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37)
- 2023(12671)
- 2022(10377)
- 2021(10028)
- 2020(8196)
- 2019(18766)
- 2018(18073)
- 2017(34109)
- 2016(17971)
- 2015(20075)
- 2014(19295)
- 2013(18740)
- 2012(17039)
- 2011(15130)
- 2010(14498)
- 2009(12985)
- 2008(12135)
- 2007(9883)
- 2006(8007)
- 2005(6755)
- 学科
- 济(71393)
- 经济(71324)
- 管理(47375)
- 业(45388)
- 企(36405)
- 企业(36405)
- 方法(35316)
- 数学(32186)
- 数学方法(31786)
- 中国(21329)
- 农(19763)
- 财(17746)
- 贸(15397)
- 贸易(15389)
- 易(15099)
- 业经(14966)
- 学(14197)
- 农业(13174)
- 制(12156)
- 务(11246)
- 环境(11242)
- 财务(11211)
- 财务管理(11189)
- 地方(10984)
- 企业财务(10673)
- 和(10539)
- 技术(10414)
- 银(10147)
- 银行(10109)
- 融(9919)
- 机构
- 大学(242460)
- 学院(242102)
- 济(105057)
- 经济(103473)
- 管理(93963)
- 研究(83956)
- 理学(82689)
- 理学院(81840)
- 管理学(80449)
- 管理学院(80000)
- 中国(63116)
- 科学(50872)
- 京(49862)
- 财(44921)
- 所(40675)
- 农(40485)
- 中心(38221)
- 研究所(37746)
- 财经(37488)
- 业大(36932)
- 经(34708)
- 经济学(33979)
- 农业(31793)
- 江(31690)
- 院(31314)
- 北京(31071)
- 经济学院(30799)
- 范(30019)
- 师范(29709)
- 财经大学(28475)
- 基金
- 项目(178638)
- 科学(141913)
- 基金(133285)
- 研究(128484)
- 家(118316)
- 国家(117421)
- 科学基金(100602)
- 社会(84613)
- 社会科(80401)
- 社会科学(80383)
- 基金项目(70161)
- 省(66786)
- 自然(64880)
- 自然科(63439)
- 自然科学(63420)
- 自然科学基金(62305)
- 教育(58569)
- 划(57550)
- 资助(53858)
- 编号(49384)
- 重点(40760)
- 部(40676)
- 发(38477)
- 成果(38399)
- 创(37931)
- 国家社会(37060)
- 创新(35624)
- 教育部(35082)
- 科研(34928)
- 大学(33550)
- 期刊
- 济(102401)
- 经济(102401)
- 研究(66178)
- 中国(41068)
- 学报(40914)
- 科学(37600)
- 农(37043)
- 财(33916)
- 管理(33298)
- 大学(31603)
- 学学(30268)
- 农业(26002)
- 教育(20861)
- 技术(20166)
- 融(18493)
- 金融(18493)
- 经济研究(18261)
- 财经(18224)
- 业经(16756)
- 经(15805)
- 业(14705)
- 问题(13893)
- 贸(13071)
- 世界(12001)
- 版(11896)
- 科技(11431)
- 国际(11137)
- 统计(11023)
- 资源(10882)
- 技术经济(10827)
共检索到336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衍平 徐华杰 陈会英
种子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种业发展起步较晚,在部分领域存在种源“卡脖子”问题。本文基于植物品种权布局视角,利用2010—2020年中国和UPOV成员品种权申请授权数据,通过国际对比分析了中国面临的种源“卡脖子”难题,并提出相应的破解路径。研究表明,中国育种技术不断发展,居民品种权申请量快速增加,但授权率却呈下降态势;与UPOV成员相比,中国品种权申请主体主要来自于国内申请人。目前中国面临的种源“卡脖子”难题主要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相对落后、植物品种权结构不均衡特别是蔬菜、花卉、牧草等种子依赖进口、种质资源挖掘利用保护不足和植物品种权保护水平较低。据此,从突破“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引进开发利用、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与强化保护水平、构建政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和加强种源安全风险预警方面提出破解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邓岩 陈燕娟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种业发展,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大多数品种是自主选育的。我国种业发展受益于国际合作,同时也因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国际分工,在部分领域形成了进口依赖,不得不面对种源"卡脖子"问题。本文基于对农作物种业特殊属性的阐释,解读种源"卡脖子"问题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建立种源"卡脖子"问题的识别筛选框架,分析种源"卡脖子"问题的成因,提出了种源"卡脖子"问题的破解路径。研究表明,农作物种业具有消费对象的特殊性、供求关系的差异性、生产与销售的季节性、自然风险与技术风险的叠加性等特殊属性。种源"卡脖子"问题的表现形式既包括种子、亲本等有形商品,也包括专利、基因等无形技术。种源"卡脖子"问题的内涵可以归结为种业国际合作的产物、种业垄断的极端形式,并有理性与非理性之分。通过要素密集度、技术预见度、技术垄断程度和全球竞争地位4个层次的识别筛选,我国种源"卡脖子"问题的成因在于种子贸易竞争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知识产权保护及国际布局落后、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和品种管理制度不合理。因此,破解种源"卡脖子"问题,需要从改革品种管理制度、改善种业发展环境和打造国际竞争联合体3个层面同步推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韩震 赵宇恒 赵莉 闫岚清
