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50)
- 2023(6514)
- 2022(5313)
- 2021(5087)
- 2020(4149)
- 2019(9499)
- 2018(9151)
- 2017(17098)
- 2016(8974)
- 2015(10268)
- 2014(10063)
- 2013(10366)
- 2012(9887)
- 2011(9241)
- 2010(9019)
- 2009(8050)
- 2008(7857)
- 2007(6726)
- 2006(5907)
- 2005(5494)
- 学科
- 济(49316)
- 经济(49278)
- 业(22407)
- 管理(20994)
- 方法(19872)
- 数学(18089)
- 数学方法(17986)
- 中国(16394)
- 企(15543)
- 企业(15543)
- 农(13328)
- 贸(10848)
- 贸易(10840)
- 易(10626)
- 业经(10333)
- 地方(10246)
- 产业(9790)
- 农业(9223)
- 制(7752)
- 财(7429)
- 学(7088)
- 技术(6844)
- 环境(6794)
- 发(6686)
- 银(6498)
- 银行(6495)
- 地方经济(6488)
- 行(6370)
- 融(6316)
- 金融(6315)
- 机构
- 大学(134015)
- 学院(132213)
- 济(70471)
- 经济(69664)
- 研究(53547)
- 管理(49774)
- 理学(42945)
- 理学院(42445)
- 管理学(41894)
- 管理学院(41632)
- 中国(41329)
- 京(29189)
- 科学(28839)
- 财(27720)
- 所(26252)
- 经济学(24227)
- 研究所(24032)
- 中心(22754)
- 财经(22666)
- 经济学院(21940)
- 经(20929)
- 院(19399)
- 北京(19122)
- 农(18808)
- 江(17697)
- 财经大学(16991)
- 范(16805)
- 师范(16675)
- 科学院(16653)
- 业大(16001)
- 基金
- 项目(90080)
- 科学(73017)
- 基金(68626)
- 研究(67438)
- 家(60000)
- 国家(59638)
- 科学基金(50844)
- 社会(47030)
- 社会科(44973)
- 社会科学(44969)
- 基金项目(35193)
- 省(31397)
- 自然(29842)
- 自然科(29177)
- 自然科学(29170)
- 教育(29094)
- 自然科学基金(28700)
- 资助(28479)
- 划(27579)
- 编号(24276)
- 部(21686)
- 发(21677)
- 国家社会(21522)
- 中国(21298)
- 重点(20875)
- 成果(19374)
- 创(19036)
- 教育部(18949)
- 发展(18566)
- 展(18308)
共检索到201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土兴
1980-2011年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在第二产业增长更快的条件下出现了大幅提升的怪异现象,其谜底在于中国官方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是按照不变价计算的,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则是按照当年价计算的。重构定量分解模型,测量和解释中国1980年以来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演进的各动力因素贡献,结果表明,在1980-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中,首要因素是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较快上升,其次是第三产业价格涨幅在三大产业中显著领先,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在三大产业中明显落后则较大地阻碍着其增加值比重提高。第三产业劳动力过度膨胀、内部就业结构错配是其劳动生产率提升速度显著落后的关键致因。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比重 劳动生产率强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志龙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used a series of data to analyse the change in the proportion of China's tertiary industry, then explored the reason for the low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and measures against this status.
