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07)
2023(14822)
2022(12402)
2021(11490)
2020(9267)
2019(21119)
2018(20759)
2017(39210)
2016(21224)
2015(23831)
2014(23921)
2013(23567)
2012(22402)
2011(20539)
2010(20688)
2009(19134)
2008(19164)
2007(17428)
2006(15665)
2005(14489)
作者
(61051)
(51149)
(50919)
(48492)
(32754)
(24466)
(23165)
(19757)
(19543)
(18434)
(17776)
(17122)
(16786)
(16473)
(16284)
(15718)
(15021)
(14806)
(14749)
(14605)
(13115)
(12578)
(12288)
(11751)
(11601)
(11475)
(11463)
(11340)
(10356)
(10299)
学科
(93361)
经济(93167)
管理(60479)
(55379)
(44460)
企业(44460)
方法(33053)
中国(32998)
数学(27156)
(26964)
数学方法(26904)
地方(23603)
(23163)
业经(23034)
(22656)
(18118)
贸易(18100)
(17879)
银行(17858)
(17645)
(17602)
农业(17487)
(17356)
(17258)
金融(17255)
(15087)
环境(15064)
(15055)
(14755)
理论(13834)
机构
大学(304044)
学院(302934)
(131918)
经济(129233)
研究(114596)
管理(109283)
理学(91980)
理学院(90806)
管理学(89394)
中国(88949)
管理学院(88807)
(66759)
科学(66100)
(64258)
(58127)
研究所(52022)
中心(51215)
(50216)
财经(49073)
(47235)
(44645)
北京(43257)
(41944)
经济学(41840)
师范(41537)
(41366)
业大(40951)
农业(38783)
(37573)
经济学院(37341)
基金
项目(194845)
科学(154476)
研究(146214)
基金(141706)
(123559)
国家(122469)
科学基金(104030)
社会(96738)
社会科(90895)
社会科学(90873)
(74314)
基金项目(73450)
教育(67049)
自然(63319)
(63258)
自然科(61821)
自然科学(61804)
自然科学基金(60733)
资助(57818)
编号(57697)
成果(49429)
(46603)
重点(44874)
(44713)
课题(42295)
国家社会(40742)
(40298)
(40159)
(38980)
教育部(38643)
期刊
(157525)
经济(157525)
研究(100555)
中国(74580)
(49619)
(48837)
学报(46441)
科学(44324)
管理(44101)
教育(39254)
大学(36256)
(34290)
金融(34290)
学学(33661)
农业(33161)
技术(25867)
财经(25839)
经济研究(25707)
业经(24896)
(22413)
问题(20698)
(17774)
(17671)
世界(16667)
国际(15893)
图书(14590)
技术经济(14152)
(14001)
(13761)
论坛(13761)
共检索到490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戴卫东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包容性发展是指执政党在社会保障政策研究、制定过程中主动吸纳其它政党的提议建言,从而推进了社会保障健康地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政策过程中的多党竞争,不公平也缺乏包容性。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历程中各民主党提案建言,共产党倾听吸纳,充分地体现了民生主义共同信仰的双重"制度自觉"和包容性发展。我国社会保障的巨大成就本质上也是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正义性证明。多党合作下的包容性发展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份宝贵的财富,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的民主政治不适用于中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宜勇  韩鑫彤  
一、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1.有效保障经济稳定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一是社会保障制度从企业保险走向社会保险,有效解决下岗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障问题,减轻其后顾之忧,降低了改革的阻力。二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持续扩大,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制度全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延中  
近一个时期以来,作为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问题,在建立"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下,涌现了大量研究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建立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和作为"中国经济研究咨询项目"首期成果的《中国的社会保障报告》。尽管这些成果观点有不少共同之处,但在关键问题上也有一些重大分歧。本文围绕《中国的社会保障报告》提出的观点,主要针对五个问题(记账式个人账户问题、养老保障制度框架问题、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模式问题、社会保险管理体制问题、养老保障基金债务管理与国有股转持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一些评论和意见。希望对正在进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发挥一些参考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在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下,国有企业职工的生老病死统统由企业"包"了,使国有企业包袱沉重,步履艰难;外资、私营企业轻装上阵,发展迅速,但其职工的长远利益得不到可靠的保障,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因此,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能够让国有企业在平等的条件下参与市场竞争,而且有利于外资、私营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十国社会保障改革课题组  
一、背景和问题 改革15年来,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来适应于产品计划经济的保障制度,正在逐步向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制度转变。一方面,随着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开,除了军属、特困户和“五保户”能从政府得到现金或实物补助外,农民不但没有失业、退休养老的保障,而且连原来由大队、公社合作医疗站的赤脚医生提供的免费或低价医疗保障也没有了,医疗完全自费,大病治疗完全没有保障。另一方面,自8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的供给性高福利体制展开了一些制度内的改革,尤其是在党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钟洪亮  吴宏洛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从国家—单位保障向国家—社会保障的转变。研究表明,不同时期社会保障水平与政府责任高度相关。文章认为新时期应通过能力建设加强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丁和平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研究·丁和平·一、我国社会保障的特点1社会保障费用有超前消费的现象。目前国有企业离退休职工已有3000多万人,如果按每人每年平均计发5000元养老金,全年就需要大约1500亿元,而我国在职职工一年的工资总额也不过45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秉文  
文章将中国社保制度分为改革开放前后30年两个时期,并对其进行评价。文章着重从"制度参数"、"制度结构"和"制度过程"三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总结了6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成就与教训。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转变增长方式,提出了"社保制度作为一个生产要素"的命题,指出完善社保制度建设是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必不可少的制度准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熊思远  
中国加入WTO ,将推进中国按照国际惯例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作为市场经济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入世”以后的新挑战 ,而WTO明确规定了成员国政府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 ,其中 ,社会保障服务就是严格规定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本文讨论了中国加入WTO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互动关系 ,并展开了“入世”以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向和框架的讨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晓燕  刘琪  李腾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更具备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功能。美国社会保障制度自建立起已经过8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覆盖面广、层次多、水平低的较为成熟的体系。本文结合来自美国社会保障局的相关具体数据,分析概括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发挥的主要作用及其优劣之处,并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形势,提出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着重点,以期能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翠荣  张宏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两个根本的转变,一方面居民资产的存量和选择行为日渐形成,居民的储蓄及其投资行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力增强;另一方面,消费需求和投资日益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就前者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客观上使居民成为国民储蓄的主体,居民储蓄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总量不断地增加。金融资产的结构虽然也逐渐地变化,但存款仍然是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主要形式,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居民的高债权与企业的高负债并存以及企业资金短缺的状况,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因此居民对金融资产的选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逐渐加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秦小红  
自建国以来,在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方面,我国制定了相当多的规范性文件,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但是这些文件对改革的推动作用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主要是规范性差、刚性欠缺、权威性不高、稳定性不足等,必须通过立法来明晰主体各方的社会保障责任,规范社会保障关系,要从依靠政策转为依靠法律,充分发挥法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制度的权威性、执行的严肃性、适用的强制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翠迎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虽有 5 0年的发展历史 ,但到目前为止并未成型 ,保障项目十分有限 ,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市场经济和加入 WTO对农村所产生的社会压力的客观需要。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其发展缓慢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发展 ,政府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制衡机制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