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71)
- 2023(8360)
- 2022(7052)
- 2021(6820)
- 2020(5700)
- 2019(12967)
- 2018(12581)
- 2017(23077)
- 2016(12129)
- 2015(13823)
- 2014(13124)
- 2013(12902)
- 2012(12062)
- 2011(11048)
- 2010(10942)
- 2009(10184)
- 2008(10001)
- 2007(8749)
- 2006(7634)
- 2005(6898)
- 学科
- 济(52634)
- 经济(52589)
- 业(38940)
- 管理(38168)
- 企(33252)
- 企业(33252)
- 方法(23262)
- 数学(20381)
- 数学方法(20168)
- 中国(18542)
- 技术(17685)
- 农(12595)
- 技术管理(12532)
- 贸(11894)
- 贸易(11884)
- 易(11680)
- 财(11663)
- 业经(11401)
- 制(9744)
- 银(9397)
- 银行(9386)
- 行(9075)
- 融(8788)
- 金融(8788)
- 学(8753)
- 农业(8547)
- 地方(8321)
- 和(8102)
- 划(7906)
- 策(7863)
- 机构
- 大学(174528)
- 学院(171426)
- 济(81349)
- 经济(80136)
- 管理(69143)
- 研究(63400)
- 理学(59611)
- 理学院(58984)
- 管理学(58297)
- 管理学院(57959)
- 中国(49255)
- 京(37576)
- 科学(35493)
- 财(34310)
- 所(30878)
- 研究所(28218)
- 中心(27916)
- 财经(27617)
- 经济学(25926)
- 经(25436)
- 北京(24638)
- 江(23731)
- 经济学院(23292)
- 农(23168)
- 院(23033)
- 范(21710)
- 业大(21590)
- 师范(21524)
- 财经大学(20642)
- 商学(19232)
- 基金
- 项目(116778)
- 科学(94591)
- 研究(88488)
- 基金(86263)
- 家(75168)
- 国家(74593)
- 科学基金(64396)
- 社会(59127)
- 社会科(56295)
- 社会科学(56283)
- 基金项目(44790)
- 省(43852)
- 教育(40125)
- 自然(38740)
- 自然科(37976)
- 自然科学(37964)
- 划(37544)
- 自然科学基金(37348)
- 资助(34773)
- 编号(32965)
- 创(30892)
- 创新(27967)
- 部(27498)
- 成果(26966)
- 重点(26676)
- 发(25946)
- 国家社会(25891)
- 中国(24211)
- 课题(24056)
- 教育部(23988)
共检索到261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志康 赵旭杰 童恒庆
本文利用"欧洲创新记分牌"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对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与比较。首先建立国家科技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然后根据指标体系,设计BP神经网络模型,并给出可行的评价程序。计算结果表明,在总体上,中国科技创新指数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与参加"欧洲创新记分牌"比较的33个国家相比,排名第22位,仅强于大多数东欧国家。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科技创新指数 指标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西桂权 付宏 王冠宇
基于2005—2016年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对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比较。首先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的国家生产总值(GDP),并预测中国未来的GDP。之后,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日本、英国、瑞士、丹麦等创新强国在科技资源投入(R&D经费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和科技成果产出(专利、科技论文产出)两大方面的基本情况,对比分析中国与这些科技创新强国的差异,在综合比较中对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定位。最后,就中国如何减少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制约因素,顺利实现创新强国建设目标提出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邹昭晞 刘英骥
对中国和印度两国利用外资与科技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表明,在研发投入经费、发明专利数量、研发人员人数、国民受教育程度等方面。中国都明显优于印度。跨国公司在两国创新活动中均起着重要的带头作用。应注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红 王芳
文章基于客观权威的数据,建立了多级指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际比较并作深入分析,最后给出提升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对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国际比较 主成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才云 周丽萍
高校科技创新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和力量支撑。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6年我国省际间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总体评价和分项比较,结果表明:北京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最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省际间差异较大,在空间上呈现由东到西逐步递减的特点;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普遍优于经济落后地区;高校资源丰富地区普遍好于资源欠缺地区。最后,文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这无疑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水平,缩小各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差距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高校 科技创新能力 省际比较 指标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姚林香 黄菊萍
江西省近几年加快了科技创新与发展的步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中部其他五省相比,在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成果转化率等方面差距仍然较大。提高江西省科技创新能力,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管理体制和创新机制;加大科技投入规模,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加大对专利产业化项目的专项奖励,提高科技产出水平;发挥科技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关联效应,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耀 赵芝俊 高芸
基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从5个方面选取27个指标构建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TOPSIS法对2011—2015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国际化、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等依然是影响各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短板因素;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中国各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较弱,且存在巨大差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高和较高的省份只有北京、广东、江苏、山东、湖北、黑龙江和浙江7个省市,其他24个省份普遍较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基本呈现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依次降低的特征;排名较靠前的省份有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黑龙江6省市,而宁夏、青海、陕西、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创新能力 熵权TOPSIS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林海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琴 刘晓辉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内地29个省市区面向国际服务外包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面向国际服务外包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差,各类地区面向国际服务外包的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特征各不相同。为了提高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应强化科技投入水平,提高科技产出水平,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彦博 姚黎
在建立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2016年我国31省区市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Matlab软件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发现,一是我国各省区市科技创新能力两极化严重,共分为4个梯队,北京位居榜首,江苏、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次之,安徽等中部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基础的省区市紧随其后,而青海、西藏等内陆不发达省区市则较为落后。二是科技创新能力较高省区市的共有特征表现在四方面,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高、原始创新能力强、良好的创新资源和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能力。最后针对模型评价结果,对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颜慧超 王伟 吕文林 赵跃民 林红
专利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资源,而发明专利又是专利中技术价值最高的一类成果,并且其数量反映了不同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文章采用发明专利总量、万人发明人专利申请量、亿元GDP发明专利申请量和行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四个维度,构建了区域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运用文本聚类法、内容分析法对东中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9个省份与湖北省的发明专利情况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梅轶群 张燕
论文建立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评价方法。对2004年全国各省份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总体评价和分析,并且对各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在1998-2004年间的发展变化趋势又进行了动态比较分析。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比较分析 趋势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姜鑫 余兴厚 罗佳
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非常重视对现代科技的统计与分析,其评价结果对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科技部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国家经济与科技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为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很有必要对现行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和修订,增强其宏观决策参考的科学性。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和研究现状,深入剖析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在理论研究、指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指标体系 创新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林全
文章通过主成分分析从七个方面对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从定量方面作了较深入的比较分析,建立了企业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在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方法上作了很好的探索。
关键词:
创新型企业 主成分分析 评价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