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09)
- 2023(14606)
- 2022(12343)
- 2021(11314)
- 2020(9339)
- 2019(21262)
- 2018(20978)
- 2017(39298)
- 2016(21446)
- 2015(24252)
- 2014(24093)
- 2013(23871)
- 2012(22746)
- 2011(20826)
- 2010(21150)
- 2009(19763)
- 2008(19769)
- 2007(17932)
- 2006(16319)
- 2005(15302)
- 学科
- 济(93283)
- 经济(93085)
- 管理(59421)
- 业(54188)
- 企(43739)
- 企业(43739)
- 中国(32689)
- 方法(31935)
- 农(26490)
- 数学(25698)
- 数学方法(25415)
- 业经(22874)
- 财(22798)
- 地方(22686)
- 制(22564)
- 学(19534)
- 贸(18506)
- 贸易(18489)
- 易(17945)
- 银(17916)
- 银行(17885)
- 融(17448)
- 金融(17441)
- 行(17386)
- 农业(17014)
- 体(16039)
- 理论(15541)
- 和(15164)
- 环境(14817)
- 发(14535)
- 机构
- 大学(310302)
- 学院(307214)
- 济(132747)
- 经济(130037)
- 研究(118794)
- 管理(109337)
- 中国(91719)
- 理学(91560)
- 理学院(90409)
- 管理学(88937)
- 管理学院(88341)
- 京(69121)
- 科学(68728)
- 财(64973)
- 所(61161)
- 研究所(54803)
- 农(52476)
- 中心(52228)
- 财经(49443)
- 江(48814)
- 北京(45094)
- 经(44797)
- 范(43153)
- 院(42979)
- 师范(42696)
- 业大(42229)
- 经济学(41938)
- 农业(40649)
- 州(38305)
- 经济学院(37424)
- 基金
- 项目(195645)
- 科学(154007)
- 研究(147119)
- 基金(141155)
- 家(123507)
- 国家(122451)
- 科学基金(102981)
- 社会(95998)
- 社会科(90129)
- 社会科学(90111)
- 省(74580)
- 基金项目(72491)
- 教育(67653)
- 划(63753)
- 自然(62222)
- 自然科(60779)
- 自然科学(60761)
- 自然科学基金(59687)
- 编号(58628)
- 资助(58468)
- 成果(51048)
- 发(46843)
- 重点(45141)
- 部(44890)
- 课题(43269)
- 国家社会(40353)
- 创(40252)
- 制(39839)
- 教育部(38566)
- 发展(38206)
- 期刊
- 济(159446)
- 经济(159446)
- 研究(104132)
- 中国(76312)
- 农(50666)
- 财(50320)
- 学报(49309)
- 科学(45862)
- 管理(44628)
- 教育(42041)
- 大学(38242)
- 学学(35466)
- 农业(34247)
- 融(34071)
- 金融(34071)
- 技术(26292)
- 经济研究(26283)
- 财经(25801)
- 业经(24815)
- 经(22410)
- 问题(20806)
- 贸(18643)
- 业(18373)
- 世界(17478)
- 国际(16899)
- 版(14681)
- 图书(14587)
- 技术经济(14267)
- 坛(14206)
- 论坛(14206)
共检索到503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熊跃根
在全球化与后工业经济时代里,诸多国家出于应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考虑,都在不同程度地对本国的福利体制进行变革或再造。在分析了全球化与后工业经济时代新社会风险对建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制的影响的基础上,文章提出,转型时期的中国应从如下三个方面来重塑福利体制建构与发展的社会基础:第一,建立和发展新型福利体制的责任共担的模式;第二,通过风险管理确立国家、非营利部门与家庭的福利三角关系;第三,建立和发展新型社会契约下的公民权利保障机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海涛
在西部民营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市场体系的"润滑机制"和社会基础深刻影响着组织变迁进程。"润滑机制"的实体内容是市场中介组织,表现为信息服务体系、要素供给组织、销售网络;西部地区的社会基础包括二元结构的社会文化和市场经济道德基础。它们共同决定着市场组织的交易费用,影响着市场组织的发展程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航英
以一个经历农业转型的乡镇为例,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家庭经营以及乡土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事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不一定能从根本上消灭小农家庭经营、改变乡土社会;而乡土社会也并不一定会以其特殊的社会经济关系结构就天然排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经营并未对村民原先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造成过度冲击之时,其所遭遇到的来自乡土社会的反向力量就会相对减弱。与此同时,如能透过连属家庭经营、利用乡土性社会准则这两种方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可巧妙地将两者吸纳到自己的支配体系之中,并就此建立起自身发展的社会基础。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黄浩耘
