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81)
2023(6948)
2022(5991)
2021(5799)
2020(4901)
2019(11431)
2018(11240)
2017(20661)
2016(11547)
2015(13397)
2014(13167)
2013(13191)
2012(12567)
2011(11691)
2010(11716)
2009(10951)
2008(10944)
2007(9939)
2006(8960)
2005(8485)
作者
(33446)
(27988)
(27590)
(26840)
(17852)
(13590)
(12780)
(10986)
(10751)
(10074)
(9739)
(9479)
(9306)
(9049)
(8964)
(8673)
(8259)
(8149)
(8125)
(8011)
(7396)
(6813)
(6800)
(6359)
(6354)
(6320)
(6282)
(6249)
(5813)
(5764)
学科
(49730)
经济(49680)
管理(32119)
(30309)
(24123)
企业(24123)
方法(20983)
数学(18661)
数学方法(18438)
中国(17581)
(14703)
(12263)
贸易(12252)
(12042)
(10878)
(10381)
业经(10154)
农业(9253)
地方(9078)
(9031)
银行(9026)
(8763)
(8686)
(8186)
(7835)
(7676)
环境(7648)
(7430)
金融(7429)
(7263)
机构
大学(167977)
学院(165864)
(76180)
经济(74752)
研究(65342)
管理(62706)
理学(52509)
中国(52166)
理学院(51901)
管理学(51211)
管理学院(50878)
(37783)
科学(37170)
(33454)
(32998)
研究所(30411)
中心(29296)
(28968)
财经(25999)
(25812)
北京(24829)
(23765)
经济学(23480)
(23309)
农业(22658)
(22565)
业大(22432)
师范(22377)
经济学院(20984)
科学院(20130)
基金
项目(105689)
科学(83343)
研究(79051)
基金(77201)
(67961)
国家(67423)
科学基金(56334)
社会(51088)
社会科(48556)
社会科学(48544)
基金项目(39023)
(38473)
教育(36265)
自然(34435)
(33874)
自然科(33652)
自然科学(33640)
资助(33222)
自然科学基金(33071)
编号(31026)
成果(26630)
(25198)
重点(24448)
(23543)
课题(22843)
中国(22831)
国家社会(22001)
教育部(21422)
(21242)
(20109)
期刊
(86763)
经济(86763)
研究(54466)
中国(38240)
(26663)
管理(24921)
(24217)
学报(24091)
科学(23915)
教育(20215)
农业(18811)
大学(18400)
(17484)
金融(17484)
学学(16795)
技术(15032)
经济研究(13999)
财经(13246)
业经(12336)
(12197)
(11802)
问题(11622)
(11566)
世界(11458)
国际(11039)
图书(9534)
技术经济(9121)
统计(8461)
资源(8208)
(8156)
共检索到267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元红  刘长全  国鲁来  
本文基于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概念,构建了包括供给、分配、消费、利用效率、保障结果、稳定性、可持续性和调控力等8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对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现状、趋势、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粮食安全当前处于较高水平且近年不断提升。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有多重优势,自给率、人均热量和蛋白供给等多项指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营养结构不合理、环境可持续性较差等。未来提高中国粮食安全水平要在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调整产出结构、采用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重视需求管理、减少不舍理消费和损耗、适当降低储备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泽  
中国粮食安全状况研究朱泽一、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介绍粮食安全(或不安全)状况可以通过一定的数量指标反映出来,因此对粮食安全状况的评估首先涉及到指标的选择。如同粮食安全的定义一样,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和决策部门对粮食安全的衡量尚无统一的标准,人们在衡量粮食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鹏  谭向勇  王玉斌  
本文在阐述粮食安全概念的基础上,提出食物保障的概念,并通过构建剩余供给能力(ASS)指标,对当前中国食物保障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当前食物保障水平较高,粮食短缺不是口粮短缺,而主要是间接粮食消费需求增长加之近年来的粮食产量走低引起的饲料粮短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对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和食物保障问题的一些看法和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翟虎渠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并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增长面临资源环境等制约情况下,粮食安全战略必须以科技为根本手段,以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为可靠基础,依靠优势区域增产提升保障能力,以国家政策支持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有效供给的重要支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熊学振  杨春  
饲料粮安全问题是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很重要的一方面,国民食物营养消费结构特征决定我们应当把饲料粮安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基于不同方法测算了饲料粮的生产规模、需求规模和自给水平,在测算生产规模时采用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在测算需求规模时对理论需求量、实际消费量分别分析,并将进口畜产品折算为饲料粮的间接需求。研究发现,中国饲料粮生产规模与需求规模均呈明显增长,直接系数法测得的饲料粮产量由2001年的15 842.28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27 416.72万吨,直接需求增至30 915.98万吨,间接需求增至1 594.37万吨,产能增长驱动需求自给能力提升但进口增加促使消费自给水平下降。总体来看,中国饲料粮已经从供给不足变为"高位供给、高位进口"并存的局面,应当特别关注饲料粮的结构性供给不足问题。最后,本文从转变思想观念、权衡进口结构、调整畜种结构、拓展进口渠道、强化市场监管方面给出保障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文明  唐成  谢颜  
