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5)
2023(11593)
2022(9933)
2021(9310)
2020(8157)
2019(19433)
2018(18870)
2017(36323)
2016(19680)
2015(22672)
2014(22351)
2013(22939)
2012(21431)
2011(19362)
2010(19512)
2009(18507)
2008(18800)
2007(16992)
2006(14904)
2005(13635)
作者
(56476)
(47355)
(47325)
(45358)
(30425)
(22698)
(21705)
(18391)
(17869)
(17005)
(16216)
(15866)
(15278)
(14931)
(14925)
(14767)
(14165)
(13971)
(13777)
(13731)
(11856)
(11673)
(11594)
(10735)
(10716)
(10660)
(10531)
(10435)
(9662)
(9306)
学科
(89106)
经济(89019)
管理(64492)
(59209)
(50003)
企业(50003)
方法(44859)
数学(39861)
数学方法(39561)
(26762)
中国(24565)
(21589)
(19807)
(18545)
贸易(18531)
(18045)
(16820)
财务(16771)
业经(16732)
财务管理(16725)
企业财务(15890)
(15843)
(14940)
银行(14912)
地方(14373)
(14089)
农业(13856)
(13521)
金融(13519)
(13191)
机构
大学(290157)
学院(283852)
(127981)
经济(125567)
管理(113102)
研究(98401)
理学(95641)
理学院(94601)
管理学(93345)
管理学院(92761)
中国(79873)
(62153)
(61377)
科学(56026)
(49725)
财经(47910)
中心(46079)
(45533)
研究所(44721)
(43738)
(42969)
经济学(40802)
北京(40069)
业大(38852)
经济学院(36875)
农业(35759)
财经大学(35736)
(35484)
师范(35170)
(34663)
基金
项目(181095)
科学(143519)
基金(135087)
研究(132336)
(117085)
国家(116192)
科学基金(99582)
社会(86597)
社会科(82298)
社会科学(82272)
基金项目(70491)
(66867)
自然(62993)
自然科(61606)
自然科学(61587)
教育(61361)
自然科学基金(60579)
(57496)
资助(57071)
编号(51693)
成果(43028)
(42790)
重点(40929)
(38014)
教育部(37211)
(37090)
国家社会(37024)
课题(35806)
人文(35393)
大学(35208)
期刊
(139400)
经济(139400)
研究(88368)
中国(59030)
(50683)
管理(43632)
学报(42373)
科学(40350)
(39567)
大学(32667)
学学(30261)
(30180)
金融(30180)
教育(27231)
农业(26225)
财经(25070)
技术(24694)
经济研究(23626)
(21629)
业经(19615)
问题(18560)
(17860)
(17615)
技术经济(15729)
国际(15595)
世界(15227)
统计(15026)
图书(13661)
理论(13374)
(13181)
共检索到440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德光  
通过对中国MBO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的MBO是一种收益与风险严重不对称的股权或资产交易行为,公司管理层在MBO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获得了巨大的现实利益和潜在收益,而其承担的责任虚化,没有落到实处,债务有转移的风险;另外,MBO使公司的业绩不断恶化。总之,现阶段中国的MBO未能带来效率,带来的只是更大的社会不公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贺凌燕  赵晋全  
从我国已经实行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来看,更多的强调了管理层收购的效率,而忽视了公平问题。在社会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要更多的强调公平。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赵益华  
本文以1999年-2003年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生管理层收购事件的2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管理层收购事件对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管理层收购事件发生期间,这些公司股票存在正向的异常收益率,而且这些异常收益率在2003年进一步提高了。此外,还发现这些异常收益率与收购价/市场价的比率负相关,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呈非线性关系。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卫国  纪杰  葛春辉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1997至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企业综合得分逐年上升,收购当年经营绩效提高不太明显;而收购后一年增幅则高达7 3509%,并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实证分析表明:管理层收购是一种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有效手段。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曜  
西方文献研究认为管理层收购可以提高企业经营收入和现金流量。本文以上市公司粤美的为分析对象,发现在管理层收购后,企业经营利润、经营利润率、现金流量迅速增长,取得了显著超越同行业的增长速度。进一步提出了"自由控制资产假说"。在企业产权不清状况下,管理层控制了优质资产或潜在优质资产而不愿意投入上市公司,而在产权清晰后,管理层将这部分资产投入上市公司,并进行相关产业重组,提高了上市公司财务绩效。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鲜文波  
本文选取了1997~2009年间实施管理层收购(MBO)的沪深两市6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短期市场绩效和长期市场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发现,MBO方案公告日前40天和后30天的累积超额收益率(CAR)为1.67%且T检验不显著,即短期财富效应不明显。MBO方案公告后24个月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BHAR)仅为4.37%且T检验不显著,即长期财富效应不明显。研究表明,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积极作用不明显,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和规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程  范文垚  
