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91)
2023(11900)
2022(10098)
2021(9370)
2020(7982)
2019(18860)
2018(18513)
2017(35398)
2016(19445)
2015(22434)
2014(22452)
2013(22743)
2012(21371)
2011(19388)
2010(19273)
2009(18546)
2008(18509)
2007(16730)
2006(14624)
2005(13557)
作者
(57386)
(48371)
(48315)
(46441)
(30621)
(23192)
(21977)
(18837)
(18336)
(17140)
(16734)
(16093)
(15657)
(15504)
(15415)
(15149)
(14504)
(14208)
(14013)
(13988)
(12188)
(11977)
(11713)
(11019)
(10984)
(10923)
(10778)
(10742)
(9753)
(9646)
学科
(86393)
经济(86285)
管理(57287)
(53862)
(42714)
企业(42714)
方法(39032)
数学(34774)
数学方法(34531)
中国(25112)
(24171)
(24037)
(20574)
(18277)
贸易(18264)
(17865)
业经(17494)
(16631)
农业(15541)
地方(15155)
(14647)
银行(14613)
(13972)
(13838)
(13746)
金融(13742)
(13738)
财务(13708)
财务管理(13669)
环境(12969)
机构
大学(290997)
学院(287339)
(130191)
经济(127829)
管理(106940)
研究(104919)
理学(91420)
理学院(90370)
管理学(89075)
管理学院(88519)
中国(81585)
(61907)
科学(61291)
(61083)
(54181)
(52369)
研究所(48968)
财经(47771)
中心(47303)
(43484)
(43339)
业大(42159)
经济学(42050)
农业(41320)
北京(39610)
经济学院(37984)
(36886)
(35843)
师范(35488)
财经大学(35399)
基金
项目(186219)
科学(146426)
基金(137463)
研究(135431)
(120864)
国家(119940)
科学基金(100803)
社会(88581)
社会科(84097)
社会科学(84072)
基金项目(71888)
(69819)
自然(63087)
教育(61732)
自然科(61585)
自然科学(61562)
自然科学基金(60531)
(59999)
资助(56785)
编号(53032)
成果(44500)
(43547)
重点(42889)
(40478)
(38294)
国家社会(38199)
(38054)
教育部(37253)
课题(37104)
创新(36112)
期刊
(143043)
经济(143043)
研究(89043)
中国(59684)
(49057)
(48110)
学报(46554)
科学(42483)
管理(39559)
大学(34939)
学学(32993)
农业(32445)
(28049)
金融(28049)
教育(26342)
财经(24878)
经济研究(23855)
技术(23604)
(21479)
业经(20744)
问题(19707)
(18530)
(17965)
世界(15976)
国际(15458)
技术经济(14998)
(14121)
统计(13771)
理论(13474)
经济问题(12318)
共检索到439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剑锋  
立足自身解决粮食问题是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本文基于动态和长期视角,从中国粮食产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出发,讨论了耕地资源开发途径、粮食单产增长潜力及实现粮食增产机制等三个基本问题。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建设用地刚性增长的态势难以改变,但只要消除制度障碍,彻底转移农村人口,并推动农村空闲宅基地的复耕,不仅能够节约农村建设用地,而且可以增加土地供给,使耕地"保有量"目标在长期中实现。②粮食单产的潜在增长空间较大,其基本途径是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科技贡献率和中低产农户的科学种粮水平。③粮食的实际产出是多种生产要素配置的结果,提高粮农收益是关键环节。实现粮食增产目标,需要改善粮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祖力  肖海峰  
化肥施用对我国粮食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本文分析了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增长之间的关系,运用回归模型对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增长的弹性及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化肥投入是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重要因素,1978—2006年间化肥投入对粮食产量增长的弹性值为0.20,贡献率达56.81%,是所有投入要素中贡献最大的一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彭小辉  史清华  朱喜  
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实现12连增,从增长的源泉看,制度变迁解释了62.48%,农业产品价格上涨解释了37.52%;从区域差异看,制度变迁绩效从南到北逐渐减弱,而价格效应则相反,从南到北逐渐增强。进一步分解,粮食增产主要来自于农业要素投入的增加和农业TFP的增长,其中要素投入增加解释了30.64%,TFP增长解释了69.36%;在区域上,东北部玉米区实现了要素投入和TFP增长的"双轮驱动",中部小麦区和南部水稻更多源于TFP的增长。尽管农业劳动力数量逐年减少,但中国农业制度变迁等于是一种增加有效劳动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杜江  刘渝  
本文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城市化发展同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长期内,城市化的发展对粮食产量增长有促进作用,而且粮食产量增长也将保证城市化发展的顺利进行,但在短期内,两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系列的冲突与矛盾。为此,政府制定城市化发展政策时应避免其片面性,以缓和两者之间的矛盾,为达到长期内两者共赢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印军  易小燕  方琳娜  杨瑞珍  
【目的】分析未来中国耕地数量和粮食增产潜力,为国家粮食安全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1980/1996—2013年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系列数据为样本,应用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基于中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预测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耕地复种指数、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面积比、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并从"高产示范区单产水平"、"品种区试单产水平"、趋势单产等多视角分析未来全国粮食增产潜力。【结果】到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32×10~8 hm~2,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面积占比为66﹕3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2×10~8 hm~2;从"高产示范区单产水平"看全国粮食总产有68.9%的增产潜力,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腾   支彦玲   佟金萍   汪志强  
