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22)
2023(8982)
2022(7276)
2021(6911)
2020(5468)
2019(12397)
2018(12149)
2017(22377)
2016(12083)
2015(14002)
2014(13873)
2013(13597)
2012(12818)
2011(11823)
2010(11748)
2009(10721)
2008(10611)
2007(9644)
2006(8639)
2005(7571)
作者
(33765)
(28189)
(28119)
(26964)
(17926)
(13370)
(12870)
(11100)
(10973)
(10089)
(9848)
(9476)
(9160)
(9153)
(9124)
(8667)
(8356)
(8187)
(8165)
(7759)
(7209)
(6818)
(6794)
(6574)
(6348)
(6308)
(6270)
(6043)
(5883)
(5707)
学科
(50446)
经济(50284)
管理(31346)
(25623)
(20890)
企业(20890)
中国(20185)
方法(19726)
(15709)
数学(15601)
数学方法(15518)
(12510)
业经(12427)
(12216)
(10564)
贸易(10554)
(10363)
(10262)
(10154)
(9551)
地方(9480)
理论(9453)
农业(9339)
(8892)
银行(8875)
(8689)
(8548)
金融(8541)
环境(8160)
教育(8010)
机构
大学(171310)
学院(168835)
(74815)
经济(73441)
研究(66922)
管理(59751)
中国(51963)
理学(50202)
理学院(49605)
管理学(48851)
管理学院(48533)
(38236)
科学(37219)
(35606)
(32951)
研究所(29782)
中心(29490)
(27861)
财经(27388)
(25253)
(25201)
北京(24832)
经济学(24387)
(24379)
(23552)
师范(23316)
业大(22221)
经济学院(21816)
农业(21534)
财经大学(20410)
基金
项目(111012)
科学(87798)
研究(85502)
基金(81126)
(71320)
国家(70707)
科学基金(59278)
社会(57384)
社会科(53247)
社会科学(53232)
基金项目(41401)
(40109)
教育(39704)
(35118)
自然(34487)
编号(34005)
自然科(33688)
自然科学(33676)
自然科学基金(33115)
资助(32984)
成果(29907)
(26540)
重点(25667)
课题(25202)
国家社会(24791)
中国(24118)
(24098)
教育部(22982)
(22500)
(22125)
期刊
(87051)
经济(87051)
研究(56508)
中国(44181)
(27353)
学报(27302)
(27169)
教育(25492)
科学(25361)
管理(23503)
大学(21532)
学学(19785)
农业(18679)
(16267)
金融(16267)
经济研究(14926)
技术(14799)
财经(14735)
(12943)
业经(12233)
问题(11542)
(11091)
世界(11054)
(10099)
国际(9922)
图书(9737)
(8540)
(8462)
论坛(8462)
职业(7939)
共检索到273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琼莲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其重要使命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政社互动、合作治理与制度共享中持续发展,保持社会秩序与活力的动态平衡,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共生共在。只有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不断完善财富创造的激励机制、拓展多元主体参与平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才能做大做好共享“蛋糕”。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涉及社会生产、消费、流通、分配各环节,只有坚持人民立场,把握社会生产的发展导向、坚持居民消费的需求导向、明晰社会交往的服务导向、推动财富分配的正义导向、实现社会治理的协同导向,才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夏杰长  刘培林  王娴  毛中根  
2021年10月27日,西南财经大学、农工党中央研究室、农工党中央经济金融专委会联合主办的推进共同富裕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全国2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就共同富裕话题从不同角度展开了深入研讨。《农村金融研究》杂志作为支持单位受邀参加会议,现将部分与会专家观点摘编如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宣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党长期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金融是国之重器,具有调节优化资源配置的强大功能。构建促进共同富裕的金融体制机制,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强大金融支持,是金融业面临的重大时代使命,也是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代内涵。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高强  孙菲  
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归宿,当前研究多重视乡村制度帮扶与主体联结以实现物质富裕,忽视了乡村生活世界之于共同富裕的情感价值。基于安徽源潭的实地考察,将乡村生活系统带回研究视野,其与乡村生产系统共同构成了推进乡村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重要场域。研究发现,通过在生活之“居”与生产之“业”间建立空间连接、关系传动、资源嵌合的联结机制,可以有效实现乡村居业空间平衡下的共同生活、居业关系传动下的先富带后富、居业资源嵌合中的互利共享,呈现了共同富裕情感性、经济性和共享性的三重特征,既凝练了乡村共富的实践路径,也丰富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因此,构建居业共同体是推进乡村全体人民迈向全面共同富裕行之有效的建设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指引下,理论界对共同富裕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大批成果,在共同富裕的重大理论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代表,全国一些地区、单位,率先在破解共同富裕普遍性难题和创新共同富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实践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全国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但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还面临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挑战: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还需要进一步缩小,
关键词: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峰  
