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38)
- 2023(17679)
- 2022(14754)
- 2021(13760)
- 2020(11480)
- 2019(26249)
- 2018(25872)
- 2017(49410)
- 2016(26993)
- 2015(30276)
- 2014(30215)
- 2013(30013)
- 2012(27493)
- 2011(24569)
- 2010(24409)
- 2009(22713)
- 2008(22378)
- 2007(19747)
- 2006(17348)
- 2005(15872)
- 学科
- 济(119123)
- 经济(118994)
- 业(96382)
- 管理(88542)
- 企(86232)
- 企业(86232)
- 方法(50990)
- 数学(41151)
- 数学方法(40796)
- 业经(34435)
- 农(33879)
- 财(32564)
- 中国(32469)
- 地方(23838)
- 农业(23622)
- 务(23068)
- 财务(22997)
- 财务管理(22974)
- 学(22049)
- 企业财务(21768)
- 制(21755)
- 贸(21386)
- 贸易(21370)
- 技术(21124)
- 和(20953)
- 易(20781)
- 理论(19854)
- 划(18949)
- 策(18093)
- 环境(18040)
- 机构
- 学院(387758)
- 大学(386301)
- 济(162126)
- 经济(159018)
- 管理(155227)
- 理学(133631)
- 研究(132650)
- 理学院(132176)
- 管理学(130125)
- 管理学院(129421)
- 中国(102294)
- 京(83791)
- 科学(81339)
- 财(72415)
- 所(67007)
- 农(63875)
- 研究所(61078)
- 中心(58349)
- 财经(58205)
- 江(56810)
- 业大(56579)
- 北京(53296)
- 经(53125)
- 农业(50205)
- 范(49718)
- 师范(49289)
- 经济学(48865)
- 院(48362)
- 州(45610)
- 经济学院(44154)
- 基金
- 项目(261743)
- 科学(207546)
- 研究(192273)
- 基金(191618)
- 家(167111)
- 国家(165697)
- 科学基金(142884)
- 社会(123020)
- 社会科(116612)
- 社会科学(116583)
- 基金项目(101308)
- 省(100729)
- 自然(92190)
- 自然科(90075)
- 自然科学(90056)
- 自然科学基金(88469)
- 教育(86419)
- 划(84816)
- 资助(78237)
- 编号(77469)
- 成果(61996)
- 重点(58770)
- 部(57945)
- 发(56878)
- 创(55839)
- 课题(52936)
- 创新(51634)
- 国家社会(51186)
- 科研(49625)
- 教育部(49457)
- 期刊
- 济(181433)
- 经济(181433)
- 研究(115677)
- 中国(73773)
- 管理(61141)
- 学报(58926)
- 农(58818)
- 科学(57041)
- 财(56580)
- 大学(44626)
- 学学(42001)
- 农业(41332)
- 教育(39094)
- 技术(34227)
- 融(32942)
- 金融(32942)
- 业经(30243)
- 经济研究(29154)
- 财经(28872)
- 经(24876)
- 业(24539)
- 问题(23869)
- 技术经济(20808)
- 贸(19036)
- 资源(18827)
- 现代(18726)
- 图书(18699)
- 世界(18446)
- 科技(18380)
- 理论(17551)
共检索到576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崇尚 刘乐 陆岐楠 徐新良 仇焕广
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秸秆资源较为丰富,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科学评估中国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的潜力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布局尤为重要。本文利用各省农业生产数据测算了全国各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产量和可利用秸秆资源数量,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地遥感数据和GLO-PEM模型,测算了1km×1km栅格尺度的秸秆资源分布密度并评估了秸秆能源企业在各地区布局的适宜性。相比之前的研究,本研究考虑了秸秆资源在不同区域的分布密度差异,这对于计算秸秆这类收集和运输成本较高的资源的可利用率具有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崇尚 刘乐 陆岐楠 徐新良 仇焕广
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秸秆资源较为丰富,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科学评估中国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的潜力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布局尤为重要。本文利用各省农业生产数据测算了全国各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产量和可利用秸秆资源数量,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地遥感数据和GLO-PEM模型,测算了1km×1km栅格尺度的秸秆资源分布密度并评估了秸秆能源企业在各地区布局的适宜性。相比之前的研究,本研究考虑了秸秆资源在不同区域的分布密度差异,这对于计算秸秆这类收集和运输成本较高的资源的可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文也通过2014年和2010年的对比,分析中国秸秆资源分布密度和能源企业适宜布局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中国主要大田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为8.97亿t,可收集资源量为7.69亿t,可能源化利用秸秆资源总量为1.86亿t,吉林、江苏、河南、安徽、黑龙江等省份适宜建立大型秸秆能源企业,且未来秸秆能源布局也将向这些地区集中。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成都平原、西南以及新疆等少部分地区适宜建立小型秸秆能源企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蔡亚庆 仇焕广 徐志刚
