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46)
2023(18544)
2022(15487)
2021(14329)
2020(11892)
2019(27255)
2018(26907)
2017(51490)
2016(27852)
2015(31145)
2014(31089)
2013(31190)
2012(29015)
2011(26268)
2010(26454)
2009(24291)
2008(24134)
2007(21305)
2006(19121)
2005(17377)
作者
(81934)
(68065)
(67567)
(64208)
(43475)
(32360)
(30691)
(26651)
(25916)
(24475)
(23260)
(23087)
(21889)
(21689)
(21186)
(20687)
(20238)
(19760)
(19453)
(19433)
(17041)
(16938)
(16450)
(15559)
(15217)
(15188)
(15155)
(15027)
(13592)
(13571)
学科
(127807)
经济(127671)
(97754)
管理(90320)
(85684)
企业(85684)
方法(52251)
数学(42028)
数学方法(41672)
(35829)
中国(35772)
业经(35558)
(32965)
地方(28360)
农业(24987)
(24632)
(23653)
贸易(23635)
(23182)
(22943)
技术(22745)
(22664)
(22595)
财务(22527)
财务管理(22499)
环境(21547)
企业财务(21321)
理论(20382)
(19466)
(18664)
机构
学院(405432)
大学(404188)
(172271)
经济(168973)
管理(161345)
研究(141778)
理学(138247)
理学院(136705)
管理学(134779)
管理学院(134042)
中国(108760)
(88101)
科学(85565)
(77145)
(71864)
(67766)
研究所(65154)
中心(62448)
财经(61420)
(60418)
业大(59183)
北京(56602)
(55904)
农业(52876)
(52315)
师范(51852)
经济学(51763)
(51289)
(48614)
经济学院(46688)
基金
项目(269504)
科学(213255)
研究(198577)
基金(196267)
(170812)
国家(169339)
科学基金(145755)
社会(127085)
社会科(120524)
社会科学(120495)
(104435)
基金项目(103747)
自然(93378)
自然科(91205)
自然科学(91181)
自然科学基金(89607)
教育(88896)
(87418)
资助(80395)
编号(79611)
成果(64078)
(61479)
重点(60256)
(59520)
(57719)
课题(54945)
创新(53342)
国家社会(52598)
教育部(51009)
科研(50687)
期刊
(197011)
经济(197011)
研究(124304)
中国(80265)
管理(64306)
(62833)
学报(61345)
(59414)
科学(59397)
大学(46819)
学学(44164)
农业(43777)
教育(42151)
(37137)
金融(37137)
技术(35771)
业经(33457)
经济研究(31326)
财经(30531)
(26397)
问题(25629)
(25412)
技术经济(22122)
(20711)
世界(19902)
科技(19819)
现代(19709)
图书(19075)
商业(18905)
理论(18290)
共检索到614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丰军辉  吴贤荣  
研究首先测算了我国1992~2010年期间以及31个省(市、区)2010年的种植业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运用序列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方法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考察了中国1992~2010年种植业碳排放与其产业发展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2010年我国种植业碳排放总量为18 366.84万t,较1992年增加了35.62%,呈现"上升-平稳-上升"的3个阶段变化趋势。横向来看,区域差异明显,排在前10位的地区占全国种植业碳排总量的62.97%,而排在后10位的地区仅占全国7.18%;江西种植业碳排放强度最高,达1 197.86kg/万元种植业产值,北京最低,仅为219.86kg/万元种植业产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蕊   伍国勇   高强  
充分发挥种植业系统的碳补偿潜力,有助于“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对2006~202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种植业碳补偿率测度基础上,分析其总体演变、区域差异及空间关联性,并将系统动力学SD仿真模型纳入分析框架,对中国种植业碳补偿发展潜力进行系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种植业碳补偿率整体大于1,总体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平均水平在5.3左右。(2)种植业碳补偿率区域间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省域层面碳补偿水平参差不齐,差值高达11.60。(3)从时间维度来看,辽宁省、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州省碳补偿水平显著提高,而北京市碳补偿水平有下降趋势。(4)不同情境下种植业碳补偿潜力变化幅度不同,碳补偿率按照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常规发展、综合发展和强化节能减排发展的顺序从低到高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强化农资投入发展情境下碳补偿率则出现逐年下降趋势。据此,提出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区域差异化发展,建立与农业污染物减排相关的财政支持体系,制定合理有效的减碳增汇发展政策等建议,为全面发挥种植业碳补偿能力,推进社会整体碳均衡提供施政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丁宝根  赵玉  邓俊红  
[目的]研究中国种植业碳排放的时空差异、脱钩特征及驱动因素,为中国种植业低碳化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01-2018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种植业农用物资投入、种植业产值等统计数据,通过IPCC碳排放系数法对种植业碳排放量进行测度,采用Tapio模型揭示中国种植业碳排放脱钩特征,并进一步运用LMDI模型探析种植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1)中国种植业碳排总量近年来趋于下降,化肥是其最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源及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2)中国种植业碳排放脱钩类型近年来整体上呈现强脱钩,但省际差异化明显;(3)生产效率的碳排放抑制作用趋于增强,生产结构的碳排放增加效应显著,产出水平是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劳动因素的碳排放增加效应趋于下降。[结论]应坚持科技创新与结构优化、注重因地制宜与突出重点、着力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以期实现中国种植业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国栋  
本文根据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提出了发展营养体产业是高效利用我国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的有效途径的观点 ,比较了营养体产业和传统农业在光能利用和产量等方面的差别 ,指出了营养体产业的技术关键是科学利用 S-型生长曲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德娟  周琼  曾玉荣  
以福建省漳州市五类种植业家庭农场为例,从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经营特征、土地来源、经营策略、面临的主要困境、农场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及对未来的规划等方面进行比较,对比分析各类农场的经营特色及所处的外部环境、共性及差异,进而探讨种植业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的经营效果以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应完善土地流转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家庭农场的补贴政策,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及加强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理念。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谢永浩  刘争  