文章基于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GML指数考察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变化趋势、内生增长潜力及提升来源,进而探寻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效率总体水平不高,且在研究期内呈现“下降—稳定—上升”的三阶段演化特征,2020年距有效前沿仍有22.3%的提升空间;投入和非期望产出冗余是阻碍粮食生产效率提升的两个主要原因,面源污染、碳排放以及劳动力和机械投入过多均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效率损失;2015年之前中国粮食生产效率提升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2015年之后技术效率和技术追赶发挥了较大作用;中国粮食生产效率下降的地区大都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以及边疆地区,且导致各地区粮食生产效率下降的原因有所差异,粮食主产区主要受制于技术退步,粮食主销区主要受制于技术效率低下,产销平衡区主要受制于自身技术水平与共同前沿越来越大的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兵雪,高培琦  
我国的粮食“危机”及增产潜力分析任兵雪,高培琦[编者按]中国面临着每年耕地减少四、五百万亩、人口增长一千四、五百万的严峻局面,已经引起国内外理论界和决策界的广泛关注。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理斯特,布朗在(世界观察上)曾发表了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伟  
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证,河南是我国粮食增长的核心地区,其粮食增长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该文从河南省粮食增长基本态势分析入手,探讨河南粮食增长的成因,并对粮食增长的潜力做出了系统分析,提出加快河南粮食增长的基本思路和战略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屈宝香  李文娟  钱静斐  
该文从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与提高粮食单产两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增产潜力的11个主要因素。研究结论认为:粮食单产依然是今后几年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最重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在逐年加强,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替代单产成为第一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有效灌溉面积、国家政策、农业劳动力素质、农业机械化水平、生物防控技术和化肥使用量等,也都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贺大兴  
[目的]利用粮食生产与天气数据估算极端天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以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所贡献。[方法]选取中国31个省市2002~2012年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自相关异方差模型(FE+AR(1)+Hetero)计算高温干旱、洪涝、低温严寒等极端天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1)粮食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是农业增产的主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增加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分别增加0.97、0.06和0.18个百分点,2002~2012年三者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分别为23.55%、31.21%和21.45%;(2)农作物成灾面积增加1%,粮食产出减少0.04%,2002~2012年农作物成灾面积减少57.75%,对粮食产出增加的贡献为7.97%;(3)在控制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农药、农村用电量、农作物成灾面积后,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对粮食生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粮食损失比例为1.98%,洪涝、低温严寒影响不显著。[结论]2002~2012年间全国各省市极端高温干旱事件共计93起,频率约为0.27,造成粮食生产额外平均损失比例约为0.53%。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熊友云  张明军  刘园园  金爽  李瑞雪  
论文根据1978年来全国及各省统计数据,采用Theil指数、变动度等指标及岭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省区间粮食生产差距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尽管个别年份因部分粮食生产大省产量出现波动导致全国省区间粮食产量差距缩小外,1978年来我国省区间粮食产量差距总体越来越大,并形成了稳定的上升区、下降区及相对稳定区,而各区内大多中部、西南部省份粮食占全国比重与其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演变趋势一致,大多东部、西北部省份此趋势不一致。定量研究表明,省区间粮食种植比较效益、种植结构、粮食播种面积等差距的扩大推动了省区间粮食产量差距的扩大,而省区间粮食单产、财政支农资金、农业从业人员等差距的缩小也促使了省区间粮食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青  李珠怀  刘丹  
本文利用1991—2006年中国水利建设投入和其他农业生产资料投入的基础数据,就中国水利建设投入对粮食单产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水利建设投入对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不同作物单产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利建设投入对粮食单产的影响显著;不同地区的水利建设投入对不同作物单产的影响是不同的,西部地区的水利建设投入对小麦和玉米单产的影响要大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水利建设投入对粮食产出的影响更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战雪丽  张世英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赖红兵  
粮食产量水平是一个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本文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借助HP滤波方法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国的粮食产量存在着明显的波动性,且波动又呈现出周期性规律特征。同时,为了探讨粮食结构波动对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文章通过建立粮食产量的误差修正模型,发现水稻波动对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显著,其次是玉米和小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贺大兴  
[目的]利用粮食生产与天气数据估算极端天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以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所贡献。[方法]选取中国31个省市20022012年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自相关异方差模型(FE+AR(1)+Hetero)计算高温干旱、洪涝、低温严寒等极端天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1)粮食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是农业增产的主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增加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分别增加0.97、0.06和0.18个百分点,20022012年三者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分别为23.55%、3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