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76)
- 2023(16614)
- 2022(14178)
- 2021(13600)
- 2020(11532)
- 2019(26305)
- 2018(25939)
- 2017(49217)
- 2016(26724)
- 2015(30140)
- 2014(29442)
- 2013(28941)
- 2012(26807)
- 2011(24455)
- 2010(24494)
- 2009(22376)
- 2008(21995)
- 2007(19110)
- 2006(16766)
- 2005(15019)
- 学科
- 济(104884)
- 经济(104744)
- 管理(77013)
- 业(74263)
- 企(62489)
- 企业(62489)
- 方法(46561)
- 数学(39929)
- 数学方法(39419)
- 中国(31623)
- 农(27862)
- 财(26291)
- 学(25115)
- 业经(23653)
- 技术(21958)
- 制(21823)
- 贸(20292)
- 贸易(20278)
- 地方(19845)
- 易(19742)
- 农业(18427)
- 理论(17944)
- 银(17691)
- 银行(17638)
- 和(17146)
- 行(16943)
- 融(16772)
- 金融(16770)
- 环境(15817)
- 务(15678)
- 机构
- 大学(381251)
- 学院(375550)
- 济(152699)
- 经济(149621)
- 管理(146552)
- 研究(133383)
- 理学(126931)
- 理学院(125427)
- 管理学(123228)
- 管理学院(122538)
- 中国(100050)
- 科学(83151)
- 京(82499)
- 财(69461)
- 所(67465)
- 研究所(61940)
- 农(60423)
- 中心(58803)
- 财经(55650)
- 业大(55399)
- 江(54010)
- 北京(52787)
- 范(51148)
- 经(50824)
- 师范(50653)
- 院(48710)
- 农业(47275)
- 经济学(46642)
- 州(43384)
- 经济学院(42001)
- 基金
- 项目(259485)
- 科学(204991)
- 基金(189403)
- 研究(189183)
- 家(166619)
- 国家(165284)
- 科学基金(141042)
- 社会(119642)
- 社会科(113286)
- 社会科学(113259)
- 基金项目(100310)
- 省(98908)
- 自然(91515)
- 自然科(89433)
- 自然科学(89409)
- 自然科学基金(87863)
- 教育(86435)
- 划(84895)
- 资助(77403)
- 编号(75050)
- 成果(62167)
- 重点(59013)
- 部(58018)
- 创(57025)
- 发(55389)
- 创新(52742)
- 课题(52686)
- 国家社会(49711)
- 教育部(49553)
- 科研(49398)
- 期刊
- 济(165012)
- 经济(165012)
- 研究(113958)
- 中国(75549)
- 学报(61720)
- 科学(58719)
- 管理(55321)
- 农(54066)
- 财(50771)
- 大学(46639)
- 教育(44443)
- 学学(43670)
- 农业(37703)
- 技术(31570)
- 融(31550)
- 金融(31550)
- 财经(27341)
- 经济研究(27149)
- 业经(25158)
- 经(23441)
- 问题(21385)
- 业(21017)
- 科技(20944)
- 图书(19491)
- 技术经济(18549)
- 版(17527)
- 贸(17440)
- 理论(17375)
- 世界(16725)
- 资源(16639)
共检索到555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海东 严中华
加强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是促进和实现我国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战略的关键步骤,本文在集成创新理论观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特征及其结构维度,旨在为我国科技园区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科技园区 创新能力 特征 结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林海
本文以创新理论为指导分析高技术时代创新活动的基本特征 ,并提出集成创新理论观。在此基础 ,界定了创新能力的概念 ,分析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结构 ,提出了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
关键词:
科技园区 区域创新能力 理论分析框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敬华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本文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的内容,分析了园区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并对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
农业科技园区 科技创新 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妙燕
本文根据科技园区内部特点、互动机制以及外部创新环境、创新网络和园区本身的产业发展,建立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决定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集群效应对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影响的结合制度、技术、知识创新等方面,提出一套基于集群的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以广东省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对象,选用层次聚类分析法,用软件MATLAB中的pdist、linkage、dendrogram等函数,形成可视化的聚类树,得出各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科技园区 创新能力 聚类分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林海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圣 吴永常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对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将园区变迁过程划分为地方自主探索、制度建设与供给、中央主导下的全面创新实践、总结调整和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四个阶段。认为农业结构调整升级政策、经开区和高新区建设实践、农业科技国际竞争等在变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且变迁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色彩,兼具渐进性和路径依赖性特点。针对当前农业科技园区存在的制度优势下降、制度创新乏力、激励约束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创新资源要素投入机制、完善园区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配套政策体系建设等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彭竞 孙承志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撑,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建立有利于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调研园区和访谈专家的基础上,笔者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网络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建立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利用评价模型对8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进行测评。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利于农业科技园区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明确自身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优势、劣势,通过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园区的创新能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彭竞 孙承志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撑,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建立有利于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调研园区和访谈专家的基础上,笔者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网络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建立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利用评价模型对8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进行测评。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利于农业科技园区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明确自身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优势、劣势,通过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园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海东 严中华