本文系统论述了信息利用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面临的问题以及深入发展的措施和条件。特别强调了信息利用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特殊关系和全社会为什么要支持其发展的原由。对信息利用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深化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信息利用教育 信息检索 教育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人的发展经济学必须有其坚实的社会基础,把研究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其学术方向,同时关注和研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时期经济促进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途径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计划经济,必须着力解决好生产资料社会化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通过调整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来促进人的发展;约束资本、控制收入比例严重失调、发展机会的公平和均等、资源分配使用的合理等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促进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大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俊培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基础理论研究兼评几种不同观点吴俊培一、社会保障界定由国家推行的制度来解决居民遭遇生存普遍风险的困难,这一表述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理解。第一,强制性。社会保障的对象、内容、方式、方法等是由国家规定的,凡符合规定的必须参加。这与商业保...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庞明川
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争论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国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先后出现了市场依附于政府、"弱政府—强市场"和"强政府—弱市场"等多种模式。中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形成了政府与市场关系"强政府—弱市场"的独特模式,既明显区别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弱政府—强市场"模式,也不同于同属于转轨国家的俄罗斯"弱政府—弱市场"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也推进了改革的进程与体制的完善,其形成有着植根于中国特点的体制基础、制度变迁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合理逻辑。在体制完善阶段,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目标是构建"强政府—强市场"模式,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小莉 李娜
农机为媒介的经济合作形式为农村分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雏形。表现在村民通过独占或者共享农机所有权、出售与购买农机服务两个方面实现生产领域的利益共享。农机为媒介的经济合作中,涉及到农机生产技术、村民间的人情互动、村民的经济平等地位、生产与消费过程的融合,这可以丰富已有的农村分享经济研究。农村分享经济的社会基础交织着传统与现代因素,其生产与消费单位的同一性,决定着其分享经济内容的复杂性,互联网及移动技术又为农村分享经济提供了充满现代性的社会基础。但农机为媒介的经济合作因缺少制度性或者文化性的维系机制也存在无法扩大
关键词:
农村 分享经济 东北 社会基础 农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卫星
"十一五"时期,农村综合改革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在推进基层行政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乡镇职能明显转变,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力度加大,义务教育全面免费,基层财力显著增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时芬
传统的以GDP作为衡量社会福利的方法有很多局限。把社会选择理论运用到社会福利的衡量之中,构筑起一个社会-生态-经济(SEE)系统,从而形成“社会福利函数”,将更全面地衡量社会福利。运用“社会福利函数”方法对泰国进行实证研究,人们发现社会福利的提高并不像GDP增长得那样快,两者的变化有时甚至是背离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景北
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一种可能机制胡景北(上海财经大学200433)一些学者对本文初稿提出了批评和修改建议,在此表示感谢。本文修改时考虑了一部分批评和建议,因此,本文的一切错误由笔者负责。一、导言在本文中,经济发展被理解成一个经济体系中存在的剩余劳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金来
本文认为,农村基础教育应该定位于农村和农业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普通农村学校并不具备成功传授先进农业技术的条件,如果农村教育的改革偏离了当前的教育评价体制,将会使农村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路途变得更为艰难。农村基础教育既“不能”也“不应该”朝农业技术教育的方向行进。
关键词:
农村基础教育 教育评价 教育竞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鹏
由于农作参差期、土地细碎化和农作环节的关联性,小农生产关系呈现出强烈的社会性。社会性小农是小农经济运行的真实主体,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以不同的方式合理配置资源和有效安排生产,从而尽可能克服小农家庭生产的局限性。社会性小农的弹性意味着不仅可以降低村社生产体系的治理成本,而且可以有效对接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为资本、技术等要素与土地的结合创造条件。社会性小农奠定了小农经济持续发展和适应性变迁的基础,维持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关键词:
社会性小农 小农经济 发展 适应性变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鹏
由于农作参差期、土地细碎化和农作环节的关联性,小农生产关系呈现出强烈的社会性。社会性小农是小农经济运行的真实主体,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以不同的方式合理配置资源和有效安排生产,从而尽可能克服小农家庭生产的局限性。社会性小农的弹性意味着不仅可以降低村社生产体系的治理成本,而且可以有效对接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为资本、技术等要素与土地的结合创造条件。社会性小农奠定了小农经济持续发展和适应性变迁的基础,维持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关键词:
社会性小农 小农经济 发展 适应性变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