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80)
2023(5991)
2022(5070)
2021(5061)
2020(4042)
2019(9319)
2018(8931)
2017(16182)
2016(8488)
2015(9897)
2014(9467)
2013(9500)
2012(9118)
2011(8528)
2010(8202)
2009(7798)
2008(7825)
2007(6508)
2006(5900)
2005(5393)
作者
(22157)
(18701)
(18625)
(17987)
(11957)
(8906)
(8582)
(7293)
(7259)
(6545)
(6505)
(6307)
(6106)
(5995)
(5952)
(5727)
(5517)
(5407)
(5309)
(4921)
(4747)
(4419)
(4341)
(4329)
(4262)
(4198)
(4129)
(3787)
(3767)
(3749)
学科
(40722)
经济(40571)
管理(22617)
(20771)
方法(19073)
(17380)
企业(17380)
中国(15919)
数学(15662)
数学方法(15598)
(10746)
(9975)
贸易(9970)
(9829)
(9121)
业经(8686)
(8367)
(7576)
(6571)
(6303)
关系(6270)
(6151)
银行(6150)
农业(6115)
(6081)
金融(6080)
(6022)
(6015)
环境(5979)
理论(5714)
机构
大学(126051)
学院(120699)
(62488)
经济(61755)
研究(50284)
管理(45960)
中国(39960)
理学(39690)
理学院(39212)
管理学(38738)
管理学院(38486)
(27838)
(27501)
科学(25360)
(24219)
财经(22220)
研究所(21870)
中心(21738)
经济学(21019)
(20664)
经济学院(18834)
北京(18413)
(17692)
财经大学(16851)
(16527)
师范(16460)
(15811)
社会(15460)
(14993)
科学院(14924)
基金
项目(79692)
科学(65328)
基金(62861)
研究(60534)
(54755)
国家(54341)
科学基金(46506)
社会(44850)
社会科(41438)
社会科学(41425)
基金项目(31987)
教育(27547)
自然(27040)
自然科(26455)
自然科学(26450)
自然科学基金(26060)
资助(25739)
(25059)
(23314)
编号(21969)
(20795)
国家社会(20062)
中国(20015)
成果(19172)
教育部(18629)
重点(18372)
人文(17045)
(16669)
(16106)
(16045)
期刊
(67265)
经济(67265)
研究(43363)
中国(27404)
(20999)
科学(18150)
管理(17845)
学报(17032)
(15067)
大学(14092)
学学(12892)
教育(12845)
经济研究(12439)
财经(12312)
(11878)
金融(11878)
(10769)
农业(10718)
(10605)
世界(10374)
国际(9867)
问题(9001)
技术(8270)
业经(7580)
(6576)
统计(5976)
社会(5922)
技术经济(5894)
(5445)
图书(5305)
共检索到194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鹏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治理变革,既是一部社会成长史,也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文明化进程。4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形态发生深刻变革,逐步实现了从"社会管控"到"社会经营"再到"社会管理"最后到"社会治理"的历史演进,实现了从"包办社会"到"经营社会"再到"管理社会"最后到"治理社会"的发展历程。4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变革的历史成就是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在长期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社会活力获得空前释放和增强;在不断扩大社会体量的基础上,社会质量获得明显改善和提升;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的基础上,社会公平获得积极维护和促进;在不断扩大社会参与的基础上,社会自治实现有序推进和发展;在不断优化社会结构的基础上,社会体制实现有效重塑和完善。4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变革积累了宝贵经验,集中体现在"十个坚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坚持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保障改善民生,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实行法德共治,坚持维护公平正义,坚持加强党的领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社会治理改革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不仅要处理好历史遗留的老问题,而且要面对现代化发展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打造社会治理新型格局,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改革的迫切要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祝平  
回溯中国40年改革开放历程,其实质是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经济改革的巨大成就在根本上得益于整个社会向常识与理性的回归,而其间隐寓着民族民间文化认同与传统文化价值建构的深刻逻辑。尊重差异、多元共生,是中国传统民间信仰最显著的文化特征,也是40年改革进程中形成的最普遍的思想共识。也正因此,民间信仰实现了从"封建迷信"到"民俗活动"再到"文化资源"以及"文化遗产"的多元次替换演进,并逐步进入了主流话语体系之中,成为40年来最引人关注的社会文化事象之一。民间信仰的"新生",撬动了乡村社会的内在原动力,在大转型时代建立了主流社会与草根群体之间关系的缓冲地带,也拓展了关于中华农耕文明未来的想象空间。在中国改革进入新时代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的历史阶段,传承民间信仰优秀基因和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势在必行,并且成为民族民间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内在要求,更是当代学人理论探索和学术思考的应然使命,要着力活化民间信仰价值观,在积极推进民间信仰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现代化国家价值观的融会贯通中,推进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培育、塑造及弘扬。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琮  
本报告分为三部分。“成长历程”概括地阐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20年来国际问题研究机构的建立和科研队伍的成长,这一学科的特点和特殊功能,以及20年来科研工作的重要转变;“丰硕成果”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理论研究及其重要成果和贡献进行了介绍;“今后趋向”认为,我国国际问题研究将有更大发展,并对国际问题研究的努力方向提出了五点意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书生  
经过 2 0余年的探索和改革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下一步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项制度 ,面临的问题将更为棘手 ,也是绕不过去的 ,必须分别拿出对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沈晓敏   吴亚  
全球范围内频发的校园冲突、欺凌和暴力问题使得冲突解决教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通过对1983—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556篇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发现学校冲突解决教育研究文献自20世纪60年代起步,到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核心研究主题可被聚类为学校冲突解决教育的价值研究、内容研究和途径研究三方面;而道德推脱、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成为近二十年的研究前沿。鉴于40年来国际研究的经验可知,学校冲突解决教育建基于多学科跨领域研究,冲突解决能力有赖多渠道合力培养,冲突解决教育实践需通过有计划、监管和资助的项目加以推进。冲突解决教育重要而迫切,要真正落实必须从观念、方法到制度各层面加大研究和实践的支持和保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韩雷  
1979年2月23日是中国农业银行复行十周年。这是农村经济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十年,是农村金融工作从单纯办农贷到农工、商、第三产业、国内国外业务全面发展的十年,也是农行机构、人员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发展壮大的十年。但是,我党领导的农村金融工作要比这段历史长得多。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回顾过去,展望将来,无疑是必要和有益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汤婷婷  谢德新  
