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77)
- 2023(15002)
- 2022(12617)
- 2021(11623)
- 2020(9585)
- 2019(21967)
- 2018(21379)
- 2017(40262)
- 2016(21587)
- 2015(24647)
- 2014(24714)
- 2013(24788)
- 2012(23861)
- 2011(22110)
- 2010(22295)
- 2009(20757)
- 2008(20644)
- 2007(18537)
- 2006(16550)
- 2005(15510)
- 学科
- 济(116936)
- 经济(116839)
- 管理(57054)
- 业(55360)
- 方法(42603)
- 企(41091)
- 企业(41091)
- 数学(37818)
- 数学方法(37572)
- 中国(34301)
- 地方(29655)
- 农(29406)
- 业经(22655)
- 财(22391)
- 学(21918)
- 贸(21284)
- 贸易(21270)
- 易(20570)
- 农业(20227)
- 制(18958)
- 融(17865)
- 金融(17863)
- 银(17682)
- 银行(17653)
- 地方经济(17482)
- 环境(17170)
- 行(17164)
- 发(15803)
- 和(15305)
- 技术(15284)
- 机构
- 大学(328000)
- 学院(326904)
- 济(152322)
- 经济(149489)
- 研究(125528)
- 管理(119087)
- 理学(101048)
- 理学院(99743)
- 管理学(98300)
- 管理学院(97655)
- 中国(95999)
- 科学(74228)
- 京(71247)
- 财(66465)
- 所(65130)
- 研究所(58905)
- 农(56044)
- 中心(55523)
- 财经(52480)
- 江(49746)
- 经济学(49121)
- 经(47638)
- 北京(46205)
- 业大(45215)
- 院(44625)
- 范(44354)
- 经济学院(44172)
- 师范(43966)
- 农业(43783)
- 州(39160)
- 基金
- 项目(209540)
- 科学(165623)
- 研究(154454)
- 基金(152616)
- 家(133416)
- 国家(132342)
- 科学基金(111750)
- 社会(101014)
- 社会科(95927)
- 社会科学(95903)
- 省(80059)
- 基金项目(79605)
- 教育(68932)
- 自然(68560)
- 划(68249)
- 自然科(66949)
- 自然科学(66925)
- 自然科学基金(65767)
- 资助(62722)
- 编号(60547)
- 发(51611)
- 成果(49857)
- 重点(48083)
- 部(47625)
- 创(43542)
- 国家社会(43147)
- 课题(43031)
- 发展(42194)
- 展(41538)
- 创新(41026)
- 期刊
- 济(176921)
- 经济(176921)
- 研究(105720)
- 中国(70125)
- 农(52024)
- 学报(49721)
- 财(49501)
- 科学(47654)
- 管理(44489)
- 大学(37223)
- 农业(35563)
- 学学(34960)
- 融(34230)
- 金融(34230)
- 教育(32708)
- 经济研究(29888)
- 技术(28134)
- 财经(27090)
- 业经(26706)
- 经(23586)
- 问题(23417)
- 贸(20641)
- 业(19783)
- 世界(18710)
- 技术经济(18587)
- 国际(18471)
- 统计(16555)
- 资源(15441)
- 商业(15402)
- 科技(15306)
共检索到513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柏乃 段忠贤 江蕾
在传统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础上,加入科技投入要素,利用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变系数模型,实证考察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科技投入的经济发展效应存在较大差别,其中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拉动作用西部地区比东部和中部地区明显,R&D经费投入对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明显,R&D人员投入效应在不同地区的部分省份表现出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在部分省份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部分省份存在着R&D投入对经济发展的滞后效应和科技人才资源储量不足现象。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的分配管理机制,调整和优化R&D经费投入结构,构建包括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四位一体"的科技人才资源管理体系。
关键词:
科技投入 经济发展 区域差异 变系数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建军 阳国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被世界各国誉为"中国之谜"。从GDP、人均GDP和城乡居民三个层面对四大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四大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出台一些针对性较强、操作性较好的财政金融等政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 差异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玉君 王成武 应卫平
教育投入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经济增长转型的重要动力,文章基于2006—2016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了教育经费投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教育经费投入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影响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中部地区最弱;此外,劳动投入、技术投入与资本投入对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并且表现出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牛剑平 杨春利 白永平
以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区域单元,选取18项代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利用SPSS13对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主成分分析,并通过系统聚类法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地区间的东西差异,地区内的南北差异和省域上的民族区与直辖市的差异,最后分析了差异原因并提出缩小农村经济区域差异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区域差异 主成分分析 系统聚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卢艳 徐建华
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介绍了吉尼系数、区域经济区位熵和HausdorffIn dex的计算方法。采用GDP指标 ,运用吉尼系数和区域经济区位熵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大地带之间、省区之间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的变化趋势。而且还运用分形理论和R/S方法研究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收敛性 ,得出的结论如下 :(1)无论从绝对差距还是从相对差距上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大地带之间或省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都在扩大。 (2 ) 1995年所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近期内并没有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3)R/S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在未来 2 0年内将继续扩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管卫华 林振山 顾朝林
