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2)
- 2023(11412)
- 2022(9247)
- 2021(8633)
- 2020(7264)
- 2019(16407)
- 2018(15946)
- 2017(30760)
- 2016(16530)
- 2015(18459)
- 2014(18001)
- 2013(18057)
- 2012(16974)
- 2011(15189)
- 2010(15495)
- 2009(14679)
- 2008(14874)
- 2007(13384)
- 2006(12066)
- 2005(11329)
- 学科
- 业(77396)
- 济(76309)
- 经济(76220)
- 企(69344)
- 企业(69344)
- 管理(62675)
- 方法(32185)
- 农(26974)
- 业经(26333)
- 财(25410)
- 数学(24661)
- 数学方法(24469)
- 中国(21906)
- 农业(18988)
- 务(18175)
- 财务(18160)
- 财务管理(18145)
- 策(17449)
- 企业财务(17149)
- 制(16935)
- 贸(16554)
- 技术(16548)
- 贸易(16545)
- 易(16223)
- 和(14466)
- 划(14001)
- 体(12636)
- 理论(12075)
- 银(11758)
- 银行(11743)
- 机构
- 学院(244404)
- 大学(238963)
- 济(115989)
- 经济(114152)
- 管理(98380)
- 研究(85816)
- 理学(83527)
- 理学院(82744)
- 管理学(81930)
- 管理学院(81460)
- 中国(70675)
- 财(53332)
- 京(50884)
- 科学(47667)
- 所(43611)
- 农(42550)
- 财经(41584)
- 研究所(39088)
- 中心(38328)
- 经(38001)
- 江(37370)
- 经济学(35657)
- 农业(33143)
- 业大(33040)
- 北京(32885)
- 经济学院(32110)
- 财经大学(30536)
- 院(30452)
- 州(28930)
- 商学(28071)
- 基金
- 项目(154156)
- 科学(123952)
- 研究(115788)
- 基金(114769)
- 家(99353)
- 国家(98455)
- 科学基金(85407)
- 社会(77016)
- 社会科(73177)
- 社会科学(73164)
- 基金项目(58950)
- 省(58159)
- 自然(53172)
- 自然科(51993)
- 自然科学(51977)
- 自然科学基金(51187)
- 教育(51107)
- 划(48613)
- 资助(47648)
- 编号(45008)
- 成果(36197)
- 业(35941)
- 部(35668)
- 创(34919)
- 发(34690)
- 重点(34427)
- 国家社会(32884)
- 创新(31868)
- 课题(31162)
- 教育部(30807)
- 期刊
- 济(133732)
- 经济(133732)
- 研究(77692)
- 中国(47899)
- 财(43344)
- 管理(42109)
- 农(40783)
- 科学(33239)
- 学报(31827)
- 农业(28450)
- 融(27076)
- 金融(27076)
- 大学(25190)
- 学学(24032)
- 业经(22487)
- 经济研究(22233)
- 技术(21993)
- 财经(21503)
- 教育(19586)
- 经(18761)
- 业(18320)
- 问题(17082)
- 贸(16336)
- 世界(15778)
- 技术经济(15191)
- 国际(14682)
- 现代(12758)
- 经济管理(11313)
- 商业(10971)
- 统计(10812)
共检索到381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蒋和平 辛岭
本文主要对中国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生产现状展开分析,找出了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种植业生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卫荣 王秀东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始终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笔者对2006~2012年我国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重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单产、产量等生产现状分析,发现我国粮食产量趋于稳定,糖料、油料作物产量增长较快,而棉花处于波动中逐渐收缩的趋势。针对种植业面临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差、生产成本增加、土地细碎化等成产瓶颈等问题,最终得出结论:我国发展种植业要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实现劳动、土地、生产资料以及技术的集约型发展方式。
关键词:
种植业 农产品 集约型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耀高
本文结合国际情况对我国饲料生产地位、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必须对我国现行种植业进行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树立全新种植业生产体系“三元”结构概念;丰富种植业生产内容;拓宽“农作地”范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耀高
本文结合国际情况对我国饲料生产地位、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必须对我国现行种植业进行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树立全新种植业生产体系“三元”结构概念;丰富种植业生产内容;拓宽“农作地”范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为农 孙永朋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逐步深入,其核心组成部分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正在步入优化升级阶段,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即区域性生产格局正在形成,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推广,生产者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产业化经营持续推进,标准化生产初步显现。但是,种植业结构优化升级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其中包括资源短缺、生产者组织化程度低、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开放条件下的市场激烈竞争等。这些制约因素互相渗透、互相牵涉,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阻碍和延缓了结构优化。为此要确定好种植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体思路,构建结构优化、资源整合、产出比大、质量安全、产业延伸、附加值高的种植业产业体系,进一步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孔德雷 姜培坤
