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38)
- 2023(13396)
- 2022(11862)
- 2021(11472)
- 2020(9616)
- 2019(22421)
- 2018(22242)
- 2017(42691)
- 2016(23410)
- 2015(26810)
- 2014(26680)
- 2013(26674)
- 2012(24807)
- 2011(22398)
- 2010(22175)
- 2009(20285)
- 2008(19626)
- 2007(16732)
- 2006(14732)
- 2005(13107)
- 学科
- 济(93741)
- 经济(93631)
- 管理(62805)
- 业(59094)
- 企(46554)
- 企业(46554)
- 方法(41597)
- 数学(36483)
- 数学方法(36068)
- 农(28304)
- 中国(26942)
- 财(22078)
- 地方(21469)
- 学(20189)
- 业经(19926)
- 贸(18982)
- 贸易(18971)
- 农业(18658)
- 易(18443)
- 制(17268)
- 环境(15083)
- 和(14664)
- 理论(13923)
- 银(13888)
- 银行(13853)
- 技术(13349)
- 行(13181)
- 务(13147)
- 财务(13074)
- 融(13064)
- 机构
- 大学(329700)
- 学院(327194)
- 济(132689)
- 经济(129816)
- 管理(127882)
- 研究(116650)
- 理学(110368)
- 理学院(109042)
- 管理学(107197)
- 管理学院(106615)
- 中国(88462)
- 科学(73336)
- 京(71914)
- 所(59787)
- 财(58612)
- 农(57972)
- 研究所(54621)
- 中心(52477)
- 业大(50809)
- 江(47238)
- 财经(46822)
- 北京(46060)
- 农业(45423)
- 范(45085)
- 师范(44734)
- 经(42681)
- 院(41821)
- 经济学(39431)
- 州(38505)
- 师范大学(36498)
- 基金
- 项目(225026)
- 科学(176248)
- 研究(164739)
- 基金(163161)
- 家(143094)
- 国家(141933)
- 科学基金(120440)
- 社会(102511)
- 社会科(96921)
- 社会科学(96891)
- 基金项目(87279)
- 省(87109)
- 自然(78875)
- 自然科(76945)
- 自然科学(76925)
- 自然科学基金(75524)
- 教育(74510)
- 划(73601)
- 资助(67226)
- 编号(67149)
- 成果(54844)
- 重点(50480)
- 部(50152)
- 发(48499)
- 课题(46372)
- 创(46005)
- 创新(43040)
- 科研(42899)
- 教育部(42575)
- 大学(41933)
- 期刊
- 济(146837)
- 经济(146837)
- 研究(99093)
- 中国(64339)
- 学报(53850)
- 农(53838)
- 科学(49779)
- 管理(45316)
- 财(43158)
- 大学(39802)
- 农业(37657)
- 学学(37065)
- 教育(36463)
- 融(27755)
- 金融(27755)
- 技术(27077)
- 业经(23020)
- 经济研究(22478)
- 财经(22159)
- 业(20235)
- 问题(19995)
- 经(18907)
- 图书(18736)
- 资源(17068)
- 理论(16301)
- 贸(16228)
- 科技(15770)
- 技术经济(15423)
- 世界(15328)
- 版(15302)
共检索到487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洪远 张恒春 李婕 武志刚
采用案例研究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河南地区小麦产后各环节的损失进行了实地测量,并对河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种植小麦的900多个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户层面小麦产后的损失率约为2.1%,其中产后收割环节损失率为1.6%,显著高于运输、晾晒、存储等其他环节;在最佳收割期收割小麦以及选用质量好的收割机械都对小麦收割损失率的降低有显著作用;存储条件的改善以及存储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农户存储小麦的损失率显著下降。分别从提高机械装备水平、增加产后服务供给以及推广科学储粮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小麦 产后损失 收割 存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晶
粮食产后减损不仅是全球关注的重大课题,而且是中国维护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绿色发展的重大实践。2021年7月1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和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ESCAP-CSAM)共同主办了"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促进中国实现可持续粮食系统转型"的"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独立对话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燕艳华 云振宇 席兴军
中国粮食安全目标实现有赖于粮食系统的转型,涉及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传统小农行为方式的再认识。聚焦中国小麦收获环节传统劳作方式的变迁过程,通过对河南省A县19个村庄捡麦人的实证考察,揭示了农村捡麦人的历史演变及社会价值。研究发现:(1)受农业土地制度、机械收割技术、理性经济人逻辑及农户个体差异的影响,农户参与粮食减损行为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呈整体性消退的趋势;(2)通过倡导和重振小农参与的粮食减损行为,对缓解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延续粮食节约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活力具有重要价值;(3)国家推动粮食减损,离不开农村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需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小农参与为核心的多主体协同减损机制。
关键词:
粮食减损 小农参与 捡麦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杰 许方 赵艳
通过对经典的研究粮食价格波动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改进,考虑了农田土质的优劣、当年农作物市场价格的影响;同时采用相关系数法对多次线性回归得到的分析系数进行验证,得到河南省粮食价格波动因素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结论。此外对河南省的农业贷款进行相应考察,分析金融支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河南省粮食政策及粮食安全问题提供决策建议和金融支持。
关键词:
粮食价格 线性回归模型 相关系数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翠萍
本文利用河南省北部强筋麦主产区6个县358个小麦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户参与小麦订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家庭耕地面积、家庭外出打工人数、村庄内是否有专门的组织人员、产品市场条件等因素对农户的小麦订单参与行为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户 粮食订单 影响因素 小麦 河南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解宗方 张伟
河南省是产粮大省,粮食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河南省粮食产量的现状与动态进行分析,显示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呈现上升态势。2010年粮食总产5437万t,是1978年粮食总产2097.40万t的2.5倍。粮食政策是粮食产量的变化和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影响粮食生产能力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粮食保障政策,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为河南省粮食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全国粮食生产也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粮食 技术 产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录瑞 刘启文 彭珂珊 王天义
