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47)
2023(12668)
2022(10999)
2021(10456)
2020(8675)
2019(20278)
2018(19996)
2017(38577)
2016(20715)
2015(23369)
2014(23135)
2013(23187)
2012(21214)
2011(19315)
2010(18950)
2009(17272)
2008(16680)
2007(14162)
2006(12324)
2005(10787)
作者
(58971)
(48913)
(48466)
(46301)
(31032)
(23323)
(22039)
(19304)
(18548)
(17250)
(16667)
(16588)
(15393)
(15301)
(15079)
(14936)
(14562)
(14225)
(13889)
(13718)
(12074)
(12012)
(11618)
(10973)
(10833)
(10829)
(10716)
(10545)
(9732)
(9583)
学科
(90231)
经济(90142)
管理(58111)
(54265)
(44161)
企业(44161)
方法(41287)
数学(36171)
数学方法(35852)
中国(24474)
(23414)
业经(19807)
(19056)
(18613)
地方(18011)
(17194)
贸易(17186)
环境(17144)
(16758)
农业(15422)
(14468)
(14445)
技术(13851)
产业(13078)
(12861)
理论(12781)
(12196)
银行(12161)
(11883)
金融(11882)
机构
大学(297195)
学院(294377)
(126216)
经济(123919)
管理(119822)
理学(104733)
理学院(103608)
研究(102773)
管理学(102086)
管理学院(101582)
中国(75656)
(63924)
科学(62647)
(52628)
(50587)
研究所(46735)
中心(45137)
(45013)
财经(43588)
业大(43351)
北京(40965)
(39923)
(39279)
经济学(38710)
(38454)
师范(38161)
(37385)
农业(35225)
经济学院(35043)
财经大学(32659)
基金
项目(208273)
科学(164883)
研究(153208)
基金(153139)
(133341)
国家(132340)
科学基金(113723)
社会(98494)
社会科(93538)
社会科学(93513)
基金项目(81843)
(78711)
自然(72910)
自然科(71156)
自然科学(71140)
自然科学基金(69882)
教育(68202)
(66824)
资助(62928)
编号(60797)
成果(48415)
(46808)
重点(46460)
(45383)
(43358)
课题(41370)
国家社会(41159)
创新(40501)
教育部(40195)
科研(39386)
期刊
(132913)
经济(132913)
研究(87286)
中国(50922)
学报(44933)
科学(43275)
管理(42625)
(40401)
(36583)
大学(34046)
学学(32051)
农业(29196)
教育(28538)
技术(23830)
经济研究(22110)
(21616)
金融(21616)
业经(21161)
财经(20776)
(17867)
问题(17652)
(15688)
科技(14893)
图书(14841)
技术经济(14672)
资源(14308)
(14156)
理论(14102)
世界(13543)
现代(13267)
共检索到417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正明  赵玉珍  
生态效率是评价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稀土资源是我国具有战略价值的资源,研究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对我国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参考相关研究将环境效率分解为源头循环效率、清洁生产效率、末端治理效率,从3个生产环节的生态效率协同发展角度度量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并对我国稀土产业2001~2012年间的生态效率作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提高空间仍然很大,生态效率的提高需要生态效率发展水平和生态效率发展质量的同时提高;我国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提高仍然依赖生态效率发展水平的提高,应更加注重生态效率发展质量;在生态化改革过程中,3个环节的效率具有明显的次序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风平  张璞  刘大成  薛霞  
本文重点围绕中国稀土产业外部环境问题及自身发展战略展开。依据权威文献、法律和案例解读及对西方稀土企业股权和战略性长协合约、关联交易情报等的追踪分析,指出美国等西方国家采用完全稀土矿加工进口替代,是基于其国际规则优势地位,以"成本收益分析"原则增加本国"社会福利"为考量。然而,国际稀土新格局已超出"经济收益"范畴,西方国家协同推进替代生产加工国多元化,是降低"中间冶炼环节"对中国依存度的政治考虑;针对全球稀土整条产业链进行布局,全面加强其稀土"上游"资源战略整合和"下游"技术应用控制,形成从稀土资源直接投资到下游技术限制节节围堵局面。为此,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稀土生产、出口和产业链布局的战略选择。关于中美贸易冲突中中国是否应该使用"稀土牌"问题,文章在讨论部分作了回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勇  
稀土是现代工业不可缺少、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江西稀土资源在国内乃至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使江西稀土产业由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并保持可持续发展是刻不容缓的战略问题。本文应用最新数据和信息客观分析了江西稀土产业的现状;结合生态工业园的相关经济理论,对江西稀土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在构建稀土产业链物流循环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建立江西稀土生态工业园的构想。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宏佳  王宏禹  严展宇  
