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16)
- 2023(13975)
- 2022(12204)
- 2021(11538)
- 2020(9756)
- 2019(22542)
- 2018(22115)
- 2017(43270)
- 2016(23153)
- 2015(26261)
- 2014(25852)
- 2013(26005)
- 2012(23948)
- 2011(21651)
- 2010(21363)
- 2009(19941)
- 2008(19423)
- 2007(16893)
- 2006(14756)
- 2005(12956)
- 学科
- 济(98268)
- 经济(98063)
- 管理(65253)
- 业(64183)
- 企(51578)
- 企业(51578)
- 方法(49624)
- 数学(43156)
- 数学方法(42806)
- 中国(29402)
- 农(25159)
- 财(24721)
- 业经(20629)
- 贸(19785)
- 贸易(19776)
- 易(19222)
- 学(19092)
- 制(18355)
- 地方(17229)
- 银(16595)
- 农业(16570)
- 银行(16558)
- 理论(15824)
- 和(15812)
- 行(15760)
- 融(15605)
- 金融(15603)
- 务(15056)
- 财务(14991)
- 财务管理(14960)
- 机构
- 大学(335493)
- 学院(329557)
- 济(140840)
- 经济(138134)
- 管理(133986)
- 理学(116465)
- 理学院(115201)
- 管理学(113410)
- 管理学院(112823)
- 研究(111509)
- 中国(87577)
- 京(71379)
- 科学(65965)
- 财(64845)
- 所(54739)
- 财经(52906)
- 中心(49999)
- 研究所(49998)
- 农(48497)
- 经(48427)
- 业大(46363)
- 北京(45885)
- 江(44988)
- 经济学(43911)
- 范(42260)
- 师范(41953)
- 院(40095)
- 财经大学(39860)
- 经济学院(39762)
- 农业(37898)
- 基金
- 项目(226804)
- 科学(180026)
- 基金(168692)
- 研究(166688)
- 家(145933)
- 国家(144763)
- 科学基金(125185)
- 社会(109283)
- 社会科(102993)
- 社会科学(102966)
- 基金项目(89179)
- 省(83832)
- 自然(80126)
- 自然科(78299)
- 自然科学(78281)
- 自然科学基金(76930)
- 教育(75747)
- 划(71663)
- 资助(70422)
- 编号(66334)
- 成果(53851)
- 部(52079)
- 重点(49891)
- 发(46768)
- 创(46413)
- 国家社会(45565)
- 教育部(45389)
- 课题(44768)
- 人文(43937)
- 科研(43344)
- 期刊
- 济(146781)
- 经济(146781)
- 研究(102678)
- 中国(59525)
- 学报(49599)
- 管理(47240)
- 科学(47175)
- 财(46912)
- 农(43234)
- 大学(38390)
- 学学(36065)
- 融(32634)
- 金融(32634)
- 教育(32461)
- 农业(30149)
- 财经(26178)
- 技术(26053)
- 经济研究(24870)
- 经(22260)
- 业经(21692)
- 问题(19194)
- 理论(16740)
- 贸(16641)
- 图书(16152)
- 技术经济(16084)
- 业(15858)
- 世界(15156)
- 实践(15019)
- 践(15019)
- 统计(14828)
共检索到479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胡颖 齐旭光
社会保险与居民储蓄的关系对一国社会保险政策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下的OLG模型,分析"统账结合"制度下社会保险的储蓄效应,结论是中国的社会保险对储蓄具有"挤出效应",但缺乏弹性,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此观点。当前应建立成熟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使社会保险能够发挥降低储蓄率以促进消费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保险 居民储蓄 挤出效应 统账结合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士斌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研究国民储蓄行为的机理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发现:储蓄的滞后是城镇居民储蓄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影响方式是二阶滞后的;暂时收入对储蓄有显著正影响,持久收入对储蓄的影响为负而不显著。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具有正影响,少儿抚养比则具有显著的负影响;社会保险支出水平对居民的储蓄没有显著影响,导致社会保障的虚置。消费的不确定性对储蓄的影响显著但较弱;地区虚拟变量对中部有显著性影响,对西部则没有;真实利率对城镇居民储蓄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白茹
我国较高的储蓄率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降息等一系列的调控措施收效甚微。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的迅速发展对居民个人储蓄的影响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相关理论和我国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相关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养老保险发展对居民储蓄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这种"挤出效应"还不明显,同时认为储蓄的增长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养老保险 个人储蓄 养老保险制度 老龄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耀华
通常来讲,社会保障包含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在中国历史上,社会救济早已存在,未在近代有制度性的突破,社会福利则限于财力属于非常规性行为,只有社会保险有所突破。虽然,社会保险的基本理念已经传入,但相关立法一直处于酝酿和草拟过程之中,并不能实际产生作用。相比之下,强制储蓄制度的立法尚属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社会保险的功能。近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劳资矛盾突出,国民政府开始启动社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先明 ,孙镟 ,熊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颖 谢君来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本文研究发现,中国居民消费与教育、住房以及医疗等支出之间的不确定性呈负相关关系,这些不确定性日益成为阻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社会保险与居民消费支出之间则存在着不明显的正向关系。其原因是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较晚,水平较低,尚存在诸多体制上的问题。因此,只有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才能增加居民抵御不确定性的能力,从而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