在我国能源需求迅速增长并日益依赖国际市场的背景下,能源化利用秸秆资源是我国缓解能源短缺的重要选择之一。论文在综合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不同区域农作物秸秆可能源化利用的潜力及资源密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09年中国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7.48×108 t,可获得资源量为6.34×108 t,可能源化利用量为1.52×108 t。中国可能源化利用秸秆资源区域分布极不均匀。长江中下游、东北、华北等区域可能源化利用秸秆潜力较大,分别为0.42×108、0.37×108和0.35×108 t,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南可能源化利用秸秆资源潜力较低。根据各区域可能源化利用秸秆资源密度,论文对不同...
关键词:
生物质能 秸秆资源 能源化 资源密度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红霞
为进一步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提升重要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以内蒙古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草谷比、可收集系数估算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及其饲料化利用潜力。结果表明:2000-2020年,内蒙古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可收集利用量分别增加了3 523.66万和3 098.69万t,年均增长率为5.72%和5.96%,其中玉米秸秆贡献最大;2020年内蒙古秸秆资源分布总体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征,蒙东地区占秸秆可收集资源总量的69.33%;内蒙古秸秆养畜潜力高丰度地区主要分布在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赤峰市等蒙东地区,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和乌海市为秸秆养畜潜力低丰度地区,其余盟(市)为秸秆养畜潜力一般地区。内蒙古秸秆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饲料化利用潜力,但区域分布不均衡,蒙东地区是秸秆资源富集和秸秆养畜潜力高丰度地区,应以蒙东地区为重点,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持续推动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禾军
本文依据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划分了我国未来粮食增产潜力大的区域;并以县域为基础计算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技术进步程度,有约44%的县域技术进步低于全国水平。最后提出了科技兴粮的重点区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文斌 王雅鹏 徐勇
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趋势,指出农作物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可再生性、可储藏性和可替代性、资源丰富、二氧化碳零排放的优良特性,发展生物质能源有助于缓解我国能源消费压力。通过设定部分调整模型,分析农作物秸秆产量的潜力,探索了中国农作物秸秆产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运用灰色关联分析,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角度,分析农作物秸秆总产量与粮食总产量之间的长期关系,指出科技进步和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为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提供更多原材料,有利于促进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春应 杨红强
本文利用2005~2010年中国39个工业行业数据,运用非参数DEA方法测算了工业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发现,"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行业整体能源利用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偏低;能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资本密集型产业能源利用纯技术效率平均水平最高,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利用的规模效率已接近最优水平,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能源利用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平均水平最低,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密集型产业;不同工业行业节能潜力差异较大,资本密集型产业节能潜力呈现出快速下降趋势,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节能潜力呈现出上升趋势;中国工业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技术效率的提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明新 叶倩 王迪
为考察中国秸秆优质化能源开发利用特征,本文在分析中国2009—2016年秸秆优质化能源产量年际变化、区域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增强回归树方法定量分析了秸秆优质化能源开发利用水平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秸秆优质化能源产量从2009年的119.63万t标准煤上升到2016年的508.51万t标准煤,以生物气化和固化成型为主,其中生物气化比重逐渐下降,固化成型比重迅速上升。全国秸秆优质化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均值从2009年的7.54 kg标准煤/hm2上升到2016年的30.51 kg标准煤/hm2。供给、需求和环境因素对其省际差异的贡献率分别为37.10%、35.60%和22.30%。秸秆优质化能源开发利用水平总体上随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均用电量和农村能源财政投入的上升而上升,随着人均耕地面积和机耕面积比例的上升而下降,随着饲草需求强度的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前中国秸秆优质化能源开发利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行政力量的推动。西北、东北和华中等地区应加强对秸秆优质化能源开发利用的财政和科技支持力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蜜蜜 蒋琳莉 颜廷武