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需要各个行业领域的参与。与其他行业不同,种植业既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又有巨大的固碳增汇潜力,推进种植业领域减排增汇是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梳理了种植业领域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_2O)和甲烷(CH_4)]主要排放源,包括过量施用氮肥、节水灌溉稻田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导致的N_2O排放;淹水稻田以及反刍动物造成的CH_4排放;除了上述直接排放,种植生产过程中还会有大量的间接碳排放。着重分析了种植业温室气体减排与固碳增汇潜力,汇总了主要的减排增汇途径,包括旱地N_2O减排和稻田CH_4减排;通过有机肥施用、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以及种植业废弃物热解炭化还田来增加种植业固碳增汇潜力。讨论了碳标签和碳交易对于推动中国种植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可行性与重要性,明确了种植业领域的减排增汇必须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前提,避免盲目减排、过度减排,必须与种植业绿色发展协同进行,建立完善的保障和创新体系,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助力。参49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杰 孙自敏
本文基于1998—2018年31个省份的种植业碳生产率,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和Markov链方法对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种植业碳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进行实证考察。研究表明,中国种植业碳生产率整体呈上升态势,但总体区域差异表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倒“N”型演变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部分经济区存在显著的梯度差异和极化特征;在整体上中国种植业碳生产率向高水平方向转移趋势明显,高水平地区种植业碳生产率呈自我强化状态且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种植业碳生产率的提升不仅要把握种植业碳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还要积极利用经济区之间种植业碳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实现中国种植业碳生产率的跨区域协同提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玮韡 张慧 庄佩芬
通过对空间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生产规模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指数的计算,描述了1998-2018年中国种植业生产集聚的时空特征,采用时间空间双向固定的杜宾模型对生产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中国种植业生产集聚的影响因素,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国种植业生产集聚程度呈现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生产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耕地数量、化肥利用效率、交通设施密度、财政支农力度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种植业生产集聚程度的提升,而农村人力资本不能对集聚起到正向促进作用,成灾程度、机械化水平和经济开放程度的影响效果不显著。提出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建设农产品配套产业链等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廖耀先
种植业生产技术效率的讨论与度量四川省农科院发展战略研究室廖耀先技术效率的概念,是和边界生产函数、分配效率一起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M·J·法瑞尔(M·J·Farrell)于1957年在题为《生产效率的度量》一文中首次提出。法瑞尔认为,边界生产函数值即...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合光 孙东升 杨秀平
本文分析了1990年以来世界植物性产品贸易发展状况和市场格局,归纳了其发展特征,并展望了其中短期走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宇露
本文通过构建专业化系数,衡量了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业区域分工的水平,对其特点进行总结。同时,本文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评价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业区域分工的方向,进而提出了构建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业区域分工引导机制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长生 李光泗 徐翔
粮食流通体制是影响种植业生产的重要政策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种植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变动的速度显著加快,地区间变动存在一定差别,东部地区变动的幅度与速度显著快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快于中部地区。以放松管制为特征的第一次与第三次粮改中,我国粮食种植比例均发生了跳跃性的下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冯文丽 刘泽青
棉花在我国是仅次于粮食的大宗农产品,关系基本民生保障和基础产业体系安全,是重要的战略性物资。长期以来,受农资价格上升等因素影响,我国棉花种植的生产成本逐渐增加,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市场风险大,加剧了棉农种植收益的不稳定性,对棉农种植积极性产生较大影响。为了稳定棉花价格、保护棉农植棉积极性和植棉利益,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棉花种植支持保护政策。论文在对我国现有棉花种植差别化补贴政策、棉花目标价格保险试点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借鉴美国利用农业保险支持棉花种植业的经验、发展棉花区域收入保险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保险 棉花保险 区域收入保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信桂新 魏朝富 杨朝现 邓华
在粮食连年增收的同时,粮食产销平衡区却成为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软肋。本文以粮食产销平衡区重庆市为研究区,利用统计数据和半结构访谈信息,构建种植业变化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多维分析模型,研究了1978-2011年重庆市种植业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结果表明,11978-2011年重庆市种植业变化呈现粮食作物收缩、菜瓜果作物扩张的竞争态势,区域种植模式从"以粮为主"转变为"粮菜兼顾",实现了转型增效;2重庆市种植业变化特征是各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以农户经营自主权放开为起点、各类因素诱致的环境变化为条件、作物的不同特性为依据发展演化而致的;3划定粮食生产红线、转变粮食作物种植模式、加快菜瓜果作物生产机械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