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49)
- 2023(10376)
- 2022(8325)
- 2021(7665)
- 2020(6517)
- 2019(14622)
- 2018(14186)
- 2017(26595)
- 2016(14316)
- 2015(16309)
- 2014(15808)
- 2013(15900)
- 2012(14700)
- 2011(13066)
- 2010(13084)
- 2009(12115)
- 2008(12317)
- 2007(10870)
- 2006(9515)
- 2005(8990)
- 学科
- 业(70294)
- 济(68814)
- 经济(68736)
- 企(64586)
- 企业(64586)
- 管理(53450)
- 方法(29701)
- 业经(24791)
- 农(22511)
- 数学(22257)
- 数学方法(22170)
- 财(22095)
- 中国(18895)
- 务(17052)
- 财务(17049)
- 财务管理(17041)
- 农业(16563)
- 企业财务(16082)
- 技术(15670)
- 制(14217)
- 贸(13896)
- 贸易(13886)
- 易(13579)
- 和(13235)
- 策(12903)
- 划(12768)
- 理论(12369)
- 体(12120)
- 企业经济(10571)
- 技术管理(10261)
- 机构
- 学院(213325)
- 大学(207609)
- 济(99123)
- 经济(97771)
- 管理(83585)
- 研究(73687)
- 理学(71571)
- 理学院(70787)
- 管理学(70055)
- 管理学院(69639)
- 中国(61066)
- 京(44334)
- 财(44327)
- 科学(42940)
- 所(37298)
- 农(37189)
- 财经(35541)
- 研究所(33838)
- 经(32622)
- 中心(32147)
- 江(31653)
- 经济学(31185)
- 业大(29272)
- 农业(29204)
- 北京(28308)
- 经济学院(28277)
- 院(26442)
- 财经大学(26228)
- 商学(24906)
- 商学院(24693)
- 基金
- 项目(139104)
- 科学(112065)
- 基金(104277)
- 研究(102015)
- 家(91282)
- 国家(90526)
- 科学基金(78907)
- 社会(67707)
- 社会科(64381)
- 社会科学(64369)
- 基金项目(55237)
- 省(52785)
- 自然(50436)
- 自然科(49364)
- 自然科学(49350)
- 自然科学基金(48582)
- 教育(45619)
- 划(43875)
- 资助(41939)
- 编号(38786)
- 业(33783)
- 创(32110)
- 重点(31922)
- 部(31838)
- 发(31050)
- 成果(29574)
- 国家社会(29493)
- 创新(29238)
- 中国(28133)
- 教育部(27463)
共检索到322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贺亚亚 李谷成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农业生产活动的空间集聚效应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因此,了解中国农业地理集聚状况及其演变规律尤为重要。本文利用克鲁格曼指数和区位熵指数考察了1978-2012年间中国29个省(市、区)20种农作物的区域分工、专业化水平及演变规律,并结合全局和局部Moran’s I指数分析了中国省域农作物的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从专业分工角度来看,中国农业种植结构差异性逐渐增强,各地区农作物的专业化水平随时间不断变化,同时各作物种植优势地区存在不同程度地转移;从集聚分布情况来看,中国绝大多数农作物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在时空与地理两种不同的关联路径下,农作物空间关联性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向豪 陈彤 姚娟
基于1989—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地州种植业及8类作物的产量数据,运用重心移动模型、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对新疆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整体而言,新疆种植业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具有明显的拐点和阶段性特征,种植业整体重心呈现出向北偏东的移动趋势,不同作物地理集聚具有显著差异。一些农作物的生产高度集聚在少数地州,地区垄断性不断增强。影响新疆种植业地理集聚的因素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主要包括资源禀赋、技术环境、产业环境和制度环境等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邓宗兵 封永刚 张俊亮 王炬 田维波
【目的】认识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演进趋势和集聚效应。【方法】综合利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地区平均集聚率、空间相关系数等指标测算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水平,并用引入地理集聚度的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中国种植业产业的集聚效应。【结果】种植业总体上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但不同行业的地理集聚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呈现不断增强趋势,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种植业呈现出专业化、连片化的地理集聚特征;种植业产业地理集聚对产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结论】着力提高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区域性的管理和服务,为产业集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根据比较优势推进具有地区特色的专业化产业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肖卫东
本文基于中国29个省份种植业总播种面积及6种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从产业和地区两个方面系统地刻画了1980~2010年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及变化趋势,并揭示了其影响因素。从整体上看,中国种植业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不同农作物生产的地理集聚存在显著的差异。中国种植业的地理集聚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并且具有显著的拐点特征和明显的"先小幅增强、随后显著增强、后趋于减弱"阶段性特征。中国种植业的地理集聚区域是中部地区,主要省份种植业呈现出明显的中度地理集聚特征。一些农作物生产还呈现出高度集聚在少数省(区、市)的特征,地区垄断性趋势不断增强。影响种植业地理集聚的因素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主要包括...
