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98)
2023(17345)
2022(14353)
2021(13225)
2020(11022)
2019(24798)
2018(24126)
2017(46481)
2016(24841)
2015(27382)
2014(26614)
2013(26676)
2012(24788)
2011(22186)
2010(22534)
2009(21379)
2008(20805)
2007(18726)
2006(16962)
2005(15425)
作者
(71671)
(59492)
(59343)
(56077)
(38157)
(28500)
(26836)
(23075)
(22925)
(21316)
(20495)
(19834)
(19244)
(19119)
(18795)
(18375)
(17679)
(17585)
(17306)
(17262)
(14913)
(14694)
(14500)
(13730)
(13487)
(13312)
(13230)
(13204)
(12031)
(11965)
学科
(104033)
经济(103818)
(93199)
管理(81812)
(80862)
企业(80862)
方法(44371)
数学(35661)
中国(35548)
数学方法(35340)
(35040)
(33557)
业经(32025)
(28322)
金融(28321)
(27307)
银行(27266)
(26429)
(26232)
农业(24314)
(22774)
贸易(22751)
(22325)
财务(22294)
(22275)
财务管理(22267)
企业财务(21141)
(19961)
技术(19170)
地方(19107)
机构
学院(353576)
大学(351809)
(157766)
经济(154788)
管理(138888)
研究(123627)
理学(118766)
理学院(117563)
管理学(115958)
管理学院(115321)
中国(103383)
(74505)
(74225)
科学(72093)
(65036)
(62621)
财经(58194)
中心(57781)
研究所(56547)
(53845)
(53091)
业大(51947)
农业(51108)
经济学(48995)
北京(47325)
经济学院(44186)
(43936)
财经大学(43146)
(42427)
(41622)
基金
项目(231129)
科学(183995)
基金(171743)
研究(167654)
(150866)
国家(149521)
科学基金(128468)
社会(111906)
社会科(105573)
社会科学(105540)
基金项目(89380)
(87999)
自然(82056)
自然科(80249)
自然科学(80224)
自然科学基金(78931)
教育(74322)
(74300)
资助(70322)
编号(65498)
成果(53172)
重点(52061)
(52022)
(50872)
(50460)
国家社会(47206)
(47154)
创新(46945)
课题(44850)
教育部(44732)
期刊
(176963)
经济(176963)
研究(108515)
中国(72838)
(60750)
(58747)
管理(55473)
学报(55347)
科学(52615)
(48144)
金融(48144)
大学(42538)
农业(40750)
学学(40310)
财经(30101)
教育(29587)
经济研究(29526)
业经(29030)
技术(28403)
(26065)
(23789)
问题(22678)
(20672)
世界(19220)
国际(18981)
技术经济(18861)
现代(16736)
(16415)
商业(15994)
理论(15720)
共检索到550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树枫  毛维靖  袁海林  杨志俊  赵娟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英爽  
要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必须改变“需求约束”的增长格局,消费结构升级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源泉。而消费结构升级要依靠中产阶层的扩大与影响来推动。中产阶层作为社会中最积极、最主要的购买力量,其消费特征以及生活方式将对整个经济、生活,尤其是消费趋势与消费文化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要积极开展社会阶层方面的调查研究,以消费结构升级为契机,使服务的内涵与特点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更大限度地创造顾客满意,实现更高的综合效益。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葛春  
课程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性,它实质上是一种官方知识或法定知识,是各社会阶层斗争、妥协的产物。作为课程知识选择之价值"滤网"的课程知识观同样具有意识形态性,它的变革与演进往往体现其所处社会之阶层结构的变迁。当前,由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进行着剧烈地分化与重组,因此与之相联系的则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各课程知识观间话语权的变更:即代表精英阶层利益的要素主义课程知识观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但未被彻底否定;而代表中产阶层、市民阶层以及社会新贵阶层利益的结构主义、进步主义、百科全书主义等课程知识观在改革中的影响则大大增强,进而形成了多种课程知识观共同影响我国课程改革的格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  
本文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通过与2000年人口普查比较,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和社会阶层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职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加快,但社会阶层结构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十大社会阶层呈现金字塔形状,中间阶层规模较小,农业劳动者仍占主体,区域间差异显著。建议适时进行有关政策和制度调整,推进职业结构现代化,协调区域发展,缩小阶层之间经济社会差距,促进社会阶层结构向现代化转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学艺  
新中国建立60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大变动中,变动的目标主要是使贫穷落后的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转变为繁荣富强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从1949-1952年,历史称作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得到了重构。官僚买办阶级、地主阶级消灭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经济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成为了国家的领导力量和社会基础,形成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四个基本阶级的格局。从1953-1956年称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在国家工业化的同时,政府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动。从1957-1977年,是中国大规模进行工业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雨可  邹红  
