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71)
2023(10374)
2022(8676)
2021(8260)
2020(6668)
2019(15038)
2018(14552)
2017(27179)
2016(14108)
2015(15333)
2014(14434)
2013(14182)
2012(13234)
2011(12166)
2010(11875)
2009(10914)
2008(10674)
2007(9296)
2006(7889)
2005(7196)
作者
(38807)
(32733)
(32389)
(30911)
(20628)
(15727)
(14582)
(12570)
(12264)
(11415)
(11401)
(10845)
(10437)
(10314)
(10261)
(10002)
(9541)
(9424)
(9313)
(9103)
(8058)
(7824)
(7629)
(7383)
(7277)
(7179)
(7163)
(6818)
(6553)
(6485)
学科
(59724)
经济(59672)
(43863)
管理(42785)
(36277)
企业(36277)
方法(26903)
数学(23973)
数学方法(23806)
中国(20463)
技术(18414)
(14813)
(14495)
(13025)
贸易(13015)
(12784)
技术管理(12738)
业经(12590)
(11721)
(11474)
银行(11461)
(11129)
(11109)
(10814)
金融(10814)
农业(9862)
地方(9388)
(8716)
财务(8707)
财务管理(8691)
机构
大学(199277)
学院(196271)
(92231)
经济(90895)
管理(76174)
研究(73154)
理学(66364)
理学院(65581)
管理学(64697)
管理学院(64299)
中国(56445)
科学(42540)
(41784)
(40062)
(35861)
研究所(32969)
财经(32670)
中心(32342)
(30462)
经济学(30371)
(30205)
经济学院(27349)
业大(26777)
(26755)
北京(26688)
(26541)
财经大学(24825)
(24121)
农业(23987)
师范(23899)
基金
项目(137599)
科学(111930)
基金(104545)
研究(99290)
(92691)
国家(92039)
科学基金(79480)
社会(68060)
社会科(64993)
社会科学(64978)
基金项目(54966)
(51110)
自然(50066)
自然科(49106)
自然科学(49093)
自然科学基金(48349)
教育(44431)
(44152)
资助(41504)
(35303)
编号(35153)
创新(32181)
(31914)
重点(31424)
国家社会(30465)
(29815)
成果(28076)
教育部(27694)
中国(27354)
人文(26400)
期刊
(93135)
经济(93135)
研究(61214)
中国(42002)
管理(31028)
科学(30531)
学报(30390)
(29682)
(26707)
大学(23402)
学学(21984)
(18963)
金融(18963)
农业(18853)
教育(18732)
经济研究(17703)
财经(16992)
技术(15904)
(14833)
科技(13153)
业经(13074)
(12303)
(12229)
问题(12117)
世界(11245)
技术经济(11187)
国际(10807)
(10073)
统计(9645)
(9433)
共检索到292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骞  刘鑫鹏  孙淑惠  
研究目标:测度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科技创新效率并揭示其时空格局及收敛趋势。研究方法:构建全局参比技术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的科技创新效率,利用Malmquist指数、Dagum基尼系数、收敛方法揭示科技创新效率的演变、区域差距和收敛趋势。研究发现: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的科技创新效率存在较大差距,超变密度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科技创新效率提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联合驱动;五个重大国家战略区域均存在绝对俱乐部收敛和条件俱乐部收敛。研究创新:较完整地勾勒了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时空格局及收敛趋势。研究价值:揭示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现状,对于新时期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双赢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博   周睿  
正确认识和研判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变化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基于2002—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GS-SBM模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效率,分别使用Malmquist指数、Dagum基尼系数以及Sigma收敛、Beta绝对(条件)收敛考察了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演变、空间差距和收敛性。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及其上、中、下游地区科技创新效率整体上而言保持提升趋势,且存在较大空间差距,超变密度对总体差距的贡献最大;长江经济带及其上、中、下游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几乎不存在Sigma收敛和Beta绝对(条件)收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之后,科技创新效率提高得更加明显,并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双重驱动转变为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效率的扩散状态更强。基于此,研究认为要科学辩证地看待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差距,发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在提升和平衡科技创新效率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台德进  蔡荣  
文章基于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方法探讨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和区域差异,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结果显示,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平衡性,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粮食主销区>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分布格局;虽然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但相对差异在不断缩小,且主要来自区域内部,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较小;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建辉  范谋远  何淼  刘煜  
文章基于2003—2020年1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全局超效率SBM模型对全国和七个研究区域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利用地理分布图、基于空间自相关检验的时空跃迁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方法分别对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时空格局、区域差异和收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科技创新效率在研究期内整体趋势向好,整体上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大部分研究区域空间格局的路径依赖和锁定特征不断弱化,且极化现象由强转弱;组间差异是造成整体差异的重要原因;全国及七个研究区域的空间效应呈现差异化特征,但均存在向各自稳态水平收敛的趋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于世海  王梦乐  孔令乾  
基于2010—2020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与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因子分析法分别测度数字贸易发展与区域创新综合指数,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Kernel密度估计分析数字贸易发展与区域创新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进与分布动态,最后进一步考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全国数字贸易发展与区域创新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趋势,东部与中部地区处于良好协调阶段,西部与东北部地区处于中度协调阶段,且地区间耦合协调度的绝对差异呈先扩大后缩小态势,其中仅中部地区不存在σ收敛,31个省份及四大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且后者的收敛速度更快。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春艳  衣辰  张兆阳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基于我国大陆30个省域1996—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其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并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技术效率水平一直呈下降趋势,而且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明显,省域的极差超过30%,八大综合经济区的极差超过20%。通过对各省域、八大综合经济区间以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内进行β-收敛、σ-收敛的实证检验,发现技术效率不存在收敛性。研究认为,我国的区域差距存在扩大趋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慧   易金彪  
