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909)
- 2023(21716)
- 2022(18446)
- 2021(17143)
- 2020(14423)
- 2019(32882)
- 2018(32094)
- 2017(61156)
- 2016(32884)
- 2015(36892)
- 2014(36486)
- 2013(36095)
- 2012(33042)
- 2011(29829)
- 2010(29974)
- 2009(27894)
- 2008(26386)
- 2007(22878)
- 2006(20166)
- 2005(17810)
- 学科
- 济(144829)
- 经济(144684)
- 管理(92190)
- 业(88117)
- 企(71871)
- 企业(71871)
- 方法(62185)
- 数学(54947)
- 数学方法(54152)
- 中国(40828)
- 农(36204)
- 财(33587)
- 地方(31263)
- 学(30575)
- 业经(30174)
- 融(29488)
- 金融(29484)
- 银(28329)
- 银行(28258)
- 行(27172)
- 制(26010)
- 贸(25634)
- 贸易(25614)
- 农业(25048)
- 易(24883)
- 理论(22046)
- 务(21235)
- 环境(21169)
- 财务(21147)
- 财务管理(21106)
- 机构
- 大学(468291)
- 学院(467459)
- 济(195216)
- 经济(191315)
- 管理(179877)
- 研究(163252)
- 理学(156349)
- 理学院(154563)
- 管理学(151467)
- 管理学院(150650)
- 中国(125805)
- 科学(101802)
- 京(99658)
- 财(86007)
- 所(82434)
- 农(80567)
- 研究所(75659)
- 中心(74366)
- 业大(72193)
- 财经(69845)
- 江(66401)
- 经(63667)
- 农业(63337)
- 北京(62947)
- 经济学(60270)
- 范(59703)
- 院(59240)
- 师范(59009)
- 经济学院(54219)
- 州(53942)
- 基金
- 项目(323134)
- 科学(253544)
- 基金(235468)
- 研究(229441)
- 家(208344)
- 国家(206685)
- 科学基金(176334)
- 社会(146018)
- 社会科(138602)
- 社会科学(138563)
- 省(125043)
- 基金项目(123886)
- 自然(116236)
- 自然科(113597)
- 自然科学(113566)
- 自然科学基金(111510)
- 划(106268)
- 教育(105358)
- 资助(98103)
- 编号(91170)
- 重点(73159)
- 成果(72595)
- 部(70722)
- 发(69438)
- 创(67121)
- 课题(63218)
- 创新(62798)
- 科研(62117)
- 国家社会(61099)
- 教育部(60282)
- 期刊
- 济(208861)
- 经济(208861)
- 研究(136071)
- 中国(88415)
- 学报(79109)
- 农(72302)
- 科学(71431)
- 管理(65976)
- 财(64728)
- 大学(59430)
- 学学(56594)
- 农业(49322)
- 融(48153)
- 金融(48153)
- 教育(45945)
- 技术(40759)
- 经济研究(35573)
- 财经(34339)
- 业经(32179)
- 经(29606)
- 问题(26738)
- 业(26258)
- 科技(23475)
- 统计(23435)
- 技术经济(23382)
- 版(22226)
- 贸(21695)
- 策(21455)
- 理论(20697)
- 资源(20594)
共检索到685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春应
文章从科技金融资源、科技金融经费和科技金融产出三个维度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中国2012—2017年30个省级层面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科技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科技金融呈现出"东强西弱";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科技金融能显著促进邻近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显著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提升作用。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春应
文章从科技金融资源、科技金融经费和科技金融产出三个维度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中国2012—2017年30个省级层面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科技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科技金融呈现出"东强西弱";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科技金融能显著促进邻近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显著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提升作用。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腾 刘阳
以中国大陆30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科技金融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衡量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考察科技金融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科技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全国及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对中部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同时,人力资本与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为促进科技金融在区域间协调发展与提高国家经济增长质量提供理论指导与政策启示。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经济增长质量 空间计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豆晓利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新增长理论,从金融发展的3个层面——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来考察2003—2010年金融业在区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中的支持作用,结果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集聚与差异的形成过程中,金融支持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的贡献又存在差异。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芷若 谷国锋
通过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指数合成法计算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5年的科技金融发展综合指数,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显著,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沿海地带"高高"集聚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低低"集聚的特征;科技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美涛
知识溢出高度依赖于地理邻近性,知识溢出效应的高低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基于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选用研发支出、人力资本、专利水平三种知识存量替代变量,借助SEM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测度和分析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知识存量变量具有显著的知识空间溢出效应,Jacbos效应、Porter效应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向影响。各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应充分发挥知识溢出效应,提高城市集聚度、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加大研发经费支出,以增强知识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知识溢出 空间效应 区域经济 SEM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微
本文选取2009-2021年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各省份历年的商贸流通效率情况,然后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商贸流通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商贸流通效率不仅对当地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还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有较强的正向溢出作用。据此,本文提出提升商贸流通效率的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仲深 杜磊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运用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高度正相关的关系,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等影响因素均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褚翠翠 佟孟华 李洋 费威
在数字普惠金融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探究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把握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性发展战略提供技术支持。文章利用2011-201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而且在三种不同形式的空间权重矩阵下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本省经济增长,但是对临近省份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此外,结构分析表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服务支持程度均能有效促进本省经济增长,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征信
[作者]
廖霄梅 林烨
运用区位熵分析法对广西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以广西14个地级城市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检验金融集聚对广西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广西各个城市金融集聚水平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但总体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其对广西经济增长也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而银行业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证券业和保险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空间相关性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曼怡 王宇庚
本文在金融生态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北京市金融生态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并利用状态空间模型研究了金融生态系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这种动态关系更符合经济运行的现状,能够更加深刻地反映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规律。结果表明,良好的金融生态促进了经济增长,且表征金融生态状况的各个变量在不同时期的产出弹性值是不同的,说明金融生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关键词:
金融生态 区域经济增长 状态空间模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云福
本文应用面板数据门限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比消费和投资都要大很多;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低、中等和较高三个区制;属于区制Ⅱ的地区,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的增长速度作用最大,此时有利于相对贫穷地区追赶富裕地区;属于区制Ⅰ的地区,金融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出现负的相关关系,三个区制的门限效应显著。由此我们在寻求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时候,应该避免依靠投资和消费的作用,而要着重考虑依靠地区金融发展作用,尤其是利用地区金融发展到一定水平值之后,即当此水平值超过区制Ⅱ的门限值以后,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倍数效...
关键词:
区域金融 区域经济 门限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初春 吴福象
以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视角,利用空间杜宾模型采用2002年—2015年间的空间面板数据,对我国31个省份的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进行研究,考虑到经济发展中的差异性,构建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对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地区经济增长间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且呈现非均匀分布的特征;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并且需要考虑到空间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如果仅仅考虑经济因素所产生的影响,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但是考虑到地理因素后表现出了显著的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且产生的影响最大,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当然,从业人员规模、投资规模、人口城镇化的不断完善也将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若冰 刘颜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运用全域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空间局域LIsa分析,考察2001-2013年我国省际工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并构建三种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一步分析中国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工业集聚和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并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若不考虑空间因素,结果会被高估;在仅考虑经济因素的空间权重下,其他地区工业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回流效应占主导地位,工业集聚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负溢出效应,加剧区域不平衡增长;而纳入地理因素后,其他地区工业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扩散效应抵...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海鹏 李媛媛 李瑞晶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规模方面,其对经济质量的提升作用也越来越受关注。基于2005—2013年除西藏外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规模、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均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规模和经济增长质量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经济规模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经济质量;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对经济规模的影响显著,而对经济质量影响不显著;技术进步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