本文采用经验模态方法对中国1953—2002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多尺度分析,并对不同尺度的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5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波动主要以60年尺度、17.5年尺度和趋势为主,近期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从不同尺度生产要素投入差异和区域差异的关系看,要素投入差异会引起区域差异,区域差异也会引起要素投入环境差异并引发要素投入差异的变化,在制定区域政策时应考虑区域差距波动的短期性和长期性。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经验模态分解 加权变异系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世薇 张平宇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综合考虑各县域人均GDP和GDP总量变化的基础上,运用象限图法和泰尔指数法,分析了新疆不同县域经济发展类型和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疆县域经济呈现不同的增长类型,且在东疆、南疆、北疆之间及区内各县市之间呈现分异性。区域经济滞后型的县域明显多于经济活跃型的县域,经济活跃型的县域集中分布于天山北坡、铁路、公路主干线上,经济滞后型县域集中分布于南疆以及北疆、东疆的边远地区。泰尔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总体差异扩大的同时,东疆、南疆、北疆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区内各县域之间的差异都在逐步扩大,并且区内差异是区域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娟 吴国松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造成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有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理结构、社会文化等众多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体现在税收上的这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来说明缩小地区差距、弱化不均衡的差异性上税收政策所应发挥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潘文卿
本文以1997和2007年中国8区域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通过一个静态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比分析了这两个不同年份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与反馈效应及其变化特征;之后通过建立比较静态分析模型,进一步考察了1997~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变动中3类效应的贡献,并从来源地区与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对区域间溢出效应的变化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发现,10年来中国总产出中来自区域内乘数效应的贡献在下降,来自区域间溢出与反馈效应的贡献在上升;区域溢出效应的变化主要来自东南沿海的发达地区以及各自的邻近区域,很大程度上是由投资、进口及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引起的,对部分地区来说投入产出结构变化...
关键词:
区域发展 投入产出模型 结构分解技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鹏照 刘普照
一、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脉络 1.生产力层次推移理论 生产力层次推移理论是国际上的一种区域经济理论,即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一国范围内,客观上存在着经济技术上的不同层次。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从层次高的发达地区向层次低的落后地区推移,从而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一国经济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永 王劲峰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历来是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重要课题。文章采用全国338个地、市、州,1990、1995、2000和2004年四期人均GDP数据(包括市辖县),定性定量分析了我国市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和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市域经济的发展有从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逐步扩散的趋势,扩散的范围在扩大,但强度在减弱,而市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总体上却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本良,陈万灵
通过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背景分析 ,说明自然条件、人文资源和优惠政策不能根本说明地区差异扩大的原因,传统经济理论也不能做出可信的解释。从制度分析入手,指出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原因在于制度环境差异,并提出缩小差异的对策 - -制度创新。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差异 制度创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玲 陶士贵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结合空间经济学非对称FC模型的理论,构建区域金融差异影响的实证模型,并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区域金融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论表明,东部和西部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中部区域金融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交易成本的降低将促使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却会使得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出现衰退现象。另外,劳动力要素、政府政策支持和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志刚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大致也体现了这种转变。同时,东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差距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
[期刊] 预测
[作者]
胡少维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分析胡少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建国四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五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992年,我国的社会总产值达到55842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30多倍;原油产量1991年为14099.2万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