社会资本成为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建设的新视角。本文在对广东科技园区现状及其创新社会资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社会资本提高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广东科技园区 创新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霍明 周玉玺 柴婧 张复宏
基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过程和战略定位,提出一个包括5个一级指标的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并依据华东地区六省市4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调查数据,利用AHP-TOPSIS模型对华东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综合创新能力及其一级分项指标进行了评价和排名。在K均值聚类分析基础上,将42个园区划分为创新引领区、创新示范区和创新稳健区3个类别。并使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不同类别园区的关键制约因素,给出三类园区创新能力改善的针对性建议,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灿 廖婷 谭力铭 雷筱娱 石琳
文章从创新研发、创新服务、创新带动、创新驱动4个维度选取18个要素指标,构建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农科园”)创新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子加权综合评价法、GIS空间分析法、K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42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能力进行空间布局和分层分类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省农科园的创新发展能力呈现出以长株潭为核心、各市(州)国家级农科园为散点的“一核多点”式布局特征,全省农科园整体创新带动能力较强、创新研发能力相对较弱。(2)湖南省42家农科园可分为三类,其中13家国家农科园为创新发展引领类农科园,浏阳、祁东等21家农科园为创新发展稳健类农科园,临湘、南县等8家农科园为创新发展起步类农科园。建议湖南省对照国家农科园“333”布局,加大农科园培育力度,完善层次分明的农科园体系;提升农科园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建立常态化的全省农科园创新发展能力监测评价与服务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志强 乔怡迪 刘璇
创新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基本属性,创新质量决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质量。科技园区促进区域产业集聚,集聚显著影响科技园区创新,但缺乏对"一区多园"创新质量的综合集聚效应研究。由此,建立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质量指标体系,在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3种集聚模式的基础上,建立集聚模式对创新质量影响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以2006—2017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等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不同集聚模式与创新质量的时空效应并对其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质量呈现显著时间循环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各园区创新质量空间集聚存在高-高、低-低等模式并随着时间推移发生跃迁。所有园区受到正向显著的专业化集聚影响,大兴-亦庄园受到负向显著的多样化集聚影响,而房山园、密云园和延庆园受到的多样化集聚影响不显著,海淀园、朝阳园、大兴-亦庄园、东城园、西城园、通州园、门头沟园和顺义园受到市场竞争集聚效应的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利庠 王水莲
现阶段提升科技园区和谐创新力必须实现分类推进向系统推进的转变。本文提出了系统推进科技园区和谐创新力的三维动态模型,以价值结点、信息结点、物流结点、商流结点和政府结点的协同性为结点维,以技术推动平台、市场拉动平台和知识内在动力平台的互动性为动力维,以制度和文化的啮合性为机制维。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推进科技园区和谐创新力的三大机制:文化与制度啮合机制、平台互动机制和多结点创新网络机制。
关键词:
和谐创新力 科技园区 系统推进 战略框架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胡锋 高扬 赵红 刘超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创新竞赛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关注,如何提升竞赛绩效是开放式创新领域一个经久不衰的议题。由于互联网能够联接不同地域的用户,在线创新竞赛能够招募、吸引诸如文化差异性较大的参与者,已有研究揭示了酬金、参与者数量、参与者技能水平等对于竞赛绩效的影响,却忽略了参与者文化因素。分析创新竞赛的结构,着重分析参与者的群组化导致参与者之间相互影响和组织者偏好的主观化导致其受到参与者或候选解决方案的风格的影响。基于上述两类影响,提出以Hofstede的6个文化维度概念化的参与者文化特征影响竞赛绩效,以及个体解决方案的风格偏离组平均水平的程度也影响组织者对该方案的主观评价进而影响竞赛绩效的假设。收集7 355个设计类创新竞赛的数据,以高质量解决方案的数量测量竞赛绩效,针对竞赛绩效变量存在的零膨胀和过度离散现象,建立带有交叉随机效应的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参与者的文化因素能够影响竞赛绩效,组织者需要有意识地选择或吸引特定文化特征的参与者加入竞赛,以提升竞赛绩效。组织者对于高质量方案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参与者或候选方案的风格影响。Hofstede的6个文化维度中,低权力距离、高个人主义、高男性化、低长期导向或高放任导向文化特征的参与者群组其个体会开发较多的高质量解决方案;候选解决方案风格偏离组平均意义上的风格越大,越不容易被评为高质量解决方案。因此,组织者或网络创新平台管理者需要意识到上述锚定效应并规避其副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双重路径创新模型能够用于个体层面的创新过程的建模。因此,影响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因素均能够被作为提升竞赛绩效的有效抓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雪 李宝山
科技园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国家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创新能力的提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是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科技园区在创新能力发展方面存在着若干隐患,本文通过分析指出了这些隐患所在,并且提出了应该根据创新集群和集成创新的思想建立科技园区创新平台。
关键词:
科技园区 创新能力 隐患 创新平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