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75)
2023(9146)
2022(7610)
2021(7090)
2020(5848)
2019(13054)
2018(12796)
2017(24226)
2016(12451)
2015(14509)
2014(14328)
2013(14375)
2012(13655)
2011(13041)
2010(12955)
2009(12369)
2008(11901)
2007(10583)
2006(9952)
2005(9062)
作者
(37982)
(32009)
(31941)
(30449)
(20464)
(15200)
(14499)
(12459)
(12167)
(11351)
(11179)
(10641)
(10345)
(10297)
(10031)
(9785)
(9463)
(9186)
(9082)
(8627)
(8136)
(7622)
(7534)
(7291)
(7240)
(7235)
(6788)
(6528)
(6424)
(6229)
学科
(80466)
经济(80310)
管理(38131)
(29013)
方法(28672)
数学(23777)
数学方法(23660)
(23568)
企业(23568)
中国(21079)
地方(18160)
环境(16079)
(15552)
(15154)
业经(14992)
地方经济(12982)
(12949)
(12304)
贸易(12295)
(12203)
(11969)
(11012)
资源(10787)
(10640)
(10365)
农业(10202)
(9682)
金融(9681)
理论(9523)
(9266)
机构
大学(201570)
学院(197628)
(99940)
经济(98381)
研究(77178)
管理(73673)
理学(62965)
理学院(62198)
管理学(61381)
管理学院(61007)
中国(59536)
科学(43702)
(43596)
(41756)
(38801)
研究所(35298)
财经(33852)
中心(33412)
经济学(33360)
(30925)
经济学院(29781)
北京(28458)
(27707)
(27512)
(27048)
(26223)
师范(26026)
财经大学(25134)
科学院(24414)
业大(24152)
基金
项目(129253)
科学(103812)
基金(98604)
研究(94049)
(86161)
国家(85569)
科学基金(73201)
社会(67217)
社会科(62936)
社会科学(62917)
基金项目(51262)
(45575)
自然(44422)
自然科(43253)
自然科学(43240)
自然科学基金(42516)
教育(41020)
资助(40709)
(39288)
编号(34522)
(30568)
国家社会(29777)
重点(29520)
(29276)
成果(28240)
中国(27491)
教育部(26569)
(25620)
人文(25308)
科研(24436)
期刊
(115125)
经济(115125)
研究(63557)
中国(40006)
(30580)
科学(29100)
学报(28826)
管理(28800)
(24762)
大学(21988)
学学(20499)
经济研究(20006)
财经(18609)
农业(17450)
(16763)
金融(16763)
(16346)
技术(15983)
问题(15194)
业经(14159)
教育(13735)
(13596)
世界(13408)
资源(12462)
国际(12193)
技术经济(11640)
统计(10664)
(10009)
图书(9899)
经济问题(9368)
共检索到307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戴铁军  王婉君  刘瑞  
直接物质投入(DMI)和本地过程排放(DPO)是物质流分析框架中两个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一个经济系统的资源环境压力。本文基于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EW-MFA,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nalysis)核算中国30个省(市)1992年和2014年的人均DMI和人均DPO指标,分析中国社会经济系统资源环境压力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对比1992年和2014年,各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均呈增大趋势,其中黄河中游和西北各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增长最快;各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差距较大,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其中内蒙古、山西、青海、宁夏等西北和黄河中游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最大,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东部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最小,这一分布情况主要由各省份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差距较大导致;中国各经济区均面临不同程度的资源环境问题,但改变中国资源环境压力大、可持续发展潜力不足的关键在西北和黄河中游以及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经济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戴铁军  王婉君  刘瑞  
直接物质投入(DMI)和本地过程排放(DPO)是物质流分析框架中两个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一个经济系统的资源环境压力。本文基于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EW-MFA,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nalysis)核算中国30个省(市)1992年和2014年的人均DMI和人均DPO指标,分析中国社会经济系统资源环境压力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对比1992年和2014年,各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均呈增大趋势,其中黄河中游和西北各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增长最快;各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差距较大,总体呈现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袁嘉新  
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学会和包头市纺织总厂于1992年8月28日至31日在内蒙古包头市联合召开了“科技进步学术讨论会暨理事会”。四天的会议取得了以下两项具体成果: 一、理事会讨论通过了三项决议: 1.学会工作的若干规定 (1)理事会决议有效性条件的规定。为了提高学会工作的效率,特规定:①理事会决议的有效性以实到理事人数的少数服从多数为条件;②理事可委派代表参加理事会,并享有表决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段宁  柳楷玲  孙启宏  李艳萍  
利用物质代谢分析方法和环境冲击压力方程,对1990~2005年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代谢总量、强度、效率及资源循环利用率进行了核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断增长的物质高投入,并伴随着高污染排放;在人口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的前提下,人均GDP的增长以物质代谢强度的大幅增加为代价;单位GDP的环境压力有所降低,但经济总量增长造成的环境总压力仍呈上升趋势;2005年中国资源循环利用率首次突破5%,但总体水平仍然低下;1996~2001年是中国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状况相对良好的一段时期,技术进步是影响物质代谢规模的关键因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俊齐  温亚力  