关键词:
社会保险 居民消费 不确定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欢
逆向选择是保险市场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会造成保险市场的失灵。通常认为社会保险能够克服逆向选择。但是由于目前中国社会保险制度还存在不完善之处,所以中国社会保险还可能普遍存在着逆向选择现象。本文通过对保险市场逆向选择问题的理论分析,构造了一种测量逆向选择程度的指数ASI,并使用ASI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社会保险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1)ASI是一种测量社会保险逆向选择的有效方法(;2)海淀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中都存在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并且这种结论可以推论到全国其他地方。
关键词:
逆向选择 社会保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乃武 张海峰
本文利用储蓄函数 ,分析了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 ,对近年相关政策进行了评析 ,并对扩张内需 ,抑制储蓄过快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居民储蓄 实证分析 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程漫江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发生的最显著、最深刻的变化之一,就是私人储蓄的急剧增长。经济发展本身,早已就超越了储蓄是否“笼中虎”之类的传统观念,而要求经济理论深入分析储蓄与消费、收入和投资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确立储蓄与投资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康琛宇
文章首先介绍了山西省的人年龄结构和储蓄现状,然后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可能存在的影响机制,最后选取2002—2015年间山西省人均储蓄余额、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家庭规模、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等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水平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山西省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引起储蓄增加,进而导致消费不足,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最后建议山西省政府要大力促进老年产业的发展,促进老年群体消费;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养老保障体系,弱化年轻人储蓄动机;实行开放的人口政策来减缓人口红利的消失,引导劳动力向养老服务、医疗等行业转移,最大化地降低老龄化对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时间序列模型 居民储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龙志和 周浩明
本文选择中国城镇居民 1 991— 1 998年间平行面数据 ,采用工具变量和广义矩估计方法 ,对预防性储蓄模型进行估测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本文第二部分对国内外同类研究扼要综述 ,并着重介绍Dynan的预防性储蓄模型。第三部分是对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数据及估测方法的说明 ,最后给出本研究对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实证研究结果 ,以及对居民预防性储蓄产生原因所作的理论分析。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模型 居民储蓄 经济计量模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魏静 朱俊杰
到底我国利率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如何?本文采用居民一年期储蓄增加额、年均收入水平、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数据,对传统货币需求模型进行调整,运用J 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储蓄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时差相关系数分析法对储蓄与利率之间的滞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期,名义利率对储蓄具有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滞后一期效应,但实际利率对储蓄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耀华
社会保险依据资金形成和风险分散可分为西方模式和亚洲模式。文章在分析儒家文化对亚洲社会保险模式影响的基础上,考察了处于工业化开端的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统计分析、模拟估算和对比分析发现,广泛存在于各个行业中的强制储蓄制度形成了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险,其积累方式和以家为核心的熟人间的风险分散特征契合了儒家文化,这对当代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强制储蓄 儒家文化 社会保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苏基溶 廖进中
本文用中国城镇居民1980-2007年的数据,检验了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三类动机,即生命周期动机、遗赠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结果发现这三类储蓄动机都对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产生影响,其中生命周期储蓄动机是解释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整个社会的遗赠储蓄增加,引起总消费不振。此外,由于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随之提高。
关键词:
储蓄 生命周期动机 遗赠动机 预防性动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黄莹
针对目前很多学者关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尽快向基金制转轨的观点,本文通过利用戴蒙德模型比较分析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对储蓄的影响,发现现收现付制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储蓄,而基金制则无任何积极影响。本文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文章又在此基础上根据黄金律提出,中国目前的储蓄水平一直高于最优经济增长下的储蓄量,盲目推行基金制改革必然导致中国储蓄水平居高不下,进而不利于经济持续增长。因此,目前中国不适宜向基金制转轨。
关键词:
现收现付制 基金制 储蓄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