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77)
2023(20752)
2022(17520)
2021(16324)
2020(13470)
2019(30900)
2018(30103)
2017(57552)
2016(30574)
2015(34178)
2014(33969)
2013(33520)
2012(30819)
2011(27760)
2010(27587)
2009(25727)
2008(24168)
2007(20925)
2006(18200)
2005(16309)
作者
(86826)
(72705)
(71784)
(68651)
(46127)
(34842)
(32812)
(28287)
(27578)
(25686)
(24774)
(24485)
(22861)
(22849)
(22479)
(22415)
(21407)
(20932)
(20804)
(20708)
(17955)
(17676)
(17356)
(16553)
(16321)
(16155)
(15943)
(15513)
(14623)
(14199)
学科
(137035)
经济(136896)
管理(88395)
(84555)
(69151)
企业(69151)
方法(58100)
数学(51154)
数学方法(50552)
中国(39470)
(33784)
(33755)
地方(29361)
(29302)
金融(29300)
业经(28522)
(27908)
银行(27864)
(27748)
(26796)
(25279)
(24037)
贸易(24017)
农业(23471)
(23368)
(21534)
财务(21454)
财务管理(21415)
企业财务(20419)
理论(20271)
机构
大学(434823)
学院(432315)
(186543)
经济(182914)
管理(169139)
研究(150154)
理学(146881)
理学院(145265)
管理学(142741)
管理学院(141973)
中国(117279)
(91573)
科学(90038)
(83955)
(74334)
中心(68858)
财经(67996)
(67986)
研究所(67931)
(62097)
业大(62065)
(60741)
经济学(58537)
北京(57988)
(55428)
师范(54914)
(54700)
农业(53017)
经济学院(52691)
财经大学(50909)
基金
项目(297323)
科学(235464)
基金(218757)
研究(216309)
(191107)
国家(189588)
科学基金(163442)
社会(139619)
社会科(132587)
社会科学(132555)
基金项目(115228)
(113390)
自然(105520)
自然科(103127)
自然科学(103102)
自然科学基金(101290)
教育(98703)
(95834)
资助(90333)
编号(85839)
成果(68866)
重点(66651)
(66512)
(63644)
(61819)
课题(58872)
国家社会(58828)
创新(57868)
教育部(57496)
科研(56942)
期刊
(199169)
经济(199169)
研究(130970)
中国(81527)
学报(67119)
(63932)
科学(62979)
管理(62343)
(61022)
大学(51628)
学学(48891)
(47412)
金融(47412)
教育(42813)
农业(41979)
技术(37200)
经济研究(34065)
财经(33975)
业经(29991)
(29323)
问题(25389)
(22127)
技术经济(21776)
(20995)
科技(20706)
统计(20464)
理论(19993)
世界(19711)
(19168)
图书(18920)
共检索到6383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谷慎  汪淑娟  
通过深入剖析科技金融投入作用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机制,阐释了中国科技金融投入经济增长质量效应的时空异质性,并利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1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科技金融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由不显著变为显著为正,且影响系数呈波动增大态势;在科技金融投入产生正向经济增长质量效应的11个省市中,除福建省外均是国家首批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地区所在省市;我国科技金融投入经济增长质量效应的时空变化轨迹与科技金融投入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的变动轨迹相契合。因此,国家应进一步推进科技金融发展战略,充分挖掘科技金融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邢有为  姜旭朝  黎晓峰  
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探究环境治理投入促进还是阻碍了经济增长,城市化在两者关系中扮演什么角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基于中国大陆2003—2015年31个省份的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探究环境治理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环境治理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参数异质性,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2)环境治理投入对省际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环境治理投入量的差异分为前期影响不显著、后期促进两个阶段;3)适度的城市化水平可以提高环境治理投入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基于此,论文认为应在继续增加环境治理投入的同时提高城市化水平,以城市化助力环境治理投入取得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阳  姜承昊  
文章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份金融机构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不同金融机构的实体中介规模(量)与中介质量(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全国样本显示整体金融机构和城市商业银行的中介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沿海地区显示整体金融机构的中介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而城市商业银行则相反;内陆地区显示整体金融机构的中介质量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体中介规模对经济增长有促进影响。该结果反映中国不同金融机构的中介(量与质)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问题,可为不同金融机构在制定以金融中介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上提供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阳  姜承昊  
文章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份金融机构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不同金融机构的实体中介规模(量)与中介质量(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全国样本显示整体金融机构和城市商业银行的中介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沿海地区显示整体金融机构的中介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而城市商业银行则相反;内陆地区显示整体金融机构的中介质量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体中介规模对经济增长有促进影响。该结果反映中国不同金融机构的中介(量与质)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问题,可为不同金融机构在制定以金融中介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上提供依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峰  贾昆鹏  
基于我国2008—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金融集聚程度下,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金融集聚为门槛变量,用汉森门槛模型来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发现,在不同的金融集聚门槛区间内,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估计系数不同,这说明尽管产业结构升级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其促进程度会受到金融集聚水平的影响,在使用不同样本和不同方法进行检验后,结果仍保持稳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胜  宋马林  安庆贤  
本文首先回顾了过去的经典多项式检验模型特点;其次对新的检验模型进行了归纳整理,指出各模型的优势和缺点;最后应用公认较好的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对中国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检验。我们认为该模型较好地捕捉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异质性。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多种表现形态,这主要取决于环境污染指标的选取。其中,工业废水排放与人均收入之间满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但工业废气排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没有发现倒"U"型特征。结合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特征,我们发现所有污染物在高收入地区的弹性普遍小于低收入地区,工业废水排放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弹性在多数地区甚至为负,这表明即使不存在倒"U"型特征,...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星  李麦收  
