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23)
- 2023(7451)
- 2022(6321)
- 2021(6066)
- 2020(5003)
- 2019(11636)
- 2018(11470)
- 2017(21257)
- 2016(11757)
- 2015(13682)
- 2014(13574)
- 2013(13488)
- 2012(12666)
- 2011(11728)
- 2010(11704)
- 2009(10972)
- 2008(11311)
- 2007(10022)
- 2006(9007)
- 2005(8365)
- 学科
- 济(46823)
- 经济(46762)
- 管理(31449)
- 业(28064)
- 企(23010)
- 企业(23010)
- 税(21677)
- 税收(20232)
- 收(20065)
- 方法(19650)
- 数学(16901)
- 数学方法(16743)
- 财(16431)
- 中国(16307)
- 贸(12201)
- 贸易(12193)
- 易(11974)
- 农(11872)
- 学(10387)
- 制(9788)
- 业经(9425)
- 务(8800)
- 财务(8787)
- 财务管理(8764)
- 企业财务(8271)
- 和(8154)
- 银(8016)
- 银行(7999)
- 理论(7975)
- 行(7635)
- 机构
- 大学(171601)
- 学院(170148)
- 济(74368)
- 经济(73067)
- 研究(62788)
- 管理(57434)
- 中国(49817)
- 理学(48488)
- 理学院(47844)
- 管理学(47079)
- 管理学院(46756)
- 财(41074)
- 京(37462)
- 科学(36324)
- 所(32479)
- 财经(31107)
- 研究所(29002)
- 经(28344)
- 中心(26617)
- 江(26184)
- 经济学(25181)
- 北京(24691)
- 农(24358)
- 范(23318)
- 师范(23125)
- 财经大学(22938)
- 经济学院(22761)
- 院(22155)
- 州(20514)
- 业大(20339)
- 基金
- 项目(103247)
- 科学(80959)
- 研究(78560)
- 基金(76157)
- 家(66797)
- 国家(66289)
- 科学基金(55228)
- 社会(50582)
- 社会科(47883)
- 社会科学(47872)
- 基金项目(38762)
- 教育(36296)
- 省(36063)
- 自然(33289)
- 自然科(32506)
- 自然科学(32492)
- 资助(32112)
- 划(32002)
- 自然科学基金(31967)
- 编号(31705)
- 成果(28242)
- 部(24562)
- 重点(23877)
- 中国(23477)
- 课题(22331)
- 国家社会(22327)
- 发(22126)
- 性(22112)
- 教育部(21290)
- 创(21160)
共检索到271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史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揭示了发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税收起源过程所昭示的精神是我国税收事业发展的根与魂,充分发掘和运用其价值是发展中国特色税收理论应有之义。现代考古发现已经能完整勾勒出从原始部落最初的财富集聚到税收产生的全过程,并激活了远古税收起源传说中的真实成分,使中国税收起源成为有踪迹可辨的历史过程。中国税收起源有着自己的特质和发展形态:跨区域跨族群的税制形成,有力推进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构筑了大一统国家的基石;守望相助、互助共生的税收价值取向是维护多元一体的大一统国家的强大支撑;公平合理的内在逻辑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税收密码。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轩鸽
税收起源于保障人类与非人类存在物利益共同体存在与发展的需要,起源于保障利益共同体与增进人类利益的需要。税收终极目的在于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税收目的既有共同税收目的与特定税收目的、相对税收目的与绝对税收目的、客观税收目的与主观税收目的,也有直接税收目的与终极税收目的。对税收目的认识如何,既关系着税收理论研究的成熟度,更影响着一个社会税收治理体系(税制)的优良程度。
关键词:
税收 起源 目的 价值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卢现祥
我国传统的税收理论强调了国家征税的强制性而忽略了国家对纳税人的服务性。纳税人主体与政府应是一种双向的平等关系,即两者通过税制建立起相互制约的关系。为此,理论界应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即强调了税收的阶级性和纳税形式的强制性。这有利于确立纳税人主体地位,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扼制我国的乱收费
关键词:
税收起源,税收功能,“搭便车”,公共服务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义忠
"赋税"是《管子》经济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微观点式层面研探,史学界已经颇有建树,而从宏观战略层面展开的研究却很薄弱。管子的"赋税"思想其实极具战略意义,它在发挥税赋杠杆效应中促进生产力发展,在运用税赋调节中缩小贫富差距,在税赋权变灵活中构建和谐社会,从而使当时的赋税政策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并对后世税率的制定、税负的分担、税基的调整、税赋的调节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管子》 赋税 思想 贫富差距 和谐社会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贤君 王愚
行孝是几千年来人们推崇与奉行的事亲奉上的传统美德,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石。探讨中国孝文化的当代价值,对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公民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孝文化 内涵 特点 当代价值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福昌 申学锋 史卫 孙维
中国传统财政道德观是以传统德治理念为基础,蕴含在财政人或财政管理中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和规范体系。本文在剖析中国文化传统德治思想的基础上,梳理了传统财政道德观发展脉络,提炼了传统财政道德观的四方面基本特征—政治担当、公平正义、天下为公和以民为本,进而探讨了中国传统财政道德观的当代价值,要更好强化财政的政治担当,营造公平正义环境,倡导“天下为公”的胸襟,传承民本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理念。
关键词:
传统 财政道德观 当代价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光祥