本文通过建立国家粮食安全的指标评价体系,采取实证分析方法测算出2001—2009年我国粮食安全综合系数,在客观衡量我国粮食安全状况的基础上,对现阶段我国粮食安全状况作出了趋势分析和基本评价,提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公茂刚  王学真  
本文运用饥饿人口数量、饥饿发生率、全球饥饿指数、膳食热能供应量、粮食供给量和粮食消费量等指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状况。由此得出结论: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状况依然严峻,而且各个地区的状况差距较大,尤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形势最为严峻;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和人均收入水平低,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脆弱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春玲  章颖  
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向粮食生产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对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深入剖析,以及在这种形式下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若云  
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的推进、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农产品的工业及能源用途拓展,我国未来粮食需求将持续刚性增长,至2020年将达到14000亿斤左右,未来7年需增加2000亿斤。本文在对我国当前粮食安全状况进行整体分析和对未来粮食安全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与政策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姜  王志丹  张琳  吴敬学  
保障粮食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该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消费状况的分析,认为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任重道远,并提出了必须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发展道路,努力降低粮食产后损失,充分利用政策手段调动粮农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达到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目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利伟  徐增让  成升魁  许世卫  张宪洲  余成群  孙维  武俊喜  曲云鹤  马杰  
西藏粮食安全事关当地的长治久安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基于2010年农户层面的食物消费调研数据,并且结合粮食市场调研、粮食加工企业调研以及政府部门调研数据等,在研究西藏粮食生产和消费基础之上,重点分析了西藏主要粮食(青稞、小麦和水稻)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全区粮食供应数量较高,特别是外地调入粮食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提高了西藏粮食安全保障程度。2010年全区主要粮食生产为85.09万t,而家庭层面主要粮食消费为88.81万t,粮食生产和消费基本持平;但是考虑到本地粮食消费比重为60.8%,2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利伟  徐增让  成升魁  许世卫  张宪洲  余成群  孙维  武俊喜  曲云鹤  马杰  
西藏粮食安全事关当地的长治久安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基于2010年农户层面的食物消费调研数据,并且结合粮食市场调研、粮食加工企业调研以及政府部门调研数据等,在研究西藏粮食生产和消费基础之上,重点分析了西藏主要粮食(青稞、小麦和水稻)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全区粮食供应数量较高,特别是外地调入粮食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提高了西藏粮食安全保障程度。2010年全区主要粮食生产为85.09万t,而家庭层面主要粮食消费为88.81万t,粮食生产和消费基本持平;但是考虑到本地粮食消费比重为60.8%,2010年本地粮食消费只有54.0万t。从整个西藏地区来看,虽然西藏地区粮食供应已经大于其需求(西藏地区三大粮食作物总供应146.3万t,而总需求超过95.9万t,供应为需求的1.5倍),但是从不同地区来看,区域之间的粮食供需差别非常大,尤其是藏北牧区(主要是那曲地区),粮食缺口比较大,未来需要加强藏北地区粮食的供给力度,提升其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随着内地粮食进藏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未来需要进一步转变粮食购销体制系统,把粮食生产者(即农民)考虑在粮食流通市场之内,进一步加强和重视西藏粮食生产者在粮食流通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增加西藏农村地区家庭中余粮流通,增加青稞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新业  王济民  吕向东  
本文利用VAR模型对我国粮食安全的4个指标进行预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合成我国粮食安全综合指数,最后对我国现阶段粮食安全的总体状况进行评价,并对未来2年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预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蓝海涛  王为农  黄汉权  姜长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苑林娅  
今年我国夏粮丰收,粮食增产目标有望实现,库存仍可弥补供需缺口,中国粮食安全和国民正常生活是有保障的。只要提高单产和复种指数,进一步利用非耕地,推广科技成果,我国的粮食生产潜力便可挖掘。未来二三十年,我国粮食进口依存度在10%以内,不会产生危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