试论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邱俊齐@温亚力试论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邱俊齐温亚力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在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全球性空气污染造成温室效应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丽莉  
1992年4月4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及大专院校人口所等单位的中国人口学者,专家,在航空航天部710所举行了人口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人口专业委员会是隶属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的专业学术团体,专门研究人口理论和人口政策。宗旨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玉奎  
一、问題的提出—— "方法"来源于对结构变易的把握在解块社会经济系统(以下称为社会系统)问题时,人们常常喜欢提出令人鼓舞的目标,而对于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则缺乏认识,于是他们很难或者根本选择不到满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不符合实际的"目标",在现有条件下不存在满意的方法,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湘红  
采用水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函数,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洞庭湖流域24县市系统耦合度及动态耦合过程仿真测度,结果表明:1流域整体而言水资源环境条件优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较大。22002—2012年各县市系统耦合度指数均在[0.6,0.7]区间,处于磨合耦合阶段,系统发展较为协调。3耦合态势可分为倒U型,U型和单向递增型三种不同类型,与差异化的水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随着该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大多县市表现出较低的水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产生越来越强的胁迫效应,流域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成桂芳  潘军  
当今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发展理论面临严峻的考验 ,必须放弃传统发展理论 ,走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之路。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昕  熊晓波  贾俊松  赵鸣  邓红兵  
文章采用生态足迹作为环境压力的测量指标,以江西省为例基于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了1990~2006年人口、经济(人均GDP)和社会(主要是城市化率和产业比重)因素对环境压力的具体作用。研究表明:(1)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2)人口数量是江西省生态足迹增大的一个主要影响因子;(3)经济发展对环境压力产生正效应;富裕程度增加也将加剧人类对环境的影响;(4)城市化带来的消费结构改变和数量加大有可能导致环境压力的增大;(5)降低第一、二产业的比重有利于减少环境压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安贵鑫  张在旭  吕威  
缓解能源与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是关系一个国家全局的战略课题,本文期望应用系统动力学建立一个动态的复杂巨系统模型,以解决能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的矛盾,实现能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琳  潘峰  
物质流分析方法能够度量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物质交换及其环境影响,并能够有效追踪物质资源在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的流动与蓄积状况,在资源管理、战略制定及环境政策的制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对物质流分析的定义、研究框架及具体研究方法进行阐述后,梳理了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及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物质流分析的研究现状,并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评价。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瑞娜  
文章从和谐度的角度,研究城市防洪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防洪、社会、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和谐度模型。计算并评价了鞍山1979—2003年各系统间的和谐度,并为防洪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牛建林  齐亚强  
文章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与县级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通过建立多层线性模型,考察了县级社会经济特征对各地区男女平均教育年限的影响,以及这些社会经济特征与个体和家庭特征之间可能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过去几十年来,地区经济的普遍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城乡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对提高中国居民(特别是女性)的教育水平、缩小教育的性别差异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地区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还有助于降低户口性质、家庭性别偏好等微观因素对个人教育状况的差异性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小杉  高吉喜  
利用能值分析法,对1985年、1995年、2005年中国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情况做了计算和分析,研究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消耗利用可再生资源产品能值货币价值约7920亿$,年消耗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产品约10300亿$,年进口资源产品能值总量大约是年出口资源产品能值总量的2倍;而1985-2005年20年间中国生态经济系统资源利用总量不断增大,年递增幅度达到了10.87%,2005年能值利用总量大约是1985年的3倍,以致以能值折算的资源自给率由1985年的91.5%降低到2005年的81.5%;同时中国已由20世纪80年代资源和原材料输出、工业成品输入为主转变为资源输入、工业成品输出为主的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