以1997至2009年管理层收购进行私有化的66家国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管理层收购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在短期存在负向作用的倾向,而在长期内影响并不显著。考虑到管理层持股变化可能对公司绩效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持股变化率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发现,若持股变化率处于+31%~+50%,-31%~-50%,公司业绩指标将呈现正向变化的趋势,从而反映出管理层收购对公司绩效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成龙  
管理层收购作为股权投资者与经理层一起组成一个收购集团实施杠杆收购的一种企业产权交易与重组行为,不仅带动、推进了并购高潮,而且在企业机制、资本结构、金融活动等多方面产生了影响。本文实例分析了三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对中国优化产权结构和降低企业代理成本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管理层收购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应大力发展证券市场,高度重视投资银行家的作用;另一方面还需在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加强监管,防止在此过程中损害国家、集体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发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宁熙  蒋科瑛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资改革进程中"国退民进"预期的不断增强,管理层收购(MBO)快速升温,四通、恒源祥、粤美的、深圳方大、鄂尔多斯等众多管理层收购案例的成功实施引起了中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为推动我国产权体制制度的改革,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和对国内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案例的实证研究,解决当前情况下实施管理层收购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汪强  严龑  吴世农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管理层收购的动机更加强烈,相关研究也再次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收集了1997-2006年间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数据,运用事件分析法对上市公司MBO的市场效应进行考察。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没有带来显著的财富效应。表明,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积极作用不明显,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杰武  张秋生  谢纪刚  
本文以1997年到2007年所发生的56起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案例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股东的长期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管理层收购后上市公司的长期绩效下降,没有给股东带来长期财富效应的研究结论。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戴新民  石青  
文章从管理层收购运作过程中所蕴藏的固有风险出发,指出管理层收购中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管理层收购的风险防范应首先从内部风险开始,提出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是有效应对这类内部风险的根本措施。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吴东晓  戴维奇  
本文在分析MBO对国有饭店改革借鉴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浙江开元旅业集团MBO的案例分析,指出MBO是饭店业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中退出的重要手段和新突破,但在实践中需要规范,加强监管,防止创新过程中出现新问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豫湘  彭聪  付秀明  
根据主成分分析法,本文选取国内多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选定的相关财务指标构建企业绩效的综合评分模型,对我国实施MBO的上市公司绩效进行配比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企业在绩效方面显著优于相应未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企业。因此,尽管目前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但应肯定其在解决国有企业内部激励不足、效益长期低下方面的积极意义。当前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允许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而是如何对其进行规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闫泓  
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和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案例越来越多,而如何定价以及定价的影响因素一直是人们关心的敏感话题,事关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保值增值。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过程既要解决管理层以何种方式拿回自己过去在企业创造的历史性价值问题,也就是其剩余索取权的补偿问题;又要解决其效率和公平性问题。因此,在管理层收购定价过程中引入更多的社会性约束,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实施环境,将有利于管理层收购行为主体的规范,从而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社会性公平和效率双重目标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