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55)
- 2023(10963)
- 2022(9646)
- 2021(9364)
- 2020(7758)
- 2019(18310)
- 2018(18133)
- 2017(34825)
- 2016(18869)
- 2015(21455)
- 2014(21228)
- 2013(21205)
- 2012(19489)
- 2011(17727)
- 2010(17283)
- 2009(15744)
- 2008(15147)
- 2007(12731)
- 2006(10961)
- 2005(9606)
- 学科
- 济(76696)
- 经济(76613)
- 管理(51079)
- 业(47885)
- 企(39196)
- 企业(39196)
- 方法(37164)
- 数学(32780)
- 数学方法(32472)
- 中国(22112)
- 农(19287)
- 财(17036)
- 学(16730)
- 贸(16111)
- 贸易(16103)
- 易(15743)
- 业经(15677)
- 地方(13635)
- 农业(12720)
- 制(12669)
- 和(12375)
- 环境(12206)
- 理论(11427)
- 技术(11322)
- 银(10988)
- 银行(10952)
- 行(10498)
- 融(10470)
- 金融(10468)
- 务(10436)
- 机构
- 大学(270029)
- 学院(265190)
- 济(110353)
- 经济(108244)
- 管理(106927)
- 理学(93537)
- 研究(93471)
- 理学院(92509)
- 管理学(91044)
- 管理学院(90584)
- 中国(69054)
- 京(58341)
- 科学(58051)
- 所(46879)
- 财(46673)
- 研究所(43368)
- 农(42606)
- 中心(40639)
- 业大(40410)
- 财经(38649)
- 北京(37328)
- 经(35510)
- 江(34994)
- 范(34602)
- 师范(34314)
- 院(33870)
- 经济学(33631)
- 农业(33555)
- 经济学院(30403)
- 财经大学(29095)
- 基金
- 项目(188378)
- 科学(148143)
- 基金(138677)
- 研究(136922)
- 家(121554)
- 国家(120621)
- 科学基金(103003)
- 社会(86434)
- 社会科(81926)
- 社会科学(81905)
- 基金项目(73845)
- 省(70325)
- 自然(67385)
- 自然科(65834)
- 自然科学(65818)
- 自然科学基金(64648)
- 教育(61842)
- 划(60391)
- 资助(57712)
- 编号(54463)
- 成果(44228)
- 部(42544)
- 重点(41898)
- 发(39774)
- 创(38839)
- 课题(37196)
- 教育部(36445)
- 创新(36295)
- 科研(36234)
- 国家社会(35998)
- 期刊
- 济(113979)
- 经济(113979)
- 研究(79149)
- 中国(46471)
- 学报(43851)
- 科学(40934)
- 农(38435)
- 管理(38104)
- 大学(32957)
- 财(32494)
- 学学(30972)
- 农业(27691)
- 教育(27345)
- 技术(21353)
- 融(19698)
- 金融(19698)
- 经济研究(19159)
- 财经(18402)
- 业经(16916)
- 经(15678)
- 问题(15080)
- 业(14615)
- 图书(14511)
- 理论(13255)
- 科技(13227)
- 贸(12904)
- 技术经济(12741)
- 世界(12461)
- 实践(11994)
- 践(11994)
共检索到376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树杰 李雪娇 马志卿 张兴
【目的】明确中国粗榧的杀虫活性并初步探索其活性成分分离条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粗榧的杀虫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评价中国粗榧丙酮提取物对小菜蛾、粘虫、玉米象、淡色库蚊、家蝇、烟蚜和酢浆草茹叶螨等7种重要害虫的杀虫活性;并以粘虫3龄幼虫为试虫,采用活性追踪初步探索中国粗榧中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条件。【结果】中国粗榧丙酮提取物对供试的7种重要害虫均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对小菜蛾和粘虫幼虫的杀虫活性较好,处理48h后,其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胃毒致死中浓度(LC50)为74.94mg/mL,拒食中浓度(AFC50)为45.39mg/mL,对粘虫3龄幼虫的胃毒LC50为562.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树杰 张军辉 马志卿 张兴
【目的】研制0.75%中国粗榧生物碱可溶性液剂,并评价其田间杀虫效果,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国标方法对中国粗榧生物碱可溶性液剂进行研制并评价其质量;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试验方法评价该制剂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结果】研制的0.75%中国粗榧生物碱可溶性液剂配方为:20%中国粗榧丙酮提取物+52%无水乙醇+13%醇类溶剂A+15%吐温-80(制剂中含0.75%的中国粗榧生物碱);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0.75%中国粗榧生物碱可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克忠 张永安 朱长进 王登元 王玉珠 曲良建
This paper reported the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five synthetic philanthotoxin analogs.Trials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 indicated a certain level of activity on poisoning and inhibiting emergence rate.The LC_(50) of compound 1 on Ectropis obliqua was 8.987?10~3 mg?L~(-1).At the 8?10~3 mg?L~(-1) dos...