我国粮食生产自1984登上新台阶后,已经五年徘徊不前,1991年粮食虽然丰收,但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人均占有量未达到1984年人均388kg的水平。1992年部分地方洪涝、风雹、干旱等自然灾害,给灾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难。粮食消费每年增加16.5亿kg,局部地区库存紧张。从1987年开始大量进口粮食,1990年进口粮食达137.2亿kg,而且人口增加与耕地减少的尖锐矛盾无明显缓和。据预测,我国到1995年、2000年和2020年的总人口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声俊
2008年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宣布: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2008年国家继续在稻谷、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同时还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决定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其幅度为:每50公斤早籼稻75元(三等,下同)、中晚籼稻76元、粳稻79元;每50公斤白小麦75元、红小麦70元、混合麦70元。作为一个刚从农村调研归来的粮食经济研究者,笔者的确感到:新春伊始,就宣布继续实行这项重要价格举措,非常及时,让广大农民吃了"放心丸"、"顺心丸",害怕"政策变"的担心踏实下来了。不久前,笔者先后两次到郑州、平顶山、南阳、邓州、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亚恒 曲春红 刘现武
农户兼业问题是在我国人地矛盾较尖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制约下形成的农户家庭内部分工的均衡形态,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普遍现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农户兼业经营现象将长期存在,并将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普遍趋势。近年来我国农户兼业现象进一步不断深化,且兼业农户的比重远远超过了纯农户。文章首先对河南省农户兼业整体情况进行阐述,并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小麦生产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SFA),对样本农户数据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河南省2004~2011年间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值较高,同时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技术效率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3种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洪运华
首先分析了粮食物流的构成要素,接着分析了河南省粮食物流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粮食安全视角视河南省粮食物流能力的提升途径。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物流 物流能力 河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书营
[目的]调查研究河南省三大粮食核心产区(黄淮海平原、豫北豫西山前平原和南阳盆地)的生态重建状况,针对生态重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河南省粮食核心产区的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和生态重建工作提供支持。[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走访三大粮食核心产区的12个县的农业局和环保局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生态重建状况及面临的问题。采用统计分析法,了解20102016年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和旱灾面积、农用化肥和复合肥施用量,分析该区域生态恶化带来的严重后果。[结果]河南省农业和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幸子 马恒运
本文采用投入导向DEA分析方法,以粮食大省河南省为例,估计粮食生产要素投入的径向调整和松弛调整,考察粮食生产要素投入结构调整变化,估算要素投入结构调整的经济效果,探讨粮食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效果不明显的基本原因。结果显示,河南省粮食生产要素投入径向调整和松弛调整很大,导致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本文指出,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和经济效果,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粮食生产,需要以优化粮食生产投入结构为抓手,确定各地结构调整方向和优先序,调整粮食生产政策和科技政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霞
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粮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因其负外部性损害了消费者的粮食获取权,并对生态环境和膳食健康等造成了联动性影响。与增产和进口相比,节约减损承担的风险更小,可以同时提高粮食供给、粮食可获性和粮食利用能力,存在很大的减损空间。本文从负外部性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等角度出发,基于当前中国粮食产后减损工作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鼓励协同创新应用、抓住减损关键环节、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节粮减损政策体系、增强节粮减损意识、深度开展国际合作的减损策略。
关键词:
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 节粮减损 减损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关付新
本文认为,以兼业化小规模经营粮农为主体的中部粮食主产区,兼业化传统农户劳动力非农化,专业化现代农户经营非粮化,粮食安全的微观基础脆弱,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问题是培育专业化的现代粮农。兼业化传统农户的要素配置效率差,生产技术落后,收入水平低,难以实现增产增收。专业化现代粮农以增收为动机,扩张意愿强,盈利水平高,但其发展受到资源和制度约束。培育专业化的现代粮农应采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粮食支持政策和建设粮食核心区等政策措施。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主产区 现代粮农 河南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宇翔
近期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发生,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加关注,有机粮食面临新的问题和机遇。通过对河南381名消费者的调研,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和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了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和水平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对有机粮食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研究认为,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认知程度、对食品安全与健康的关心程度、有机生活理念、口碑和品牌、信息成本降低及养育婴儿都会提高消费者对有机粮食溢价支付意愿;消费者的收入和知识水平、政府职能部门的认证及较高信息成本则会提高消费者对有机粮食的溢价支付水平;有机粮食的价格适宜定在普通粮食的1.5~1.8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