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17)
- 2023(12518)
- 2022(10330)
- 2021(9469)
- 2020(8256)
- 2019(18998)
- 2018(18478)
- 2017(35128)
- 2016(19062)
- 2015(21569)
- 2014(21362)
- 2013(21654)
- 2012(20293)
- 2011(18315)
- 2010(18388)
- 2009(17558)
- 2008(17870)
- 2007(16143)
- 2006(14014)
- 2005(12954)
- 学科
- 济(92524)
- 经济(92427)
- 业(80758)
- 企(71735)
- 企业(71735)
- 管理(66160)
- 方法(42972)
- 数学(34316)
- 数学方法(34097)
- 农(28846)
- 业经(27685)
- 财(27626)
- 中国(24368)
- 农业(20400)
- 务(20008)
- 财务(19992)
- 财务管理(19965)
- 企业财务(18867)
- 贸(18499)
- 贸易(18490)
- 易(17988)
- 制(17489)
- 技术(17367)
- 和(16872)
- 学(15478)
- 地方(14948)
- 策(14854)
- 划(14843)
- 理论(13767)
- 体(13254)
- 机构
- 学院(289348)
- 大学(287250)
- 济(130675)
- 经济(128449)
- 管理(113194)
- 研究(99411)
- 理学(97189)
- 理学院(96104)
- 管理学(94828)
- 管理学院(94277)
- 中国(78783)
- 京(61218)
- 科学(59615)
- 财(58725)
- 农(52763)
- 所(51142)
- 财经(47278)
- 研究所(46326)
- 中心(44698)
- 江(43332)
- 经(42944)
- 业大(42471)
- 农业(41666)
- 经济学(40984)
- 北京(38969)
- 经济学院(37239)
- 院(35179)
- 财经大学(34734)
- 范(34291)
- 师范(33988)
- 基金
- 项目(187220)
- 科学(148994)
- 基金(139243)
- 研究(134843)
- 家(121518)
- 国家(120530)
- 科学基金(103877)
- 社会(88806)
- 社会科(84380)
- 社会科学(84359)
- 基金项目(73898)
- 省(71499)
- 自然(66784)
- 自然科(65285)
- 自然科学(65264)
- 自然科学基金(64164)
- 划(59910)
- 教育(59826)
- 资助(56786)
- 编号(52144)
- 部(42418)
- 重点(42129)
- 创(41289)
- 成果(41127)
- 发(40948)
- 业(40266)
- 国家社会(37981)
- 创新(37960)
- 教育部(36238)
- 科研(36027)
- 期刊
- 济(145023)
- 经济(145023)
- 研究(86334)
- 中国(51866)
- 农(48736)
- 财(48132)
- 管理(43826)
- 学报(43259)
- 科学(42421)
- 农业(33328)
- 大学(32771)
- 学学(31305)
- 融(25736)
- 金融(25736)
- 技术(24790)
- 财经(24147)
- 业经(24039)
- 经济研究(23621)
- 业(21307)
- 经(20931)
- 教育(19876)
- 问题(19731)
- 技术经济(17636)
- 贸(17535)
- 统计(17041)
- 世界(16511)
- 国际(15095)
- 策(15012)
- 现代(14285)
- 商业(13750)
共检索到431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卫东
基于1980—2012年中国29个省区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数据,运用空间统计方法考察和分析了中国省域种植业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进一步探索了种植业的地理集聚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中国种植业在整体和局部区域上都表现出了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分布呈现非随机的地理集聚格局,种植业的省际空间关联性和异质性非常明显,具有强烈的省际空间溢出效应;种植业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空间分布模式,并且其高—高集聚核心区域明显扩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邓宗兵 封永刚 张俊亮 王炬 田维波
【目的】认识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演进趋势和集聚效应。【方法】综合利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地区平均集聚率、空间相关系数等指标测算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水平,并用引入地理集聚度的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中国种植业产业的集聚效应。【结果】种植业总体上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但不同行业的地理集聚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呈现不断增强趋势,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种植业呈现出专业化、连片化的地理集聚特征;种植业产业地理集聚对产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结论】着力提高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区域性的管理和服务,为产业集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根据比较优势推进具有地区特色的专业化产业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吉亚辉 杨应德
