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12)
2023(5137)
2022(4266)
2021(4240)
2020(3442)
2019(8002)
2018(7683)
2017(14299)
2016(7298)
2015(8511)
2014(8198)
2013(8238)
2012(7815)
2011(7338)
2010(7197)
2009(6648)
2008(6590)
2007(5836)
2006(5182)
2005(4875)
作者
(20200)
(17013)
(16845)
(16178)
(10962)
(8041)
(7576)
(6634)
(6505)
(5990)
(5955)
(5628)
(5552)
(5477)
(5420)
(5242)
(5166)
(4792)
(4778)
(4527)
(4353)
(4072)
(4012)
(3865)
(3811)
(3760)
(3746)
(3480)
(3422)
(3344)
学科
(36439)
经济(36411)
(22477)
管理(21047)
(17863)
企业(17863)
方法(15153)
中国(14475)
数学(13680)
数学方法(13607)
(10214)
贸易(10207)
(10097)
(9241)
技术(7337)
(6825)
(6786)
业经(6770)
(6664)
银行(6664)
(6529)
(6200)
农业(6179)
关系(6036)
(5879)
金融(5879)
(5660)
(5582)
(5475)
地方(5419)
机构
大学(111407)
学院(109137)
(57568)
经济(56831)
研究(44392)
管理(42306)
理学(36214)
理学院(35800)
管理学(35530)
中国(35427)
管理学院(35286)
(24583)
(23110)
科学(23097)
(21557)
研究所(19671)
经济学(19104)
财经(18948)
中心(18487)
(17564)
经济学院(17162)
北京(16486)
(15882)
财经大学(14246)
(14054)
(13819)
科学院(13813)
(13571)
师范(13500)
研究中心(12715)
基金
项目(70559)
科学(57558)
基金(54276)
研究(53917)
(47226)
国家(46929)
科学基金(39984)
社会(37065)
社会科(35431)
社会科学(35426)
基金项目(27338)
教育(23673)
自然(23354)
(23233)
自然科(22882)
自然科学(22874)
资助(22844)
自然科学基金(22529)
(21115)
编号(19738)
中国(18012)
(17679)
国家社会(16948)
成果(16553)
(16180)
重点(15997)
教育部(15620)
(15486)
创新(14619)
人文(14495)
期刊
(61096)
经济(61096)
研究(37601)
中国(23810)
管理(18227)
(16145)
科学(15597)
学报(12874)
(12755)
经济研究(11248)
(11067)
金融(11067)
大学(10490)
财经(10120)
(10025)
教育(9769)
学学(9706)
国际(9227)
农业(9220)
世界(9088)
(8895)
技术(8811)
问题(8305)
业经(7936)
(6613)
论坛(6613)
科技(6422)
技术经济(6333)
(6241)
现代(5179)
共检索到171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洪海  
中国科学技术怎样发展?这是每一个关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炎黄子孙面临的严峻而紧迫的问题。虽然我们有领导科技事业的丰富经验,但是,中国现代科技毕竟历史很短.经济实力亦很薄弱,目前又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建设现代化,科技战略必须既立足实际,又前瞻未来;既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尤其要从指导思想上超越现有的思路和既成的格局,开辟一条中国式科学技术的发展道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洪海  
中国科学技术怎样发展?这是每一个关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炎黄子孙面临的严峻而紧迫的问题。虽然我们有领导科技事业的丰富经验,但是,中国现代科技毕竟历史很短,经济实力亦很薄弱,目前又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建设现代化,科技战略必须既立足实际,又前瞻未来;既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尤其要从指导思想上超越现有的思路和既成的格局,要像毛泽东创造中国革命道路、邓小平创造中国改革道路一样,开辟一条中国式科学技术的发展道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石定寰  
90年代至下世纪初,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能源需求将持续上升。中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人均占有水平低并以煤炭为主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能源科技发展战略必须以提高能源开发与利用效率为重点,同时加强环境无害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 一、现状和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冠华  
本文系统阐述了面向2020年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同时,展望了中欧科技合作的前景,提出了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中欧科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玮  
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成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柱性产业,必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使其转变为现实生产力。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和市场需求脱节、科技成果整体转化能力偏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系统与政策体系不完善等困境,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应增强法律制度保障、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和扶持中介服务类机构发展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投资风险系统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冠华  陈佳洱  徐善衍  白春礼  胡鞍钢  李静海  李未  吴家玮  蒲慕明  周琪  吕坚  田刚  舒其旺  倪军  刘大椿  丁抗  
2002年12月26-27日,科学技术部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科技发展新世纪论坛"。来自海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高层科学家及科技发展战略专家,以及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负责人,共五十余人参加了论坛。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未来二十年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特别是有可能形成新突破的领域分析;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中国在全球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科技社会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及如何建立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机制;当前中国科技政策评价及政策建议;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见解和建议。为了引起全社会更多地关注中国科技发展,我们将与会者的发言进行了整理,独家刊载,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冠华  邓楠  孙家广  谢晓亮  王宁国  李培林  林建海  宫鹏  唐启升  周盛宗  
2002年12月26-27日,科学技术部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科技发展新世纪论坛"。来自海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高层科学家及科技发展战略专家,以及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负责人,共五十余人参加了论坛。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未来二十年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特别是有可能形成新突破的领域分析;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中国在全球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科技社会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及如何建立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机制;当前中国科技政策评价及政策建议;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见解和建议。为了引起全社会更多地关注中国科技发展,我们将与会者的发言进行了整理,独家刊载,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光峰  张换兆  
对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的演进进行阶段评价,并运用统计数据分析不同阶段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的成效。国际科技合作为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中国的科技进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变化,提出着力提高国际科技合作的针对性、着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的应急机制建设、着力推进国际科技信息平台和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着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智库"建设等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谭伟东  
一种超宏观经济协调发展与增长的思路——放开外贸,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大进大出,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由沿海发达地区和产业向内陆地区和产业推进的国际大循环战略构想,为中国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实施这一战略构想,要求当代中国把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综合技术开发的战略重点指向外向型经济,扩大其幅射面;指向国际市场和参加国际经济循环,借以促进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与战略发展,向高级耗散经济结构转移。一、初级国际大循环与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任务国际大循环展开层次是不同的,可以分为初级的、基本外向型经济的和高境界的。它们各自对应和要求着不同的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与任务。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背景下的国际大循环只能是初级的。其基本特点是
[期刊] 改革  [作者] 段鸿斌  杨震宁  
我国科技"走出去"的战略区位选择要重视与欧盟国家之间的科技合作,重视美国高精尖技术领域,重视同新兴经济体合作的关系。科技"走出去"战略模式主要有主持和参与国际前沿科技合作研究、本国企业进行海外研发、对外技术援助、创新人才交流、增设科技驻外代表机构、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和国际研究虚拟网络平台、实施国际联合招标、建立双边研发基金、鼓励中小企业进军国际市场九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彦云  
一、科技竞争力基本理论进入90年代,国际竞争力成为世界发展的热点,许多国家都把提升国际竞争力作为迈向21世纪发展的首要目标。科技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际竞争力发展的动力。从科技竞争力整体及其成长关系看,它包含着科技实力、科技体制、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安岩  
系统总结了农业科技取得的成就,科学分析了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决定力量,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农业科技进步,同时围绕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农业科技产业化战略、农业科技体制创新战略、创新条件与平台提升战略,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引领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武勤  朱光明  
本文以日本政府的《关于科学技术相关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意见》为根据,在对日本科技人才战略制定的背景与内容进行说明与评价的基础上,就这一战略对我国的启示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