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01)
- 2023(9485)
- 2022(7888)
- 2021(7665)
- 2020(6246)
- 2019(14481)
- 2018(14183)
- 2017(26961)
- 2016(14509)
- 2015(16503)
- 2014(16056)
- 2013(16147)
- 2012(15375)
- 2011(14067)
- 2010(13679)
- 2009(12737)
- 2008(12246)
- 2007(10606)
- 2006(9547)
- 2005(8536)
- 学科
- 济(66125)
- 经济(66072)
- 农(48317)
- 业(41428)
- 农业(31931)
- 管理(30802)
- 方法(23134)
- 数学(21546)
- 数学方法(21436)
- 中国(19799)
- 企(18060)
- 企业(18060)
- 地方(17466)
- 业经(16451)
- 贸(13579)
- 贸易(13571)
- 易(13263)
- 制(12749)
- 发(11787)
- 财(11537)
- 环境(10972)
- 农业经济(10923)
- 学(10811)
- 体(9705)
- 发展(9401)
- 展(9393)
- 村(9370)
- 农村(9350)
- 土地(9102)
- 银(8829)
- 机构
- 学院(204320)
- 大学(199968)
- 济(94638)
- 经济(93035)
- 研究(79066)
- 管理(75513)
- 理学(65500)
- 理学院(64709)
- 管理学(63740)
- 管理学院(63366)
- 中国(62614)
- 农(58819)
- 科学(47545)
- 农业(45136)
- 京(42809)
- 所(40460)
- 业大(37907)
- 财(37513)
- 研究所(36922)
- 中心(36670)
- 江(30231)
- 财经(29580)
- 经济学(28890)
- 范(27806)
- 农业大学(27779)
- 师范(27629)
- 经(27253)
- 科学院(27095)
- 院(26991)
- 北京(26739)
- 基金
- 项目(140734)
- 科学(111896)
- 研究(104476)
- 基金(104041)
- 家(91780)
- 国家(90950)
- 科学基金(76770)
- 社会(68959)
- 社会科(64895)
- 社会科学(64879)
- 基金项目(55637)
- 省(55600)
- 自然(47931)
- 自然科(46723)
- 自然科学(46709)
- 自然科学基金(45889)
- 划(45418)
- 教育(44643)
- 编号(41938)
- 资助(40914)
- 农(33073)
- 发(33022)
- 部(32530)
- 成果(32384)
- 重点(31805)
- 国家社会(29374)
- 创(28822)
- 课题(28424)
- 中国(28160)
- 发展(27128)
- 期刊
- 济(111315)
- 经济(111315)
- 农(63811)
- 研究(60266)
- 中国(44897)
- 农业(43778)
- 学报(34170)
- 科学(32571)
- 大学(26002)
- 财(25514)
- 学学(24796)
- 业经(23340)
- 管理(22559)
- 融(21645)
- 金融(21645)
- 业(21598)
- 问题(16694)
- 教育(15826)
- 经济研究(15263)
- 技术(15237)
- 世界(14887)
- 农业经济(14597)
- 农村(14455)
- 村(14455)
- 资源(14031)
- 财经(13729)
- 版(12303)
- 经济问题(11949)
- 经(11836)
- 贸(11567)
共检索到313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燕艳华 云振宇 席兴军
中国粮食安全目标实现有赖于粮食系统的转型,涉及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传统小农行为方式的再认识。聚焦中国小麦收获环节传统劳作方式的变迁过程,通过对河南省A县19个村庄捡麦人的实证考察,揭示了农村捡麦人的历史演变及社会价值。研究发现:(1)受农业土地制度、机械收割技术、理性经济人逻辑及农户个体差异的影响,农户参与粮食减损行为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呈整体性消退的趋势;(2)通过倡导和重振小农参与的粮食减损行为,对缓解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延续粮食节约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活力具有重要价值;(3)国家推动粮食减损,离不开农村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需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小农参与为核心的多主体协同减损机制。
关键词:
粮食减损 小农参与 捡麦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洪远 张恒春 李婕 武志刚
采用案例研究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河南地区小麦产后各环节的损失进行了实地测量,并对河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种植小麦的900多个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户层面小麦产后的损失率约为2.1%,其中产后收割环节损失率为1.6%,显著高于运输、晾晒、存储等其他环节;在最佳收割期收割小麦以及选用质量好的收割机械都对小麦收割损失率的降低有显著作用;存储条件的改善以及存储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农户存储小麦的损失率显著下降。分别从提高机械装备水平、增加产后服务供给以及推广科学储粮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小麦 产后损失 收割 存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翠萍
本文利用河南省北部强筋麦主产区6个县358个小麦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户参与小麦订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家庭耕地面积、家庭外出打工人数、村庄内是否有专门的组织人员、产品市场条件等因素对农户的小麦订单参与行为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户 粮食订单 影响因素 小麦 河南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辛岭 蒋和平
产粮大县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关系到农业稳定、粮食安全。本文以河南省固始县为研究对象,构建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协调性指数模型,探讨了固始县的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协调性程度,分析了协调性过低的主要原因。应重构产粮大县农技推广体系,提高粮食生产科技贡献率,粮食补偿政策要与时俱进,增加对新型种粮主体补贴,注重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合作组织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绿色粮食生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金萍 秦耀辰
在当前耕地总量很难增加的总体形势下,粮食单产及其生产投入因素的关系研究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Moran’s I指数及散点图显示,粮食单产及其OLS(Ordinary Least Squares)估计的残差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因而不满足经典线性回归分析的建模条件,而GWR(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模型能够克服这一缺陷,并能进行参数的局部估计。河南省108个县的实践表明,GWR模型有效地降低了残差的空间自相关,各项检验指标均好于OLS估计。4个生产投入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规律存在显著差异。灌溉因素在OLS和GWR模型中均为正效应,单位播种面积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瑞 吴克宁 张小丹 冯喆
研究目的:探寻适合中国新时代耕地产能评价的新理论与方法,界定耕地健康产能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河南省温县验证。研究方法:基于"需求—功能—维度—要素—指标"理论框架,构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算法、"1+X"累加模型法、图层叠加法定量评价耕地健康产能。研究结果:(1)温县耕地产能和耕地健康诊断结果地域分异特征明显,以青峰岭为界,北部耕地产能和健康状况较南部好;(2)耕地健康产能整体状况良好,乡镇间差异明显;(3)耕地健康产能结果更多取决于耕地健康诊断,主要受耕地生产环境和耕地系统弹性影响。研究结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有应用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泽军 张锐 姬一帆 贾云飞 温暖
