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59)
2023(10389)
2022(8478)
2021(8011)
2020(6599)
2019(15011)
2018(14300)
2017(26392)
2016(14187)
2015(15804)
2014(15096)
2013(15280)
2012(14246)
2011(13209)
2010(12986)
2009(12105)
2008(12008)
2007(10227)
2006(9117)
2005(8137)
作者
(44103)
(37097)
(37045)
(34855)
(23569)
(17805)
(16442)
(14616)
(14159)
(13051)
(12943)
(12326)
(11978)
(11855)
(11702)
(11306)
(11020)
(10871)
(10722)
(10527)
(9280)
(9118)
(8866)
(8427)
(8390)
(8251)
(8040)
(7756)
(7484)
(7414)
学科
(62172)
经济(62104)
管理(39775)
(37470)
方法(28419)
(27940)
企业(27940)
数学(25791)
数学方法(25606)
中国(20425)
(18197)
贸易(18191)
(17905)
(17035)
(15110)
(13519)
(12901)
业经(11889)
农业(11815)
技术(10971)
(10733)
环境(10660)
(9837)
银行(9793)
(9565)
金融(9564)
(9466)
(9442)
地方(9211)
(9047)
机构
大学(217390)
学院(211363)
(96643)
经济(95281)
研究(81957)
管理(79344)
理学(69407)
理学院(68579)
管理学(67494)
管理学院(67129)
中国(61756)
科学(51484)
(46790)
(43172)
(42661)
(40522)
研究所(39656)
中心(35286)
业大(34919)
农业(34487)
财经(33465)
经济学(31930)
(30967)
北京(29695)
经济学院(29081)
(28939)
(28838)
(26641)
科学院(26484)
师范(26265)
基金
项目(150304)
科学(118875)
基金(113647)
(103525)
国家(102763)
研究(102306)
科学基金(85840)
社会(69233)
社会科(65923)
社会科学(65906)
基金项目(59600)
自然(56087)
自然科(54747)
自然科学(54720)
(54362)
自然科学基金(53819)
(48118)
资助(46295)
教育(44842)
编号(36451)
(34796)
重点(34543)
(32610)
(31835)
国家社会(31317)
创新(30080)
中国(29745)
科研(29298)
教育部(29183)
计划(29044)
期刊
(96205)
经济(96205)
研究(60906)
学报(42115)
中国(41487)
科学(37850)
(37560)
大学(30272)
学学(28654)
(28546)
管理(27660)
农业(25965)
经济研究(17769)
(17008)
金融(17008)
财经(16926)
(15393)
(15110)
(14623)
教育(14535)
问题(13800)
技术(13743)
业经(13578)
国际(13530)
世界(12649)
科技(12288)
资源(12062)
(10986)
技术经济(10607)
业大(10513)
共检索到309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秦宇  邓鑫  周慧  
按照科技资源"四元说"的标准将科技资源划分为科技财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以及科技信息资源,利用微观数据,衡量四类科技资源在中国企业间的错配现象。研究认为:(1)不同行业间全要素生产率(TFP)差距明显,东部地区TFP高于西部地区,但差距正逐步缩小,外资及港澳台企业TFP高于内资企业,私营企业TFP高于公有制企业。(2)中国科技信息资源配置严重不足,资金投入过度现象普遍,东部地区科技财力资源投入相对过剩,人力、物力资源相对不足,中西部地区则恰好相反。公有制企业偏向于科技资金投入,私营企业偏向于人力资源的投入。外企较本土企业更不易于获取科技资源。(3)中国由于科技资源错配导致的产出缺口逐年收窄,但仍接近20%,工业增长潜力巨大。(4)中国科技产出的增加主要依靠科技资源的投入,TFP的总变动(TFPG)贡献十分有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传喜  丁璐扬  张俊飚  
根据资源错配理论,构建农业科技资源错配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2005—2016年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农业科技财力资源的相对错配指数以及农业科技产出缺口,比较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农业科技财力资源错配对农业科技产出的拉动作用。研究显示,(1)不同区域农业科技资源错配系数不同,即农业科技资源相对错配程度不同;(2)农业科技资源错配导致超过50%的农业科技产出缺口,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错配是农业科技产出缺口的主要原因;(3)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错配对农业科技产出的拉动作用大于农业科技财力资源错配的拉动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耿弘  刘永健  孙文华  
生产要素价格扭曲所导致的资源错配、产出损失严重制约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区别于既有文献,将建设用地这一生产要素引入到Aoki(2012)的资源错配模型,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了2006~2015年中国各地资本、劳动力、建设用地三种生产要素的资源错配指数,并利用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产出变动进行了再分解。还考察了要素综合错配与市场分割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对建设用地资源错配指数进行了省内、省际分解。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本、劳动力、建设用地资源错配;考察期内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区域市场份额、要素产出弹性、要素资源错配均对产出变动有或大或小的影响,其中要素资源错配对产出变动的影响还可进一步分解为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考察期内要素资源错配与市场分割之间始终处于高协调磨合阶段,且建设用地资源错配的总体差异主要来自于省际之间的差异。针对上述研究结果,应在全国层面开展多种生产要素资源错配的跨区域协同治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虎  刘宇笛  韩爱华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要素市场的重要性随之凸显,资源错配也逐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资源错配是由于市场中对土地、人力、资本等一系列资源的分配不当所导致的资源运用不合理、不完善。文章以贵州省为例,对相对扭曲系数、产出缺口和产出变动分解等不同情况下的资源错配进行测算,并运用面板数据探究资源错配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贵州省对于资本资源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各市州劳动错配程度高于资本错配程度且多数市州倾向于资源配置不足,市州间资源错配导致的产出缺口不断扩大,产出份额变动与投入要素价格扭曲对产出起到抑制作用,政府过度干预将导致资本错配与劳动力错配的程度加深。为此,提高劳动力质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有助于改善资源错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颖  何清  李静  
