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98)
- 2023(13223)
- 2022(10897)
- 2021(10258)
- 2020(8046)
- 2019(18162)
- 2018(17585)
- 2017(32487)
- 2016(17610)
- 2015(20179)
- 2014(19782)
- 2013(19764)
- 2012(18966)
- 2011(17715)
- 2010(17669)
- 2009(16288)
- 2008(16166)
- 2007(14604)
- 2006(13327)
- 2005(12386)
- 学科
- 济(81386)
- 经济(81212)
- 管理(43082)
- 业(39567)
- 企(31120)
- 企业(31120)
- 中国(29727)
- 方法(28229)
- 农(23189)
- 数学(21682)
- 数学方法(21472)
- 地方(21225)
- 业经(20297)
- 学(19366)
- 贸(15855)
- 贸易(15836)
- 和(15518)
- 农业(15463)
- 易(15364)
- 制(14651)
- 理论(14506)
- 财(14377)
- 发(14251)
- 银(13468)
- 银行(13433)
- 融(13340)
- 金融(13338)
- 行(13206)
- 教育(13133)
- 环境(13091)
- 机构
- 大学(260688)
- 学院(258346)
- 济(110232)
- 经济(108060)
- 研究(103154)
- 管理(89445)
- 中国(78099)
- 理学(74993)
- 理学院(73964)
- 管理学(72732)
- 管理学院(72237)
- 科学(62352)
- 京(58750)
- 所(53806)
- 财(49500)
- 研究所(48774)
- 农(45519)
- 中心(44524)
- 江(40060)
- 范(39251)
- 师范(38850)
- 北京(38577)
- 财经(38453)
- 院(36815)
- 业大(35604)
- 农业(35572)
- 经济学(35145)
- 经(35093)
- 州(32041)
- 科学院(31633)
- 基金
- 项目(166141)
- 科学(130384)
- 研究(123969)
- 基金(119258)
- 家(105365)
- 国家(104399)
- 科学基金(86847)
- 社会(81184)
- 社会科(75865)
- 社会科学(75844)
- 省(63118)
- 基金项目(61059)
- 教育(56452)
- 划(54425)
- 自然(52673)
- 自然科(51298)
- 自然科学(51280)
- 自然科学基金(50401)
- 编号(49653)
- 资助(48994)
- 成果(43012)
- 发(41982)
- 重点(38783)
- 部(37739)
- 课题(36146)
- 创(34210)
- 国家社会(33956)
- 发展(33796)
- 展(33211)
- 中国(32326)
共检索到419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薛金成
<正>社会学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主要用于解决社会中出现的现代性问题,促进社会秩序的重建。在社会学传入到中国后,与本土思想和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丰富的成果。但是中国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发展速度仍然比较缓慢,仍然需要从中国本土的历史、文化与思想当中汲取更多学术资源。在这一背景下,景天魁撰写了《中国社会学:起源与延绵》一书,较详细地分析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情况。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时雨
书名:《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巨变》作者:李培林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ISBN:978-7-5201-7387-2出版时间:2020年11月定价:88元在我国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加快社会发展速度,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逐渐开始对社会学理论进行研究并在工作中加以运用,以期能够加快我国社会化建设的速度。合理有效地将社会学理论内容运用于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能够为东亚其他国家的发展带来一定思考,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尉建文 李培林
中国近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很多方面超越了西方传统理论。"后西方社会学"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根据各国不同的新发展经验对当代社会学的重塑。"后"不是摈弃、颠覆、反抗和解构,而是创新、发展、重构甚至超越,是试图共同建构一种超越西方和非西方二元对立的社会学知识体系。"问题导向"的当代中国社会学,将社会学研究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密切联系起来,为"中国经验"的积累提供了有力的知识支持,是"后西方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研究超越了西方"传统"和"现代"的分野,揭示了社会转型动态和连续谱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庄林政 陈家碧 李阳阳
为促进农业社会学学科发展,建设学术共同体,增进学界交流,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筹备大会于2021年6月6日在线上成功召开。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徐瑞
2016年10月14—16日,由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与曲阜师范大学共同主办,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在曲阜师范大学举行。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王旭东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洪海教授致开幕词。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台湾教育社会学学会前会长姜添辉教授、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鹏立 钟军
环境社会学于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诞生,与早期美国环境社会学家的努力密不可分。卡顿和邓拉普对"环境社会学"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区分了"环境社会学"与"环境问题的社会学",并提出了"新生态范式",为环境社会学成为社会学的显性分支学科奠定了基础。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诸如社会生态学、生态女性主义和深层生态学都为环境社会学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起源。从环境问题产生的系统原因,环境问题造成的社会后果,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反应等三个方面可以把美国环境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分为九个方面。美国环境社会学的起源及其主要研究方向对我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乐群