运用《中国农业年鉴》和《中国农业统计资料》的数据测算2012年全国各地区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潜力,并基于秸秆资源密度,分析各地区之间秸秆资源化利用潜力的差异,进一步探讨了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市场发展潜力。研究表明,2012年我国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为8.486×108 t,可收集利用的秸秆资源量达6.406×108 t,除用于还田、生活燃料、饲料等传统途径之外,可资源化利用潜力为1.515×108 t。我国各地区作物秸秆可资源化利用潜力差异较大,其中:长江中下游、东北、华北地区可作为生物质能源的作物秸秆资源量分别为4.451×107、3.626×107和3.511×107 t,具有较大的秸秆可资源化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丹 张兰 张彩虹
林木生物质能源区域发展潜力的评价是林木生物质能源合理、有效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及前提,影响着其未来的发展规模、发展战略以及发展可持续性。基于2013年中国31个省区相关数据,引用PSR理论模型构建林木生物质能源区域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和TOPSIS法对各省市的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将各省市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潜力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4个等级,指明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产业发展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代合治
依据能源工业的布局特点,在综合分析山东能源资源和消费等因素分布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构想了全省一次能源和电力能源生产的空间格局,提出了矿区型、负荷中心型、混合型等三类能源基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能源,工业布局,基地建设,山东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雷 张彩虹 张大红
阐述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是以大量能源消费作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有着绝对相关的联系,但在能源结构以石化能源为主的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污染;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矛盾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之一———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并根据我国各省的具体情况,分析我国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可能性与潜力。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林木生物质能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兵 张宁 李丹 徐超
分析了江苏省秸秆类农业生物质能源在不同作物及地区间的分布状况,并选择3个典型的秸秆发电项目作为案例,采用成本-收益分析、货币价值折算及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分析等方法,重点研究了江苏省生物质能源利用的经济、资源和环境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秸秆资源以粮食作物为主,约占91.8%,全省秸秆资源呈由北向南逐渐递减的阶梯式分布;目前的秸秆发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秸秆发电等生物质能源产业的资源环境外部性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与燃煤发电相比,秸秆发电节省原煤的同时减少了大量的污染排放,如果其资源环境效益的货币价值得以实现,不仅可以补偿企业的经济亏损,还可为企业带来可观收益;另外,CDM...
关键词:
秸秆类生物质能源 分布 效益 江苏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克亮 杨宝臣 杨力
本文采用全要素方法,将环境污染(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作为能源利用经济产出的环境成本纳入研究框架,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CCR-DEA模型,测算了中国29个省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并度量了其环境绩效,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中国各省份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之间的效率差异并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中国节能减排能力的影响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1)当前中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及其环境绩效整体水平都偏低,尚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中国各省份、三大地区的能效及其环境绩效发展都显著不平衡,节能减排潜力巨大;(3)经济发展水平对一个地区的节能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凤莲 王雅鹏 王薇薇
目前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已引起高度重视,但对其开发利用在我国能源系统中如何定位还未达成共识。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与城市能源的配给不均衡、农村能源短缺、社会供给程度低等问题,提出林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定位在农村的构想。建议通过不断加强公众环保意识,为农村积极培育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市场条件和为企业建立健全的融资补贴机制,正确引导农户的能源消费倾向,以实现对农村传统生物质能源和日益增长的商品性能源的替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