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35)
2023(8907)
2022(7019)
2021(6575)
2020(5188)
2019(11804)
2018(11634)
2017(22171)
2016(11832)
2015(13669)
2014(13550)
2013(13091)
2012(12101)
2011(10971)
2010(10802)
2009(9986)
2008(9925)
2007(9009)
2006(8156)
2005(7285)
作者
(31742)
(26388)
(26367)
(25305)
(16861)
(12447)
(12009)
(10281)
(10245)
(9294)
(9226)
(8851)
(8535)
(8478)
(8277)
(8210)
(7781)
(7737)
(7613)
(7163)
(6740)
(6390)
(6324)
(6102)
(6022)
(5988)
(5884)
(5709)
(5350)
(5279)
学科
(55087)
经济(54930)
管理(29163)
(26149)
中国(21497)
方法(21012)
(20214)
企业(20214)
数学(16937)
数学方法(16871)
(16693)
业经(14033)
(11204)
贸易(11194)
(11104)
(11011)
地方(10565)
农业(10465)
(10399)
(9592)
(9394)
(8748)
(8414)
银行(8409)
环境(8377)
理论(8344)
(8238)
金融(8237)
(8190)
发展(7875)
机构
大学(168049)
学院(164802)
(78924)
经济(77687)
研究(64661)
管理(59166)
中国(50495)
理学(50049)
理学院(49462)
管理学(48750)
管理学院(48435)
(37023)
(35124)
科学(34774)
(31405)
研究所(28344)
中心(28315)
财经(27845)
经济学(26697)
(25733)
北京(24165)
经济学院(24023)
(23980)
(23885)
(23336)
(23216)
师范(23177)
财经大学(20910)
业大(19962)
科学院(19231)
基金
项目(107694)
科学(86606)
研究(83826)
基金(80275)
(69486)
国家(68912)
科学基金(58797)
社会(58501)
社会科(54428)
社会科学(54414)
基金项目(41223)
教育(38308)
(38044)
自然(33459)
(33049)
编号(32721)
自然科(32702)
自然科学(32695)
资助(32239)
自然科学基金(32178)
成果(28143)
(26130)
国家社会(25580)
重点(24915)
中国(24397)
(24291)
课题(23575)
教育部(23048)
(21804)
(21629)
期刊
(90107)
经济(90107)
研究(56824)
中国(39296)
(25923)
(24189)
管理(23445)
科学(22961)
学报(22938)
教育(22391)
大学(18830)
学学(17084)
农业(16883)
(16490)
金融(16490)
经济研究(15678)
财经(15051)
技术(14025)
(13263)
业经(12545)
问题(12396)
世界(12089)
(11780)
国际(10620)
(9837)
图书(8986)
技术经济(8001)
(7946)
论坛(7946)
现代(7436)
共检索到263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莫兰琼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成功地开创了符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仅用几十年就成功地从“一穷二白”的农业国迈向工业体系完整的工业国。当前,中国已基本实现工业化,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己任,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为工业化的顺利推进提供根本保证。后发工业化一般规律和中国特色结合、举国体制和基层创新结合、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功推进的基本经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传智  
“配第-克拉克定理”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宝典法则,而是一个悖论。从经验数据来看,伴随着产业结构转型为以第三产业为主,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面临着产业畸形化、虚拟化、危机频发、增长乏力等问题;从理论视角来看,“配第-克拉克定理”错误地理解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生产力与保护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资本逻辑利用市场经济的弊端以及有为政府职责的缺失发生作用的结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发展方向的理论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中国家不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中转站,工业化没有尽头,后工业社会是一个伪命题,必须坚持工业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确保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石奇  周宁  杨振兵  
中国持续推进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资本偏向的技术进步带来资本积累增速过快,引发产能利用率低下、产业整体产出低效,造成了工业化效率的衰减。探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效率下降与技术进步偏向性之间的联系,运用贸易竞争指数、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和人均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进出口额和国际份额等指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十四五”及此后一段时期,我国需要面向工业质量提升推动高质量工业化,资本积累方向应根据高质量产业发展要求进行结构性调整:向具有规模报酬特征、高市场进入壁垒和技术创新窗口大的产业和产品积累。在继续深化工业化的同时,还要抑制因为资本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而造成的边际成本上升,必须利用“资本—技能互补”机制,在要素比价关系的处理上,适当提高技能溢价,以放大技能劳动具有的更高生产率以及对新技术适应性更强的性质,补偿因为深度工业化而产生的资本要素边际报酬递减,构建深化工业化的内生动力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乔晓楠  何自力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做出了新的阐释,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对中国工业化过往的发展历程、当前的发展环境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推动迂回生产,工业化的本质就是延伸生产链条以及持续的资本品积累过程。以金融化为核心的美国式产业结构绝不是中国产业升级的目标,以智能化与绿色化为核心,推动消费品工业进一步向资本品工业的升级才是中国工业化道路前进的方向。只有突破技术瓶颈,持续更新完整体系与全产业链的工业化,才能打破劳动力成本悖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瑶   郑新蓉   敖俊梅  
本文以国内S省Z市某内燃机车三线工厂为例,通过厂内职工口述资料、政策文本和厂志档案,再现了20世纪60—70年代工厂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车间、家庭和学校等重组的公共养育空间,生成了丰富而富有活力的公共养育主体。这其中,妇女得以广泛参与集体生产与共同生活,儿童全面发展的空间得以拓展。对新生代从“养”到“教”的可托付性,重塑了妇女作为社会劳动者与母亲的主体身份。对儿童的公共养育联结了工厂劳动和生活,兼顾了妇女参与社会生产劳动和家庭生活。可托付的公共养育空间也成为国家、社会和工厂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有效途径,形塑了劳动者和他们的下一代在社会主义生产和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与身份,在最大程度上承载了工厂的再生产职能,促进了生产和生活的有机分工与联合,为国家社会主义初期的工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也为今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社会想象空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姜长青  