采用空间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利用Open Goeda分析工具,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产值高、发展最快的都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即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形成高值集聚区。西部地区各省份的产值呈低值分布,形成低值集聚区。中部地区各省份产值较高且与高值区毗邻,分布较为集中。进一步按行业分析,发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空间自相关系数远远高于其他行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空间自相关系数较高;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空间自相关系数较小;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空间自相关系数最小,这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依...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统计 空间分布 集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谭卓 王云飞 李振兴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主要种植作物作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归纳出湖南省种植结构三元分布的特点,继而运用列联分析法,得出湖南省种植产业结构自2002年来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论。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总结出科技投入、劳动力资源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为增加经济作物单位产量的关键因素。最后结合分析结果和现实情况,对湖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政策建议:即大力发展精优产品,推进种植业进行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劳动密集度、全产业链的战略调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贺亚亚 李谷成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农业生产活动的空间集聚效应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因此,了解中国农业地理集聚状况及其演变规律尤为重要。本文利用克鲁格曼指数和区位熵指数考察了1978-2012年间中国29个省(市、区)20种农作物的区域分工、专业化水平及演变规律,并结合全局和局部Moran’s I指数分析了中国省域农作物的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从专业分工角度来看,中国农业种植结构差异性逐渐增强,各地区农作物的专业化水平随时间不断变化,同时各作物种植优势地区存在不同程度地转移;从集聚分布情况来看,中国绝大多数农作物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在时空与地理两种不同的关联路径下,农作物空间关联性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二玲 朱纪广 李小建
目前对农业地理集聚和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计算和比较中国2008年种植业不同分类层次中类、小类和细类的平均基尼系数、平均Moran’s I指数和各层次农作物的专业化指数发现,在中国省域层次上(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种植业具有一定的地理集聚态势,且种植业划分越细,空间集聚和专业化生产趋势越明显。从大类看,种植业生产分布相对分散,各省在大类上"大而全"的生产,但从较小类上更加集聚和专业化。中国种植业区域专业化生产格局已逐步出现。大宗农产品的区域专业化程度较低,而经济作物区域专业化程度很高。虽然具体的空间集聚格局是由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各种农作物生产条件的匹配程度来决定的,但政府决策、制度变革等社会因素在区域专业化生产上起着重要作用,是对自然集聚格局的优化调节。定量测度种植业地理集聚与专业化发展的空间格局,找出进行农业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具有潜力的具体区位,可以加大政府对种植业空间布局调控优化的作用,对各地区制定具体的农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肖卫东
本文基于中国29个省份种植业总播种面积及6种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从产业和地区两个方面系统地刻画了1980~2010年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及变化趋势,并揭示了其影响因素。从整体上看,中国种植业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不同农作物生产的地理集聚存在显著的差异。中国种植业的地理集聚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并且具有显著的拐点特征和明显的"先小幅增强、随后显著增强、后趋于减弱"阶段性特征。中国种植业的地理集聚区域是中部地区,主要省份种植业呈现出明显的中度地理集聚特征。一些农作物生产还呈现出高度集聚在少数省(区、市)的特征,地区垄断性趋势不断增强。影响种植业地理集聚的因素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主要包括...
关键词:
种植业 地理集聚 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向豪 陈彤 姚娟
基于1989—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地州种植业及8类作物的产量数据,运用重心移动模型、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对新疆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整体而言,新疆种植业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具有明显的拐点和阶段性特征,种植业整体重心呈现出向北偏东的移动趋势,不同作物地理集聚具有显著差异。一些农作物的生产高度集聚在少数地州,地区垄断性不断增强。影响新疆种植业地理集聚的因素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主要包括资源禀赋、技术环境、产业环境和制度环境等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娜 尤飞 林宪生
该文基于2001~2011年江苏省77个县市种植业总种植面积及6类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数据,运用产业集聚方法中的重心移动法、区位基尼系数法和莫兰指数法,对江苏种植业整体地理集聚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种植业重心快速向西北方向移动,集聚程度逐年增大,苏北、苏中、苏南种植业集聚具有明显的地域梯度特征。运用上述方法分析6类主要农作物(小麦、稻谷、玉米、棉花、油料、蔬菜)2001~2011年的重心演变轨迹、集聚程度和高值集聚区作具体分布,结果显示:除了棉花,其他农作物重心都快速向北移动;6类农作物基尼系数都大于0,说明都存在集聚现象;高值集聚区在苏北都有分布;6类农作物在2008年地理集聚显著...
