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07)
2023(20317)
2022(17064)
2021(15806)
2020(13211)
2019(30097)
2018(29609)
2017(56112)
2016(30535)
2015(34092)
2014(33619)
2013(33725)
2012(31293)
2011(28443)
2010(28412)
2009(26254)
2008(25994)
2007(22896)
2006(20517)
2005(18570)
作者
(91353)
(76098)
(75623)
(71576)
(48391)
(36317)
(34244)
(29863)
(28975)
(27229)
(26122)
(25770)
(24325)
(24279)
(23530)
(23192)
(22686)
(22658)
(21847)
(21802)
(19141)
(18816)
(18354)
(17294)
(17025)
(16902)
(16893)
(16881)
(15377)
(15091)
学科
(131004)
经济(130865)
(101960)
管理(94637)
(87740)
企业(87740)
方法(54880)
数学(44681)
数学方法(44269)
(38572)
中国(38557)
业经(35858)
(35069)
地方(28703)
农业(26817)
(25762)
(25633)
贸易(25612)
(25301)
(24894)
(23527)
财务(23457)
财务管理(23427)
技术(23323)
(22455)
企业财务(22203)
理论(21257)
(20563)
银行(20487)
环境(20279)
机构
大学(439531)
学院(439449)
(181625)
经济(177948)
管理(172169)
研究(154700)
理学(147815)
理学院(146133)
管理学(143875)
管理学院(143066)
中国(118530)
科学(96512)
(95815)
(81421)
(81313)
(79516)
研究所(72399)
中心(68982)
业大(68915)
(65881)
财经(64677)
农业(64043)
北京(61077)
(58989)
(56694)
师范(56052)
(55597)
经济学(54240)
(52918)
经济学院(48981)
基金
项目(295823)
科学(232146)
基金(214392)
研究(213078)
(189363)
国家(187701)
科学基金(159848)
社会(135331)
社会科(128247)
社会科学(128211)
(115128)
基金项目(113353)
自然(104225)
自然科(101820)
自然科学(101790)
自然科学基金(100014)
(97286)
教育(95754)
资助(87876)
编号(85448)
成果(68996)
重点(66541)
(66293)
(64535)
(63030)
课题(58902)
创新(58424)
科研(56387)
国家社会(56071)
(54849)
期刊
(204662)
经济(204662)
研究(131035)
中国(89833)
(74761)
学报(74122)
科学(67586)
管理(66782)
(62487)
大学(55382)
学学(52100)
农业(51570)
教育(45891)
(40573)
金融(40573)
技术(37420)
业经(34756)
经济研究(32748)
财经(32048)
(29242)
(27674)
问题(26613)
图书(24763)
科技(22907)
技术经济(22876)
(21740)
(20737)
世界(20413)
现代(20391)
商业(19923)
共检索到665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清正  李国平  
科技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不可或缺的一环,以提供技术和知识为主要特征的科技服务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产业之一。但现阶段我国科技服务业产值不高,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不高。而集聚发展模式基于高效的组织形式、较低的交易费用及较强的知识溢出效应等优势,可促使科技服务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因而,提高中国科技服务业的集聚度,对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使其在新常态下新的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明晰和识别中国各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集聚态势及影响因素,能为不同区域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有效协同促进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依据。在详细阐述国内外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特征、趋势的基础上,以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文献为基础,利用1995-2013年中国各省域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通过空间基尼系数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视角,考察了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态势;在空间计量模型框架下识别和动态分析了规模经济、科技实力、知识溢出及政府行为等对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影响。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业态,在分析集聚发展问题基础上,未来应从制定差别化政策、强化区域间合作、培育高端人才、提升科技水平、加强知识溢出等方面推进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清正  
利用1995~2013年中国各省域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发展有关数据,通过全局空间相关分析局部空间相关分析,基于ESDA方法考察了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的态势;结合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形成、演化及发展过程,深入探究了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经济发展、政府行为、知识溢出、科技实力、规模经济、交易费用六大影响因素体系,进一步从横向支撑体系、纵向支撑体系、结构支撑体系提出了推进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晓珍  
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不仅存在于省域之间,同样存在于省域内部,提升落后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全省及全国科技均衡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江苏省作为我国的科技大省,其内部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同样存在很大差异,文章以苏北欠发达地区为例从"发展软环境和资源配置"角度探讨了制约其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各种因素,从中梳理出了"人才、经费和技术"等关键因素;并根据各因素对苏北各市的具体影响程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丽娟  刘茜铭  
基于2003—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系统高斯混合模型(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集聚显著促进了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时间异质性检验表明,与2003—2014年相比,该促进作用在2015—2019年显著增强,符合我国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预期;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全链条创新驱动、交易成本降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科技服务业集聚影响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中介途径。基于以上结论,从完善科技服务业体系以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巫孝君  
通过调查2012—2016年四川科技服务业发展数据,选取2012—2015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四川科技服务业行业体量、产业基础、市场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分析2016年数据发现四川科技服务业在业态结构、区域分布、资本结构、产业支撑等方面缺乏协同性。针对集聚发展初期出现的协同偏差,构建协同视域下的"政策-区域-产业-资源"四位一体的四川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模式,以期为相关决策和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力  刘敦虎  
