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60)
2023(13561)
2022(11434)
2021(10876)
2020(9216)
2019(21438)
2018(20704)
2017(38726)
2016(20612)
2015(23452)
2014(22581)
2013(22518)
2012(20633)
2011(18623)
2010(18052)
2009(16470)
2008(15820)
2007(12973)
2006(11046)
2005(9671)
作者
(56955)
(47689)
(47286)
(45276)
(30119)
(22815)
(21700)
(18610)
(18247)
(16511)
(16272)
(16167)
(14957)
(14865)
(14783)
(14669)
(14045)
(13760)
(13729)
(13717)
(11655)
(11477)
(11334)
(10844)
(10813)
(10768)
(10376)
(9892)
(9487)
(9347)
学科
(90844)
经济(90764)
管理(55604)
(54030)
方法(47400)
数学(43350)
数学方法(42887)
(42442)
企业(42442)
中国(25422)
(23312)
(21180)
(19142)
贸易(19133)
(18689)
业经(17732)
(15569)
农业(15416)
地方(14540)
(14289)
(13255)
金融(13254)
(12921)
财务(12884)
财务管理(12854)
(12715)
银行(12687)
环境(12456)
技术(12290)
企业财务(12279)
机构
大学(289538)
学院(285233)
(130155)
经济(128213)
管理(114189)
研究(101005)
理学(100060)
理学院(99020)
管理学(97365)
管理学院(96838)
中国(78268)
(60870)
科学(58759)
(55486)
(49156)
(47561)
中心(46841)
财经(45456)
研究所(45124)
业大(42594)
(42048)
经济学(41529)
(38536)
北京(38125)
经济学院(37649)
农业(37452)
(36626)
(35213)
师范(34851)
财经大学(34436)
基金
项目(202977)
科学(162807)
基金(153939)
研究(145175)
(135644)
国家(134649)
科学基金(116498)
社会(96668)
社会科(92121)
社会科学(92099)
基金项目(80431)
自然(75437)
(74154)
自然科(73788)
自然科学(73771)
自然科学基金(72531)
教育(66449)
(64416)
资助(63706)
编号(55658)
(46782)
重点(45968)
成果(43914)
国家社会(42784)
(42586)
(42316)
教育部(40578)
创新(39750)
科研(39664)
人文(38878)
期刊
(126867)
经济(126867)
研究(82174)
中国(52641)
学报(44507)
科学(42366)
(41473)
管理(41394)
(40591)
大学(34978)
学学(32815)
农业(28686)
(25237)
金融(25237)
技术(25075)
教育(24692)
经济研究(22591)
财经(22417)
(19357)
业经(18462)
(17209)
(17179)
问题(17091)
统计(16648)
世界(15735)
国际(15299)
(14565)
技术经济(14526)
图书(13700)
理论(13656)
共检索到415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丽霞  
本文使用SBM-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1978~2012年省级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以累积相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指标,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方法,系统考察了我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及增长分布的动态演进。研究发现:(1)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较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论文基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化差异将28个省区分为"持续下降型"、"缓慢上升型"和"快速上升型"三种类型。(2)Kernel密度估计表明,全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差距呈扩大态势。从三大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差距变小的同时表现为"三极分化"逐渐消失;中部地区差距明显;而西部地区差距则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的过程。(3)马尔可夫链分析表明,省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的流动性比较低,但与高水平省区相比,低水平省区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更具活跃性。稳态分布表明,我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格局,"极化"现象较难发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丽霞  
本文使用SBM-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19782012年省级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以累积相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指标,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方法,系统考察了我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及增长分布的动态演进。研究发现:(1)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较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论文基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化差异将28个省区分为"持续下降型"、"缓慢上升型"和"快速上升型"三种类型。(2)Kernel密度估计表明,全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差距呈扩大态势。从三大区域来看,东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亮  余康  
基于1978—2017年粮食主产区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和O’Donnell提出的加总数量框架,采用Hicks—Moorsteen指数将粮食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彻底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混合效率,通过测度混合效率对主产区粮食TFP增长的贡献,进而评估要素投入结构对主产区粮食TFP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是主产区粮食TFP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而要素投入结构对主产区粮食TFP增长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异质性。1978—2004年内蒙古、河南、辽宁和吉林的要素投入结构变化促进了粮食TFP的增长,而其余省份则阻碍了粮食TFP的增长;2005—2017年黑龙江、吉林、河北和安徽的要素投入结构变化推动了粮食TFP的增长,而其余省份则相反。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周明华  
以我国29个省市的粮食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和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粮食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与分解,结果表明:1978~2010年我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升,代表创新效应的技术变化指数和代表追赶效应的技术效率指数都实现正增长;技术变化指数上升与国家农业政策相关,代表管理效率的纯技术效率指数与每亩收益水平相关;生产规模较大和中等的省份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规模较小的省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畅  
随着我国流通业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促进流通业的低碳转型是实现流通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水平、信息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流通能源强度、交通网络密度和技术创新能力对流通业TFP(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GWR估计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多维驱动因素对流通业TFP的方向和强度不同,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非平稳特征,其中产业集聚水平呈现“中部高、东西地区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信息化水平、交通网络密度、技术创新能力则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下降的趋势,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部地区的积极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而能源强度对各省份流通行业TFP均有负面影响,研究结果为提高流通业发展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钰涵  谢波  
