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54)
- 2023(13132)
- 2022(11163)
- 2021(10405)
- 2020(8799)
- 2019(20358)
- 2018(19866)
- 2017(36767)
- 2016(20249)
- 2015(23114)
- 2014(23145)
- 2013(22986)
- 2012(21564)
- 2011(19643)
- 2010(19697)
- 2009(18372)
- 2008(18376)
- 2007(16551)
- 2006(14210)
- 2005(12891)
- 学科
- 济(85239)
- 经济(85146)
- 管理(55378)
- 业(54393)
- 企(42530)
- 企业(42530)
- 方法(39559)
- 数学(34743)
- 数学方法(34477)
- 中国(25851)
- 农(23631)
- 财(22211)
- 贸(21140)
- 贸易(21128)
- 易(20653)
- 学(18197)
- 业经(17329)
- 制(16443)
- 农业(15901)
- 地方(14949)
- 银(14845)
- 银行(14789)
- 融(14654)
- 金融(14652)
- 行(14135)
- 技术(13677)
- 务(13122)
- 财务(13098)
- 财务管理(13056)
- 和(13015)
- 机构
- 大学(300854)
- 学院(298413)
- 济(128390)
- 经济(125980)
- 管理(109871)
- 研究(108591)
- 理学(94438)
- 理学院(93283)
- 管理学(91785)
- 管理学院(91228)
- 中国(83200)
- 科学(67637)
- 京(64555)
- 农(58571)
- 所(57011)
- 财(56984)
- 研究所(52117)
- 中心(48980)
- 业大(47905)
- 农业(46652)
- 财经(45682)
- 江(44151)
- 经(41667)
- 北京(41227)
- 经济学(40714)
- 院(38347)
- 范(37634)
- 师范(37129)
- 经济学院(37007)
- 州(35025)
- 基金
- 项目(197451)
- 科学(153406)
- 基金(143475)
- 研究(139189)
- 家(128193)
- 国家(127138)
- 科学基金(106163)
- 社会(88465)
- 社会科(83921)
- 社会科学(83895)
- 基金项目(75741)
- 省(75463)
- 自然(69040)
- 自然科(67470)
- 自然科学(67440)
- 自然科学基金(66301)
- 划(65175)
- 教育(63328)
- 资助(58890)
- 编号(54270)
- 重点(45359)
- 部(44248)
- 成果(44139)
- 发(42968)
- 创(41605)
- 创新(39051)
- 科研(38512)
- 课题(38173)
- 计划(37699)
- 国家社会(37625)
- 期刊
- 济(137103)
- 经济(137103)
- 研究(87908)
- 中国(60075)
- 学报(54194)
- 农(51872)
- 科学(47396)
- 财(44312)
- 大学(39344)
- 管理(38305)
- 学学(37165)
- 农业(35014)
- 教育(28882)
- 融(27783)
- 金融(27783)
- 技术(24186)
- 经济研究(23610)
- 财经(22751)
- 业经(21189)
- 业(20545)
- 经(19638)
- 贸(19182)
- 问题(18944)
- 国际(18209)
- 版(15519)
- 科技(15477)
- 世界(15424)
- 技术经济(15367)
- 商业(13782)
- 统计(13645)
共检索到446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杜红亮 赵志耘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对提升我国的整体实力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对我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主要是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发挥科技的国际影响力所取得的成效、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原则、目标、主体和投入机制等方面,对今后如何更有效的提升科技的国际影响力进行了战略思考,继而对推动这一进程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科学技术 国际影响力 中国 国家战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庆龙 郭健彪
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随着大国竞争日益加剧,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在这种情势下,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应遵循以下路径:首先,要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增强自身质的先进性;其次,要着力加强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国际传播;再次,要广泛宣介中国的国际观,引导国际舆论,塑造良好的国际文化交流环境;最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际传播效能。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国际影响力 文化传播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许丹东 吕林海 傅道麟
本研究调查发现,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具有八个特征:使学生与他人广泛而深入地交流;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有一定的学习自由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师者风范;能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提供大量阅读或写作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多元文化。中美本科生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特征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一流本科,要将优质学习发生的共性要素作为高质量学习的核心标准,充分发挥教师对本科生成长的影响作用,加强本科生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将体验多元文化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玉波 赵艳枝
图书馆社会影响力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已有了一些相关研究成果,但是缺少对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影响力的专门论述。文章从讨论内涵、特征、客观基础、生成路径等基本问题出发,以现状分析为基础,直面高校图书馆社会影响力存在的现实问题:投入高但社会认知度不高、专业化程度高但服务范围有限等。文章还提出通过创新模式,拓展功能,整合力量等途径,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社会影响力 模式创新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索传军 盖双双