[目的] 粮农生物农药采用对粮食生产的品质安全与生态安全意义重大。从规模户与小农户差异视角,探讨不同经营规模粮农采用生物农药的意愿及转换成本对其的影响,为提高粮农生物农药采用率、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精准施策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粮食主产区河南省688个粮食作物生产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计划行为理论以及二元Logit 回归模型,探讨不同规模粮农生物农药采用意愿以及转换成本对其的影响。[结果] 粮农生物农药采用意愿总体较低,仅有39%的规模户和15%的小农户有意愿采用;转换成本显著制约了粮农的生物农药采用意愿;规模户生物农药采用意愿受信息成本、风险成本与财务支出的显著负向影响,小农户除此之外还受到学习成本、试验成本的显著负向影响。[结论] 重点面向规模户,推进粮食生产经营规模化、实施生物农药性能提升、施用推广、施用激励等计划,降低转换成本,增强粮农生物农药采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泽军 张锐 姬一帆 贾云飞 温暖
[目的] 粮农生物农药采用对粮食生产的品质安全与生态安全意义重大。从规模户与小农户差异视角,探讨不同经营规模粮农采用生物农药的意愿及转换成本对其的影响,为提高粮农生物农药采用率、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精准施策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粮食主产区河南省688个粮食作物生产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计划行为理论以及二元Logit 回归模型,探讨不同规模粮农生物农药采用意愿以及转换成本对其的影响。[结果] 粮农生物农药采用意愿总体较低,仅有39%的规模户和15%的小农户有意愿采用;转换成本显著制约了粮农的生物农药采用意愿;规模户生物农药采用意愿受信息成本、风险成本与财务支出的显著负向影响,小农户除此之外还受到学习成本、试验成本的显著负向影响。[结论] 重点面向规模户,推进粮食生产经营规模化、实施生物农药性能提升、施用推广、施用激励等计划,降低转换成本,增强粮农生物农药采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解宗方 张伟
河南省是产粮大省,粮食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河南省粮食产量的现状与动态进行分析,显示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呈现上升态势。2010年粮食总产5437万t,是1978年粮食总产2097.40万t的2.5倍。粮食政策是粮食产量的变化和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影响粮食生产能力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粮食保障政策,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为河南省粮食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全国粮食生产也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粮食 技术 产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小睿 张光宏
本文选取河南省粮食主产县为研究区域,采用Logit回归模型,利用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对耕地细碎化背景下农户地块整合意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细碎化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再适合农户的生产需求,农户地块整合意愿强烈;劳动力数量也对农户地块整合意愿产生负向影响,劳动力数量越少,农户越愿意参与地块整合;耕地产权调整是解决由制度导致的耕地产权细碎化问题的有效途径,推进农地整理需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保护农户权利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贺书霞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以豫西南地区邓州市为例,利用调研数据,采用实证研究和函数分析的方法确定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适度规模。样本地区依据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的农业发展条件,农地经营适度规模在2.47~2.97 hm2之间,这样的规模综合考虑了当地劳动力转移情况、土地流转以及同外出务工人员相比的收入情况。适度规模的确定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同时也为当地土地流转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适度规模 土地流转 邓州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义伦
粮食价格对农民收入至关重要,是农民维持基本生活的重要保证。文章在分析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历史轨迹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民收入的构成,并对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增收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价格波动会影响农民收入水平,进而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粮食价格下降,会促进非农就业的工资收入,进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粮食价格波动对相关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较小。并从加强政府引导、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健全粮食价格稳定长效机制、加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稳定粮食价格的关键策略,以期为我国粮食安全及农民增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杰 许方 赵艳
通过对经典的研究粮食价格波动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改进,考虑了农田土质的优劣、当年农作物市场价格的影响;同时采用相关系数法对多次线性回归得到的分析系数进行验证,得到河南省粮食价格波动因素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结论。此外对河南省的农业贷款进行相应考察,分析金融支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河南省粮食政策及粮食安全问题提供决策建议和金融支持。
关键词:
粮食价格 线性回归模型 相关系数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洪运华
首先分析了粮食物流的构成要素,接着分析了河南省粮食物流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粮食安全视角视河南省粮食物流能力的提升途径。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物流 物流能力 河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霞
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粮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因其负外部性损害了消费者的粮食获取权,并对生态环境和膳食健康等造成了联动性影响。与增产和进口相比,节约减损承担的风险更小,可以同时提高粮食供给、粮食可获性和粮食利用能力,存在很大的减损空间。本文从负外部性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等角度出发,基于当前中国粮食产后减损工作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鼓励协同创新应用、抓住减损关键环节、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节粮减损政策体系、增强节粮减损意识、深度开展国际合作的减损策略。
关键词:
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 节粮减损 减损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