如何破解关键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封锁的“卡脖子”难题,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课题,揭示“卡脖子”技术形成机理,能为系统解决该类问题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我国当前30项“卡脖子”技术开展实地访谈和资料分析,运用扎根理论归纳“卡脖子”技术形成的核心范畴,根据战略管理研究框架梳理核心范畴间的内在联系,以芯片制造产业为案例揭示问题形成机理及破解路径。研究发现:围绕“卡脖子”问题可提炼5个核心范畴。其中,技术特征定位反映关键核心技术的市场属性,是识别目标技术的充分条件;技术竞争态势反映目标技术的竞争劣势;技术封锁壁垒反映“卡脖子”威胁程度,构成问题形成的内外因;安全可控程度反映内外因对产业和国防安全的影响程度,是识别“卡脖子”技术成立的必要条件;而技术破解方式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各要素之间的影响程度和路径差异,并制定针对性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岩 陈燕娟
中国种业国际化发展成就显著,但部分领域存在种源“卡脖子”风险,根源在于国际竞争力不足。文章对17个国家种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存在投资-出口型、投资主导型和生产-出口型3种条件组态的种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2)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知识产权国际布局、自主创新能力、行业集中度对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具有组态效应,并与生产区位优势存在潜在替代关系;(3)作为主观可控条件,提高知识产权国际布局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行业集中度是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中国种业应选择“投资主导型”路径,并从4个方面同步提升国际竞争力,这样才能彻底化解种源“卡脖子”风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盼盼 钟永恒 刘佳 宋姗姗
“卡脖子”企业是指被美方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这些企业所涉及的技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美方的制裁对这些企业的产业链安全、稳定性乃至国家安全构成风险。从专利视角出发,采用专利计量、社会网络分析和BERTopic主题挖掘等方法,从专利数量、专利权人、产业技术主题及演化等角度探究中国“卡脖子”企业现状。研究发现:中国“卡脖子”企业群体专利数量优势逐渐显现,专利申请量前十的企业均是以发明专利为主,专利价值较高,说明“卡脖子”企业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但影响力有待提高;“卡脖子”企业专利合作网络规模逐渐增大,但网络结构不够紧密,具有无标度特征;“卡脖子”企业专利主要分布在数字通信、计算机技术、半导体、视听技术、电信等领域,表明美国对中国企业的管制正逐步从传统高技术扩展到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机器人等新兴和前沿技术领域。根据分析结果,从补短板和筑长板两个角度,提出重视专利质量、精准突破“卡脖子”技术、扩大开放合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靖飞 王玉玺 宁明宇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解决种子问题作为2021年重点工作单独列出,种子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种源"卡脖子"问题得到高度重视。本文针对农作物种业开展讨论,首先通过对种质资源和种源概念的辨析,明确农作物种源概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作物种源"卡脖子"的特殊性,进而对种源"卡脖子"与粮食安全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提出要充分利用现有种质资源、加大引进国外种质资源力度、推进国有科研机构改革进程、做大做强种子企业等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作物种业 卡脖子 粮食安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庞磊 赵莹月
