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9)
- 2023(8970)
- 2022(7524)
- 2021(7332)
- 2020(6000)
- 2019(13225)
- 2018(12943)
- 2017(24450)
- 2016(12766)
- 2015(14871)
- 2014(14161)
- 2013(13956)
- 2012(13388)
- 2011(12178)
- 2010(12172)
- 2009(11612)
- 2008(11672)
- 2007(10798)
- 2006(9563)
- 2005(8493)
- 学科
- 济(57616)
- 经济(57453)
- 管理(40055)
- 业(38019)
- 企(31976)
- 企业(31976)
- 方法(26406)
- 数学(21620)
- 数学方法(21367)
- 中国(20576)
- 农(15678)
- 贸(13236)
- 贸易(13224)
- 技术(13220)
- 财(13102)
- 业经(13061)
- 易(12950)
- 制(12685)
- 银(10844)
- 银行(10833)
- 行(10528)
- 学(10435)
- 理论(10174)
- 农业(9884)
- 技术管理(9742)
- 和(9639)
- 融(9524)
- 金融(9523)
- 体(8123)
- 策(7940)
- 机构
- 大学(191761)
- 学院(187569)
- 济(88703)
- 经济(87268)
- 管理(71683)
- 研究(68831)
- 理学(61545)
- 理学院(60850)
- 管理学(59910)
- 管理学院(59541)
- 中国(55364)
- 京(41222)
- 财(39653)
- 科学(37742)
- 所(33762)
- 财经(31656)
- 中心(31060)
- 研究所(30460)
- 经济学(29168)
- 经(28973)
- 北京(26804)
- 农(26383)
- 江(26340)
- 经济学院(26096)
- 范(24717)
- 师范(24512)
- 院(24294)
- 财经大学(23555)
- 业大(22952)
- 州(21044)
- 基金
- 项目(121456)
- 科学(98446)
- 基金(92420)
- 研究(90547)
- 家(80372)
- 国家(79689)
- 科学基金(68731)
- 社会(63802)
- 社会科(59560)
- 社会科学(59541)
- 基金项目(47245)
- 省(42734)
- 自然(41429)
- 教育(41221)
- 自然科(40647)
- 自然科学(40638)
- 自然科学基金(39976)
- 资助(37860)
- 划(36986)
- 编号(34096)
- 部(29236)
- 成果(28652)
- 国家社会(27822)
- 创(27396)
- 重点(27107)
- 教育部(25958)
- 创新(25948)
- 中国(25578)
- 发(25513)
- 人文(24269)
共检索到293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雨可 邹红
在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动中,社会流动的增强引致了新中间阶层的产生,也给居民消费领域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无论是在社会的水平流动中,还是在垂直流动中,中国新中间阶层消费需求的变迁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这种变迁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学艺
新中国建立60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大变动中,变动的目标主要是使贫穷落后的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转变为繁荣富强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从1949-1952年,历史称作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得到了重构。官僚买办阶级、地主阶级消灭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经济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成为了国家的领导力量和社会基础,形成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四个基本阶级的格局。从1953-1956年称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在国家工业化的同时,政府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动。从1957-1977年,是中国大规模进行工业化...