关键词:
种植业 地理集聚 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二玲 朱纪广 李小建
目前对农业地理集聚和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计算和比较中国2008年种植业不同分类层次中类、小类和细类的平均基尼系数、平均Moran’s I指数和各层次农作物的专业化指数发现,在中国省域层次上(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种植业具有一定的地理集聚态势,且种植业划分越细,空间集聚和专业化生产趋势越明显。从大类看,种植业生产分布相对分散,各省在大类上"大而全"的生产,但从较小类上更加集聚和专业化。中国种植业区域专业化生产格局已逐步出现。大宗农产品的区域专业化程度较低,而经济作物区域专业化程度很高。虽然具体的空间集聚格局是由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各种农作物生产条件的匹配程度来决定的,但政府决策、制度变革等社会因素在区域专业化生产上起着重要作用,是对自然集聚格局的优化调节。定量测度种植业地理集聚与专业化发展的空间格局,找出进行农业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具有潜力的具体区位,可以加大政府对种植业空间布局调控优化的作用,对各地区制定具体的农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卫东
基于1980—2012年中国29个省区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数据,运用空间统计方法考察和分析了中国省域种植业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进一步探索了种植业的地理集聚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中国种植业在整体和局部区域上都表现出了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分布呈现非随机的地理集聚格局,种植业的省际空间关联性和异质性非常明显,具有强烈的省际空间溢出效应;种植业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空间分布模式,并且其高—高集聚核心区域明显扩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饶品样
现代服务业集聚是伴随着城市功能结构的提升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文章以"现代服务业集聚"这一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将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涉及的14个服务行业的相关数据作为统计范围,利用产业集聚测度方法对中国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指数进行测算,分析中国现代服务业及内部行业的集聚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服务业区域集聚程度与行业内企业集聚程度存在不一致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与制造业集聚地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至此生产型服务业集聚水平高于消费型服务业;中国现代服务业地理集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资源禀赋对服务业集聚影响较大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地理集聚 产业扩散 区域产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三忙 李善同
文章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制造业地理集聚程度明显提高,制造业已显现出较高的集聚水平,东部地区是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区域;(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制造业空间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类型制造业地理集聚的特征及时空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制造业地区专业化分工格局在中国基本形成;(3)近年来促进产业扩散的离心力作用开始显现,部分制造业呈现由东部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的态势。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集聚 产业扩散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储霞玲 黄修杰 姚飞 马力 洪建军
[目的]利用种植业产量数据,在县域层面上分析1997—2016年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的时空演化规律及空间集聚效应。[方法]在通过区位熵模型计算农业专业化指数的基础上,引入重心模型和GIS空间可视化技术分析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程度的时空分异特征,最后利用空间自相关探究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的时空集聚效应。[结果](1)1997—2016年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程度逐渐提升,尤以2007—2016年提升速度最快,这种变化趋势得益于广东省专业镇相关政策实施效果的显现。(2)粮食生产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目前已在粤北(河源市和梅州市西部)、粤西(阳江市)和珠三角(江门市)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蔬菜专业化集聚优势区基本未发生变化,主要分布在广州市和东莞市等城市化水平较高区域。瓜果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空间集聚效应不明显,种植区域分散和相对集中并存,专业化集聚优势区从粤北地区转移到珠三角及偏北区域(肇封开县、德庆县、郁南县)。桑茶专业化区域重心从广东省东北部转移到西南部,目前在粤北的云浮、粤西的茂名形成了明显的专业化分工区域,但规模较小。(3)广东省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专业化格局。粮食专业化产区的空间布局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决定了蔬菜专业化产区的分布呈现杜能模型的圈层结构,瓜果和桑茶专业化产区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其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继承性。[结论]应从优化调整农业专业化空间布局、突破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广东省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效益。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玮韡 张慧 庄佩芬
通过对空间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生产规模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指数的计算,描述了1998-2018年中国种植业生产集聚的时空特征,采用时间空间双向固定的杜宾模型对生产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中国种植业生产集聚的影响因素,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国种植业生产集聚程度呈现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生产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耕地数量、化肥利用效率、交通设施密度、财政支农力度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种植业生产集聚程度的提升,而农村人力资本不能对集聚起到正向促进作用,成灾程度、机械化水平和经济开放程度的影响效果不显著。提出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建设农产品配套产业链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俊伟 陈永福 余乐 尹昌斌