WTO中国稀土案败诉折射出中国稀土贸易恶化的国际环境和稀土产业经济外交策略的不足。WTO框架下的稀土贸易体系实质上是由稀土消费国与供给国共同提供的一种国际公共产品,中国与西方国家分别承担了物质性与规则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然而,中国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过高、收益外流,造成了中国稀土贸易"成本—收益失衡"的困境。虽然我国通过经济外交手段致力于扭转这一失衡局面,但是由于实力与权力转化受阻,中国稀土资源的垄断优势未能转化为贸易优势。中国的稀土产业经济外交策略应当做出相应调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宏佳  王宏禹  严展宇  
WTO中国稀土案败诉折射出中国稀土贸易恶化的国际环境和稀土产业经济外交策略的不足。WTO框架下的稀土贸易体系实质上是由稀土消费国与供给国共同提供的一种国际公共产品,中国与西方国家分别承担了物质性与规则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然而,中国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过高、收益外流,造成了中国稀土贸易"成本—收益失衡"的困境。虽然我国通过经济外交手段致力于扭转这一失衡局面,但是由于实力与权力转化受阻,中国稀土资源的垄断优势未能转化为贸易优势。中国的稀土产业经济外交策略应当做出相应调整。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志  刘峰  
稀土资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关系到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全世界稀土需求不断扩大、产业和创新活动日益活跃的情况下,对比美、日、中三国稀土产业的资源战略表明,中国应建立稳定的管理和政策框架,继续把资源适度留在地下;构建系统、稳定的产业政策体系;立足资源和技术基础,不断推动技术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玉珍  
2014年3月稀土贸易争端案的失利是否意味着我国稀土产业政策的全面失效,怎样理解我国稀土产业政策在国际贸易争端中的失利与国内实施效果之间的关系,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对我国稀土产业在市场失灵时出现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产业政策进行现实判断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引入时间虚拟变量,运用计量经济分析工具和方法,分析我国所采取的阶段性稀土产业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稀土产业的干预是有效的;但政府对稀土产业的干预并不是万能的和无代价的,贸易争端案的失利表明我国政府没有使用合规的手段实现合理的目的。为此,政府应对稀土产业整体发展战略进行顶层设计、分步推进,构建完善的产业...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稀土税收课题组  张社安  郭凤鸣  孙红梅  林青彪  栗伟钧  郭钰平  岳宏伟  
本文通过对我国稀土产业进行重点调查研究,在摸清当前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专门从税收角度剖析了现行税收政策对稀土产业发展的影响,结合国际经验,提出完善我国稀土产业税收政策的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韩港  
"十三五"时期是稀土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通过分析我国稀土产业供给侧的短板,更加深刻认识到供给侧在产能、消费结构、高新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稀土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港  
经济新常态给我国稀土产业带来机遇与挑战。顺应新常态的要求,按照调结构、转方式、靠创新的逻辑思路,从产能、产业集中度、开采方式、行业秩序、技术与专利水平的角度,探究影响稀土产业安全的关键问题。通过推进稀土产业供给侧改革、推进稀土大型企业集团实质性重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稀土行业监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等措施破解影响稀土产业安全的关键问题,为我国稀土产业安全保驾护航。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韩港  
"十三五"时期是稀土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通过分析我国稀土产业供给侧的短板,更加深刻认识到供给侧在产能、消费结构、高新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稀土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薛列栓  
试论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薛列栓深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是邓小平同志生前对我国稀土产业的战略性概括。大力发展我国稀土产业,在目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概括我国稀土产业现状,探讨其发展对策。一、我国稀土产业概况1.储量大且分布集中...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志军  
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稀土调控政策的出台促进了我国稀土产业的良性调整和快速发展,同时也引发了新的问题。通过对我国稀土产业政策的现状和初步取得的成效进行整理,同时对当前政策所引发的新问题以及尚存的潜在风险进行反思,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并结合稀土产业的发展趋势探讨未来政策的完善方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一丁  毛克贞  
中国稀土供给成本的明显比较优势,使中国稀土占据了世界市场的绝大部分;稀土的应用价值、稀缺性、环境代价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使国家对稀土进行控制成为必然;稀土的各方利益博弈,使国家对稀土控制遇到了重重阻力。面对"稀土问题",国家应采取包括大幅提高稀土供给成本、稀土分类管理、提高行业集中度、以出口换技术、重点发展稀土应用产业、对受损地区进行利益补偿、鼓励企业走出去等政策措施,实现稀土产业良性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新建  卢瑞新  宋之杰  崔冬初  
以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模型,从投入结构、需求结构以及产业波及效果的角度定量分析了中国稀土产业与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给出了稀土产业的产业关联特征。从稀土产业未来发展目标的角度,对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