关键词:
中国 社会阶级 阶层结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英爽
要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必须改变“需求约束”的增长格局,消费结构升级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源泉。而消费结构升级要依靠中产阶层的扩大与影响来推动。中产阶层作为社会中最积极、最主要的购买力量,其消费特征以及生活方式将对整个经济、生活,尤其是消费趋势与消费文化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要积极开展社会阶层方面的调查研究,以消费结构升级为契机,使服务的内涵与特点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更大限度地创造顾客满意,实现更高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中产阶层 企业营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树枫 毛维靖 袁海林 杨志俊 赵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葛春
课程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性,它实质上是一种官方知识或法定知识,是各社会阶层斗争、妥协的产物。作为课程知识选择之价值"滤网"的课程知识观同样具有意识形态性,它的变革与演进往往体现其所处社会之阶层结构的变迁。当前,由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进行着剧烈地分化与重组,因此与之相联系的则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各课程知识观间话语权的变更:即代表精英阶层利益的要素主义课程知识观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但未被彻底否定;而代表中产阶层、市民阶层以及社会新贵阶层利益的结构主义、进步主义、百科全书主义等课程知识观在改革中的影响则大大增强,进而形成了多种课程知识观共同影响我国课程改革的格局。
关键词:
社会阶层 课程知识观 基础教育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纯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顺 祝毅
文章从父代职业地位与子代(受访者)初职、现职关系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居民代际职业流动性变迁的阶层差异及其微观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城市居民的代际职业流动性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结构性差异。城市居民中的中上层、上层代际职业地位继承性较高,但其程度呈降低趋势,其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对城市居民中上层、上层的代际职业地位传递功能有所下降;中层及以下阶层的代际职业继承性相对较低,其代际职业流动性未发生显著改善。因此,改革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状态,提升下层、中下层居民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是改
关键词:
代际 职业流动 分位数回归 阶层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顺 祝毅
文章从父代职业地位与子代(受访者)初职、现职关系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居民代际职业流动性变迁的阶层差异及其微观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城市居民的代际职业流动性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结构性差异。城市居民中的中上层、上层代际职业地位继承性较高,但其程度呈降低趋势,其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对城市居民中上层、上层的代际职业地位传递功能有所下降;中层及以下阶层的代际职业继承性相对较低,其代际职业流动性未发生显著改善。因此,改革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状态,提升下层、中下层居民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是改善社会公平性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代际 职业流动 分位数回归 阶层差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
本文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通过与2000年人口普查比较,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和社会阶层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职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加快,但社会阶层结构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十大社会阶层呈现金字塔形状,中间阶层规模较小,农业劳动者仍占主体,区域间差异显著。建议适时进行有关政策和制度调整,推进职业结构现代化,协调区域发展,缩小阶层之间经济社会差距,促进社会阶层结构向现代化转变。
关键词:
职业结构 社会阶层 现代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晓华 纪宏
文章依据恩格尔系数对中国中产阶层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采用非参数角度的核密度估计对中产阶层的比重进行测度,最后将函数性数据分析方法引入中产阶层的变迁之中,进而找出中产阶层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
中产阶层 恩格尔系数 核密度 函数型数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学龙 袁易明
改善代际流动性,对提升人力资本效率和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本文使用CHNS数据,基于AltHAm指标和反事实分析,从年龄群组的视角考察中国代际流动性变迁的趋势与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代际流动性在60后、70后与80后群组间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即60后代际流动性最高,70后代际流动性最低,80后代际流动性居中。教育是影响职业阶层的最重要因素,其重要性随时代演进而增强。教育不平等效应对不同年龄群组的代际流动性变迁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对70后代际流动性的下降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教育不平等效应取决于家庭背景差异对子女教育的影响、教育体系不平等程度、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中的重要性三种因素。旨在改善代际...
关键词:
代际流动性 趋势 原因 教育不平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连喜
改革开放以来,长期被禁锢在土地上的中国亿万农民开始了缓慢而又艰难的从无序到有序的流动,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工潮”。农民流动,实质上就是通过乡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使农民逐步从土地的束缚中摆脱和解放出来,实现农民职业与身份的分离。作为我国社会变迁和转型的缩影,农民流动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三农”问题本身,农民的流动为国家对农村的有效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由徐勇、徐增阳所著的《流动中的乡村治理》一书,在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之后,对现阶段农村流动人口的特征、农民流动与乡村治理的关联性(影响),从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秦玉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姜英梅
研究分析土耳其社会各阶层变迁与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认为,土耳其共和国成立近100年来,随着所有制结构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土耳其士农工商等主要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显,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土耳其政治参与、政党政治以及政治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与此同时,土耳其伊斯兰教传统、发达的政党政治产生了独特的政教关系和军政关系;库尔德人问题时至今日仍未解决,成为土耳其政治发展的离心力之一。土耳其社会阶层变迁实质上体现了政治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中心和边缘力量的较量,健康的社会分层状况和运行机制才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良性发展。
关键词:
社会阶层 政治发展 政教关系 军政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路兰 高齐圣 刘瑞超
社会阶层固化已经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公平公正的实现,也遏制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尽管国内外学者关于劳动力迁移及社会阶层固化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对于劳动力迁移是否可以破除社会阶层固化的讨论还未曾见。文章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及《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并讨论了带有异质性的劳动力迁移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个体是否迁移存在异质性的事实,劳动力迁移对个人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起到了促进作用;其次,劳动力迁移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收入等级差异,对于收入较低以及年龄处于41~60之间的个体的社会阶层影响较大。
关键词:
社会阶层固化 劳动力迁移 个体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