重点探讨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利用2014—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统计数据测度科技服务业的集聚程度,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科技服务业集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检验教育资本集中度、市场集中度、研发投入度等相关因素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科技服务业在我国不同地区的集聚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在排除区位优势、历史积累等控制变量的影响外科技服务业集聚度对产业升级存在显著影响,且存在时空和区位上的差异。因此,我国未来产业升级应根据各地区特点制定差别化政策,着力提高科技服务业的集聚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智毓  冯华  
科技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已逐渐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对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在全球经济普遍存在下行风险的背景下,科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如何,拉动作用多大,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交互项分析,研究科技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可以通过发挥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转型升级效应促进经济增长。科技服务业既通过研发服务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和知识积累水平,增进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影响效果,又可以通过技术转移和创业孵化服务实现新技术范式导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培育新兴产业。未来应转变传统工业化发展思维,完善多层次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融入全球统一的科技创新服务系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从欣  李国柱  
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且影响比较显著,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杜宝贵  陈磊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本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从投入、环境、产出三个维度构建了科技服务业指标体系,采用2012—2019年的相关数据,运用GRA模型分析科技服务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基于CRITIC权重法构建科技服务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指数,探究科技服务业三个维度影响因素的助推效应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各指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指标的关联性较强,科技服务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好的助推作用;科技服务业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不断增强,同时综合助推效应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投入助推效应指数高度吻合,且投入助推效应指数是促进综合助推效应指数正向增长的核心指标,环境助推效应指数和产出助推效应指数是综合助推效应指数保持稳定变化的基础性指标。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进一步增强科技服务业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效应的优化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廖晓东  邱丹逸  林映华  
从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文献分析出发,采用空间基尼系数、行业集中度和区位熵3个指标指数对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程度进行测度,并基于1997—2013年各省域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情况及特征,全面分析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从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定位、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加大财政科研投入、整合科技资源、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协同创新、强化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提出促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司增绰  张亚男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然后根据区位商指数对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状况进行了测算,并利用江苏省2005-2014年13个地级市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分析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关,其整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存在,但目前集聚效应的良好效果未能得到较好体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司增绰  张亚男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然后根据区位商指数对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状况进行了测算,并利用江苏省2005-2014年13个地级市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分析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关,其整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存在,但目前集聚效应的良好效果未能得到较好体现。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钟小平  
促进科技服务业集聚的机制可分解为市场机制和政策机制,前者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提供集聚租,后者提供政策租。集聚租和政策租都能显著地促进科技服务业的产业集聚,集聚租和政策租在产业集聚的不同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基于市场机制的集聚租能够对科技服务业的集聚产生长久效应,而基于政策机制以获得政策租是促进科技服务企业进驻集群的短期诱因。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王文军  骆志刚  赵黛青  
低碳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在低碳领域的拓展,旨在促进低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将低碳科技"潜价值"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技术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低碳科技服务业有不同的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和参与主体。低碳科技服务产业分为低碳实体产业和低碳虚拟产业两类。发达国家的低碳科技服务业以市场驱动为主,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性民间组织从不同层面发挥着促进作用。广东具备发展低碳科技服务业的政策优势和经济基础,但其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的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培养低碳科技服务意识和提升低碳核心技术的攻关能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钱福良  刘蔚然  张斌  
近年来,江苏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势头较为迅猛且拥有较大的潜力,但仍然存在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和缺乏相关人才等问题。推进科技服务业产业化进程,实现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引进和培养高端专业人才,应成为近期江苏加快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