职业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教育扶贫政策大致经历了四次转型升级的版本:以区域扶贫为核心特征的职业教育扶贫1.0(1978—1993年),以攻坚扶贫为核心特征的职业教育扶贫2.0(1994—2000年),以联动扶贫为核心特征的职业教育扶贫3.0(2001—2010年),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特征的职业教育扶贫4.0(2011年至今)。新时期对中国职业教育扶贫政策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使命,加快完善职业教育扶贫法律法规体系、协调职业教育扶贫多元主体共治、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扶贫氛围,从而健全职业教育扶贫治理制度,形成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扶贫治理体系,为世界治理贫困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郭倩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保障下,我国的双语教育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本文从新时期(1979—1999)对平等规范化的双语教育的探索、新世纪(2000—2011)标准化双语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新节点(2012—2016)全面加快双语教育发展步伐、新时代(2017以来)双语教育发展新趋势四个不同阶段,对我国双语教育政策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今后我国双语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相结合,优惠政策与特殊政策相结合,完善中国特色双语教育政策体系;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相结合,全面提升双语教育质量;培养与培训相结合,培养高水平的双语教师队伍;促进信息化语境下的双语教育转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双语教育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穗  鲍传健  
社会救助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它通过保障绝对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降低绝对贫困程度发挥最直接、最明显的减贫作用。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和实践,中国传统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发展为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为核心,以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助、社会帮扶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在减贫进程中,随着经济增长减贫效应的下降,社会救助制度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减贫作用,成为中国精准扶贫战略体系的重要支柱。但是,制度构建的不完整、救助水平的低下、救助范围的狭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基层经办管理能力的薄弱都制约着其减贫功能的充分发挥。优化制度设计、加强资源整合、提高救助水平、缩小地区差距、健全管理体制是未来进一步增强社会救助减贫作用的努力方向。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国新  
在我国快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十多年间,2007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这年六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杜时忠  孙银光  程红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德育研究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在学科建设、学术争鸣、人才培养、引领实践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初步建立了体现时代精神的德育理论体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德育思想流派。德育研究的学术逻辑集中体现在学科信念、价值取向、发展路径和方法选择上,体现为学科独立与学科依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西方化与中国化、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的博弈。德育研究也存在着知识体系比较陈旧、学科视野相对封闭、对教育重大问题缺乏道德审视等不足。展望未来,德育研究势必走向综合与多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建设高品质的研究共同体,形成具有中国风格的德育理论学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任海涛  张玉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法治建设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从教育法制向教育法治的时代转型。时至今日,我国的教育立法已初具体系,教育行政领域基本形成了多元参与的治理机制,教育司法实践在制度的保障下迅速发展。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当前的教育法治建设还存在着立法理念有所滞后、执法力度尚显不足、司法裁判标准不一等一系列问题。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有必要立足国情,对我国教育法治事业的发展作出客观理性的前瞻,对教育立法、行政、司法的全面推进提出可行之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祁进玉  侯馨茹  
加强民族教育研究从而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大意义。自20世纪初至今,近百年来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经历了强调国家统一和国家稳定、关注民族师资培养和民族语言文字建设、聚焦学科建设和理论建构、致力于本土化研究的历史演进,整体上呈现出以下特征:在价值立场上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教育政策;研究范式从理论阐释走向深描解释;研究主题从理论探索转向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上逐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教育研究理论,实践上关注民族教育的现实性问题、时代性问题;研究方法从书斋转向田野,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成为民族教育研究的标志性方法。总之,近百年来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理论性、时代性、实践性、本土化、多元化趋势不断增强。今后我国的民族教育研究要增强本土化、体系化意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理论体系;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积极维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兼容并蓄,加强跨文化研究和多元文化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孔夏萌  
民国初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然而,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凸显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受当时实用主义思潮及欧美职业指导思想的影响,职业生涯教育(职业指导)应运而生。文章对其发生发展历程进行历史梳理与回顾,在历史的经验中寻求对当代职业生涯教育的启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栋生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区域经济政策从非均衡发展战略逐步向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转变,为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10年大开发的实践,在如何结合西部地区的具体区情,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自主创新道路等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大开发进入第2个10年之际,要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出发,落实好文化惠民工程,依托文化创新来发展文化产业,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