关键词:
蜂毒毒素 人工合成 生物活性 茶尺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车明哲
植物源杀虫剂具有安全、低毒、高效和无抗药性等优势,已经成为当前农药研究的热点。在大力开发植物源农药的同时,我们也会对自然生态物种、稀有植物的利用价值产生深刻思考,要逐渐提高对于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杀虫活性 可持续利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兰琪 姬志勤 顾爱国 师宝君 吴文君
对杀虫植物苦皮藤植株中的内生真菌进行了研究。从苦皮藤根中和侧枝中分别分离得到24株和15株内生真菌,其中表皮层10株,韧皮部27株,木质部2株。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液体培养,并对其发酵产物进行了杀虫和杀菌活性测定。以生物活性追踪为指导,对杀虫和杀菌成分分别进行了制备薄层分离和柱层析分离。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只有1B菌株菌丝体的丙酮粗提物对3龄粘虫有毒杀作用,在500μg/mL浓度处理下,24h后的死亡率为85.3%;在500μg/mL浓度处理下,1L,2B和5J3个菌株的发酵液和菌丝体粗提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和玉米小斑病菌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菌丝生长活性;其菌丝体粗...
关键词:
苦皮藤 内生真菌 活性成分 杀虫植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树杰 刘琳 芦小鹏 马志卿 张兴
【目的】明确中国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的除草活性成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粗榧的除草作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种子萌发法评价中国粗榧乙醇提取物、中国粗榧总生物碱及从中分离得到的8种生物碱(桥氧三尖杉碱、11-羟基三尖杉碱、贡山三尖杉碱a、异三尖杉碱、Cephalotaxineβ-n-oxide、4-羟基三尖杉碱、台湾三尖杉碱和三尖杉碱)对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黑麦草(lolium perenne)及高丹草(sorghum sudanense)4种杂草种子幼根和幼芽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范晓军 曹建斌 许成钢 付月君 张志云 梁爱华
苜蓿银蚊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作为新型生物杀虫剂已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对构建的重组杆状病毒(AcMNPV-BmKIT-Chi)进行了杀虫活性和生物安全性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重组病毒和野生型病毒的LC50分别为7.5×102,3.3×104PIBs/mL,重组病毒比野生型病毒具有更好的杀虫活性;检测了该重组病毒和野生型病毒对小鼠的易感性,所试小鼠未见明显急性毒性反应,高剂量重组病毒灌胃小鼠的脾脏增大,小鼠胸腺、脾、肾组织切片未有异常,重组病毒对小鼠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
关键词:
重组杆状病毒 杀虫活性 生物安全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和文祥 蒋新 卞永荣 王芳
采用模拟方法探讨了杀虫双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杀虫双对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低浓度时酶活性抑制幅度较大 ,高浓度时抑制幅度较小。土壤酶活性的生态剂量 ED50 结果发现 ,土壤脲酶活性的 ED50 值最小 ,反映出脲酶对杀虫双反应最敏感 ,建议采用土壤脲酶活性作为土壤杀虫双污染程度的监测指标 ;此外获得了土壤中杀虫双污染浓度的 ED50 值 :土娄土和红壤分别为 1.30 1和0 .5 2 6 g/ kg。转化酶活性表现出在杀虫双低浓度时激活 ,在高浓度时抑制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土壤酶 杀虫双 生态剂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玉奇 刘敏艳 胡冠芳 牛树君
本文采用虫体浸渍法和夹毒叶碟法等室内生测方法研究了皂角提取物的杀虫活性及其对粘虫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皂角85%乙醇提取物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e)五龄幼虫具有很强的触杀作用,在76 g/L浓度下的校正死亡率为70%;对菜粉蝶(Pieris rapae)三龄幼虫具有很强的拒食作用,在380 g/L浓度下的拒食率高达100%;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具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在3.8 g/L浓度下的校正死亡率为33.4%。皂角85%乙醇提取物对粘虫的作用方式表现为很强的触杀作用、较强的拒食(拒食率为67.38%)和胃毒作用(校正死亡率为42.87...