中国人口转型之势已不可逆转,经济活动人口持续数年下降,改善人力资本配置效率、释放人力资本潜力将成为维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途径。本文构建了一个行业间人力资本错配的数理模型,以探讨其对行业产出及经济总产出的影响机制,并利用CHIP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考察中国各行业人力资本错配程度。研究发现:第一产业人力资本供给过多且呈恶化趋势;第二产业人力资本供给总体不足的状况逐渐缓解,但制造业人力资本供给不足呈加重态势;第三产业中边际产品价值较低的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人力资本供给相对过剩,而边际产品价值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却面临着人力资本供给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地,本文测算了人力资本错配对行业产出和经济总产出的影响,发现人力资本错配会导致行业实际产出偏离最优配置状态下的产出,特别是在规模较大的行业中,人力资本供给过剩容易导致产出的过剩,但人力资本供给不足将造成相对更大的产出损失;从总产出层面估算,人力资本错配可能使得2007年和2013年中国实际总产出分别损失1.79%和1.63%。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提升人力资本使用效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传喜  丁璐扬  
本文基于资源错配理论,构建农业科技资源错配模型及农业科技产出缺口模型,测算不同行业、不同地区2006—2015年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农业科技财力资源的错配指数及农业科技产出缺口,比较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农业科技财力资源错配对农业科技产出的拉动作用。研究表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农业科技资源投入对农业科技产出的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农业科技资源错配指数不同,即农业科技资源错配程度不同;农业科技资源错配导致近20%的农业科技产出缺口,农业科技财力资源错配导致的农业科技产出缺口大于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导致的产出缺口;农业科技财力资源的错配对农业科技产出的贡献率大于农业科技人力资源错配的贡献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志才  柏培文  
研究目标:测算全国各省份劳动力、资本错配程度和要素错配造成的产出缺口;探究要素错配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方法:从劳动力配置和人力资本配置角度分别构建二元经济测算模型。研究发现:大部分省份的要素错配程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个别省份的要素错配程度在金融危机后跳跃式上升,导致产出缺口短期的放大现象明显;2010年要素错配解释了全国省份间以及农业部门内部收入差距的15.7%和25.1%;要素错配并不改变实际资本报酬占比的倒U形结构,但推迟了倒U型结构的转换界点大概4年。研究创新:将劳动力和资本放在同一框架下多纬度测算要素错配程度;将要素错配的研究扩展到分配格局领域。研究价值:提出新的要素错配测算方法,给出要素错配与收入分配格局两者的作用机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志才  柏培文  
研究目标:测算全国各省份劳动力、资本错配程度和要素错配造成的产出缺口;探究要素错配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方法:从劳动力配置和人力资本配置角度分别构建二元经济测算模型。研究发现:大部分省份的要素错配程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个别省份的要素错配程度在金融危机后跳跃式上升,导致产出缺口短期的放大现象明显;2010年要素错配解释了全国省份间以及农业部门内部收入差距的15.7%和25.1%;要素错配并不改变实际资本报酬占比的倒U形结构,但推迟了倒U型结构的转换界点大概4年。研究创新:将劳动力和资本放在同一框架下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文  孙早  
随着中国的研发投入总量进入世界第一梯队,研发投入(资源)的配置状况成为决定研发产出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基于一个包含研发资源价格扭曲的多部门竞争均衡模型,以2001—2016年各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对中国地区间研发资源错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考察。研究发现:(1)各省份之间的研发劳动错配高于研发资本错配,多数省份倾向于过度配置研发资源,省份之间研发资源配置效率总体上呈逐步改善趋势,纠正错配可以使研发产出提升约16%;(2)东部各省份研发资源配置相对较为合理,但研发劳动配置略有不足,中部、西部和东北各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研发资源过度配置现象,东部和西部的研发资源配置效率一直在改善,东北和中部则没有表现出持续的改进态势;(3)市场发育程度、偏向性政策扶持、地区创新环境是研发资源错配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研发资源过度配置地区,这些因素的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启示是,在当前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在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的同时,还应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不同地区间的研发资源配置,实现研发效率的提升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高哲峰  