在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动中,社会流动的增强引致了新中间阶层的产生,也给居民消费领域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无论是在社会的水平流动中,还是在垂直流动中,中国新中间阶层消费需求的变迁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这种变迁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姜英梅  
研究分析土耳其社会各阶层变迁与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认为,土耳其共和国成立近100年来,随着所有制结构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土耳其士农工商等主要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显,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土耳其政治参与、政党政治以及政治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与此同时,土耳其伊斯兰教传统、发达的政党政治产生了独特的政教关系和军政关系;库尔德人问题时至今日仍未解决,成为土耳其政治发展的离心力之一。土耳其社会阶层变迁实质上体现了政治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中心和边缘力量的较量,健康的社会分层状况和运行机制才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良性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小芹  简小鹰  
经验调查呈现出:土地流转与农村社会阶层的关联问题。研究发现:地权变革是农村各阶层利益的再分配与重组过程。已经严重分化的农民及其对土地不同程度的依赖和流转意愿是土地流转在农村实践的社会基础。自发流转塑造出中间阶级,是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发挥着"中间价值"的功能,这种流转模式基于自愿并使流转双方互利共赢,当前地权变革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土地大规模流转则消解中间阶层,从而引发村治困境及农村社会动荡等系列问题,对这种流转模式,在"过密型"农业仍将继续存在的前提下,必须谨慎对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路兰  高齐圣  刘瑞超  
社会阶层固化已经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公平公正的实现,也遏制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尽管国内外学者关于劳动力迁移及社会阶层固化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对于劳动力迁移是否可以破除社会阶层固化的讨论还未曾见。文章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及《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并讨论了带有异质性的劳动力迁移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个体是否迁移存在异质性的事实,劳动力迁移对个人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起到了促进作用;其次,劳动力迁移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收入等级差异,对于收入较低以及年龄处于41~60之间的个体的社会阶层影响较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纯艳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周娟  
农业改革的推进使农业经营者呈现以生产力的分化为基础的阶层重塑,这种重塑对农业经营者和农业经营过程影响深刻。各阶层因生产力、生产方式以及生产目的的不同而产生了异质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其中以大资本为基础、以企业式规模经营为手段、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大规模经营与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其它阶层的需求之间存在本质性冲突,即资本大生产与家庭小生产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具有不可调和性,并且这种冲突由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层面扩展至了社会层面,加剧了阶层间的冲突。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也呈现出反映阶层力量结构的重塑趋势,即朝更有利于资源俘获能力更强的大规模经营者的方向重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伟宜  
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社会阶层与不同类型高校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即优势阶层子女更多地就读于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部属重点高校,而弱势阶层子女大多就读于专科院校。近30年来,这种"对应关系"变得日趋明显甚至固化。政府可通过早期干预、缩小收入差距及培育中间阶层等措施尽量降低家庭背景对子女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弱化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阶层再生产现象,进而提高各阶层子女间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化的程度。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谢作栩  陈小伟  
通过对中国大陆10个省、市、区高校在校生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学费对不同社会阶层子女的影响。以社会优势地位阶层和基础阶层子女为例,探讨了社会阶层与学费的关系、大学生对高等教育学费的态度、收费政策与不同社会阶层子女的高等教育机会、学费因素对不同阶层子女择校的影响4个问题,得出了学费对社会基础阶层子女有重要影响等结论。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韩冰  王良燕  樊骅  
把对消费者社会阶层的社会认知研究扩展到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研究中,旨在探讨品牌关系类型(交换型vs.共享型)与消费者社会阶层(高vs.低)的交互效应对品牌评价的影响,并且考察企业管理者如何将品牌关系作为营销的有效手段以及如何根据消费者的社会阶层判断消费者对不同营销策略的反应。基于期望确认理论,通过验证消费者期望确认的中介效用,解释对品牌评价产生交互效应的理论作用机制。通过3项对中国真实消费者关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实验研究,采用聚光分析、方差分析和中介作用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品牌关系与消费者社会阶层存在匹配效应,进而影响对品牌的评价。与建立共享型品牌关系相比,高社会阶层的消费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