运用1996—2016年中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相关数据,采用区位基尼系数指标测度中国生猪养殖业时空分布及其演变特征,进一步运用Moran′s I指数从空间相关性角度对生猪养殖业的地理集聚效应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影响中国生猪养殖业地理集聚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生猪养殖业的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并呈弱化趋势,且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时空分布呈"集—散—集"的变化特征。其中,1996—2005年,中国生猪养殖业空间上呈现稳中有升的集聚态势,2005—2013年,集聚态势逐渐减弱,2013—2016年,集聚现象呈现回升趋稳态势。Moran′s I指数表明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效应,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对周边省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使省区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生猪养殖业地理集聚受自然资源、经济、技术等多种要素综合影响,其中,地理因素、土地资源、城镇化率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对生猪养殖业地理集聚影响较为显著。因此,各省区发展生猪养殖业应因地制宜制定规划,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发挥生猪养殖水平较高省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技术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蕊 伍国勇 高强
充分发挥种植业系统的碳补偿潜力,有助于“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对2006~202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种植业碳补偿率测度基础上,分析其总体演变、区域差异及空间关联性,并将系统动力学SD仿真模型纳入分析框架,对中国种植业碳补偿发展潜力进行系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种植业碳补偿率整体大于1,总体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平均水平在5.3左右。(2)种植业碳补偿率区域间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省域层面碳补偿水平参差不齐,差值高达11.60。(3)从时间维度来看,辽宁省、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州省碳补偿水平显著提高,而北京市碳补偿水平有下降趋势。(4)不同情境下种植业碳补偿潜力变化幅度不同,碳补偿率按照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常规发展、综合发展和强化节能减排发展的顺序从低到高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强化农资投入发展情境下碳补偿率则出现逐年下降趋势。据此,提出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区域差异化发展,建立与农业污染物减排相关的财政支持体系,制定合理有效的减碳增汇发展政策等建议,为全面发挥种植业碳补偿能力,推进社会整体碳均衡提供施政参考。
关键词:
种植业 碳补偿率 发展潜力 SD仿真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冬 余侃华 师小燕 舒瑞妍
[目的]随着种植业规模化专业化进程,把握农业生产空间格局演变趋势,对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尤显重要。[方法]文章利用重心模型和区位商指数考察1995—2019年陕西省10个地级市5类14种农作物重心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农作物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结果]结果表明:种植业重心总体向东北方向迁移的趋势,其中粮食和蔬菜重心分布空间态势相似,稳定向东北方向发展;水果迁移幅度小,迂回波动大;油料和经济作物相似,高密度空间均向西南方向集聚。主要农作物形成一定规模的集聚格局,小麦、玉米、蔬菜向关中集聚,稻谷、油菜、烟草、茶叶和桑类向陕南集聚,大豆和麻类向陕北集聚。[结论]陕西省种植业地理集聚趋势总体增强,专业化和集群发展模式多样化,影响因素中第二自然因素(经济主体、产品差异化、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日益凸显。种植业专业化分工比较明显,各地区作物的专业化水平迥异,水果和经济类作物存在一定的地理集中,表现出更高的专业化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娜 尤飞 林宪生
该文基于2001~2011年江苏省77个县市种植业总种植面积及6类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数据,运用产业集聚方法中的重心移动法、区位基尼系数法和莫兰指数法,对江苏种植业整体地理集聚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种植业重心快速向西北方向移动,集聚程度逐年增大,苏北、苏中、苏南种植业集聚具有明显的地域梯度特征。运用上述方法分析6类主要农作物(小麦、稻谷、玉米、棉花、油料、蔬菜)2001~2011年的重心演变轨迹、集聚程度和高值集聚区作具体分布,结果显示:除了棉花,其他农作物重心都快速向北移动;6类农作物基尼系数都大于0,说明都存在集聚现象;高值集聚区在苏北都有分布;6类农作物在2008年地理集聚显著...
关键词:
江苏省 种植业 空间集聚 集聚驱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伟新 向云 祁春节
水果产业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相比其他农业产业,水果产业地理集聚有其特殊性,应该对其进行专门研究。研究分析了1978—2011年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揭示了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特征显著,不同作物间存在明显差异;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其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但近年来重又出现集中趋势;中国多数省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特征明显,西部地区是我国水果产业的主要聚集区,且这一集聚趋势还在进一步发展;影响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禀赋条件、技术、制度与经济等,相较于其他农业产业,自然禀赋条件、劳动力成本以及交通运输成本对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的影响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