潜在产出指一个经济体在非加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现有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所能实现的生产水平。潜在产出对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应注意几个方面:一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差异性,以保证政策最大的适用性。二要不断完善统计工作,实现统计数据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三要注重人力资本投入,增加教育投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钟文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总产出行业生产函数的增长核算框架,来衡量行业资源错配对总体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这一多部门模型基于分行业与总体相一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框架,通过在行业资本和劳动投入上引入税收或补贴的做法来刻画行业层面的要素价格扭曲。一方面补充了资源错配文献中缺少的对中间投入作用的分析,另一方面进一步分析了生产率核算文献中资源配置效应的行业来源。本文也特别指出了在生产率测算和资源错配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基础数据不满足同质化要求的问题,并且在概念上说明了正确的产出和投入指数构建的方法论。最后,本文对资源错配研究中一直采用的固定收入份额进行了突破,通过在概念上利用投入产出序列来构建时变收入份额。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兴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纠正资源错配。国民经济中投入产出关联存在放大资源错配损失的可能,因此对这一机制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建立了模型分析框架,探讨投入产出关联对资源错配损失效应的放大机理,分析三种经济类型中放大机制的异同,并使用中国1995—2011年17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投入产出关联会放大资源错配导致的产出损失,平均而言,能够使产出损失放大2~3倍;从经济类型看,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放大效应最强,而内需主导型经济的放大效应最弱;不同行业部门对总体经济损失的影响大小存在差异且处于动态变化中。总体而言,我国投入产出关联的损失放大系数合计值在不断上升,表明我国投入产出关联对资源错配造成损失的放大机制在不断增强。政府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若改善重点行业的资源错配状况,可以取得较大的经济绩效。研究结论还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类型应逐渐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过渡,以弱化投入产出关联对错配损失的放大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忠  贾彦东  
本文分别利用生产函数法、状态空间模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及DSGE模型四种方法,对我国1993-2018年的潜在产出进行了估算,详细分析了其变动原因和政策含义,并给出未来10年的趋势预测。主要结论有:(1) 1993-2018年我国潜在产出呈现出逐步放缓走势,平均增长率为9. 4%,略低于9. 5%的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其中,全要素生产率趋势平均增速为3. 6%,资本投入平均增速为11. 7%,劳动力投入平均增速为0. 6%,对潜在产出增速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38. 3%、58. 3%和3. 4%。(2)近年来潜在产出增速的趋势性放缓主要源于高投资并未形成有效资本,进而导致有效资本投入对潜在产出的拉动力持续走低。而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放缓,投资调整成本上升,资本形成效率快速下降,是有效资本投入不足和潜在产出放缓的深层次原因。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3)劳动力市场搜寻成本较高,供需结构不匹配,导致劳动的增长贡献率较低,我国的人口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发挥,进一步加剧了近年来潜在产出增速的趋势性放缓。(4)如果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5-10年我国潜在产出平均增速仍将缓慢下降。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潜在产出增长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在劳动投入方面。(5)政策上,应在平衡好短期需求与中长期改革目标基础上,以结构性改革为导向,完善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力质量,降低就业主体的搜寻成本。着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加注重优化投资质量和结构,提高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雷绍海  秦佳虹  王成军  
[目的] 探究中国农业生产要素错配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要素空间错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供相关参考和政策建议。[方法] 以资源错配理论为基础构建农业资源错配指数测算框架,选取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经济数据测算出农业资本错配指数、劳动力错配指数、土地错配指数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指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对农业资源错配的影响。[结果] 农业资本错配、劳动力错配和土地错配在时空上分别展现出不同的演变发展特征,但都呈现出要素错配不断改善的趋势。从实证结果来看,农业经营规模的提高能够显著改善农业资本错配和土地错配,农业种植结构升级能够有效改善农业劳动力错配和土地错配,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够有效改善农业资本错配,同时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是改善农业资本错配一种重要方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能够通过促进农业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来改善农业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能够改善劳动力错配和土地错配。[结论] 中国农业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的错配程度在不断改善,农业经营规模、种植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要素错配的关键因素,消除要素流动障碍,完善区域联动机制是改善要素错配的重要方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春森  
一、课题的提出我们知道,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它适用于研究国民经济系统中,全要素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数量依存关系。在宏观和微观的经济管理中具有广泛的用途。用投入产出法测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它的应用最新发展。西方国家研究全要素的投入与产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般使用的是生产函数模型。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