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因此测算种植业碳排放量、碳汇量对政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0年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主要农作物、主要农用物资消耗量的年度数据测算中国31个省份种植业碳排放量、碳汇量,运用灰色预测法GM(1,1)预测中国31个省份未来5年的碳排放量,深入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并采用基尼系数研究中国省域种植业碳汇量、碳排放量的公平性。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碳排放总量最高,广西碳汇总量、净碳汇总量最高。(2)从时间序列看,中国种植业碳排放高峰已经过去,并且种植业未来碳排放量有明显下降趋势。不管是到达碳排放高峰的时间点、碳排放总量还是未来碳排放量下降趋势都出现明显的"马太效应",即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另外,新疆、黑龙江和河南部分主要农用物资(农用塑料薄膜、农用化肥和灌溉)碳排放量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3)从空间分布看,河南、山东、安徽以及吉林属于高-高型地区,四川和新疆属于高-低型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种植业碳排放基尼系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基尼系数大小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高值基尼系数在地理分布上,明显呈现沿海性的特征。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种植业碳汇量基尼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基尼系数的大小与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有负相关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阚中华  
苏北是江苏种植业生产主要地区,发展节约型种植业对农村经济增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对苏北种植业发展现状分析,梳理影响种植业发展的劳动人口素质、农村劳动力流动、生产经营方式、生产资料使用效率等影响因素,提出促进苏北节约型种植业发展内生路径选择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旋  张良茂  胡荣桂  宋明伟  
农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人为因素源,探寻农业生产碳排影响因素,对实现农业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以中国粮食主产区华中地区为背景,综合运用IPCC(2006)推荐的方法估算华中地区1994~2013年种植业生产的碳排放量,基于Kaya恒等式、灰色关联模型对华中地区种植业生产的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识别并探讨主要影响因素的贡献。结果显示:(1)华中地区1994~2013年种植业生产碳排放呈上升趋势,2013年达到了11 257.63万t CO2-eq。其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的种植业生产碳排放增幅分别为101.29%、24.88%、21.73%;(2)在过去的20 a中,种植业生产效率、种植业结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卫洪  漆雁斌  
农业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畜牧生产及水稻种植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甲烷。本文运用计量模型对影响甲烷排放的相关生产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随着水稻种植结构的改善和畜牧养殖方式的变化,稻谷种植面积和大牲畜饲养数量对减少农业源甲烷的排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有效控制和减缓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进而促进我国低碳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飞跃  卢凤君  张佑林  
本文对中药种植业发展中的三个关键问题———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药材基地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GAP认证 ,进行了综述和剖析 ,并分别提出具有很强针对性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大东  端木斌  
自1998年以来,浙江省种植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种植业走向全面市场化的轨道,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鲜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该文提出了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科技支撑水平、推进种植业产业化进程与注重农产品安全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振霞  
内蒙古自治区是农业大省,种植业在第一产业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如何解决种植业发展中的问题至关重要。文章利用调研、文献及统计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种植业发展概况做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内蒙古优势产业平稳,新型马铃薯、蔬菜等经济作物发展迅速,种植业逐步走向市场化道路。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民素质较低、农技推广退伍老化、市场信息体系不健全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努力提高种植业科技水平,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完善土地制度,推进规模化经营,创新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杰  孙自敏  
本文基于1998—2018年31个省份的种植业碳生产率,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和Markov链方法对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种植业碳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进行实证考察。研究表明,中国种植业碳生产率整体呈上升态势,但总体区域差异表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倒“N”型演变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部分经济区存在显著的梯度差异和极化特征;在整体上中国种植业碳生产率向高水平方向转移趋势明显,高水平地区种植业碳生产率呈自我强化状态且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种植业碳生产率的提升不仅要把握种植业碳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还要积极利用经济区之间种植业碳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实现中国种植业碳生产率的跨区域协同提升。
[期刊] 预测  [作者] 张吉峰  
泰安市种植业和畜牧业协调发展实验研究张吉峰(泰安市统计局271000)1引言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在泰安市的农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波动直接影响农业的波动,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必然的联系。如不能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关系,必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新宇  胡熹至  
本文基于2008~2018年粤鄂两省市级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对样本区域内种植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与分解,在此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不同环节农机服务对种植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机作业服务环节从业人员数对种植业生产效率、纯技术效率影响显著为正,但服务机构数对二者的影响显著为负;农机教育培训业服务机构数对种植业生产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从业人员数对规模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环节从业人员数对种植业生产效率、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为农机作业服务、教育培训服务、技术推广服务三个环节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对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