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05)
2023(11120)
2022(9314)
2021(8955)
2020(7444)
2019(16821)
2018(17059)
2017(31103)
2016(17247)
2015(19522)
2014(19726)
2013(18917)
2012(17858)
2011(16339)
2010(16478)
2009(15739)
2008(15849)
2007(14357)
2006(12925)
2005(12119)
作者
(49068)
(41223)
(41047)
(39357)
(26220)
(19591)
(18636)
(16089)
(15767)
(14732)
(14185)
(13901)
(13438)
(13405)
(13328)
(12616)
(12428)
(11931)
(11792)
(11740)
(10721)
(10035)
(10003)
(9399)
(9332)
(9213)
(9209)
(9112)
(8378)
(8333)
学科
(66683)
经济(66565)
管理(52814)
(45704)
(38980)
企业(38980)
方法(25650)
中国(23449)
数学(21540)
数学方法(21266)
(21061)
(19847)
(18570)
(16252)
业经(15519)
(14825)
(14328)
银行(14299)
(13963)
贸易(13953)
(13796)
(13704)
(13383)
金融(13376)
体制(12344)
理论(11862)
技术(11345)
农业(11265)
(10735)
财务(10696)
机构
大学(249011)
学院(244373)
(104884)
经济(102762)
研究(91763)
管理(87992)
理学(74023)
理学院(73166)
中国(72611)
管理学(71963)
管理学院(71496)
(54884)
科学(52923)
(52854)
(46676)
研究所(41824)
中心(40887)
(40207)
财经(40134)
(37883)
(36566)
北京(35502)
经济学(33487)
(33074)
业大(33026)
(32489)
师范(32095)
农业(31347)
经济学院(29822)
财经大学(29714)
基金
项目(155372)
科学(122719)
研究(116478)
基金(113325)
(99377)
国家(98569)
科学基金(83221)
社会(74992)
社会科(71005)
社会科学(70991)
基金项目(58083)
(57673)
教育(54286)
自然(50974)
自然科(49826)
自然科学(49808)
(49785)
自然科学基金(48940)
资助(46913)
编号(45892)
成果(40658)
(36406)
重点(35533)
(33706)
课题(33455)
(32916)
(32547)
国家社会(32330)
教育部(31471)
中国(30771)
期刊
(122470)
经济(122470)
研究(81352)
中国(61796)
(42680)
学报(39354)
(38037)
管理(37275)
科学(36604)
教育(33717)
大学(30721)
学学(28495)
(26201)
金融(26201)
农业(25308)
财经(21548)
技术(21454)
经济研究(19788)
(18765)
业经(17042)
问题(15910)
(15234)
世界(13993)
(13895)
国际(13810)
科技(12244)
(12141)
(11920)
论坛(11920)
技术经济(11516)
共检索到396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肖咪咪  卢芳妹  贾良定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A组织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组织身份变革进行深入调查,探讨了宏观制度变迁下的组织身份变革方式、路径及实现机制。研究展现了A组织五十多年来,其社会身份(S)、关系身份(R)和个性身份(I)与宏观科技体制变迁的共演过程。研究发现,政府通过意义打破和意义赋予触发组织身份危机,推动组织身份变革,呈现涟漪效果;识别了A组织以关系身份为触发点呈现的"R_1→R_N"变革路径、以社会身份为触发点呈现的"S→R→I"变革路径以及以个性身份为触发点呈现的"I→R→S"变革路径。研究还归纳了组织实现身份变革的四种意义建构方式,包括接收式、选择式、反思式和前瞻式意义建构。本研究丰富了我们对组织身份变革的理解。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王玉民  周文磊  赵作权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以科技主体目的、科技系统结构与社会环境三者相互关系为理论依据,阐述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质、基本问题、原则及特征,并对深化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侠  周正  
科技体制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向受众阐明改革红利的来源、构成与分配模式,当改革符合帕累托最优模式时,政策受众仍可能由于自身习性的原因对政策本身产生习惯性的抗拒,使得政策的效果不能完全发挥。如果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受众出现认知差异,则需要改变受众基于组织记忆形成的认知图式,形成新的认知共识以适应社会的进化与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成奎 ,孙玉麟 ,连燕华  
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在改变科研经费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鼓励人员流动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方面取得一些成效,推动了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生产的转移。但是,也应看到,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是在理论和实践准备都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叶丹  
国务院最近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它标志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有了新的起点。当前,回顾改革实践,把握改革趋势,开阔改革思路,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必要前提。中央作出科技体制改革决定两年来,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技术成果作为商品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技术市场在全国城乡广泛兴起。据统计,1983年技术转让交易额为3000万元,1984年增加到7亿元,1985年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岩  