从各省份火电行业的面板数据出发,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我国各省份2003—2017年火电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构建系统SYS-GMM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火电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中国火电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的改进,并呈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趋势。(2)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滞后效应。分区域来看,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火电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大。(3)投资开放程度对全国范围内火电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仅对东部地区各省份的火电行业有正向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影响效果不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艳平  侯晓笛  
文章基于我国省级数据,对不同金融发展水平下地区实际有效汇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实际有效汇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平滑转变特征。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汇率升值会抑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汇率升值则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我国多数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尚未跨越门槛值,汇率升值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多呈负向影响,同时我国中部地区汇率升值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负面效应比东西部地区更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钰涵  谢波  
从各省份火电行业的面板数据出发,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我国各省份2003—2017年火电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构建系统SYS-GMM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火电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中国火电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的改进,并呈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趋势。(2)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滞后效应。分区域来看,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火电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大。(3)投资开放程度对全国范围内火电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仅对东部地区各省份的火电行业有正向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影响效果不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闵锐  
本文使用粮食主产区湖北省2004—2010年的县域面板数据,运用序列DEA分析方法对该省全面落实粮食补贴政策和免除农业税以后的粮食生产进行分品种全要素生产率核算与分解,并讨论了该省粮食增长的主要贡献来源、变化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粮食生产TFP增长主要体现为技术进步单独驱动的模式,技术效率改进的作用相对有限。从TFP的变化趋势来看因为技术进步动力不足和技术效率持续恶化而在考察期内呈刚性下降的趋势。粮食生产增长的贡献来源仍然主要为生产要素投入,TFP对该省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较小。因此,扩大TFP增长对该省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份额,尤其是改善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成为该省粮食实现发展方式转...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马广程  许坚  
基于1997—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省级工业与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深入考察消费升级对产业全要生产率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消费升级对产业全要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消费升级对不同产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对工业全要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大于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收入分配在消费升级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具有"倒U"形的非线性调节作用,存在单门槛效应,不平等差距的缩小将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帆  
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1992~2012年我国31个省份农业TFP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我国农业TFP的年均增长率为3.1%,对第一产业GDP年均增长率的贡献度为79.210%;技术进步是引致我国及各省份农业TFP变动的主要因素,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农业TFP依次下降,1993年以来各省份的农业TFP不存在σ收敛;人力资本含量、灌溉面积占比、工资性收入占比和农业财政支出占比对农业TFP有正面影响,而农业产值占比、粮食播种面积占比具有约束作用,这些因素的趋势性变化引致了区域农业TFP的发散格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淑茹  肖静  宋炜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取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利用2010—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人工智能、技术复杂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在人工智能发展初期,受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的影响,人工智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将技术复杂度纳入模型后发现,人工智能与技术复杂度二者的有效融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技术复杂度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晓玫  罗鹏  
本文利用1991—2011年的中长期信贷/GDP面板数据,运用IV-2SLS方法考察了商业银行中长期信贷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中长期信贷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U型影响;而这种影响是由地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共同作用造成;中长期信贷对规模效率影响的门槛值小于中长期信贷对技术进步影响的门槛值。本文的政策启示是为了增强银行信贷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应该加大中长期信贷在信贷总额中的比重,提高对民营企业信贷资金投放比例,利用中长期信贷资金缓解民营企业的投资约束,引进并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而达到自我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渝琳  李敬  
笔者以1992年~2010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了全要素生产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在东部地区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在中、西部则是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FDI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型的关系,东、中部地区的省份大都进入了抛物线的右边部分,而西部地区则多数处于左半部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本刊承蒙广大作者的踊跃赐稿,为使作者们能更方便地与本刊联系,特作如下说明:一、本刊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赐寄本刊的文章无论采用规范分析研究方法还是采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均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