从理论上厘清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2011—2019年的省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DID的政策评估,该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结构中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东部地区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制度环境对数字金融影响经济增长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国家进一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实施差异化数字发展策略、持续优化制度环境等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立春  田成诗  相瑞兵  
文章以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MMLPI测度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基于此评估区域经济增长质量,探究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异质性,利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敛散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区域经济实现年均3.22%的增长,增长最快的是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最慢的是东北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跨期群组生产技术前沿向全局生产前沿靠近,其余综合经济区的跨期群组生产技术前沿远离全局生产前沿,西北综合经济区远离速度最快;各综合经济区均呈现显著的条件β收敛,受空间异质性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存在差异。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鞠晓生  
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是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通过观测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可以发现:我国企业普遍受到融资约束,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具有异质性,与企业规模和产权属性密切相关;金融发展显著地降低了企业融资约束。进一步将金融发展分解为金融规模发展和金融结构发展两部分,分析发现:金融规模发展对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发挥主要作用。在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信贷规模扩大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贡献大于股票市场;银行体系通过大规模动员社会储蓄和投资转化,为经济增长积累了生产性资本,金融脱媒不符合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需求。
[期刊] 改革  [作者] 祝志勇  刘昊  
市场分割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因素。以往的研究多以经济增长速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变量,未将经济增长质量纳入研究范围。通过对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以及就不同类型市场分割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商品市场的分割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不利影响程度较大,资本市场的分割是中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西部地区则受到多类型市场分割的共同影响。为此,我国应当健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把基本经济制度优势转化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治理效能,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各地区应当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合理分工,在聚集过程中走向新的平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减少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陆长平  罗翊  吴诗锋  
对中国1990-2012年货币政策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多种测度和综合比较分析。σ收敛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地区差距呈扩大之势,但2004-2012年间略有下降。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和泰尔指数表明,1993-2004年差距扩大主要是发达地区导致;2004-2012年差距缩小主要是不发达地区发展所致。这一转变可能和制造业转移有关。β收敛分析验证了σ收敛分析的稳健性,揭示了地区经济"发散—平稳—再收敛"的过程符合"倒U型假说"。修正的单位根分析揭示了31个省级地区经济增长的六种类型及运动特征。各地区对预期和未预期货币的响应呈现为四种类型;同一类型的各地区往往在地理和生产结构方面有共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浩然  李涛  
本文利用2000-2013年地级城市的相关统计和人口普查数据,检验了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人力资本对城市长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人力资本对东部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中部和西部城市,影响程度由东向西呈现递减的态势。因此,各级政府应重点关注与本地区位条件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适宜人力资本水平。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昭  刘映曼  
财政支出是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对维持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提升经济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利用我国除西藏外30个省(市)2007年-2016年的面板数据,全面研究了财政支出作用于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第一,一般行政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无显著影响,增加社会治安支出、教育支出、创新互联支出和其他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民生服务支出与城乡协调支出规模的扩大则不利于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且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上述结论。第二,财政支出对经济质量的影响呈现时空异质性,不同区域、不同经济阶段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方向和程度存在差异。因此,要以各项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为依据,来进行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加快转变调控思路,即在支出总量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支出结构调整的优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随洪光  段鹏飞  高慧伟  周瑾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28个省级样本2001-2015年的数据,考察了金融中介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显著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在资金吸纳环节,动员社会资金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其贡献主要来自对增长稳定性的提升;动员居民储蓄功能与增长质量负相关,其不利影响主要来自对增长可持续性的冲击。在资金投放环节,投资转化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显著提升了增长的可持续性;资金配置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对增长效率、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均产生了积极影响。鼓励针对非居民的金融产品创新,适当放松资本充足率管制,提升非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随洪光  段鹏飞  高慧伟  周瑾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28个省级样本2001-2015年的数据,考察了金融中介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显著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在资金吸纳环节,动员社会资金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其贡献主要来自对增长稳定性的提升;动员居民储蓄功能与增长质量负相关,其不利影响主要来自对增长可持续性的冲击。在资金投放环节,投资转化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显著提升了增长的可持续性;资金配置功能与增长质量正相关,对增长效率、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均产生了积极影响。鼓励针对非居民的金融产品创新,适当放松资本充足率管制,提升非国有部门的授信比例,有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