关键词:
皂角 提取物 杀虫活性 粘虫 作用方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永宏 张强 张兴
【目的】研究嗜线虫致病杆菌X.nematophilaYL001(YL001菌株)和伯氏致病杆菌X.bovieniiYL002(YL002菌株)发酵物的杀虫活性,为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生物农药的开发和抗虫基因工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注射法、浸液法及小叶碟添加法,分别测定了YL001和YL002菌株发酵无菌滤液,对大蜡螟、粘虫、小菜蛾及棉铃虫的血腔毒性及毒杀、生长抑制和拒食活性,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YL001和YL002菌株无菌滤液对大蜡螟和粘虫5龄幼虫均具有较高的血腔毒性,用其不同培养时间的无菌滤液处理大蜡螟和粘虫,48 h后大蜡螟的死亡率均为100%,粘虫的死亡率随共生菌...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共生菌 发酵物 杀虫活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马良进 张立斌 崔永三 冯炎龙
在用5种农药的不同浓度处理后的马铃薯+蛋白胨+葡萄糖+琼脂(PPDA)培养基上培养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结果表明在农药释稀5000倍时,对苏云金杆菌的生长没有影响。而苏云金杆菌与5种农药按1∶1和3∶1比例混配后的杀虫效果试验表明,苏云金杆菌菌体浓度为1012个·L-1与绿植(稀释浓度5000倍)或虫螨杀星(稀释浓度5000倍)的混配杀虫效果最好。表2参5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农药 混配 杀虫效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子娟 李淑君 袁海舰 刘丽梅 刘志明 宋湛谦
该文以无水碳酸钾为催化剂,低毒的二甲基亚砜为溶剂,采用酯交换法在减压条件下高效合成了一类新型绿色杀虫剂——辛酸蔗糖酯,并针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初步的优化.通过单因子实验得到合成辛酸蔗糖酯最佳条件为:蔗糖与辛酸乙酯的投料摩尔比2∶1,反应温度95~100℃,反应时间5 h,催化剂用量(占辛酸乙酯质量分数)16%,反应绝对压力11 kPa,产率为79.11%.所得产物经柱色谱分离、质谱表征,以及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分离得到的为辛酸蔗糖单酯、二酯和三酯.合成的辛酸蔗糖酯、分离得到的单酯、二酯和三酯分别对舞毒蛾1龄幼虫进行杀虫实验,单酯的杀虫活性为最高;对农业害虫大豆蚜虫的室内防治实验,在施药5 d...
关键词:
辛酸蔗糖酯 杀虫活性 酯交换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玉灵 刘敏艳 胡冠芳 余海涛 牛树君 李玉奇
为了探明马铃薯花杀虫活性成分提取方法,本文采用冷浸渍法、酸水碱化沉淀法、双溶剂法和超声波法对庄薯3号马铃薯花进行杀虫活性成分提取,并用虫体浸渍法测定了各粗提物对粘虫5龄幼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极性溶剂冷浸渍法提取以乙酸乙酯粗提物对粘虫幼虫的触杀作用为最强,稀释5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可达61.36%;酸水碱化沉淀法提取所得粗提物的触杀作用很弱或无触杀作用;双溶剂法以90%乙醇+10%氯仿提取所得粗提物的触杀作用最强,校正死亡率为48.67%;超声波法以用乙酸乙酯在温度45℃、功率350 W的条件下提取2 h,所得粗提物的触杀作用最强,校正死亡率为38.0%。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粗提物对粘虫...
关键词:
马铃薯 花 杀虫活性成分 提取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