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6)
- 2023(12900)
- 2022(10481)
- 2021(9613)
- 2020(8140)
- 2019(18269)
- 2018(17592)
- 2017(32860)
- 2016(17899)
- 2015(19949)
- 2014(19164)
- 2013(19254)
- 2012(17490)
- 2011(15630)
- 2010(15485)
- 2009(14536)
- 2008(14634)
- 2007(12815)
- 2006(11233)
- 2005(10272)
- 学科
- 济(82925)
- 经济(82833)
- 业(82347)
- 企(75255)
- 企业(75255)
- 管理(66190)
- 方法(37907)
- 数学(30002)
- 数学方法(29827)
- 业经(28696)
- 财(26768)
- 农(26497)
- 中国(21818)
- 务(20089)
- 财务(20076)
- 财务管理(20064)
- 农业(19256)
- 企业财务(19056)
- 技术(17689)
- 贸(17260)
- 贸易(17252)
- 易(16895)
- 制(16013)
- 划(15201)
- 策(15184)
- 和(14128)
- 理论(13110)
- 体(12789)
- 企业经济(12241)
- 经营(12053)
- 机构
- 学院(264862)
- 大学(260537)
- 济(120421)
- 经济(118754)
- 管理(105823)
- 理学(91961)
- 理学院(91068)
- 管理学(89960)
- 管理学院(89503)
- 研究(89099)
- 中国(70698)
- 京(54406)
- 科学(53545)
- 财(52588)
- 农(52409)
- 所(45381)
- 财经(42777)
- 业大(42152)
- 农业(41780)
- 研究所(41509)
- 经(39322)
- 中心(39185)
- 江(37965)
- 经济学(37519)
- 经济学院(34111)
- 北京(34031)
- 财经大学(31806)
- 院(31353)
- 商学(31000)
- 商学院(30722)
- 基金
- 项目(178287)
- 科学(142589)
- 基金(133804)
- 研究(125517)
- 家(118946)
- 国家(117909)
- 科学基金(101683)
- 社会(84626)
- 社会科(80464)
- 社会科学(80442)
- 基金项目(70748)
- 省(68269)
- 自然(66317)
- 自然科(64924)
- 自然科学(64899)
- 自然科学基金(63874)
- 划(57376)
- 教育(56221)
- 资助(54004)
- 编号(46809)
- 业(41574)
- 创(40756)
- 重点(40326)
- 部(40210)
- 发(38417)
- 创新(37360)
- 国家社会(36634)
- 成果(35436)
- 科研(34386)
- 教育部(34378)
- 期刊
- 济(128513)
- 经济(128513)
- 研究(74758)
- 中国(48863)
- 农(47976)
- 学报(43571)
- 财(43264)
- 管理(43085)
- 科学(41557)
- 农业(33244)
- 大学(33051)
- 学学(31916)
- 融(22805)
- 金融(22805)
- 技术(22475)
- 财经(22224)
- 业经(22043)
- 经济研究(22030)
- 业(21285)
- 经(19327)
- 教育(18917)
- 问题(17097)
- 技术经济(15875)
- 贸(15769)
- 世界(15315)
- 国际(13867)
- 商业(12663)
- 科技(12656)
- 现代(12636)
- 版(12540)
共检索到386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向伟勇 陈劲
首先阐述了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的内涵和本质,界定了其影响因素;然后从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种子企业的动态核心能力,并指出其发展趋势;接着构建了种子企业动态能力影响因素的层次分析结构,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最后,针对影响中国种子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的重要因素,即信息技术水平、信息化程度、研发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学习能力和营销创新能力,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种子企业 核心能力 动态核心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鹰 余来文
在动态竞争的环境下,企业通过其动态能力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形成持续的发展能力。本文就是基于企业动态能力及其理论维度来进行探讨,希望对企业的发展提供好的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一、动态能力的内涵及其特征(一)动态能力的内涵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郝晓明 郝生跃
环境动态性通常被认为是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外在驱动力,但动态能力的培育更加离不开具有活力的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组织氛围等。基于此,笔者从组织情境视角构建了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作用模型,论证了有机结构、创业精神和建设性冲突对动态能力形成的影响效应并提出了相关假设,然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有机结构、创业精神和建设性冲突对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探明了组织情境因素在企业动态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对丰富和完善动态能力形成的前因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组织情境 企业动态能力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莉 徐松屹
本文从内涵与外延两个角度对企业动态能力的概念进行探析,并基于其动态性和能力性两个基本特征,提炼出4项本质属性:知识性、学习性、资源性和阶段性。然后以其本质属性为基点,分别从4个角度对影响企业动态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研究发现知识获取、管理层认知、组织柔性以及其他因素对提升企业动态能力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动态能力 本质属性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焦豪 李黎 崔瑜
文章首先阐释了对不同类型企业动态能力进行分类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分析了影响企业动态能力的相关变量,接着提出了理论假设,然后进行了实证统计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凤晶 石春生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下,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了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核心能力必须动态地更新。本研究采用聚类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动态核心能力的构成因素进行分析,运用评估能力、整合能力、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四个维度的内部指标,对动态核心能力构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作一实证研究,研究得出13个影响高端装备制造业动态核心能力的重要内部因子。结果表明高端装备制造业为提高对外部环境的动态适应性,考虑核心能力提高时,对这13个方面的能力均应进行考虑,不能有所偏废,尤其是对知识转型能力、知识利用能力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应有所侧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书莲 杨春霞
