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5)
- 2023(10331)
- 2022(8733)
- 2021(8260)
- 2020(7047)
- 2019(16613)
- 2018(16177)
- 2017(31370)
- 2016(17058)
- 2015(19514)
- 2014(19631)
- 2013(19822)
- 2012(18841)
- 2011(17181)
- 2010(17133)
- 2009(16083)
- 2008(16268)
- 2007(14661)
- 2006(12420)
- 2005(11436)
- 学科
- 济(77775)
- 经济(77705)
- 管理(45806)
- 业(45494)
- 方法(38415)
- 企(35609)
- 企业(35609)
- 数学(34813)
- 数学方法(34535)
- 中国(22384)
- 财(19909)
- 农(19577)
- 贸(17465)
- 贸易(17456)
- 易(17048)
- 学(15832)
- 制(15529)
- 银(13536)
- 业经(13524)
- 银行(13512)
- 融(13347)
- 金融(13345)
- 行(12975)
- 农业(12418)
- 务(12197)
- 财务(12176)
- 财务管理(12146)
- 地方(11824)
- 企业财务(11594)
- 和(10650)
- 机构
- 大学(259286)
- 学院(254808)
- 济(116642)
- 经济(114553)
- 管理(95047)
- 研究(93782)
- 理学(81652)
- 理学院(80685)
- 管理学(79387)
- 管理学院(78889)
- 中国(73477)
- 京(55158)
- 科学(55098)
- 财(52832)
- 所(48516)
- 农(45333)
- 研究所(44110)
- 财经(42640)
- 中心(42268)
- 经(38991)
- 经济学(38398)
- 业大(37164)
- 江(36427)
- 农业(36020)
- 北京(35416)
- 经济学院(34760)
- 院(32896)
- 范(31989)
- 财经大学(31974)
- 师范(31674)
- 基金
- 项目(166292)
- 科学(131313)
- 基金(124727)
- 研究(118438)
- 家(110022)
- 国家(109212)
- 科学基金(92182)
- 社会(77691)
- 社会科(73843)
- 社会科学(73822)
- 基金项目(64792)
- 省(60561)
- 自然(59205)
- 自然科(57871)
- 自然科学(57851)
- 自然科学基金(56908)
- 教育(54195)
- 划(52873)
- 资助(52582)
- 编号(45229)
- 部(39270)
- 重点(38071)
- 成果(37691)
- 发(35603)
- 创(33822)
- 国家社会(33717)
- 教育部(33654)
- 中国(32478)
- 科研(32402)
- 创新(31876)
共检索到381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菁靖 雷玉桃
供需非均衡问题是影响中国稀土市场良性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延伸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及模型的应用领域,对中国稀土市场的有效供需开展非均衡性分析,并建立双曲线型聚合方程,使用2000—2016年中国稀土市场供需、工业企业和采矿业宏观基本面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了长期以来中国稀土市场供需不平衡状况的根本症结。研究表明,中国稀土市场具有的结构分散、买方垄断、价格偏低、黑稀土频现以及政策干预性强等特点,是其呈现非均衡性的重要成因。基于灰色关联诊断得出:稀土价格、生产技术、生产成本、企业收入、企业负债、宏观政策和工业发展状况等是影响稀土有效供需的敏感因素。从非均衡度测算值看,稀土市场供需的非均衡变化趋势大致为:从有效供给过剩转变为有效需求略旺。依据预警线设置,稀土市场较多年份呈现35%以上的供大于求重警状态。本文结论可为促进中国稀土市场均衡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忠杰
文章基于Dagum基尼系数和马尔科夫链方法,研究了中国30个省份(不含西藏及港、澳、台地区,下同)2005—2015年碳生产率的空间非均衡性和动态演进过程。结果发现:(1)中国碳生产率的Dagum基尼系数有增加的趋势。(2)三大区域碳生产率基尼系数均小于中国整体的碳生产率基尼系数,但是东部和中部之间、东部和西部之间的碳生产率基尼系数大于中国整体的碳生产率基尼系数。(3)各省碳生产率存在较大的惯性。(4)初始状态碳生产率较低的省份邻近省份的碳生产率也较低,而初始状态碳生产率较高的省份邻近省份的碳生产率也较高。
关键词:
碳生产率 Dagum基尼系数 马尔科夫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叙果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供求呈现非均衡状态 ,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育定位应该是“供给领先” ,要在此定位下探索解决农村金融市场非均衡问题的对策 ,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市场 非均衡 供给领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辉 李永芳
文章以中国农业保险市场的非均衡运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农业保险市场非均衡运行现状、问题及成因的分析,采用模型对中国农业保险市场非均衡运行进行了检验,探讨了减小和消除中国农业保险市场非均衡运行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保险 非均衡 宏观调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敏
本文立足于商品流通效率视角展开分析,发掘影响我国区域商品流通效率的内在原因,从理论层面来看,居民消费差距、市场基础设施和信息不对称是引发商品流通效率异质化的重要原因,2009年是我国商品流通效率的关键波动节点。进一步通过Durbin空间模型分析发现:东部地区的商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排序依次是市场、消费和信息,而中西部地区的商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排序依次是消费、市场和信息。解决我国商品流通效率的非均衡问题,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流通市场特征进行对应的政策激励和战略引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海燕