中国积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应对产业链结构变化,通过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破解“卡脖子”产业链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利用2000—2023年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结合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延长表数据,聚焦双向FDI能否提升“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研究发现:(1)双向FDI能有效提升“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其对产业链中心度的提升作用强于产业链中介度;(2)双向FDI提升“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为百分位数的增函数,作用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双向技术溢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FDI技术溢出;(3)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在双向FDI与“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之间发挥单一中介作用;(4)双向FDI提升“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存在内部“双门槛”和外部“单门槛”效应;(5)双向FDI提升“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存在区域、产业和时段异质性。据此,提出加大双向直接投资扶持力度、加速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破解“卡脖子”产业链技术瓶颈等政策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曹琨 吴新年 白光祖 郑玉荣 靳军宝 李莉
[目的/意义]“卡脖子”技术是现阶段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为实现产业链自主安全可控,高效准确识别“卡脖子”技术十分必要。[方法/过程]以专利文献作为数据来源,首先根据技术共现网络测度并遴选关键核心技术,其次基于技术差距及技术依赖的视角,综合考虑后发优势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从技术价值优势、技术竞争优势、技术垄断地位和自主创新能力这4个维度设计“卡脖子”技术识别指标体系,然后运用CRITIC-TOPSIS方法构建一套系统的“卡脖子”技术识别模型,最后在数控机床领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应用所提出方法的识别结果是,我国在数控机床领域存在34项潜在“卡脖子”技术,主要集中在数控机床控制或调节系统、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车削或镗削数控机床、电数字数据处理等领域,将此结果与美国商业出口管制清单进行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由此验证本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雪春 佘雅月
创新联合体是破解“卡脖子”难题的有效组织形式。识别创新联合体知识共创的影响因素,实现创新联合体知识共创,是有效发挥创新联合体作用的关键,但已有文献对创新联合体知识共创影响因素的识别尚不清晰。从系统角度出发,基于多主体说理论模型,从主体、客体、介体、环体4个方面分析提炼创新联合体知识共创的16个影响因素,采用二元语义-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对各因素的因果类别和重要程度展开深入研究,辨析创新联合体知识共创的原因组因素和结果组因素,并综合比较各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原因度和中心度得分,以此识别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创新联合体知识共创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知识共创平台是最重要的原因因素,知识共创绩效是最重要的结果因素,而知识存量水平、知识共享意愿、知识共创绩效、知识共创平台、数字技术工具、网络结构、政策制度是关键因素。鉴于此,要通过有效利用数字化工具、搭建知识共创平台,以及强化政府赋能营造优良知识共创环境,以提高创新联合体知识共创效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汤志伟 李昱璇 张龙鹏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研究科学合理的“卡脖子”技术识别方法对攻克“卡脖子”技术、提升国家技术实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卡脖子”技术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卡脖子”技术的识别原则和识别方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搜集关键核心技术35项,从中识别出“卡脖子”技术13项,得出电子信息产业“卡脖子”技术基础性特征突出、集成电路“卡脖子”威胁大、高端软件相对安全的结论,并从技术、企业、产业、社会层面出发提出我国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影 孙辉