关键词:
第三产业 结构 国际比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广为 赵涛
中国政府提出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与2005年相比降低40%~45%的目标,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其起推动作用。本文在论述离散二阶差分方程预测模型(DDEPM)推导过程的基础上,将DDEPM与现有的碳排放预测方法进行比较,说明其优越性。其应用DDEPM,用Matlab编程,基于1980~2009年的碳排放数据、GDP数据和第三产业数据,对2020年碳排放、GDP和第三产业进行预测。通过计算得出碳排放强度和第三产业比重的预测值。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从第三产业比重的角度,分析其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同时,整合碳排放强度与第三产业比重的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一起进行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志龙
从长期看,第三产业比重应呈上升趋势。但是,某一时期(比如5年或更长一点)第三产业比重回落也是可能的。第三产业比重与最终使用结构有很大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最终使用结构决定着它的第三产业比重,这一关系可以借助投入产出模型进行量化。我国的最终使用结构比较特殊,一定程度地制约了我国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
关键词:
第三产业 比重 GDP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冠霖 辛红
本文针对目前第三产业研究中经常遇到的对我国第三产业比重进行国际比较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为不能对第三产业比重进行简单的国际比较,还要深入分析影响判断第三产业比重是否合理的其他因素,包括汇率、通胀率,全球产业布局,体制差异,统计体系是否健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服务产品的异质性等。解决这一问题比较简单又切实可行的方法是用服务产品价格指数来判断第三产业的供需平衡关系,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增加值比重 就业比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少军
与发达国家的比较:(1)与发达国家历史数据相比,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中第三产业偏低、第二产业偏高的情况一直存在,但笔者认为问题不大。以日本为参照,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起飞初始期的1960年,日本生产净值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29∶497∶...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唐鹤鸣
走进误区的中国第三产业唐鹤鸣如今,尽管兴办第三产业在中国已成为一种时髦,但谁也不能否认,几年前人们对“第三产业”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随着经济热潮的再度到来,全民经商、全民下海如云涌浪卷,第三产业也以迅猛的态势发展。去年全国共兴办三产企业达25万余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炼利
本文比照《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中的有关要求,对1998年至今第三产业10个行业门类的经营效益和投资效果进行了全面剖析,得出我国第三产业与“可持续发展”渐行渐远的基本结论,并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得失做出深刻思考。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可持续发展 发展得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纯志
失业、就业与第三产业刘纯志一、劳动就业: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受社会、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就业已成为困扰湖北与全国经济的一大难题.1.相对劳动人口过剩,失业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类似,在我国失业情况大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友松
“产业”一词是从国外引进的。本意是指与农业相区别的一个部门,即工业。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二次大分工,即工业与农业分离而产生。在英文中“产业”与“工业”是一个词,即industyr。但是,目前,在西方国家对这个词的本‘意进行了发展,使其包括的内容更广泛了。根据联合国出版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关于产业(或产业部门)的说明有五个方面,即①一切常住的公营和私人的基层单位及类似的单位,它们为按正常地意在能补偿其成本的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郑德如
一、三次产业的划分 三次产业的分类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至今许多国家对三次产业的口径和划分标准,以及对第三产业内部的分类都不相同。主要分歧是:(1)采掘业是属于第一产业还是第二产业;(2)建筑业、交通业、通讯业及煤气、电力、自来水等公用事业是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的口径、范围划分上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他们所根据的划分标准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以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否同时进行为标准。如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划分为第三产业部门,不同时进行的,划分为第一或第二产业部门。(2)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远近为标准。即距离消费者远的划为第一产业部门,次远的划为第二产业部门,近的划为第三产业部门。(3)以产品是否有形为标准。即产品有形的划为第一或第二产业部门,产品无形的划为第三产业部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卢小广
该文根据现代发展经济学理论,借助计量经济学模型和统计检验分析,认为江苏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具有发展相对滞后、知识构成偏低、技术创新不足、文化教育有待加强的特征,进而对江苏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出制度性和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定位 技术进步贡献率 提升思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翔 刘刚 王蒙
经济"新常态"下,结构与速度的关系引发广泛关注。本文尝试回答以下"结构—速度"命题:第三产业份额提升究竟是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结构红利,还是降低增长速度的"成本病"?具体而言,本文利用既有的"偏离份额法"公式,将经济增长速度分解为"产业内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迁"和"生产要素扩张"三部分,将经济总体划分为第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用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标量化经济增长速度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分析第三产业份额提升对增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三产业份额提升对增长速度的影响,分别在1994年和2001年经历了从结构红利向成本病的转变。结构红利和鲍莫尔成本病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假说并不矛盾,传统研究得出的"矛盾"结论是统计和核算口径不一致造成的。就第三产业的份额而言,至少在2001年之后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之间已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将结构调整与增速放缓相联系的观点,在经济"新常态"下具有理论合理性和现实必然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晓芹 李焕荣
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解决就业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已有的研究方法稍显单一,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以佛山市为例,通过分析佛山市第三产业和就业人数的相关数据,先通过图形观察数据之间隐含的关系,然后建立相适应曲线估计模型,对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块对回归残差函数进行逼近,并对预测值进行残差补偿,从而减少单一曲线估计模型的误差波动性,提高预测的准确度。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就业 预测 MLP神经网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