[目的/意义]探索基于引文影响力预测和评价论文质量或影响力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学术论文评价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方法/过程]借鉴h指数思想,结合引文的被引频次和引文来源期刊IF分布特征,提出论文的引文影响力指标。在对论文质量和影响力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引文影响力与论文质量以及引文影响力与论文影响力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论文质量与影响力之间无显著正相关关系。引文影响力与论文质量之间无显著正相关关系。尽管引文影响力与论文影响力之间无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但不同影响力论文之间的引文影响力整体上存在差异。因此,引文影响力可作为判断论文质量或影响力的辅助指标,而不适合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姚茜 卜彦芳
微博的诞生和惊人的发展将自媒体的发展推入了崭新的阶段。以Twitter为代表的海外微博以及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微博以爆炸式的发展速度和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力实现着媒介生态的新突破,创造着崭新的媒介模式。以微博为媒介、运用其强大影响力来实现营销目标的崭新营销方式——微博营销得以诞生。本文从分析微博影响力的三大因素(关注、搜索和标签、转发)入手,找到最有效的发挥微博价值的途径,也就是微博营销的切入点;并从战略及战术两个层面对微博营销模式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
微博 影响力 营销模式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金玲 张燕蕾
通过对通常使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的分析,讨论了影响因子存在的问题,对学术期刊评价新指标特征因子、SJR、论文-计数影响因子进行介绍,结合《中文核心要目总览》中期刊评价的实际工作经验,认为应建立学术期刊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注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关键词:
学术期刊 评价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党亚茹
本文以 1989— 1998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量和引文量为评价依据 ,建立了科技论文产出力和影响力的发展波动分布模型 ,以发展波动强度系数为评价因子 ,给出 10年来中国科学发展趋势的评价分析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文辉 靳玉乐
针对中小学管理场域校长权力依赖领导方式所导致的权力的刚性与教育的文化性之分歧、权力的稳定性与教育的变革性之抵牾、权力的立竿见影与教育的长效性之悖谬,非权力影响力得以出场和彰显。非权力影响力倡导软化权力,以提升组织机构的文化性格;活化权力,以增强组织机构的应变能力;分化权力,以培植组织机构的战略眼光。而明确校长道德领导角色,将学校打造为伦理共同体;更新校长管理理念,创新学校管理体制;塑造校长教育哲学观,形成先进办学理念则成为建构校长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进路。
关键词:
校长 权力依赖 非权力影响力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舒非 邱均平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创造知识,并应用理论成果解决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将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可以让更多的国际同行了解我国最新的科研成果,为我国获得更多的国际影响力,所以在过去二十多年里SCI论文成为我国科研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种科研评价导向下,我国学者发表的国际论文数量已居世界第一位,而大量来自国内同行的引用使得我国国际论文的被引量排名世界第二。本文提取1990至2015年Web of Science论文及其引文的数据,分析不同国家、不同学科在国家层次的自引情况,并在不同国家、不同学科之间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排除国内同行的自引后,我国国际论文的真实国际影响力仍然有限,除了临床医学和物理等少数学科外,其他学科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图5。表2。参考文献64。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高江勇
以我国32所农林院校大学校长的论文产出为调查"211工程"对象,对发文量、论文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的篇数以及H指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就中文期刊论文产出而言,地方农林大学校长在论文产出"量"上的贡献度较大;而来自"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农林大学的校长则在论文"质"上的贡献度更大。国际期刊论文分析结果显示,重点农林大学校长无论在论文产出的数量还是质量上均有更大的贡献度。
关键词:
农林院校 大学校长 论文产出 学术影响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财玉 雷雳
电子口碑是指消费者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关于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正面或负面评价。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子口碑在消费者层面与企业层面的影响力,其次从人际层面、虚拟社区(小群体)层面以及在线社会网络(大群体)层面探讨了电子口碑影响力的产生机理,再次分析了如何在电子口碑营销实践中促进正面影响以及规避负面影响,最后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吴雪明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和影响力进行了综合分析:一是选用多项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指标,通过时序分析与国际比较,对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进行了描绘;二是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以及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科技发展等各领域的增量贡献和拉动效应;三是从相互依存和关联带动视角分析中国的市场影响力、贸易影响力和金融影响力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叶波
本文利用CSSCI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国际政治领域的研究从机构和地区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评价,对读者了解我国的国际政治研究的现状和分布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白云
本文基于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并分析了我国学者及其论著在国际政治领域的研究规模、研究形式与影响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