基于协同追赶视角,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剖析技术和生态双元“卡脖子”情境下科技领军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研究发现:中国科技领军企业主要通过原创技术追赶(第Ⅰ类)和引进技术追赶(第Ⅱ类)两种战略,在技术和市场上缩小与国外领先企业的差距,突破性技术创新是主要的创新形式;两类科技领军企业分别通过“技术架构源头突破”和“技术授权自研突破”的模式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第Ⅰ类科技领军企业通过“技术联盟对冲突破”的模式破解技术生态封锁,两类企业都可以通过“技术平台兼容突破”的模式降低商业生态掣肘;第Ⅰ类科技领军企业的存在和快速进步有效促进第Ⅱ类科技领军企业持续获得知识更新,第Ⅱ类科技领军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则加速第Ⅰ类科技领军企业快速提升产品性能;在协同追赶突破性技术创新进程中,中国科技领军企业不仅承载起“双链”链长的使命担当,还通过“技术互补融通突破”的模式关联起“四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稳健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谭劲松 宋娟 王可欣 赵晓阳 仲淑欣
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是制约中国高质量发展难题,如何突破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亟需探索的问题。本文以中国高速列车牵引系统突破为案例对象,结合创新生态系统、耦合与关系多元性理论,探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规律。研究表明,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包括四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依赖的技术知识存在差异,因而核心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环节的技术特征,与创新生态系统成员构建适配的多元耦合网络:与科研机构构建研发导向型紧密耦合网络以突破集成技术;与部件研制企业建立研发导向型松散耦合网络以支持其突破负责的子技术分支;采用研发导向型松散耦合网络,促进所有部件研制企业协同创新以实现子技术分支匹配兼容;与创新生态系统上下游成员构建商业化导向型紧密耦合网络,促进研发网络和商业化网络交互迭代,持续提高技术可靠性,最终成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此外,由于新旧技术范式和企业技术能力差异,“落后-追赶”与“创新引领”阶段,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所依赖的有效耦合模式不同,具体表现在耦合网络的结构和演进特征方面。本研究拓展并深化创新生态系统“瓶颈”与耦合模式研究,为核心企业与政府协调创新生态系统成员间耦合关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困境提供启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朝晖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这充分说明了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重要结合点的鲜明特征,揭示了高校联动育人与创新的独特优势。对于创新型大学而言,育人与创新将是密不可分、叠加推进的过程,既可以通过促进科教协同、产教融合,及时把最新科研成果纳入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能够掌握"杀手锏"技术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多学科交叉 高层次人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庞磊
双向直接投资靶向产业设计能够有效地破解低端产业链向发展中国家外迁、高端产业链向发达国家回流难题,进一步提升我国“卡脖子”产业链的核链地位。基于靶向投资的视角,采用国泰安数据库、历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外商投资报告、投入产出表2000—2022年数据,实证研究双向直接投资和“卡脖子”产业链核链地位的内在关联,得出以下结论:双向直接投资内外联动与靶向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显著地提升了“卡脖子”产业链的核链地位;双向直接投资提升“卡脖子”产业链核链地位的作用强度存在行业异质性,表现为航空发动机短舱最强,光刻机最弱;双向直接投资提升“卡脖子”产业链核链地位的作用强度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最强,西北地区最弱;双向直接投资提升“卡脖子”产业链核链地位的作用存在时段异质性,表现为五个时段具有显著差异。据此提出对策建议:加大对双向直接投资的扶持力度,设定双向直接投资靶向目标,充分发挥人才强国战略和新型举国制度优势,进一步提升我国“卡脖子”产业链的核链地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坤 白如江 许海云
[目的/意义]"卡脖子"技术严重阻碍产业创新发展,准确识别与精准分析产业潜在"卡脖子"技术,是有的放矢地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降低产业"卡脖子"风险的重要前提。[方法/过程]文章构建省域视角下基于专利数据的产业潜在"卡脖子"技术识别与分析框架,从数据获取、产业潜在"卡脖子"技术识别、产业潜在"卡脖子"技术分析三部分给出具体的方法与流程,并以山东省区块链产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共识别出潜在轻度"卡脖子"技术3项、潜在重度"卡脖子"技术29项。[结果/结论]该分析框架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可以为产业技术情报研究提供实用分析工具,但其在指标选取、技术主题识别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深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