 2019(8305)
- 2018(8091)
- 2017(14710)
- 2016(7764)
- 2015(9023)
- 2014(8443)
- 2013(8547)
- 2012(8199)
- 2011(7689)
- 2010(7366)
- 2009(6765)
- 2008(6615)
- 2007(5656)
- 2006(4952)
- 2005(4682)
- 学科
- 济(33874)
- 经济(33847)
- 管理(17549)
- 业(15514)
- 方法(14382)
- 中国(13439)
- 数学(13358)
- 数学方法(13293)
- 农(10922)
- 贸(10421)
- 贸易(10416)
- 易(10280)
- 企(9772)
- 企业(9772)
- 农业(6740)
- 制(6456)
- 业经(6216)
- 财(6144)
- 关系(6140)
- 学(5965)
- 银(5908)
- 银行(5904)
- 行(5818)
- 出(5574)
- 环境(5512)
- 融(5444)
- 金融(5443)
- 发(5364)
- 口(4557)
- 出口(4548)
- 机构
- 大学(113208)
- 学院(111896)
- 济(56300)
- 经济(55560)
- 研究(48109)
- 管理(38976)
- 中国(37876)
- 理学(33146)
- 理学院(32737)
- 管理学(32332)
- 管理学院(32119)
- 科学(26951)
- 京(25579)
- 所(24773)
- 研究所(22852)
- 财(22337)
- 农(21326)
- 中心(20526)
- 经济学(18825)
- 财经(18292)
- 经(17104)
- 院(17101)
- 经济学院(16990)
- 北京(16984)
- 农业(16965)
- 业大(15800)
- 科学院(15697)
- 范(14779)
- 江(14728)
- 师范(14643)
- 基金
- 项目(75399)
- 科学(59492)
- 基金(56509)
- 研究(56046)
- 家(50870)
- 国家(50508)
- 科学基金(41516)
- 社会(37415)
- 社会科(35562)
- 社会科学(35557)
- 基金项目(28817)
- 省(25534)
- 自然(24981)
- 教育(24964)
- 自然科(24406)
- 自然科学(24397)
- 自然科学基金(24013)
- 资助(23750)
- 划(23143)
- 编号(21008)
- 中国(18914)
- 部(18570)
- 重点(17664)
- 成果(17297)
- 国家社会(17201)
- 发(17147)
- 教育部(15753)
- 创(15244)
- 课题(15068)
- 大学(14506)
共检索到172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长云
基于对中国粮食生产和人口增长简况的分析,本文探讨了中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揭示了中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的两大趋势,一是主要粮食产区北移,并在空间上趋向集中;二是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空间距离拉大,实现粮食安全对粮食流通特别是物流体系的需求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中长期增进粮食安全的潜力,提出中国实现中长期粮食安全面临五大挑战,即: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日益难以为继;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发展争夺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粮食生产比较利益低下、成本和机会成本上升的问题迅速凸显;粮食增产很容易面临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能力和投入意愿不足的困扰;支持粮食增产的改革和制度创新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
关键词:
粮食安全 主产区 主销区 粮食产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秧分 钟钰 刘玉 王国刚
粮食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粮食问题的统筹考虑有助于得到更为科学的政策启示。本文从"种在哪"、"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分"等方面述评了粮食安全治理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已经构建了一个包括生产、消费、分配等多个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通过中低产田改造、提高主产区种粮积极性等途径仍可实现进一步的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但受粮食属于"准公共产品"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生产仍面临种植区域不稳定、种粮主体积极性不高、种植结构调整滞后、经营方式有待完善、粮食市场配置效率尚需提高等诸多问题。未来的政策调控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性作用,积极引导并促成各类主体按照市场规律与政府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亮
世界现在仍有约1/8的人口处于贫困和饥饿之中,非洲和南亚地区粮食安全形势尤为严峻,要实现2001年世界粮食首脑会议提出的到2015年世界饥饿人群比例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任重道远。与营养不足并存的另一严重问题,是营养失调,其所造成的巨大经济、社会代价令收入水平各异的国家难以承受。因此,国际社会和各国在近期内必须将解决营养不足与营养失调视为最大的优先事项。未来10年,国际粮食贸易预计将不断增加,其中大部分出口增长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粮食种植面积和生产率增速将更加缓慢,农产品产量增长在中期有可能减速;在价格预计维持在相对高位时,供给增长应该跟上需求增长速度。在这种背景下,提高生产率、减少食物浪费,以及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泽
中国粮食安全状况研究朱泽一、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介绍粮食安全(或不安全)状况可以通过一定的数量指标反映出来,因此对粮食安全状况的评估首先涉及到指标的选择。如同粮食安全的定义一样,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和决策部门对粮食安全的衡量尚无统一的标准,人们在衡量粮食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永强 单宇 高延雷 张泽浩
种子产业是我国的核心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种业市场估值超过650亿元,占全世界种业市场的21%,但在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的市场份额要远远小于失去的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基于此本研究以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为横向截面,进而挖掘我国种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种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聚焦,提出推动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种子产业 种子研发 竞争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辛一 朱满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粮食生产结构性矛盾突出、生产支持政策负外部性凸显、资源环境压力巨大等挑战。应重塑"量质并重、市场导向、可持续发展"的新粮食安全观,构建"产销平衡、需求导向"的粮食生产模式,理顺支持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关系,由单纯支持粮食增产转向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立足长远,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防控贸易摩擦风险的基础上,抓住机遇适度进口,减轻国内粮食供给的环境压力。