新中国成立后,综合考虑国内外因素,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这一发展战略的选择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和路径。为保障这一战略的实施,我国在制度基础、农业发展、资金筹措、商业贸易、科技教育和产业布局等方面的经济探索,都是围绕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工业化取得了很大进展,对中国发展道路有着奠基性的重要贡献: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保护了国家安全;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民生得到较大改善;国际地位较快提高,国际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莫曰达  
在庆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的时候,认真回顾和总结一下统计工作的基本经验,对于继续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方针,深化统计改革,推进统计工作更快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所谓统计工作的基本经验是统计工作中带有长期性、全局性、系统性的经验。从横向来看,它是统计工作的整体,包括各个侧面和各个专业统计工作经验的概括;从纵向来看,它是统计工作的整个历程,包括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统计工作经验的概括;从内容来看,它是贯穿于社会经济统计全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在内的统计工作经验的概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晓慧  
21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韩国新村运动,其价值取向完全一致,即都是为解决本国城乡差别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而开展的全民性工程。综合考评中国农村落后“三农”问题日益突出种种因素,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管理民主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管理民主为核心紧紧地抓住这一工作主题。管理民主,首先是村委会管理民主,村委会实现管理民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一要摆脱乡(镇)政府的行政干预,二要得到村党支部的工作支持,三要村委会成员文化素质的迅速提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曹晓丽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条曲折的历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其中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失误,但他仍然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的闪光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邓小平和毛泽东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关系。我们在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回顾毛泽东的艰辛探索,必将促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毅  
我国是一个12亿人口、9亿农民的大国,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在确定我国的发展战略国策时,必须首先要考虑这样三件最根本的大事:一是如何解决12亿人的吃饭问题;二是如何使农民脱贫致富问题;三是如何加快农村建设消灭城乡差别问题。翻开中国的革命史,由于历史上没...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保江  杨丽  
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可划分为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快速推进期、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期四个发展阶段。通过分析各阶段的增长动力和结构特点,可归纳出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经验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政治保障;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制度前提;坚持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关键举措;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路径;坚持发展理念创新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理论先导;坚持战略与规划引领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方法;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条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伍山林  李宗圆  
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针对我国国情并且借鉴列宁和斯大林的工业化思想以及苏联工业化经验,毛泽东提出以"三个并举"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化思想体系。基于首重安全和兼顾发展的战略逻辑,我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凭借这一战略,我国到改革开放前建立了独立和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在工业化过程中存在效率偏低和结构失衡等问题。这种战略逻辑分析有助于理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工业化思想的核心要义,有助于把握将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战略方向,有助于说明为什么要对学术界关于工业化战略的一些评论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再评论,有助于理解习近平"两个不能否定"的科学论断和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与力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安  
中国统计是社会主义统计。这首先表明中国统计工作的阶级性。统计工作是适应对人类社会进行组织、领导、统治的需要而产生的。统计工作从它一产生,首先就是为社会的组织者、领导者、统治者服务的。在阶级社会里,统计工作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统计工作,首先总是政府统计工作、国家统计工作。中国的统计工作是中国政府管理国家事务的整个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的统计工作是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志江  林超  汤希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显著的特征。它与近代化和工业化之间既存在着密切联系,也有着重大区别。自1840年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之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目标模式的理解经历了工业化—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三种类型,先后探索出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过渡时期工业化道路、"四个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五种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从这一探索过程中,可以总结提炼出对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诸多有益的经验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蒋一苇  
1978年以来的中国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要问中国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一句话,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近年来,东欧和苏联发生了巨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受到严峻的挑战。一时间似乎社会主义即将从全球消失。但事实并非如此,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更不可能被消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拥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在欣欣向荣地继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