本文以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区域信息为考察对象,对二元结构进行简要概括,并借鉴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以区域金融发展的二元结构演进假说、区域金融发展的梯度推进假说以及区域金融发展极假说来阐释区域金融结构非均衡性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
区域金融 金融结构 非均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锡斌 费显政
本文在简要评介了迄今理论界对企业环境分析的视角的基础上,将经济学中的非均衡性概念引入到对企业环境的分析中,分析了企业环境非均衡性的内含、来源、状态;非均衡性分析与其他企业环境分析维度的关系以及非均衡性对企业管理的意义,并指出非均衡性是企业调适的基础和前提;最后探讨了企业对环境非均衡性的管理和应用问题。
关键词:
企业环境 非均衡性 调适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吉亚辉 曹希广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产品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一直以来我国在国际市场缺乏应有的稀土定价权。稀土产品出口价格的"白菜价—黄金价—白菜价"变化说明我国定价机制并不合理。通过结合国际贸易价格磋商特点对稀土产品交易双方的交易过程、交易规则进行描述,建立以双边叫价拍卖理论为基础的不完全信息贝叶斯稀土定价博弈模型,得到贝叶斯纳什均衡下进出口企业双方的稀土定价策略,形成稀土价格与价值相匹配的合理定价机制,最后为我国稀土产品出口合理定价机制的形成提供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学东 陈谦明 吴婷 柳茜
从质量与数量的角度分析口腔医学教育对象与教育主体的结果显示:口腔医学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对口腔医学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口腔医学教育主体数量与质量的均衡性与口腔医学教育对象数量与质量的均衡性密切相关。因此,建议建立专业出入制度、发展主力院校等来提高整体口腔医学教育办学层次与质量,与世界口腔医学教育接轨。
关键词:
口腔医学教育 质量与数量 均衡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扬
本文探讨了蔬菜价格大幅波动,菜农和消费者福利受损的情况,并分析了造成价格传导非均衡性的原因。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解决"两端困境"的思路和建议:一方面,菜农应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其在竞争中的地位、增加议价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则应明确干预目标、对象、方式和方法来降低中间和零售主体的垄断性,达到蔬菜价格传导均衡性。
关键词:
蔬菜市场 价格传导非均衡性 市场竞争理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守军
国家重点学科内嵌着资源、规则、权威等学科发展元素,资源价值赋予的差异性、权威授予的分层性、学科成员互动的异质性使国家重点学科面临着二元分割、权威垄断、合法性危机的挑战。用商谈伦理来重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公共领域和理想的言说环境,使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向权力均势、利益均衡方向转变。
关键词:
国家重点学科 资源 权威 互动 商谈伦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列辉 夏伟 宁越敏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从网络的视角构建均衡性指标——网络区位系数,并依次从点、线、面三个层面从整体上评价2007年普通铁路和2015年高速铁路网络发展格局;其次,利用偏移—分享模型,研究464个高铁城市在高铁网络格局中的地位变化,揭示高铁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非均衡发展现象。结果显示:(1)铁路网络结构由"一枝独秀"到"三足鼎立",高铁网络覆盖了大部分人口规模超200万人的都市区,网络联系呈现纵向联系强、横向联系弱的特点;(2)大部分之前未开通普通铁路而直接纳入高铁网络的城市位于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这类城市较少出现在华北和东北地区;(3)高铁网络区位优势由东向西呈地带性递减,东中部中心城市的优势突出,西部中心城市的优势不明显且整体呈现"低水平均衡"格局;(4)城市行政级别越高,高铁覆盖率越高,但在东部地区,高铁结构由"等级化"向"扁平化"发展,中小城市已率先获益。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冲
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现状使得西方消费理论很难找到能够完全解释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中国解"。由于受到不确定性、低收入、流动性约束、社会保障资源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并不平滑,而是具有明显的"短视性"、"阶段性"和"谨慎性"特征,这些特征的共同作用致使农村居民的消费路径呈现出非均衡性的"锯齿状"。这一消费路径为进一步制定行之有效的启动农村市场的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培育多元化的收入来源,保证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平滑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启动农业消费信贷,消除流动性约束限制;强调政策的可预见性与延续性,弱化制度变迁困扰。
关键词:
农村居民 非均衡性 “锯齿状”消费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