我们有机会在这样一个会上与一些知名的人口学者会见,将听到世界几个地区人口研究情况的介绍,感到十分荣幸。我代表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人口研究的同事们祝贺这次会议的成功。我简略地向大家介绍一些我们研究所对人口研究的设想作为补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秦华 科特尼·弗林特
环境社会学与自然资源社会学是关于社会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两个主要研究传统。目前关于这两个分支学科的讨论主要是局限在美国学术界内,而其对于其它国家环境和社会研究学科建设的借鉴作用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正是本文在中国的学术背景中提出环境社会学与自然资源社会学相互融合问题的原因所在。环境社会学在中国正处于重要的学科建设阶段,垮学科的中国环境与资源社会学在投身中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中完全有希望实现环境社会学与自然资源社会学的实质融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费孝通
关于中国社会学的历史,我知道得不多,好得最近几年已经有人进行研究,而且写出了专著,不仅大陆上有,香港也有。今天只想就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一点补充。一
[期刊] 求索
[作者]
孟庆延
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口述史并非普遍的研究方法,口述史研究作为个案研究往往被认为缺少普遍性。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共产主义文明"为研究问题意识的口述史研究传统却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贡献了自己独特的力量。2019年,周晓虹主持的"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研究项目启动,将有关"现代中国"的研究主题从革命推进到了建设。以这两种不同的口述史研究项目为聚焦对象,从问题意识、理论传统与分析路径等角度讨论其内在差异,会发现这两种研究传统所讨论的核心问题内在具有一致性,从而共同构成了面向中国历史与文明的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谱系。
关键词:
口述史 工业化 诉苦 社会表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心想
本文从社会学的二重性,即科学性与人文性角度出发,尝试分析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首先,通过回顾美国社会学学科发展历程中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张力,总结出一些经验和特征。接着,对由于范式挑战而引起的对社会学“科学性”的质疑进行梳理,进而从逻辑、实证与有限理性方面对社会学的科学性进行定义。最后,通过对中国社会学可能的“特色”来源与“特色”自觉意识进行分析,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要扎根在自己的社会历史土壤,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下的“人文性”共同发挥作用,发展出中国的“科学性”与“人文性”俱强且和谐一体的社会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马林霞 郭建如
中国社会学社区学派在1949年前以费孝通等为代表在教育制度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学术传统,如强调以社区为研究单位,重视田野调查,采整体论和功能论的立场,把教育制度放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之中进行探讨等;1980年以来,社区学派的传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这种研究传统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存在着一些局限,费孝通等学者试图克服这些局限,发展社区研究方法;同时,西方制度理论与组织理论在场域研究层次上的结合也为社区学派研究传统的革新提供了借鉴,这可能会使社区学派的研究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和变化。
关键词:
社区学派 教育制度 社区 场域层次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毅鹏
作为以现代性阐释为主旨的学科体系,社会学在其诞生伊始便以工业化进程及其社会影响为研究对象;古典社会学在发轫期提出的“劳动异化”“社会团结”“科层制”等理论命题,奠定了工业社会学最具基础性意义的理论前提。学科分支意义上的工业社会学并未在古典时期产生,而是到20世纪20年代,以梅奥为首的哈佛大学研究小组所进行的“霍桑实验”,开启了不同于管理学的社会研究范式,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兼具突出的实用性和理论性,方才真正揭开学科分支意义上工业社会学发展的序幕。此后,工业社会学在欧美、苏联和东亚多线平行演进,形成了不同的分析范式。在微观视域,针对工业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工作效率和组织形式等问题展开研究,同时亦注意在宏观层面将工厂社会纳入工业社会总体的社会变迁之中来加以理解。进入20世纪晚期,工业社会学开始出现明显的式微现象,对此,我们应将其置于工业社会学起源和变迁的总体进程中来加以理解,此种式微现象并不意味着工业社会学的终结,而是以新的形态获得学科转换与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汉
政党是古典社会学的重要研究议题。政党社会学可以分为"社会中的政党"与"政党中的社会"两种研究路径。前者关注政党—社会关系,比如政党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功能;后者关注政党内部构成的"小社会",即政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机制。前者是政治社会学的路径,后者是组织社会学的路径。政党社会学传统的复兴,需要社会学家关注政党与身份群体的互动关系以及政党在其中所发生的组织变迁。
关键词:
政党社会学 历史传统 研究路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汉
政党是古典社会学的重要研究议题。政党社会学可以分为"社会中的政党"与"政党中的社会"两种研究路径。前者关注政党—社会关系,比如政党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功能;后者关注政党内部构成的"小社会",即政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机制。前者是政治社会学的路径,后者是组织社会学的路径。政党社会学传统的复兴,需要社会学家关注政党与身份群体的互动关系以及政党在其中所发生的组织变迁。
关键词:
政党社会学 历史传统 研究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