关键词:
江苏省 种植业 空间集聚 集聚驱动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玮韡 张慧 庄佩芬
通过对空间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生产规模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指数的计算,描述了1998-2018年中国种植业生产集聚的时空特征,采用时间空间双向固定的杜宾模型对生产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中国种植业生产集聚的影响因素,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国种植业生产集聚程度呈现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生产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耕地数量、化肥利用效率、交通设施密度、财政支农力度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种植业生产集聚程度的提升,而农村人力资本不能对集聚起到正向促进作用,成灾程度、机械化水平和经济开放程度的影响效果不显著。提出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建设农产品配套产业链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储霞玲 黄修杰 姚飞 马力 洪建军
[目的]利用种植业产量数据,在县域层面上分析1997—2016年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的时空演化规律及空间集聚效应。[方法]在通过区位熵模型计算农业专业化指数的基础上,引入重心模型和GIS空间可视化技术分析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程度的时空分异特征,最后利用空间自相关探究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的时空集聚效应。[结果](1)1997—2016年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程度逐渐提升,尤以2007—2016年提升速度最快,这种变化趋势得益于广东省专业镇相关政策实施效果的显现。(2)粮食生产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目前已在粤北(河源市和梅州市西部)、粤西(阳江市)和珠三角(江门市)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蔬菜专业化集聚优势区基本未发生变化,主要分布在广州市和东莞市等城市化水平较高区域。瓜果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空间集聚效应不明显,种植区域分散和相对集中并存,专业化集聚优势区从粤北地区转移到珠三角及偏北区域(肇封开县、德庆县、郁南县)。桑茶专业化区域重心从广东省东北部转移到西南部,目前在粤北的云浮、粤西的茂名形成了明显的专业化分工区域,但规模较小。(3)广东省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专业化格局。粮食专业化产区的空间布局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决定了蔬菜专业化产区的分布呈现杜能模型的圈层结构,瓜果和桑茶专业化产区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其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继承性。[结论]应从优化调整农业专业化空间布局、突破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广东省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效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雪瑞
文章使用空间统计方法,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但自东向西集聚度逐渐减少,分布非常不均匀,并且表现出强烈的正负极化效应。同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就业集聚的地区,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出集聚度递减趋势。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统计分析 空间分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云刚
以《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自创刊至2009年底所刊载的城市地理学相关论文共523篇为数据源,对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论文数量、研究类型、研究方法、研究主题、作者单位等方面归纳了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动态特征,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估算了核心作者群及其论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视角由侧重宏观逐步转变为宏微观并重,使用数量方法的研究明显增多,基于案例分析的实证研究逐渐成为主流。在研究主题上,城市化、城市体系、城市空间结构成为研究热点;在作者群变化上,核心作者人数及其论文篇数增加但比重下降,说明中国城市地理学正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本文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呼吁中国城市地理学注重研究规范的引导和核心作者的培育,以利于学科持久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宏
本文利用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运用结构贡献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八五"到"十五"时期中国种植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对种植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持续不断但作用有所减弱,价格贡献则呈震荡趋势且对总产值变动幅度产生较大影响,而播种面积、种植业内部结构和种植业区域结构的贡献仍持续不断。在粮食作物中,各因素的贡献与它们对种植业总体的贡献基本上一致,但在经济作物中,各因素的贡献与它们对种植业总体的贡献有差异。
关键词:
种植业 贡献因素 因素分解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