新时代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处理好物质共同富裕和其他方面共同富裕、国内和国际、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三次分配、先富和共富、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要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珺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方位展现了党的分配制度,重申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初心使命,廓清了对共同富裕的基本认识。通过分析,未来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重点应是以下几方面:一是更加强调机会公平;二是更加强调用好市场机制解决分配问题;三是更加强调发挥财政的兜底作用;四是更加强调源头治理,从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入手;五是更加强调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浙江杭州北山街84号,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在这里起草。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贯彻落实宪法的题中之义。浙江财政人倍加珍惜浙江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起草地的荣誉,倍加珍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把积极践行宪法精神落实到财政工作中,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财政力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立峰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坚定决心,为浙江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根本遵循。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意见》要求,扎实推动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宋俭  刘淋淋  
制度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推动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思想。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由所有制、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构成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制度基础;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着力点。公有制经济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主导和中坚力量,必须把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放在首要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甫宁  罗必良  吴国宝  左停  习银生  赵文  
笔谈探究了共同富裕的内涵和基本标准,并从乡村产业振兴、收入分配、低收入人口帮扶、盘活农村共享资产等方面,就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和政策提出了看法和建议。结合中国国情和国际标准,共同富裕应包含“富裕”和“共享”两层含义。共同富裕不仅是缩小贫富差距,而且是让更多人达到富裕起点或跨越富裕门槛,增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乡村产业振兴是做大做好“乡村蛋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推动共同富裕初次分配是基础和关键,二次、三次分配也不容忽略,要努力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应托、推、引三力并举,创新和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低收入人口生计改善帮扶机制和政策体系。资产不平等相比收入不平等带来的危害更严重,可以通过开放村庄、做大县城、鼓励外部企业家进入农村三种方式,盘活三种共享型资产来促进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甫宁  罗必良  吴国宝  左停  习银生  赵文  
笔谈探究了共同富裕的内涵和基本标准,并从乡村产业振兴、收入分配、低收入人口帮扶、盘活农村共享资产等方面,就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和政策提出了看法和建议。结合中国国情和国际标准,共同富裕应包含“富裕”和“共享”两层含义。共同富裕不仅是缩小贫富差距,而且是让更多人达到富裕起点或跨越富裕门槛,增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乡村产业振兴是做大做好“乡村蛋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推动共同富裕初次分配是基础和关键,二次、三次分配也不容忽略,要努力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应托、推、引三力并举,创新和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低收入人口生计改善帮扶机制和政策体系。资产不平等相比收入不平等带来的危害更严重,可以通过开放村庄、做大县城、鼓励外部企业家进入农村三种方式,盘活三种共享型资产来促进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雍和明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科技文卫等各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经济、社会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依据中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背景,进而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了重大部署,旗帜鲜明地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而共同富裕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共同富裕是初心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便一直探索如何实现共同富裕。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志业   张丹阳  
共同富裕为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提供价值指引,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为共同富裕创造支撑条件。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呈现多元主体参与欠缺、联结平台发展孱弱以及相关机制供给不足等问题,可从深入开展科学有效的乡村文化认同教育、优化开发多元多样的乡村文化载体以及建立健全系统长效的乡村文化发展机制等方面探索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进路,促进乡村文化共同体的纵深发展,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帆   曹阳  
基于共同富裕目标农村居民对于自我利益的追求与实现将植根于社会整体收益的显著改善,而乡村振兴作为聚合多元要素力量而创新实施、加速发展的手段,为聚合多元要素和分散力量提供了有利渠道路径。推进乡村振兴共同体建设就应强化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与组织功能,并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基础上实现受益面扩展,以及完善乡村振兴共同体的治理机制,加速城乡融合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共同体的内生动力。为加强共同体人才队伍建设,未来应采取“量”“质”政策、优化要素配置、拓展就业领域、强化职业培训、加大科技投入,使返乡回流人员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