文章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2006—2011年我国14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生产效率变动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混合面板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初步探讨了影响生产效率变动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生产效率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在内部影响因素方面,企业资本规模越大,生产效率增长反而越缓慢;在外部影响因素方面,货币供应量M2增加额的大小会影响房地产企业的生产效率变动,但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高低与生产效率变动没有显著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涛 邢以群 吕明
本文通过对动态核心能力的界定 ,引入以“过程、人、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管理内涵的概念 ,并以此为出发点说明知识管理平台的架构和内容 ,给出了一种以知识管理为平台构建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动态核心能力 知识管理内涵 知识管理平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易法敏 肖赞 樊胜
知识是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的基础,企业为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就必须构建基于知识的动态核 心能力。企业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异质性决定核心能力稀缺且难以模仿,知识吸收决定了企业创造新价 值的能力,知识的共享与转移决定核心能力的可延展性,知识的保持与创新决定企业动态核心能力。企业 在自身知识与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使知识在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之间发生转移和共享, 整合创新而成为企业的动态核心能力。
关键词:
动态核心能力 企业知识 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思洁 宋华
文章对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动态能力的理论来源进行了分析,并由企业的动态能力理论引出了产业动态能力这一概念。文章指出产业动态能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产业内部资源整合能力、产业整体结构更新能力以及产业创新扩散能力。根据SSSCP范式的要求,文章分别就产业动态能力的各个维度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企业动态能力 产业动态能力 SCP范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思洁 宋华
文章对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动态能力的理论来源进行了分析,并由企业的动态能力理论引出了产业动态能力这一概念。文章指出产业动态能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产业内部资源整合能力、产业整体结构更新能力以及产业创新扩散能力。根据SSSCP范式的要求,文章分别就产业动态能力的各个维度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企业动态能力 产业动态能力 SCP范式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杨先明 王希元
动态能力理论将对外直接投资视为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因"、而非企业成长后的"果"。以此逻辑基础建立理论框架,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动态能力影响的路径和机制。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和2010-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不利于促进中国企业低阶盈利能力的提升,但却显著促进高阶成长能力提升。这一方面证明了中国跨国企业是"无优势的跨国企业"的命题是成立的,更重要的是,说明了中国企业在自身优势不足情况下,仍然具有从全球化机制获得战略资产实现能力提升和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内在属性,验证了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珉 刘永俊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动态能力观"成为了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课题。组织经济学家、战略管理学家和组织理论学家们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上对这一问题与现象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的学术流派在不同的范式基础上阐述动态能力的内涵、理论架构和构成要素,极大地促进了动态能力观的概念发展、理论积累和实践创新。本文归纳了动态能力的理论架构.并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过去10年间有关动态能力观研究成果进行了理论分维。揭示出动态能力的构成要素。
关键词:
动态能力 动态能力观 理论架构 构成要素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大元 项保华 陈应龙
当前关于动态能力的维度及其功效还存在较大分歧,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动态能力毫无价值,应该摒弃动态能力研究。本文从战略过程视角,依据相关文献与访谈调查,将动态能力分解为组织意会能力、柔性决策能力及动态执行能力,探讨了动态能力与持续优势的关系及环境不确定性在其中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中国地区217家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动态能力确实对持续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不确定性是动态能力的驱动因素而非调节变量,环境动态性对企业持续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敌对性则对持续优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本研究的结论澄清了动态能力的价值前提,探明了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机理,对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动态能力 持续优势 环境不确定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谢慧娟 王国顺
社会资本和组织学习是动态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动态能力作为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是物流服务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基础,但学术界尚未对社会资本、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之间的相互影响路径和作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以中部地区274家物流服务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社会资本、组织学习和物流服务企业动态能力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组织学习对物流服务企业动态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社会资本则需要通过组织学习作用物流服务企业动态能力。本文研究结果为中国物流服务企业如何利用社会资本、组织学习来增强其动态能力和创造动态竞争优势提供有益的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