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准确把握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时空格局及演变规律,对于完善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G指数、标准差椭圆方法、σ收敛与β收敛模型,使用2013—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分行业数据考察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并结合空间效应检验其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整体呈多极分布状态,空间态势表现为由沿海向内陆逐级递减,空间集聚程度中等且呈现出微弱发散趋势,分布重心趋于南移;(2)数字经济细分行业集聚与发散趋势并存,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主要表现为向川渝、贵州等西南省份迁移,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则进一步向东南沿海集聚;(3)全国范围内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不存在明显σ收敛,但具有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即欠发达地区表现出较强增长趋势。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经济开放度、数字基础设施等因素对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收敛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能够放大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对周边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林  范建彬  孔雪松  张梦珂  刘艳芳  
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00~2012年共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的时空格局,并引入空间效应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的变化趋势是发散的,中、西部地区在缩小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过程中,其经济增长是建立在高土地资源消耗的基础上的;2从时空格局看,城市土地消耗强度有收敛的可能,但随时间序列的移动,收敛迹象逐渐模糊;3空间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城市土地消耗强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某省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下降受到其他省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下降的影响;同时其空间自相关性受到未被观测的解释变量的冲击,从侧面反映出除土地要素投入外,资本、劳动力和科技等要素投入,对提高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海燕  耿成轩  
文章按照发生碳排放合意产出的迭代次数,以及发生碳排放非合意产出设定值时的迭代次数差,进行碳排放产出水平测度差异的整合,并结合固定效应测度了我国各区域碳排放差异及其收敛特性。结果证实:我国东部区域碳排放变动趋势相对平稳,而中西两大区域的碳排放总体控制并不理想。但在收敛性上,东部、西部区域的碳排放俱乐部收敛特征明显。应进一步强化各个区域自身在碳排放控制与治理上的基本措施,进而获得不同的碳排放控制效应的俱乐部收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先锋  师萍  卫伟  
文章以2000~2007年我国大陆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测评了我国各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状况。研究显示: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增长趋势,TFP年均增长率达到2.1%;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增长的最显著因素,技术效率对科技创新效率有负作用;各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TFP增长与技术进步均存在绝对收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犁  张焕明  
在中国2000~2007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科技自主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科技自主创新效率年均增长0.9%,其中技术效率指数平均下降5.6%,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6.9%,表明中国科技自主创新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与此同时,中国东部地区科技自主创新效率明显较强,增长幅度为2.92%,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并呈现出σ收敛现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浚锋  
参透研究生教育与区域创新水平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加快形成研究生教育新发展格局。通过测算2001—2020年研究生教育与区域创新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的基础上,借助空间效应的β收敛模型,分析了研究生教育与区域创新水平之间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及其收敛性。考察期内,研究生教育与区域创新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且伴随着研究生扩招的规模效应丧失,耦合协调水平增幅较慢,并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阶段性。受地方性特征的影响,其空间差异持续扩大;然而,四大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过程,意味着其空间差异将收敛至稳态。“十四五”期间,应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耦合度,充分发挥其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凡  白永平  周亮  张永凯  乔富伟  纪学朋  
通过构建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利用Arc GIS核密度估计、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冷热点等空间分析方法,对1999、2006和2015年科技创新能力的时空格局、总体趋势进行研究,并采用Geo Da对形成这种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远高于其他城市,占高校科技创新总量的80%以上,与其他城市的差距逐渐增大;(2)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大幅提高,高值区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城市,中西部地区低值区连片分布,东部和中西部的高校科技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晨辉  宋晓明  田泽  邢迎春  
基于数字经济理论内涵,构建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加权法进行测度,并借助探索性空间分析法、时空跃迁法、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2011—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且区域差异显著,呈东部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数字经济整体上存在空间外溢效应和空间格局锁定特征,较难实现跃迁;全国及区域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存在α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空间因素可加速其收敛,收敛速度呈东部、西部、中部地区依次减弱。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晨辉  宋晓明  田泽  邢迎春  
基于数字经济理论内涵,构建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加权法进行测度,并借助探索性空间分析法、时空跃迁法、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2011—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且区域差异显著,呈东部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数字经济整体上存在空间外溢效应和空间格局锁定特征,较难实现跃迁;全国及区域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存在α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空间因素可加速其收敛,收敛速度呈东部、西部、中部地区依次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