近代中国学制历经四次演进,促进了实业教育的嬗变。壬寅学制首倡实业学堂,承认了实业教育的合法地位;癸卯学制将实业教育划分为初、中、高三级模式,标志着实业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壬子癸丑学制创立了多种职业教育模式,丰富了实业教育制度;壬戌学制加强了职业训练,实现了实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嬗变。近代中国实业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关键词:
近代 学制 实业教育 职业教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磊
中国传统农业基本是在天、地、人之间的自然循环中展开的,因此,建立在这种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必然具有原始生态性特征,其中蕴含着系统的生态哲学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科技观、生态美学观等生态文化意蕴和取向。这些生态观念为当代生态文化的建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雏形和理论参照,当代生态文化是对传统农业文化中生态思想的扬弃和创新。
关键词:
农业文化 生态文化 传统农业 文化创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梓菡 潘佳琦 张宏 姜珊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文化,具有极其丰富和深远的内涵。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由此而发展。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文化不断吸收历代统治者以及思想家、政治家等的廉政思想,持续创新发展。通过研究中国廉政思想文化的发展创新过程,进而可以得出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挖掘其精华,将有利于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实效性,进一步促进传统廉政思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廉政思想文化 内涵 价值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华星
中国传统收入分配思想的主流观点为"平均"与"求富"。"平均"是确保社会公平与稳定的最主要手段,而"求富"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必要社会形式,是依据个人收入分配均等化,亦即用社会公平去评价维持个人私有财产、发展私人财富的求富行为。"均"、"富"思想是社会公正的基准与个人分配均等化基准两者在传统社会中的直接反映,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先富"目标已实现,解决"共富"问题已刻不容缓。只有全面总结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才能合理解决当代的"均"、"富"问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窦坤 刘新科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传统文化究竟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又能在多元共生的全球对话背景下给世界以何种影响,需要我们深入地反思与追问。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靠延续,更需要创造性的转换,使其得到良性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摒弃出于对现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价值 文化传承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东升
"白沙糖"一词五代时已出现,并非传统观点认为的始自宋代。五代时白沙糖作为湖南上供中原王朝的贡品,应是当地土产,但白沙糖在中国的生产还应更早,其技术可能是在唐代传入中国的印度煞割令制作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和煞割令相比,其品质应更为纯净,颜色应更白。
关键词:
白沙糖 生产 起源 中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任贤兵 姜南
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道教教义中蕴含丰富的林业生态思想,为现代生态保护提供文化基础。道教主张护生、戒杀,善待万物,充分认识人与自然的联系,道教教义对教徒的行为进行规范,要求保护动植物,合理适度取用资源。道教重视森林植被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发展林区经济具有现实意义,注重尚德修行、劝民从善,鼓励植树造林,有利于生态修复,维持生物多样性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
道教 林业 生态思想 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运晓钰 陈丽鸿
《资本论》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马克思从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两方面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性展开了批判,构筑起其生态思想的基本框架。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存在辩证统一关系,劳动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了劳动异化,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只有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和谐。《资本论》蕴含的生态思想对指导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
《资本论》 生态思想 当代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安培
张謇是我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是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民族危亡之际确立“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人生理想,在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中形成“教育救国、振兴实业、保障生计”的职业教育宗旨,形成“实业教育作为类别教育”“父教育、母实业”“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注重实践、学以致用、知行并进”“以实业挹注教育”等深刻反映职业教育本质规律的前瞻性思想,表现出深刻的国家性、实用性、实践性特征,对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关键词:
张謇 职业教育 父教育 母实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