关键词:
中国 粮食安全 现状 挑战 应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梅 何微 林巧 杨小薇 姜微波
为探究后疫情时代我国粮食市场受国际联动效应的影响,切实保障疫情常态化下我国的粮食安全,从粮食供应角度,对疫情爆发以来的粮食安全现状进行了回顾,并对新时期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通过借鉴主要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和策略建议。结果表明:1)总体上,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是有保障的,但要高度重视全球粮食市场波动的潜在风险和挑战。2)针对全球疫情大流行的发展态势和我国粮食安全的现存问题,建议从监测预警、稳产保供、提质增效、加强国际政策协调、畅通全球供应渠道五方面综合施策。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粮食安全 保障措施 策略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新业
本文对建国以来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总结 ,分析了我国之所以能够养活 1 2亿人口的成功经验 ,针对我国现阶段粮食生产和消费现状 ,提出了保障未来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现状 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魏凤
在经济转型时期,俄罗斯粮食安全问题表现在农业生产规模下降、居民食品消费量减少、贫困人口粮食保障水平降低、食品进口比例过高、粮食市场不健全等方面。近年来,俄罗斯制定了支持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农业生产开始呈现上升趋势。但是,这些政策之间不配套、不完整,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农业仍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盲目改造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现象,实现粮食安全面临诸多困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渝 张俊飚
水资源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共同实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准确判断中国双重安全的程度对于调整水资源利用模式乃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在分析水资源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内涵、特征和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水资源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1997年-2006年中国水资源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PSR(压力、状态及响应指标体系)的动态变化分析,发现中国粮食安全呈现稳定上升趋势,水资源生态安全呈下降趋势。粮食安全状态(S)指标与响应(R)指标之间存在高度耦合性,在压力(P)不减的情况下,粮食安全水平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水资源生态安全中压力(P)与状态(S)指标存在耦合性,响应(R...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鹏 谭向勇 王玉斌
本文在阐述粮食安全概念的基础上,提出食物保障的概念,并通过构建剩余供给能力(ASS)指标,对当前中国食物保障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当前食物保障水平较高,粮食短缺不是口粮短缺,而主要是间接粮食消费需求增长加之近年来的粮食产量走低引起的饲料粮短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对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和食物保障问题的一些看法和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毅夫 陈锡文 梅方权 胡鞍钢 陈锡康
中国粮食供需前景林毅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粮食生产前天今后中国人口将以每年1500万的数量增长,到2030年预计会达到16亿。同时,中国的经济将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会不断改善,吃肉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随之增加。而因人口和经济增长,住房、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浮 曾思燕 马静 刘俊娜 于昊辰 孙燕
研究目的:探究多情景休耕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为耕地保护、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因子评价、意愿调查和情景模拟分析。研究结果:(1)休耕迫切性、规模和空间分布受耕地资源环境本底硬约束控制,重度污染、中度污染、一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地下水重度超采和质量劣等耕地分别占1.23%、2.31%、3.57%、0.68%和3.69%,应全部纳入休耕。(2)当前农户休耕意愿偏低,全国仅2.17%农户参与意愿高,84.92%的农户休耕意愿低或不愿意。不同情景下休耕需求差异显著,表现为生态安全优先情景(PES,20.57%)>农户意愿优先情景(PFW,18.98%)>食品安全优先情景(PFS,15.30%)。(3)不同情景下休耕导致的产能损失显著差异,全面执行休耕潜在的粮食产能损失率为PES(17.32%)>PFW(14.36%)>PFS(13.66%),对粮食安全有负面影响。遵循农户意愿合理安排时序,可确保近期、中期、远期休耕造成的粮食产能损失完全不影响中国2025年、2030年和2035年实现粮食高度自给。研究结论:实施休耕既要考虑耕地资源环境本底状况和农户意愿,也要减轻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从而缓解耕地污染、保护生态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元红 刘长全 国鲁来
本文基于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概念,构建了包括供给、分配、消费、利用效率、保障结果、稳定性、可持续性和调控力等8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对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现状、趋势、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粮食安全当前处于较高水平且近年不断提升。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有多重优势,自给率、人均热量和蛋白供给等多项指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营养结构不合理、环境可持续性较差等。未来提高中国粮食安全水平要在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调整产出结构、采用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重视需求管理、减少不舍理消费和损耗、适当降低储备率。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指数 自给率 可持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