科技活动是现代高等教育功能和高等学校职能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质——专业性与学术性的基本特点.大学的科技体制是其科技活动的制度保证.对中国大学科技体制改革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现实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深化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也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名杰  张鑫  
建国以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进程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7年,是科技管理体系和科研组织体系形成的时期;第二阶段:1978—1984年,重点是恢复科技体系,启动试点改革;第三阶段:1985—1994年,重点是简政放权,支持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发展;第四阶段:1995—2000年,重点是调整科研体系,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第五阶段:2001—2011年,重点是建设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第六阶段:2012年至今,重点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新中国成立70年来,科技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但基础性制度短板已经成为制约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应继续围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化国家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破除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寇宗来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体制的演变过程做了简要的回顾,其中我们以一些关键性的政府文件将这一过程划分为特征鲜明的不同阶段。接着,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演变过程提出了一个统一的逻辑解释框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景安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史无前例的改革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这其中科技体制改革更是影响深远。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一直走在改革的前列。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曾被国际上同行专家评估为改革成功,并且说是改革的典范。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与兴起,科技发展呈现多点突破的态势,颠覆式创新不断涌现,有人说创新的竞争需要创新体系做支撑。世界各国纷纷加快战略部署与体制变革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翟琳  王晶  徐明  金轲  
法国农业科技体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为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法国农业科学院启动了"Meta计划",推动综合和跨学科的研究;同时法国整合了8家科研、教学机构,成立了一个国家级的农业、食品、动物健康及环境研究与教育联合体(Agreenium),促进法国农业科技体制的国际化。本文综述了法国农业科技体制的演变历史,分析了其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农业科技体制现状,提出了促进中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萍  
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基本历程的基础上,从改革背景、改革目的、改革路径和特征、改革趋势等方面对30余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比较,为进一步促进科技成为文化发展、创新、繁荣的重要引擎和支撑力,探索二者有机结合的体制创新提供参考。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李平  王宏伟  张静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天骄  
以资源配置和创新效率的新视角研究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并得出新的观点:改革第一阶段,科技资金配置和创新效率未有效改善;外部技术产业化和内部研发成本高企,导致技术交易市场、企业内部科技机构的收效甚微;企业主要依赖技术改造积累创新能力。第二阶段,强制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同时降低了技术产业化、内部研发和技术市场交易的成本,明显提高了企业创新效率和科技资金份额;科研机构的效率虽提高,但低于企业,原因是其人员和设备的效率都较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重光  
为进一步落实“科教兴秦”战略,加速秦皇岛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二次跨越的目标。为此,市科委认真贯彻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全面实施科教兴秦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了全市科技经济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金挥  
一、世界性科技竞争对苏联的挑战当前,世界性的科技竞争,正推动着世界经济的深刻变化。一国的科技优势,不仅为本国带来经济、贸易的优势,而且为本国在政治、外交、军事方面争得主动权。因此,许多发达国家都不惜一切代价争夺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形成了在电子、航天、超导、核技术等方面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局面。据悉,美国在电子计算机的研究上已花去3000亿美元,现在每年的投入仍维持50亿美元左右。如此浩大的投资,甚至超出登月所花去的资金。这种世界性的科技竞争,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