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87)
2023(10115)
2022(8320)
2021(7927)
2020(6418)
2019(14479)
2018(14113)
2017(26033)
2016(14164)
2015(16254)
2014(16382)
2013(16047)
2012(15147)
2011(13967)
2010(13698)
2009(12584)
2008(12325)
2007(11145)
2006(9981)
2005(8625)
作者
(41021)
(34422)
(34216)
(32637)
(21742)
(16380)
(15552)
(13547)
(13227)
(12240)
(11985)
(11646)
(11119)
(11008)
(10999)
(10635)
(10144)
(9952)
(9856)
(9658)
(8742)
(8372)
(8331)
(7928)
(7747)
(7744)
(7583)
(7473)
(7134)
(6929)
学科
(63955)
经济(63784)
管理(34770)
(28110)
方法(24979)
中国(22778)
(21977)
企业(21977)
数学(20532)
数学方法(20392)
(17659)
地方(16339)
业经(13667)
(13139)
(12650)
(12594)
(11912)
贸易(11903)
(11597)
(11378)
农业(10973)
理论(10504)
(10078)
金融(10070)
环境(9959)
(9763)
银行(9740)
(9609)
(9528)
地方经济(9334)
机构
大学(203148)
学院(200869)
(87972)
经济(86263)
研究(79262)
管理(70832)
理学(60203)
中国(60098)
理学院(59380)
管理学(58324)
管理学院(57955)
科学(47226)
(45182)
(40200)
(39388)
研究所(36712)
中心(34909)
(34527)
财经(30882)
(30095)
(29123)
(29002)
北京(28988)
师范(28832)
经济学(28576)
业大(28324)
(28305)
农业(27067)
经济学院(25670)
科学院(24016)
基金
项目(136734)
科学(108373)
研究(102030)
基金(99831)
(88459)
国家(87744)
科学基金(73614)
社会(67946)
社会科(63403)
社会科学(63389)
基金项目(51738)
(51249)
教育(46947)
自然(44536)
(44389)
自然科(43494)
自然科学(43477)
自然科学基金(42696)
资助(40718)
编号(40145)
成果(33920)
重点(31810)
(31608)
(30658)
课题(29732)
国家社会(29241)
中国(27792)
(27684)
教育部(26972)
创新(26116)
期刊
(99352)
经济(99352)
研究(64357)
中国(49010)
学报(33790)
(32475)
科学(31164)
(28851)
教育(28053)
管理(26559)
大学(25696)
学学(23759)
农业(22594)
(17881)
金融(17881)
技术(17149)
经济研究(17093)
财经(16007)
业经(14512)
(14087)
问题(13250)
(12359)
(12169)
世界(11753)
图书(11035)
国际(10719)
资源(9859)
(9727)
(9532)
论坛(9532)
共检索到315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嘉琪   唐彦林  
文章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借助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相关性分析探寻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发现:整体来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最高,而中部与西部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较为落后,低于全国均值;地区间差异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东-西地区间差异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间差异;Kernel密度估计结果显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存在极化现象;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具有较强的空间稳定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晓义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从自身体验角度,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保体系的发展历程,谈谈对其中基本经验的认知,以及继续完善我国社保体系的任务。一、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保体系发展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近70年,我们通常把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过程分成三大阶段。第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琼  白杏  
文章利用2007—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等方法,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全国和四大地区社会保障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可持续性和适度性是制约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关键;社会保障水平的区域差异在不断缩小,其来源及贡献率依次是区域间、区域内和超变密度贡献率;全国社会保障水平存在多个中心和多极化现象,东部地区不存在极化现象,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少数年份存在多极化现象;社会保障水平存在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马太效应”,但在加入地理空间因素后,会打破原有的稳定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苏春红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急剧转型,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和深化,社会和谐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谐社会目标下公平的、全社会共享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意味着政府责任的加强,而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和提高财政的公共性是优化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玲  
中国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板块分割状况,使整个体系既有失公平,又损失效率。公共部门的就业者特别是公务员"保护过度",非公共部门的就业者特别是农民和农村迁移劳动者"保护不足"。尤其是"碎片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但妨碍劳动力流动,而且加大管理成本。新农合、新农保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政策,有助于促进社保公平。但地区之间的福利竞赛,使地方财政不堪重负,有损社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因此,作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避免将社会保险覆盖率的数值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指标。(2)加大中央政府的社会支出责任,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以强化当地社会救助和社会增益产品的供给。(3)采用衔接或组合同一保险项目下不同板块的办法,减轻并逐渐消除社保体系的"碎片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晓新  高世楫  张秀兰  
从建立内战退伍军人及遗属福利金制度开始,美国联邦政府逐步介入原本属于私人慈善和地方政府职责的社会保障领域,并在20世纪60年代"伟大社会"期间得以完善。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演进,将公民权利从基本的民事权利和政治权利,拓展至经济和社会权利,增强了公民对联邦政府的认同,直接导致联邦政府权力扩张,财政汲取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这个过程重新定义了公民与联邦政府所代表的国家间的契约,重塑了州与联邦的关系,加快了联邦政府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全面渗透。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就是美国的现代国家建设过程,社会保障体系本身就是现代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静  初立苹  
社会保障城乡融合是有效推动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弥合社会保障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本文运用全局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方差分解方法对2012~2020年我国27个省份的社会保障城乡融合水平进行多维指标测算、区域差异分解、动态演进分析和结构方差分解。研究发现,我国社会保障城乡融合综合水平较低,但呈现增长态势,并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整体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格局,而从子系统来看,社会保险提升最快,社会救助最高;区域间差异总体上看呈现出稳定下降的趋势,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其次是区域内部差异;从动态演进来讲,社会保障城乡融合的核密度曲线峰值左移,峰高逐年攀升,波峰宽度逐渐缩窄并且存在右拖尾现象,说明我国社会保障城乡融合绝对差异呈现明显缩小趋势,特别是东部区域和西部区域,但中部区域则呈扩大趋势;方差分解表明,社会保险是城乡融合综合水平产生差异的主要来源,其次是社会救助,最小则是社会福利,但各个区域的方差分解不尽相同。基于研究,从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区域合作和各个系统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助于提升社会保障城乡融合水平,并助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与提升广大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华东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意味着在短期内城乡居民拥有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因此,相对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现阶段出现另一个概念: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这一概念的形成有其客观社会历史背景,有其特殊内涵和特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具体历史的,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过渡性概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打破,城乡社保体系将接轨与融合,形成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届时将只有唯一概念:中国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郭景仪  
社会保障,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福利、补贴和救助。社会保障体系是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和不同利益集团相对立的紧张状况。德国是西方国家中社会保障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的社会保障涉及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各个环节。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立法、实施和财源方面已形成了比较周详而完善的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赤  
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湖南大学国际商学院谢赤随着我国改革与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创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并且开始付诸实施。相比之下,社会保障体系在德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过这么多年的发...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武玲玲  常延岭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收入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河北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但仍存在制度碎片化、管理不统一、政策需完善、监管难到位等问题。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各项社保政策的有效衔接、社保体系的运行机制创新、社保资金的有力监管等措施,以完善河北省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宜勇  
2000年是我国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的关键一年。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这对加快国企改革、实现脱困目标有重大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